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中药膏药硬膏类,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外伤肿痛及关节炎肿痛的LR(凉、热)两性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式,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和风寒湿邪引起的局部肿痛和关节炎(痹症)。
背景技术:
膏药是中医中药多种制剂中的一种剂型,有软、硬、泥膏之分,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特殊疗法。自古以来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医治外伤及关节病最常用的一种医疗药剂。它不但使用方便,而且作用快,安全可靠,疗效独特,是我国中医学的瑰宝之一。
纵观中医界,膏药的医疗市场品种繁多,各有其道,单一膏治多症的较多。如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病(痹症)临床症状有肿痛的和无肿而痛的,跌打损伤,临床症状多为先肿痛、淤血,后消肿余痛的,用的大多是同一种膏药,这样不能因症施治,从而延缓治愈时间和疗效。
中药的药性内容包括,四气(即寒、凉、温、热)、五味(即辛、甘、苦、酸、咸)等,治疗肿痛淤血期的膏药,应以苦、甘、寒、咸为主的中药配伍,当肿痛、淤血尚有余痛恢复期的膏药,应以辛、甘、温、热为主的中药配伍,药性相反必然降低疗效,并非一膏消两症,本发明依据药性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研制了LR(凉、热)两性膏药。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外伤肿痛及关节炎肿痛的LR(凉、热)两性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式。药理作用为:L性膏药的药物具有凉血止血、活血通经、续筋接骨、消肿散结的功效;R性膏药的药物具有活血行气、散寒止痛、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临床上无论外伤还是关节炎所引起的肿痛,必定消肿后仍有余痛恢复期,因此,前期贴敷L性膏药,消肿后再贴敷R性膏药,在整个治疗阶段,L、R两膏并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发明LR两性膏药分别由以下原料组成:
L性:大黄25-50、红花30-60、川芎25-50、海风藤25-50、伸筋草25-50、骨碎补25-50、土元30-60、桃仁25-50、三七30-60、苏木25-50、五灵脂30-60、自然铜25-50、元胡30-60、冰片50-100、乳香30-60、没药30-60、血竭30-60、白芥子25-50、麻油1000-2000、黄丹500-1000;
R性:鸡血藤10-20、川乌10-20、草乌10-20、桑寄生10-20、牛膝10-20、当归10-20、熟附子10-20、狗脊10-20、防风10-20、羌活10-20、川芎10-20、姜黄10-20、肉桂15-30、雷公藤15-30、青风藤15-30、细辛15-30、威灵仙25-50、白芷25-50、白芥子15-30、海风藤25-50、桂枝15-30、干姜30-60、荆芥15-30、伸筋草15-30、乳香30-60、没药30-60、元胡25-50、樟脑25-50、麻油1000-2000、黄丹400-800。
本发明优选配方组成:
L性:大黄30、红花35、川芎30、海风藤30、伸筋草30、骨碎补30、土元35、桃仁30、三七35、苏木30、五灵脂35、自然铜35、元胡35、冰片60、乳香55、没药35、血竭35、白芥子30、麻油1800、黄丹800;
R性:鸡血藤15、川乌15、草乌15、桑寄生15、牛膝15、当归15、熟附子15、狗脊15、防风15、羌活15、川芎15、姜黄15、肉桂20、雷公藤20、青风藤20、细辛20、威灵仙30、白芷30、白芥子20、海风藤30、桂枝20、干姜35、荆芥20、伸筋草20、乳香35、没药35、元胡30、樟脑30、麻油1500、黄丹500;
本发明“LR”性膏药的各制备方法:
L性:将大黄、红花、川芎、海风藤、伸筋草、骨碎补、土元、桃仁、三七、苏木、五灵脂、自然铜、元胡、冰片、乳香、没药、血竭、白芥子研为细末备用,取麻油进行文火熬至滴水成珠,缓下黄丹,待白烟冒尽时加入细末,出锅冷却成膏;
R性:先将鸡血藤、川乌、草乌、桑寄生、牛膝、当归、熟附子、狗脊、防风、羌活、川芎、姜黄、肉桂、雷公藤、青风藤浸泡麻油中,待7-10日文火熬至药枯去渣,再熬至青烟将尽,缓缓加入黄丹,搅匀后熬至黑色,再把细辛、威灵仙、白芷、白芥子、海风藤、桂枝、干姜、荆芥、伸筋草、乳香、没药、元胡、樟脑研为细末加入药汁中,出锅冷却成膏。
加工方法:把LR性成品膏分别切块、计量,温水软化,分摊于15×15厘米的棉布片或无纺布片上,制成膏药贴,供临床备用。
使用方法:
