脂肪乳糜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1642阅读:1166来源:国知局
脂肪乳糜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脂肪整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精细结构填充的脂肪乳糜化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老化是由自然因素或非自然因素造成的皮肤衰老现象。人出生后皮肤组织日益发达,功能逐渐活跃,当到达某种年龄就会开始退化,这种退化往往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慢慢进行。皮肤老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皮肤组织衰退。皮肤的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明显改变。人的表皮20岁时最厚,以后逐渐变薄,到老年期颗粒层可萎缩至消失,棘细胞生存期缩短。真皮在30岁时最厚,以后渐变薄并伴有萎缩。皮下脂肪减少,并由于水分、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发生变化而渐失皮肤弹性和张力,更进一步导致皮肤松弛与皱纹产生。

皮肤老化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但人们可以通过皮肤护理与保健延缓皮肤衰老。较常采用的方法为注射透明质酸方法。透明质酸以胶状形态存在于人体皮肤的真皮组织中,负责储存水分、增加皮肤容积,让皮肤看起来饱满、丰盈、有弹性,然而,注射的透明质酸可完全被机体所吸收,因此需要周期性注射,而其价位高,维持时间短,因而受众面小。

结构性脂肪移植为现代脂肪整形的重要方法,多用于改善因疾病、外伤或老化引起的软组织损伤后的结构改变,常采用直径为0.84-1.19mm针头将脂肪颗粒移植到人体的特定部位,理论上具有改善皮肤老化的可能性,且比透明质酸的效果长久。然而,对于皮肤较薄或敏感部位,如眼睑、嘴唇、手部等的脂肪移植,其颗粒脂肪移植于真皮深层注射治疗时,容易出现凸凹不平、脂肪囊肿样病变、及钙化结节等并发症,对于皮肤质地改善缺乏良好效果。因此,为弥补结构性脂肪移植的不足,以及对于皮肤质地的改善,采用特定的方法,降低移植脂肪颗粒的大小,(有时配合结构性脂肪移植)以改善脂肪颗粒填充后效果,是进行脂肪移植改善皮肤老化的重要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脂肪乳糜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提取到的脂肪颗粒进行纯化、乳糜化,得到乳糜样脂肪,乳糜化过程中采用逐级分割的方式,严格控制逐级分割的粒径和次数,并对待乳糜的脂肪颗粒进行严格筛选,使用该乳糜样脂肪进行填充,可达到满意的填充效果和皮肤质地改善效果,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脂肪乳糜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提取到的脂肪颗粒进行纯化、乳糜化,得到乳糜样脂肪,其中,乳糜化过程中采用对脂肪颗粒进行由大到小依次分割的逐级分割方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纯化包括脂肪颗粒的漂洗和非脂肪组织的去除,漂洗液采用0℃~4℃生理盐水,漂洗次数为2~3次,每次漂洗0.5~1min。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颗粒漂洗后,进行脂肪颗粒与漂洗液的分离,分离方式选自过滤或离心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离心,其中,离心转速为1000r/min~3000r/min,离心时间为2min~3min。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脂肪颗粒和漂洗液进行离心分离后,收集位于脂肪颗粒层中部的脂肪颗粒,进行乳糜化操作。乳糜化过程中采用三种具有不同分割孔121孔径的分割器进行脂肪颗粒的分割,三种分割器内部均设有1个分割膜片12,

所述三种分割孔121的孔径分别为0.8~1.2mm、0.6~0.8mm和0.4~0.6mm,

具有分割孔121的孔径为0.8~1.2mm的分割器的分割次数为5~10次,

具有分割孔121的孔径为0.6~0.8mm的分割器的分割次数为5~10次,

具有分割孔121的孔径为0.4~0.6mm的分割器的分割次数为10~20次。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脂肪乳糜化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乳糜化方法可实现脂肪颗粒的合理分割,结合脂肪移植技术可实现皮肤较薄或敏感部位的脂肪移植,如眼周、口周、手部等非脂肪结构性移植区域,移植后皮肤平整,创伤小,恢复速度快,可显著改善皮肤弹性,适用于提高皮肤质量、改善细纹等的非结构性移植;

