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创面的负压引流敷料。
背景技术:
人体受创伤或肌体组织液化,会产生大量渗液,渗液会侵蚀健康组织,影响创口的愈合。对于这种医疗情况需要引流渗液才能促进创口愈合,刺激血管等生长,使得患者康复,负压引流渗液必需负压引流敷料,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负压引流辅料中引流管在使用时,当创面渗出液体多且粘稠时,引流管容易堵塞,只能通过引流管道注药及逆行冲洗,操作中注药及冲洗不便,且易造成对创面的逆行感染,针对上述问题,特设计本实用新型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引流管通畅,治疗效果佳的用于创面的负压引流敷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创面的负压引流敷料,包括敷料,敷料上设有第一通孔冲洗管、第二通孔冲洗管、第一通孔引流管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第一通孔冲洗管和第二通孔冲洗管上设有多个冲洗通孔,第一通孔引流管和第二通孔引流管上设有多个引流通孔,第一通孔引流管和第二通孔引流管末端分别连接第一负压吸引管和第二负压吸引管,第一负压吸引管和第二负压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器,第一负压吸引管上部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负压吸引管下部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负压吸引管上部设有第三连接孔,第二负压吸引管下部设有第四连接孔,第一通孔冲洗管下端部连接第一灌注冲洗接头,第二通孔冲洗管下端部连接第二灌注冲洗接头,第一灌注冲洗接头和第二灌注冲洗接头分别连接第一封口盖和第二封口盖。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敷料为方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冲洗管、第二通孔冲洗管、第一通孔引流管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呈S形。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冲洗管下部通过第一连接孔穿入第一负压吸引管中,并通过第二连接孔穿出。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孔冲洗管下部通过第三连接孔穿入第二负压吸引管中,并通过第四连接孔穿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通孔冲洗管能够增加一条有效的给药途径,第一封口盖和第二封口盖能够防止冲洗液倒流,第一负压吸引管和第二负压吸引管能够负压引流创面处渗出液体,防止渗出液影响患者治疗,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第一通孔冲洗管外端置入第一负压吸引管中,通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将第二通孔冲洗管外端置入第二负压吸引管中,能够有效减少通孔冲洗管暴露在外的部分,减小通孔冲洗管外端对治疗操作的影响,提高治疗质量,第一通孔引流管和第二通孔引流管呈S形结构,分布范围更完全,能够增加负压引流面积,冲洗药液通过通孔冲洗管持续注入,能够增加敷料液体流量,预防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敷料、2-第一通孔冲洗管、3-第二通孔冲洗管、4-第一通孔引流管、5-第二通孔引流管、6-冲洗通孔、7-引流通孔、8-第一负压吸引管、9-第二负压吸引管、10-负压吸引器、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13-第三连接孔、14-第四连接孔、15-第一灌注冲洗接头、16-第二灌注冲洗接头、17-第一封口盖、18-第二封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用于创面的负压引流敷料,包括敷料1,敷料1为方形结构,敷料1上设有第一通孔冲洗管2、第二通孔冲洗管3、第一通孔引流管4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5,第一通孔冲洗管2、第二通孔冲洗管3、第一通孔引流管4以及第二通孔引流管5呈S形,第一通孔冲洗管2和第二通孔冲洗管3上设有多个冲洗通孔6,冲洗液通过冲洗通孔6进入敷料2内,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上设有多个引流通孔7,伤者创面处的渗出液通过引流通孔7分别进入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中,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末端分别连接第一负压吸引管8和第二负压吸引管9,第一负压吸引管8和第二负压吸引管9连接负压吸引器10,第一负压吸引管8上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1,第一负压吸引管8下部设有第二连接孔12,第一通孔冲洗管2下部通过第一连接孔11穿入第一负压吸引管8中,并通过第二连接孔12穿出,第二负压吸引管9上部设有第三连接孔13,第二负压吸引管9下部设有第四连接孔14,第二通孔冲洗管3下部通过第三连接孔13穿入第二负压吸引管9中,并通过第四连接孔14穿出,能够有效减少通孔冲洗管暴露在外的部分,减小通孔冲洗管外端对治疗操作的影响,提高治疗质量,第一通孔冲洗管2下端部连接第一灌注冲洗接头15,第二通孔冲洗管3下端部连接第二灌注冲洗接头16,第一灌注冲洗接头15和第二灌注冲洗接头16分别连接第一封口盖17和第二封口盖18,打开第一封口盖17和第二封口盖18,能够向第一灌注冲洗接头15和第二灌注冲洗接头16内灌注冲洗液,防止冲洗液倒流。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打开第一封口盖17和第二封口盖18,能够向第一灌注冲洗接头15和第二灌注冲洗接头16内灌注冲洗液,冲洗液可分别流入第一通孔冲洗管2和第二通孔冲洗管3内,由于第一通孔冲洗管2和第二通孔冲洗管3上设有多个冲洗通孔6,则冲洗液通过冲洗通孔6进入敷料1内,冲洗液可以选用有效的治疗药液,当敷料1被冲洗液浸透后敷盖于伤者创面处,则通过通孔冲洗管能够增加一条有效的给药途径,当药液灌注完成后,分别将第一封口盖17和第二封口盖18盖上,防止冲洗液倒流,敷料1内还设有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上设有多个引流通孔7,当启动负压吸引器10时,伤者创面处的渗出液通过引流通孔7分别进入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中,并吸入第一负压吸引管8和第二负压吸引管9内,达到负压引流创面处渗出液体的目的,防止渗出液影响患者治疗,第一负压吸引管8上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1,第一负压吸引管8下部设有第二连接孔12,第一通孔冲洗管2下部通过第一连接孔11穿入第一负压吸引管8中,并通过第二连接孔12穿出,第二负压吸引管9上部设有第三连接孔13,第二负压吸引管9下部设有第四连接孔14,第二通孔冲洗管3下部通过第三连接孔1穿入第二负压吸引管9中,并通过第四连接孔14穿出,通过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将第一通孔冲洗管2外端置入第一负压吸引管8中,通过第三连接孔13和第四连接孔14将第二通孔冲洗管3外端置入第二负压吸引管9中,能够有效减少通孔冲洗管暴露在外的部分,减小通孔冲洗管外端对治疗操作的影响,提高治疗质量,第一通孔引流管4和第二通孔引流管5呈S形结构,分布范围更完全,能够增加负压引流面积,本实用新型冲洗药液通过通孔冲洗管持续注入,能够增加敷料1液体流量,预防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