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2387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部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手部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尺桡骨下1/3骨折术后、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骨骨折脱位术后、掌指骨折脱位术后、腕部以远的屈伸肌腱断裂术后、腕部神经血管断裂吻合术后、腕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需对前臂进行固定。目前一般采用传统的石膏固定法,固定范围自前臂的上1/4至掌横纹,常将石膏托延长超出手指0.5厘米的位置。

这种石膏固定方法虽然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但存在诸多弊端:石膏固定的远端位置常不易把握,石膏位置稍短则不能提供有效的固定,而石膏固定过长则会影响手指的活动。手部需大量绷带缠裹固定,限制了手指的活动范围,手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不便,患者会因长时间不活动这些关节而导致关节僵硬,在去除外固定后,僵硬的关节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十分痛苦;同时,由于患者经常接触有菌物体,而绷带与手指间的体液、汗液等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细菌的生长对患者的身体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部外固定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部外固定器,包括固定组件、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手腕外 侧的固定块和用于固定在手掌外侧的固定板,固定块与固定板连接,固定块通过第一固定带固定于手腕,固定板通过第二固定带固定于手掌。

固定块是由硬塑料制成的贴合手腕曲度的块状物,固定块覆盖在手腕外侧;固定板覆盖在手掌外侧。固定块与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带位于手腕内侧,与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位于手心处,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由此,固定组件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整体。此固定的整体不需要把握远端位置,不会在固定时造成困难,也不需要缠裹大量绷带,避免了使用绷带产生关节僵硬和细菌生长等情况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包括骨架和覆盖在骨架上的网状面料。骨架可采用坚硬的材料,使手指固定更加牢固,在骨架外表面覆盖网状面料,可以吸汗,并且可以避免骨架磨伤手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带为工字型,工字型的第一固定带设有用于与固定块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工字型的第一固定带位于手心一侧的手腕处,工字型的第一固定带设有用来与固定块连接的的第一连接件,工字型的第一固定带的第一连接件与固定块连接可使手腕得到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第三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连接,第三连接结构与第四连接结构配合连接。由此,第一固定带与固定块连接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带包括掌心托板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位于掌心托板的两侧,第二连接件与固定板连接。掌心托板为软橡胶类材料制成的符合手掌心生理曲度的板状物,两侧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固定板连接使手掌得到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五连接结构和第六连接结构,第五连接结构与第六连接结构配合连接。由此,第二连接件与固定板连接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和第一固定带覆盖有石膏。第一固定带连接在固定块上后,可在固定组件和第一固定带上浇筑石膏,使手部外固定器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手部外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部外固定器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手部外固定器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手部外固定器。

如图1和图2所示,手部外固定器包括固定组件1、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块11和固定板12,第一固定带2包括第一连接件21,第二固定带3包括掌心托板31和第二连接件32。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21包括第一连接结构211、第二连接结构212、第三连接结构213和第四连接结构214;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五连接结构321和第六连接结构322。

固定块11由硬塑料或其他硬质材料根据手腕曲度制成,固定板12包括钢质材料制成的骨架(骨架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和覆盖在骨架外表面的网状速干面料,患者在使用时,网状速干面料可以将患者产生的汗液快速吸收、扩散,避免细菌生长。固定块11与固定板12整体塑形(固定块11和固定板12还可以扣接,在固定块11与固定板12形成有可以扣接的部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固定组件1置于患者手背部,调节固定块11使之位于手腕处,即手腕外侧处,调节固定板12使之位于手掌背部,即手掌外侧。

将第一固定带2置于手心一侧的手腕处,即手腕内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2呈工字型,工字型的第一固定带2的四角成型(成型的方法有缝制或出厂已设置好)有第一连接件21。第一连接件21为黏贴带,包括第一连接结构211、第二连接结构212、第三连接结构213和第四连接结构214。第一连接结构211与第二连接结构212绕过手腕和固定块11,黏贴连接在一起;第三连接结构213与第四连接结构214绕过手腕和固定块11,黏贴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结构211、第二连接结构212、第三连接结构213和第四连接结构214将固定块11与手腕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可以为绳,第一连接结构211(即绳)与第二连接结构212(即绳)绕过手腕和固定块11系在一起,第三连接结构213(即绳)与第四连接结构(即绳)绕过手腕和固定块11系在一起。由此,第一固定带2与固定块11将患者手腕固定。

将第二固定带3置于患者手心处,第二固定带3包括掌心托板31和第二连接件32。掌心托板31由软橡胶类材料根据手掌心生理曲度制成,可以将手掌撑开。第二连接件32成形有第五连接结构321和第六连接结构322。第二连接件32为粘贴带,第五连接结构321 与第六连接结构322绕过手掌和固定板12,黏贴连接在一起。由此,第二固定带3和固定板12固定手掌。

第二固定带2和固定块11将手腕固定,第三固定带3和固定板12将手掌固定,而固定块11和固定板12连接在一起,从而,整个手部得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固定组件1、第一固定带2和第三固定带3将手部固定之后,在固定组件1和第一固定带2的表面覆盖石膏,由此,手腕手掌得到进一步固定。

使用本实施例,不需要把握远端位置,不会在固定时造成困难,也不需要缠裹大量绷带,避免了使用绷带产生关节僵硬和细菌生长等情况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只需固定组件1、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即可将患者手部固定,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