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输液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便携式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行业的输液器主要是重力式输液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较细的输液软管流入滴斗,当滴斗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静脉。其不足之处在于输液袋要放置于一定的高度,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且输液的速度不可调控。
在一些事故发生的治疗现场中,由于没有放置输液袋的挂杆,医务人员需要用手高举着输液袋对病人进行输液,一方面会造成自身的劳累,另外一方面由于输液袋的高度受限,造成输液效果不好,从而影响到病人的救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输液装置,该便携式输液装置通过上下两根滚轴将输液袋尾部压紧,滚轴由进给装置带动旋转,碾压着输液袋前行,将其中的药液挤压出,对病人进行输液。该便携式输液装置克服了传统输液器只能靠重力输液的缺陷,放置时不受空间所限,并且携带方便。另一方面该便携式输液装置还设置了调速装置,可以根据药液种类,病人年龄等因素调整输出速度。输液完毕后,报警装置会响起,提醒医务人员更换输液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输液管,箱体、发条动力装置、进给装置、调速装置、报警装置。
所述发条动力装置由旋钮、第一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棘爪、第三轴、条盒轮、条盒、发条、条轴、条盒盖、第三从动齿轮、第四轴组成。旋钮与第一轴的一端联接,其底部放置于箱体顶板的孔位上,第一轴的另一端通过顶板上的通孔,进入到箱体内部,与第一锥形齿轮联接;第二轴与第二锥形齿轮、第一从动齿轮联接,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垂直啮合;第三轴与第二从动齿轮、条盒轮、条盒联接,发条放置在条盒内,发条一端与条盒内的条轴联接;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棘爪啮合。第三从动齿轮与第四轴联接,第三从动齿轮与条盒轮啮合。
所述进给装置由第四从动齿轮、一对第五从动齿轮、一对第六从动齿轮、一对第七从动齿轮、一对第八从动齿轮、一对第九从动齿轮、第五轴、第六轴、第七轴、第八轴、齿轮架组成。第五轴与一对第五从动齿轮联接,第五从动齿轮分别位于第五轴的两端,第五轴的中间位置还联接着第四从动齿轮;第六轴联接一对第六从动齿轮,第六从动齿轮分别位于轴的两端,第五从动齿轮与第六从动齿轮啮合;第七轴联接一对第七从动齿轮、一对第九从动齿轮,第七从动齿轮分别位于轴的两端,第九从动齿轮分别位于第七从动齿轮内侧,第七从动齿轮与第六从动齿轮啮合;第八轴联接一对第八从动齿轮,第八从动齿轮分别位于第八轴的两端,第八从动齿轮与第九从动齿轮啮合;第 五轴、第六轴、第七轴、第八轴安装在所述齿轮架上。
所述箱体由外箱、翻盖、齿形导轨,齿条基座、滚轮、轴、齿条、L型挂杆组成。翻盖与外箱是转动连接;齿形导轨有两条,其形状大小一致,分别设置在的箱体底板的两侧;齿条基座设置箱体底板的中间,其方向与所述齿形导轨平行,其内部结构为凹形槽;滚轮中心与轴连接,轴的两端设置在齿条基座的凹形槽内部;齿条放置在滚轮上,方向与所述齿形导轨平行,其底部与滚轮相接。
所述调速装置由第一调速齿轮、第二调速齿轮、第三调速齿轮、第四调速齿轮、第五调速齿轮、第六调速齿轮、调速棘轮、调速摆、调速旋钮和调速齿条组成。在动力框架上将第一调速齿轮、第二调速齿轮、第三调速齿轮、第四调速齿轮以配合方式安装在各自的轴上,第二调速齿轮与第一调速齿轮啮合,第三调速齿轮与第二调速齿轮啮合,第四调速齿轮与第三调速齿轮啮合;在动力框架的棘轮轴上连接与第四调速齿轮相啮合的调速棘轮,在动力框架的调速摆轴上装设与调速棘轮相配合的调速摆,该调速摆上端的滑块安装在调速齿条的卡槽中,在与调速摆相对的动力框架侧面上,装有一端伸露在动力框架外的第五调速齿轮轴,第五调速齿轮轴的另一端上安装第五调速齿轮,与第五调速齿轮相啮合的第六调速齿轮,在第五调速齿轮轴的伸露端上通过螺钉连接调速旋钮,调速齿条安装在动力框架的滑槽中,与第六调速齿轮啮合。