LR两性膏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贴敷,伴有肿胀和跌打损伤肿痛的贴服L膏,肿痛基本消退,尚有余痛的再贴敷R膏,每膏七日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优点在,LR两性膏能对症施治,见效快、疗效好,因属硬膏类,附着力强,黏贴时间长,夏季在体不融化,可方便生活和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外伤肿痛及关节炎肿痛的LR两性膏药
由以下原料组成:
L性:大黄30、红花35、川芎30、海风藤30、伸筋草30、骨碎补30、土元35、桃仁30、三七35、苏木30、五灵脂35、自然铜35、元胡35、冰片60、乳香55、没药35、血竭35、白芥子30、麻油1800、黄丹800;
R性:鸡血藤15、川乌15、草乌15、桑寄生15、牛膝15、当归15、熟附子15、狗脊15、防风15、羌活15、川芎15、姜黄15、肉桂20、雷公藤20、青风藤20、细辛20、威灵仙30、白芷30、白芥子20、海风藤30、桂枝20、干姜35、荆芥20、伸筋草20、乳香35、没药35、元胡30、樟脑30、麻油1500、黄丹500;
制备方法:
L性:将大黄、红花、川芎、海风藤、伸筋草、骨碎补、土元、桃仁、三七、苏木、五灵脂、自然铜、元胡、冰片、乳香、没药、血竭、白芥子研为细末备用,取麻油进行文火熬至滴水成珠,缓下黄丹,待白烟冒尽时加入细末,出锅冷却成膏;
R性:先将鸡血藤、川乌、草乌、桑寄生、牛膝、当归、熟附子、狗脊、防风、羌活、川芎、姜黄、肉桂、雷公藤、青风藤浸泡麻油中,待7-10日文火熬至药枯去渣,再熬至青烟将尽,缓缓加入黄丹,搅匀后熬至黑色,再把细辛、威灵仙、白芷、白芥子、海风藤、桂枝、干姜、荆芥、伸筋草、乳香、没药、元胡、樟脑研为细末加入药汁中,出锅冷却成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外伤肿痛及关节炎肿痛的LR两性膏药
由以下原料组成:
L性:大黄50、红花60、川芎50、海风藤50、伸筋草50、骨碎补50、土元60、桃仁50、三七60、苏木50、五灵脂60、自然铜50、元胡60、冰片100、乳香60、没药60、血竭60、白芥子50、麻油2000、黄丹1000;
R性:鸡血藤20、川乌20、草乌20、桑寄生20、牛膝20、当归20、熟附子20、狗脊20、防风20、羌活20、川芎20、姜黄20、肉桂30、雷公藤30、青风藤30、细辛30、威灵仙50、白芷50、白芥子30、海风藤50、桂枝30、干姜60、荆芥30、伸筋草30、乳香60、没药60、元胡50、樟脑50、麻油2000、黄丹80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外伤肿痛及关节炎肿痛的LR两性膏药
由以下原料组成:
L性:大黄20、红花25、川芎20、海风藤20、伸筋草20、骨碎补20、土元35、桃仁25、三七30、苏木25、五灵脂35、自然铜25、元胡30、冰片50、乳香35、没药30、血竭35、白芥子25、麻油1500、黄丹650;
R性:鸡血藤10、川乌10、草乌10、桑寄生10、牛膝10、当归10、熟附子10、狗脊10、防风10、羌活10、川芎10、姜黄10、肉桂15、雷公藤16、青风藤156、细辛15-30、威灵仙25、白芷26、白芥子16、海风藤26、桂枝1、干姜35、荆芥15、伸筋草15、乳香35、没药32、元胡25-50、樟脑25、麻油1200、黄丹40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试验
治疗案例
取临床病例200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150例(65例关节炎伴肿胀);跌打损伤50例(下肢踝关节损伤40例、上肢腕关节损伤5例、肋骨骨折3例、下肢骨折2例)。在临床治疗中分别用LR性膏贴敷,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治愈192例,好转8例,有效率达100%。
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 鲍某 男 45岁,从棚顶摔下,导致左下肢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并伤及踝关节,在医院手术,钢板固定,45天出院,在家休养近两个月,当去掉拐杖走路时,出现左踝关节肿痛,贴敷L性膏药后疼痛逐步减轻,肿胀逐渐减轻,连续2贴L性膏药,肿胀消失,但还有轻微疼痛,踝关节处喜热怕寒,又换贴R性膏药,连续三贴膏药后症状全无。
病例2 贾某 男 56岁,一个月前右脚掌被电动车压伤,肿痛有瘀血斑,X片表示第四跖骨骨折,L性膏药,一贴可贴七天,连贴3次,肿及淤血消退,换贴R性膏药,2贴后,已能行走,无大碍。
案例3 李某 女62岁,双膝肿痛,右膝较重,出现病症时间有半年多。贴敷L性膏药,一周明显见效,三周后已无肿痛,但走路还尚有轻度疼痛,怕受寒,换贴R性膏药,连续2贴,基本痊愈。
案例4 王某 女 52岁,被汽车撞伤,右4、5、6肋骨骨折,未错位,在市级医院住院20天出院,但胸部还有轻度肿胀,咳嗽时和弯腰动作,有疼痛,贴敷L性膏药,连续2贴,无肿痛,但受凉时易疼痛,又贴敷R性膏药连续3贴,症状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