(2)本发明对乳糜化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准确限定,对乳糜样脂肪移植具有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分割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分割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提取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分割筒;

12-分割膜片;

121-分割孔;

13-接口;

21-针尖;

22-针管;

221-针孔;

222-弯曲点;

23-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脂肪乳糜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提取到的脂肪颗粒进行纯化、乳糜化,得到乳糜样脂肪。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纯化包括脂肪颗粒的漂洗和非脂肪组织的去除。

漂洗液采用生理盐水,实施脂肪颗粒的漂洗。将抽吸的脂肪颗粒收集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漂洗,将脂肪颗粒上带出的血液洗去。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相同,能够避免脂肪细胞破裂,而在肿胀麻醉后,脂肪细胞渗透压改变(变小),生理盐水渗透压高于脂肪细胞,在清洗的同时,利于脂肪细胞中过多水分的排出。

漂洗用生理盐水为低温生理盐水,温度为0℃~4℃。在低温下,脂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减慢,耗氧量降低,可保持脂肪细胞的活性,增加漂洗过程中脂肪细胞的存活率。

生理盐水漂洗的次数为2~3次,每次漂洗0.5~1min,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脂肪颗粒的漂洗。

在漂洗的过程中进行脂肪颗粒的除杂,手工操作完成非脂肪组织(主要为纤维组织)的去除。由于脂肪颗粒提取自患者大腿内侧或下腹部区域,纤维组织较少,因此,可在漂洗的较短时间内完成除杂工作,节省了操作时间。所述患者为进行脂肪移植手术的自然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生理盐水漂洗后,静置,收集生理盐水上层的脂肪颗粒,得到脂肪颗粒混悬液,随后进行脂肪颗粒混悬液的固液分离。分离方式选自过滤或离心分离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优选为离心分离。离心的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脂肪细胞内由于肿胀麻醉而存在的较多的水分进一步流出,离心完成后,脂肪细胞的大小约缩小至提取时大小的1/2。

离心过程为在转速1000r/min~3000r/min下,离心2min~3min。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有较严格的限定,离心转速过大或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脂肪细胞的破裂,但离心速率小,无法最大限度的去除脂肪颗粒提取时带来的细胞碎片。在此转速和时间内,离心后脂肪细胞的纯度较离心前明显提高。

离心完成后,脂肪颗粒混悬液分层,上层为油脂层,下层为生理盐水层,中间为脂肪颗粒层。取用位于脂肪颗粒层中部的脂肪颗粒进行乳糜化处理,优选地,选用的脂肪颗粒量少于脂肪颗粒总量的1/3。脂肪颗粒层上部接近油脂层,上部的脂肪颗粒易沾附油脂,而脂肪颗粒层的下部可能存在残余的纤维组织,两部分中存在的杂质均会影响脂肪的植入量,影响填充效果。位于脂肪颗粒层中部1/3的脂肪颗粒粒度均匀,纤维组织少,纯度更高,为移植脂肪的最佳选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乳糜化装置包括脂肪分割器和推注器。如图1所示,所述分割器包括分割筒11和位于分割筒11内的分割膜片12。所述分割筒11为两端开口的可容脂肪颗粒通过的中空筒体,通过设于两开口端的接口13与推注器相连,即一个分割器配合使用两个推注器。所述接口13外表面有螺纹,用于固定推注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分割膜片12卡接在分割筒11中部,分割膜片12上有设有圆形分割孔121,大粒径的脂肪颗粒通过分割孔121分割为小粒径脂肪颗粒。分割器上分割膜片12的个数为1个~3个,优选为1个。分割膜片12上分割孔121的个数1~3个,分割孔121的个数为1时,分割孔121位于分割膜片12的中心;分割孔121的个数为2时,两分割孔121并排设置在分割膜片12的中心线上;分割孔121的个数为3时,三个分割孔121以中心线为对称轴成品字状排布。圆形分割孔121的形状符合脂肪细胞的形态,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脂肪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