所述报警装置安装在齿条基座上,所述报警装置由报警盒体、报警芯片、嗡鸣器、纽扣电池和限位开关组成,其中报警芯片、嗡鸣器 和纽扣电池均通过电路安装在报警盒体内,报警盒体安装在所述齿条基座上,限位开关位于齿条的后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滚轴上下压紧输液袋,由进给装置带动,滚轴碾压着输液袋前行,将药液挤出。这样的装置克服了传统的靠自身重力进行输液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条式的动力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设有调速装置,可以调整进给装置的前行速度,从而控制输液的速度。
4、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报警装置,当输液完毕时,报警装置响起,提醒医务人员更换输液袋。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条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箱体的翻盖连接示意图;
图4是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齿条基座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调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调速旋钮的示意图。
图中:1、旋钮;2、第一轴;3、第一锥形齿轮;4、第二锥形齿轮; 5、第二轴;6、第一从动齿轮;7、第二从动齿轮;8、棘爪;9、第三轴;10、条盒;11、发条;12、条轴;13、条盒盖;14、第三从动齿轮;15、第四轴;16、第四从动齿轮;17、第五从动齿轮;18、第五轴;19、第六从动齿轮;20、第六轴;21、第七从动齿轮;22、第七轴;23、第八从动齿轮;24、第八轴;25、齿轮架;26、外箱;27、孔;28、支撑板;29、齿形导轨;30、齿条;31、齿条基座;32、滚轮;33、轴;34、输液袋;35、输液管;36、第九从动齿轮;37、条盒齿轮;38、第一调速齿轮;39、第二调速齿轮;40、第三调速齿轮;41、第四调速齿轮;42、第五调速齿轮;43、第六调速齿轮;44、调速棘轮;45、调速摆;46、调速旋钮;47、调速齿条;48、动力框架;49、翻盖;50、铰链;51、L型挂杆;52、报警装置;53、限位开关;54、报警芯片;55、蜂鸣器;56、纽扣电池;57、报警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它的结构包括了箱体、发条动力装置、进给装置。其中,
所述发条动力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了旋钮1、第一轴2、第一锥形齿轮3、第二锥形齿轮4、第二轴5、第一从动齿轮6、第二从动齿轮7、棘爪8、第三轴9、条盒轮37、条盒10、发条11、条轴12、 条盒盖13、第三从动齿轮14、第四轴15;旋钮1与第一轴2的一端联接,旋钮1底部放置于箱体顶板的通孔27上,第一轴2的另一端通过外箱顶板上的通孔27,进入到箱体内部,与第一锥形齿轮3联接;第二轴5与第二锥形齿轮4、第一从动齿轮6联接,第二锥形齿轮4与第一锥形齿轮3垂直啮合;第三轴9与第二从动齿轮7、条盒轮37、条盒10联接,发条11放置在条盒10内,发条11一端与条盒10内的条轴12联接;第二从动齿轮7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6、棘爪8啮合;第三从动齿轮14与第四轴15联接,第三从动齿轮14与条盒轮37啮合。
所述进给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了第四从动齿轮16、一对第五从动齿轮17、一对第六从动齿轮19、一对第七从动齿轮21、一对第八从动齿轮23、一对第九从动齿轮36、第五轴18、第六轴20、第七轴22、第八轴24、齿轮架25;第五轴18与一对第五从动齿轮17联接,第五从动齿轮17分别位于第五轴18的两端,第五轴18的中间位置还联接着第四从动齿轮16;第六轴20联接一对第六从动齿轮19,第六从动齿轮19分别位于第六轴20的两端;第五从动齿轮17与第六从动齿轮19啮合;第七轴22联接一对第七从动齿轮21、一对第九从动齿轮36,第七从动齿轮21分别位于第七轴22的两端,第九从动齿轮36分别位于第七从动齿轮21内侧;第七从动齿轮21与第六从动齿轮19啮合;第八轴24联接一对第八从动齿轮23,第八从动齿轮23分别位于第八轴24的两端,第八从动齿轮23与第九从动齿轮36啮合;第五轴18、第六轴20、第七轴22、第八轴24安装在 所述齿轮架25上。
