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滴血防针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献血者献血完成后,采血护士将采血针拔出后需对采血管路进行热合留样,此时采血管上的采血针完全暴露在外,极易造成人员刺伤;同时,将采血针戴上防刺护套后,在留样热合和操作过程中,血液易从针尖滴出,造成操作环境污染。因此,设计一种防滴血和防针刺的保护装置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滴血防针刺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防滴血防针刺保护装置,包括护套管和锁定片,还包括护套盖和定位槽,所述护套管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护套管的另一端具有定位槽和护套盖,所述护套盖通过活动连接件与护套管连接,所述护套盖具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扣合使护套盖与护套管密封连接,所述锁定片的一端固定在护套管上,所述锁定片的另一端往护套管中心轴线收缩且指向固定端形成锁定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为敞开的锥形缩口。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管上与护套盖扣合处的边缘设置了圆弧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管外表面设置了防滑纹路。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管主体为圆柱形,所述固定端和锁定口之间的护套管管壁上设置了条形观察窗。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片包括2片弹片均匀分布在护套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片包括3片弹片均匀分布在护套管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锁定片将采血针锁定,可以将采血针固定在保护装置内,防止采血针脱落在外部刺伤工作人员,同时护套盖和定位槽配合使用,防止采血针内的血液滴出,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入采血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护套管、2-护套盖、3-定位槽、4-固定端、5-观察窗、6-圆弧形缺口、7-锁定片、8-采血针、9-活动连接件、10-防滑纹路、11-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防滴血防针刺保护装置,包括护套管1和锁定片7,还包括护套盖2和定位槽3,所述护套管2一端为固定端4,所述护套管1的另一端具有定位槽3和护套盖2,所述护套盖2通过活动连接件9与护套管1连接,所述护套盖2具有定位块11,所述定位块11与定位槽3扣合使护套盖2与护套管1密封连接,所述锁定片7的一端固定在护套管1上,所述锁定片7的另一端往护套管中心轴线收缩且指向固定端4形成锁定口,采血针8可以固定在保护装置内,固定端4在上面,护套盖2在下面,扣合护套盖2时定位槽3可以防止采血针8中的血液漏出。
所述固定端4为敞开的锥形缩口,防止采血针脱出。
所述护套管1上与护套盖2扣合处的边缘设置了圆弧形缺口6,所述护套盖2扣合时,所述圆弧形缺口6方便工作人员打开护套盖2,单手操作也比较容易地打开护套盖2。
所述护套管1外表面设置了防滑纹路10,在进行打开或者关闭护套盖2以及拿起保护装置等操作时,防止手与护套管2之间打滑。
所述护套管主体为圆柱形,所述固定端4和锁定口之间的护套管管壁上设置了条形观察窗5,通过条形观察窗5可以观察采血针头在保护装置里的防止情况。
所述锁定片7包括2片弹片均匀分布在护套管上。所述锁定片7包括3片弹片均匀分布在护套管1上。
在采血前将采血针8套入本装置,通过锁定片7将采血针固定,防止采血针8脱出护套。当需要采血时,打开保护装置的护套盖2,将针柄旋转90度,可将采血针8从本装置内取出,进行采血。
采血完毕后,为防止针尖刺伤医户人员,此时将采血针拉入本装置内,旋转90度,可将采血针8通过锁定片7固定,防止针尖脱出。此外,还应加装防针尖滴血护套盖2,将护套盖2翻转盖在本装置护套管1上,通过定位块11与定位槽3将护套盖2锁住。这样可避免采血针8脱落和针头滴出的血液污染环境。达到本新型实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