所述推注器位于分割器两端,用于吸取待分割的脂肪颗粒,并使其通过分割器的分割孔121完成分割过程。推注器包括推注管和位于推注管内的活塞杆,通过对活塞杆施加压力推动脂肪颗粒的移动。所述推注器可为医用注射器。

脂肪颗粒的乳糜化采用逐级分割的方式,所述逐级分割是指对脂肪颗粒进行由大到小依次分割的方式,具体指采用分割孔孔径由大至小的分割器依次分割脂肪颗粒的方法,而非普便使用的将脂肪颗粒一次性分割至所需粒径大小的方式。逐级分割时,分割孔121的孔径由大至小,使脂肪颗粒的粒径存在逐渐变化的过程,分割时对脂肪颗粒的压力相较于一次性分割有极大降低,避免脂肪细胞在挤压分割时严重变形或破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乳糜化过程中采用三种具有不同分割孔121孔径的分割器进行脂肪颗粒的分割,三种分割器中均设有1个分割膜片12,所述三种分割孔121的孔径分别为0.8~1.2mm、0.6~0.8mm和0.4~0.6mm,具有分割孔121的孔径为0.8~1.2mm的分割器的分割次数为5~10次,具有分割孔121的孔径为0.6~0.8mm的分割器的分割次数为5~10次,具有分割孔121的孔径为0.4~0.6mm的分割器的分割次数为10~20次,得到淡黄色的乳糜样脂肪,其中,脂肪颗粒的粒径小于0.5mm。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三种分割孔径的分割器,分割孔121孔径大小为1.0mm、0.8mm和0.5mm。在进行脂肪颗粒分割时,采用分割孔121孔径为1.0mm的分割器,脂肪颗粒的分割次数为5次;然后采用分割孔121孔径为0.8mm的分割器,脂肪颗粒的分割次数为10次;最后使用分割孔121孔径为0.5mm的分割器,脂肪颗粒的分割次数为15次。

乳糜样脂肪对于较薄或敏感部位的皮肤效果的改善主要是通过乳糜样脂肪对于机体内脂肪细胞的分化及组织再生的刺激作用,以及植入的脂肪颗粒所产生的填充作用获得的,因而脂肪颗粒的分割次数,尤其是采用最小分割孔径的分割器时的分割次数,对脂肪植入患者体内后的效果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最小分割孔121孔径大小为0.4~0.6mm时,分割次数少于10次,脂肪颗粒在推注器中移动不流畅,脂肪颗粒不均匀、不细腻,此时对患者进行注射不仅加大了注射难度,注射后填充区的平整度较难把握,影响术后效果;分割次数大于20次,脂肪颗粒在推注器中移动流畅,脂肪颗粒较均匀,然而多次分割造成脂肪颗粒小且密度低,在填充区的流动性大,植入患者体内后很快被机体组织吸收或排除体外,其对机体中脂肪细胞的刺激作用有限。在分割次数10~20次时,脂肪颗粒的颜色由深黄色变为淡黄色,脂肪颗粒均匀,颗粒密度适中,适于移植。

在本发明中,所述脂肪乳糜化方法还包括选择患者的特定部位提取脂肪颗粒,以及将乳糜化脂肪的注射至待填充部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脂肪提取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肿胀麻醉,选择患者的特定部位提取脂肪颗粒。

脂肪颗粒提取自患者大腿内侧或下腹部区域,不仅因为这些部位的脂肪较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部位的纤维组织较少,降低了后处理的难度,且脂肪颗粒饱满度高,容易成活。

