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冷和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穿戴升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人身体皮肤部位病变或者发烧等需要身体降温时,大都采用冰块降温的方法,传统冰带本身没有制冷和控温性能,每次使用时,必须提前放置冰箱预冷方可使用,极其不方便。现有技术中采用一种水囊式微型半导体降温冰带解决了传统冰袋的使用不方便问题,但是该设备只能应用于人体降温,不能满足人体需求升温需求,并且体积较大,不易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只能降温、体积大的问题。发明一种新型冷敷和热敷两用装置,该装置适合不同人体使用,增加热敷效果,且其体积较小,佩戴舒适。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升温和降温两用,扩大人体冷敷产品应用范围,并且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升降温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序设置的固定底板、下层导热片、至少两个半导体制冷片、上层导热片、微型风扇、弹簧卡扣,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串联电路连接,所述微型风扇位于所述上层导热片的中央,所述可穿戴升降温装置通过所述弹簧卡扣固定。
所述固定底板中央设有孔槽,孔槽四周设有凸起外扣,所述固定底板的形状根据产品形状而定。
所述下层导热片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所述孔槽的形状大小一致,相吻合,使得下层导热片可以内嵌在固定底板上的孔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导热片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和大小与所述固定底板的所述凸起外扣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凹槽与凸起外扣相嵌作用,可以固定下层底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再次进一步的,所述下层导热片四周设有凸板条,所述凸板条平行于下层导热板平面,使得所述下层导热片挂靠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用于固定下层导热片上下方向。通过所述下层导热片上的凹槽与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所述凸起外扣之间的相嵌作用,以及所述凸板条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挂靠作用,可以将所述下层导热片稳定地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
所述上层导热片四周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置和大小与所述凸起外扣一一对应,通过凹槽与凸起外扣相嵌作用,可以固定上层底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导热片中央设有孔槽,所述孔槽应用于安置所述微型风扇。
包括至少两个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至少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均匀分布在所述下层传热片上表面的两端,夹在上层导热片和下层导热片的中间,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串联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外部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为极性切换电路,所述极性切换电路的电压方向可调。通过改变电压方向,从而而改变半导体传热方向,使得该装置升温降温功能相转换,同时提高传热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传热效率。
所述微型风扇设置在所述上层导热片的孔槽,通过螺丝或者丁卯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半导体制冷片的中央,加快两个所述半导体以及所述上层导热片的散热速度,同时充分利用空间,充分降低产品厚度,达到产品小型化的目的。
所述弹簧卡扣与所述凸起外扣的卡扣作用,保证所述上层导热片和所述下层导热片紧紧压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实现热量有效传递的同时,降低产品重量,结构紧凑。
本发明电路为极性切换电路,通过改变电压方向,调节装置的升温与降温功能转变,其中降温过程中,下层导热片为吸热装置,上层导热片为散热装置;升温过程中,下层导热片为散热装置,给与人体热量,上层上层导热片为吸热装置。
本发明有益效果: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热效率高,实现升温降温两功能并用,实用性更广,有助于该产品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市场普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 1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爆炸示意图 ( 省略电源、电路部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1.固定底板,11. 凸起外扣,12.孔槽,2.下层导热片,21. 凹槽,22. 外凸板条,3. 半导体制冷片,4. 上层导热片,41. 凹槽,42. 孔槽,5. 微型风扇,6. 弹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穿戴升降温装置, 由固定底板1、下层导热片2、半导体制冷片3、上层导热片4、微型风扇5和弹簧卡扣6构成,由下往上依次为固定底板1、下层导热片2、多个半导体制冷片3、上层导热片4、弹簧卡扣6、微型风扇5,该可穿戴升温装置通过弹簧卡扣固定。
固定底板1中央设有孔槽12,所述孔槽12四周设有凸起外扣11,所述固定底板1的形状根据产品形状而定。
下层导热片2形状大小与所述孔槽12的形状大小一致,相吻合,使得下层导热片可以内嵌在固定底板上的凹槽中。下层导热片2外侧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位置和大小与所述凸起外扣11一一对应,通过凹槽与凸起外扣相嵌作用,可以固定下层底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下层导热片2四周设有凸板条22,所述凸板条22平行于下层导热板平面,使得所述下层导热片2挂靠在所述固定底板1上,用于固定下层导热片上下方向。
上层导热片4四周外侧设有凹槽41,所述凹槽41位置和大小与所述凸起外扣11一一对应,通过凹槽与凸起外扣相嵌作用,可以固定上层底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上层导热片4中央设有孔槽42,所述孔槽42应用于安置所述微型风扇。
本实施案例中,半导体制冷片3包括两个,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位于所述下层导热片上表面的两端。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采用串联电路连接,供电电路为极性切换电路,通过改变电压方向,而改变半导体传热方向,使得该装置升温降温功能相转换,同时提高传热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传热效率。优选地,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可采用并联电路连接,该并联电路的功率是串联电路的功率的四倍,并且实现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的制冷总功率大小的可调节,使其使用更加人性化。
微型风扇5穿过上层导热片4,通过螺丝或者丁卯固定于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中央,上层导热片4正反面接触空气,在不提高风量和增加换热材料重量的前提下,加快两个半导体3以及上层导热片4的散热速度,同时充分利用空间,充分降低产品厚度,达到产品小型化的目的。
弹簧卡扣6与所述凸起外口11紧紧挂扣在一起,实现可穿戴升温装置整体固定。弹簧卡扣6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可以保证上层导热片和下层导热片压紧半导体制冷片,实现热量有效传递的同时,降低产品重量。
当该可穿戴升降温装置作为降温装置时,下层导热片2为吸热装置,上层导热片4为散热装置,控制极性切换电路,热量将从下层导热片2通过半导体制冷片3传输到上层导热片4,通过微型风扇5的加快散热功能,将热量快速散发出去;当当该可穿戴升降温装置作为升温装置时,下层导热片2为散热装置,上层导热片4为吸热装置,控制极性切换电路,热量将从上层层导热片4通过半导体制冷片3传输到上层导热片2,再通过上层导热片2将热量传输给人体。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