所述箱体如图3、图4、图5所示,包括外箱26,翻盖49、支撑板28、齿形导轨29,齿条30、齿条基座31、滚轮32、轴33、L型挂杆51。翻盖49与外箱26通过铰链50连接;齿形导轨29有两条,其形状大小一致,分别设置在的箱体底板的两侧;齿条基座31设置箱体底板的中间,其方向与所述齿形导轨29平行,其内部结构为凹形槽;滚轮32中心与轴33连接,轴33的两端设置在齿条基座31的凹形槽内部;齿条30放置在滚轮32上,方向与所述齿形导轨29平行,其底部与滚轮32相触。
如图6所示,所述报警装置52由报警盒体57、报警芯片54、嗡鸣器55、纽扣电池56和限位开关53组成。其中报警芯片54、嗡鸣器55和纽扣电池56均通过电路安装在报警盒体57内。
进一步地,所述发条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发条动力装置上的从动齿轮14与所述箱体中的齿条30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进给装置设置在箱所述箱体的齿形导轨29上,其中第五从动齿轮17与齿形导轨29啮合,第四从动齿轮16与齿条30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52安装在所述齿条基座31上,限位开关53位于齿条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如图7所示,将输液袋34放入箱体内,输液袋头部34头部放置在支撑板28上,尾端与L型挂杆51连接,输液管35通过孔延伸到箱体外部,输液袋34尾部由第八轴24、第七轴 22上下夹紧;拧动旋钮1,通过齿轮传动,将发条10卷紧在条轴12上,在发条10弹性作用下带动条盒轮37转动,通过第三从动齿轮14传动到齿条30上,使齿条30沿着齿条基座31上进行滑动;齿条30的滑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四从动齿轮16转动,从而使与从第四动齿轮16同轴的第五从动齿轮17转动;第五从动齿轮17转动后,一方面通过齿轮传动,带动第七轴22、第八轴24旋转,另一方面带动着所述进给装置沿齿形导轨29向运动,从而使第七轴22、第八轴24碾压着输液袋34前行,输液袋34受挤压后,其内部空间变小,从而将药液挤出,药液通过输液管35输送到病人体内。进给装置前行时,与其啮合的齿条30反方向运动,当进给装置的第七轴22、第八轴24行进到输液袋34头顶位置时,此时输液完毕,齿条30行进到与报警装置52相接,限位开关53被触动后,嗡鸣器55响起,工作人员听到报警声后,更换新的输液袋3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可以精确控制输液的速度,具体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安装调速装置来实现,如图8所示。所述调速装置由第一调速齿轮38、第二调速齿轮39、第三调速齿轮40、第四调速齿轮41、第五调速齿轮42、第六调速齿轮43、调速棘轮44、调速摆45、调速旋钮46和调速齿条47组成,在动力框架48上将第一调速齿轮38、第二调速齿轮39、第三调速齿轮40、第四调速齿轮41以配合方式安装在各自的轴上,第二调速齿轮39与第一调速齿轮38啮合,第三调速齿轮40与第二调速齿轮39啮合,第四调速齿轮41与第三调速齿轮40啮合;在动力框架48的棘轮轴上连接与第四调速齿轮41相啮合的 调速棘轮44,在动力框架48的调速摆轴上装设与调速棘轮44相配合的调速摆45,该调速摆45上端的滑块安装在调速齿条47的卡槽中,在与调速摆45相对的动力框架48侧面上,装有一端伸露在动力框架48外的第五调速齿轮轴,第五调速齿轮轴的另一端上安装第五调速齿轮42,与第五调速齿轮42相啮合的第六调速齿轮43,在第五调速齿轮轴的伸露端上通过螺钉连接调速旋钮46,调速齿条47安装在动力框架48的滑槽中,与第六调速齿轮43啮合。所述调速装置与所述发条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如图9所示,调速旋钮46上设置有刻度值,通过旋转调速旋钮46,即可精确的控制输液的速度。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