脂肪提取前对患者实施肿胀麻醉,将大量含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的麻醉液灌注到皮下,肾上腺素的局部应用使局部血管收缩,药物吸收减慢,延长了麻醉时效;脂肪和利多卡因有亲和性,可延缓其吸收;同时大量注射肿胀液,使皮下组织及其结构产生水肿,局部组织的张力增大,可直接压迫毛细血管而减少药物的吸收,由此可实现局部麻醉止痛、止血及组织分离的效果。由于脂肪细胞间隙增大,在脂肪提取过程中,不易造成大面积脂肪细胞的损伤。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麻醉液使用生理盐水为溶剂,其中,利多卡因的浓度为0.025(w/v)%~0.1(w/v)%,肾上腺素的浓度为0.5×10-7(w/v)%~1×10-7(w/v)%。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取到的脂肪颗粒通过使用提取针提取得到。如图3所示,所述提取针包括顺次连接的针尖21、针管22和连接座23,所述针尖21不开孔,用于引导针管22的移动;所述针管22用于传输提取到的脂肪颗粒,其与针尖21相连的一端设有沿螺旋状分布的多个针孔221;所述连接座23用于连接针管22与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利用负压将脂肪颗粒经由提取针抽离体内,为专业医用设备,如注射器。

现有的脂肪提取针的针孔呈“品”字形排布,此种排布方式易造成取脂不均匀、取脂区域凹凸不平、以及衔接性吸脂不均匀在针管内造成堵塞等问题。本发明中,螺旋状分布的针孔221使提取针在脂肪层中形成柱状取脂,柱状取脂在单位面积内最大程度提取脂肪细胞,取脂连贯均匀,避免了往复多次抽取,且不会发生术中针管22堵塞问题,具有组织损伤小、针眼色沉少特点,同时减少了麻醉时间和麻醉用药、减少了麻醉药品在体内的蓄积与代谢,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孔221为圆形或椭圆形,由于成熟的脂肪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针孔221的形状符合脂肪细胞的形态,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脂肪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根据不同长度、管径的提取针,针孔221的个数为3~5个,优选为3个,在最大程度保证脂肪提取量的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持提取针内的负压强度。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距离针尖21较近端负压小,距离针尖21较远端负压大的特点,在沿针尖21至连接座23的螺旋方向上,针孔221的孔径由大到小分布,此种孔径设计保证了脂肪在提取过程中的压力均匀一致,保护了脂肪细胞的形态一致。优选地,提取针的针管22靠近连接座23一端呈V形弯曲,弯曲角度为120°~135°,更优选地,弯曲点222距连接座23的距离为针管22长度的1/5~1/7。在特定的取脂部位,如臀部,弯曲提取针相较于不弯曲的提取针更便于操作者使用,可以轻松完成3个面共360°取脂,符合人体生理曲度。所述弯曲点222是指针管22开始弯曲的点。

乳糜样脂肪植入患者真皮深层时,采用多点、多层次、少量注射的方式,在确保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同时避免了凹凸不平、脂肪囊肿样变和脂肪颗粒中心坏死等问题。

乳糜样脂肪注射相当于自体组织移植过程,是符合医疗规范的,其可用于提高皮肤质量、改善细纹等非结构性移植的年轻化领域,将来可能成为非结构性移植年轻化的标准。在脂肪手术中,乳糜样脂肪移植(非结构性脂肪移植)常配合结构性脂肪移植(颗粒细胞移植)共同使用,如在改善较深的皱纹时,需在皮肤深层植入较大颗粒细胞,配合浅层的乳糜样脂肪,共同完成。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乳糜样脂肪的制备方法

1、选择患者大腿内侧区域,用特制吸脂针进行脂肪抽吸,术前小剂量低浓度注射(0.05(w/v)%利多卡因+10-7(w/v)%肾上腺素)进行局部肿胀麻醉;

2、将抽吸的脂肪颗粒收集后,用4℃生理盐水以1min/次漂洗2次,静置0.5min,收集上层脂肪颗粒,以3000r/min离心2min进行固液分离,将上部分悬浮油脂吸出,下端水分排出;

3、选择脂肪颗粒层中部1/3的脂肪颗粒,用1mL螺旋注射器抽取脂肪颗粒,采用1.0mm、0.8mm和0.5mm三种分割孔径的分割器进行脂肪颗粒分割,其中,各分割器中分割膜片个数为1个,分割孔个数依次为3个、2个和1个。首先使用1.0mm分割孔径的分割器分割5次;然后使用0.8mm分割孔径的分割器分割10次;最后使用分割孔径为0.5mm的分割器分割15次,得到乳糜样脂肪。

(二)乳糜样脂肪的注射效果

患者:女,10人,47-55岁,额头纹和鱼尾纹明显(老化性眼周细纹,眼周色素沉着),采用脂肪乳糜技术配合结构性脂肪移植技术进行皱纹区域的脂肪填充。

将提取的乳糜脂肪,用27G针头(内径0.21mm,外径0.41mm)进行真皮深层注射,直到皮肤颜色发生黄染变化为止。这种变色通常会在注射后数小时消失。

手术后进行6个月的效果跟踪,乳糜样脂肪及结构性脂肪移植后,其额头纹改善明显,眼周细纹消失,脂肪细胞移植效果满意,色素沉着改善明且局部皮肤弹性增加。观察发现,乳糜样脂肪对患者面部有明显的嫩肤效果,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表1术前、术后结果比对

注:1、额头纹或鱼尾纹明显程度:1级:没有可见的折纹;只见连续的皮肤纹线;2级:皱褶线可见,呈轻微凹痕,面部折纹细小;3级:比较深的皱褶,面部折纹清晰,在一般情况下折纹可见;4级:深的皱褶;面部折纹明显;伸展时有小于2mm的可见折纹;5级:极深的皱褶,伸展时有2-4mm的清晰可见的折纹。

2、平整度(因手术引起的):1级:无明显凸起或凹陷;2级:手术部位有平均0.5mm凸起;3级:手术部位有平均1mm凸起;4级:手术部位有平均大于1-2mm凸起;5级:手术部位有平均大于2mm凸起。

3、眼周色素沉着:1级:无明显色素沉着;2级:较浅,略微可见色素沉着;3级:较明显色素沉着;4级:沉着明显,颜色深。

4、皮肤弹性:1级:弹性好;2级:弹性较好;3级:弹性不明显;4级:弹性差。

实施例2

(一)乳糜样脂肪的制备方法

1、步骤1同实施例1;

2、将抽吸的脂肪颗粒收集后,用4℃生理盐水以0.5min/次漂洗3次,静置0.5min,收集上层脂肪颗粒,以2000r/min离心2min进行固液分离,将上部分悬浮油脂吸出,下端水分排出;

3、选择脂肪颗粒层中部1/3的脂肪颗粒,用1mL螺旋注射器抽取脂肪颗粒,采用1.0mm、0.8mm和0.5mm三种分割孔径的分割器进行脂肪颗粒分割,其中,各分割器中分割膜片个数为1个,分割孔个数依次为3个、2个和1个。首先使用1.0mm分割孔径的分割器分割5次;然后使用0.8mm分割孔径的分割器分割10次;最后使用分割孔径为0.5mm的分割器分割10次,得到乳糜样脂肪,备用。

(二)乳糜样脂肪的注射效果

患者:女,10人,52-61岁,颈纹和嘴角纹明显,采用脂肪乳糜技术配合结构性脂肪移植技术进行皱纹区域的脂肪填充。

将提取的乳糜脂肪,用27G针头进行真皮深层注射,直到皮肤颜色发生黄染变化为止。

手术后进行6个月的效果跟踪,乳糜样脂肪及结构性脂肪移植后,其颈纹明显改善,嘴角纹消失且皮肤平整光滑,明显提高了患者皮肤的质量并改善了皮肤色泽,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表2术前、术后结果比对

注:皱纹程度、平整度和皮肤弹性判断标准同表1。

实施例3

(一)乳糜样脂肪的制备方法

步骤1~3同实施例1。

(二)乳糜样脂肪的注射效果

患者:女,10人,26-32岁,剖腹产后疤痕明显,采用脂肪乳糜技术进行瘢痕区域的脂肪填充。

将提取的乳糜脂肪,用27G针头进行真皮深层注射。

手术后进行6个月的效果跟踪,乳糜样脂肪移植后,其瘢痕区域弹性明显改善,色泽与周围皮肤色差减小,明显提高了患者瘢痕区皮肤的质量,具体结果见表3所示。

表3术前、术后结果比对

注:平整度、皮肤弹性和色素沉着判断标准同表1。

对比例1

(一)乳糜样脂肪的制备方法

1、步骤1同实施例1;

2、将抽吸的脂肪颗粒收集后,用常温生理盐水以1min/次漂洗2次,静置0.5min,收集上层脂肪颗粒,以600r/min离心2min进行固液分离,将上部分悬浮油脂吸出,下端水分排出;

3、选择脂肪颗粒层全部脂肪颗粒,用1mL螺旋注射器抽取脂肪颗粒,直接采用0.5mm分割孔径的分割器进行脂肪颗粒分割,分割器中分割膜片的个数为1个,分割孔个数依次为3个。分割器分割30次,得到乳糜样脂肪。在乳糜化过程中,脂肪通过分割孔的阻力增加,可能导致脂肪细胞挤压损伤大,制作乳糜样脂肪的过程容易发生卡顿。

(二)乳糜样脂肪的注射效果

患者:女,10人,42-50岁,额头纹和鱼尾纹明显,采用脂肪乳糜技术配合结构性脂肪移植技术进行皱纹区域的脂肪填充。

将提取的乳糜脂肪,用27G针头进行真皮深层注射,直到皮肤颜色发生黄染变化为止。

手术后进行6个月的效果跟踪,乳糜样脂肪及结构性脂肪移植后,其额头纹和鱼尾纹仍较明显,未得到明显改善,皮肤的质量和皮肤色泽效果无较大变化,具体结果见表4所示。

表4术前、术后结果比对

注:皱纹程度、平整度、皮肤弹性和色素沉着判断标准同表1。

对比例2

(一)乳糜样脂肪的制备方法

1、步骤1同实施例1;

2、将抽吸的脂肪颗粒收集后,用4℃生理盐水以1min/次漂洗2次,静置0.5min,收集上层脂肪颗粒,以3000r/min离心2min进行固液分离,将上部分悬浮油脂吸出,下端水分排出;

3、选择脂肪颗粒层全部脂肪颗粒,用1mL螺旋注射器抽取脂肪颗粒,采用1.0mm、0.8mm和0.5mm三种分割孔径的分割器进行脂肪颗粒分割,其中,各分割器中分割膜片个数为1个,分割孔个数依次为3个、2个和1个。首先使用1.0mm分割孔径的分割器分割5次;然后使用0.8mm分割孔径的分割器分割5次;最后使用分割孔径为0.5mm的分割器分割5次,得到乳糜样脂肪,备用。

(二)乳糜样脂肪的注射效果

患者:女,10人,50-63岁,额头纹和鱼尾纹明显,采用脂肪乳糜技术配合结构性脂肪移植技术进行皱纹区域的脂肪填充。

将提取的乳糜脂肪,用27G针头进行真皮深层注射,直到皮肤颜色发生黄染变化为止。

手术后进行6个月的效果跟踪,乳糜样脂肪及结构性脂肪移植后,其皮肤平整度偶发不平整,皮肤弹性改善有限,具体结果见表5所示。

表5术前、术后结果比对

注:皱纹程度、平整度、皮肤弹性和色素沉着判断标准同表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或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