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236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牵引架。



背景技术:

牵引架是一种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一种新颖器械,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放射性腿脚麻木、行走无力而引起腿脚肌肉萎缩,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脱位等症状,也可适用于颈椎性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牵引治疗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在骨科临床上,经常需要为患者在特制的牵引床上利用牵引器进行牵引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由于牵引车成本较高,一般医院只配备了有限的牵引床,而且牵引床上的牵引器与床成一体成型,不便于拆卸,无法单独使用,无法满足多数患者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牵引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牵引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牵引架,包括L型底座,所述L型底座的下端四角均设有固定螺栓,所述L型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L型底座的一端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均设有滑块,所述放置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一滑轨,且滑块位于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边缘设有与放置槽开口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有两个竖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支撑杆垂直,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有滑轮,且两个滑轮上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拉手,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远离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块内设有拉力检测仪。

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为拉力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将第一支撑板固定的锁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

优先地,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在滑槽内滑动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所述固定装置为固定扣。

本实用新型中,将L型底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病床上后,滑动第一支撑板,调节第一支撑板在第二支撑板内的位置,然后滑动支撑杆,调节支撑杆在第一支撑板上的位置,用手拉住拉手,频繁的重复牵拉动作,通过拉力检测仪便于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频繁的重复牵拉动作,可以有效改善牵引治疗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而且制造成本低,适应于各种病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牵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槽、2第一支撑板、3支撑杆、4拉手、5牵引绳、6滑轮、7支撑架、8固定块、9弹性机构、10固定螺栓、11支撑块、12拉力检测仪、13第二支撑板、14L型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牵引架,包括L型底座14,L型底座14的下端四角均设有固定螺栓10,便于对本装置的拆卸和固定,L型底座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3远离L型底座14的一端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杆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边缘设有与放置槽开口平行的滑槽1,滑槽1内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的两端均设有竖直的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架7,且支撑架7与支撑杆3平行,支撑架7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块8固定安装有滑轮6,滑轮6上缠绕有牵引绳5,其中牵引绳5远离滑轮6一端连接有拉手4,其中牵引绳5远离滑轮6的另一端连接有弹性机构9,弹性机构9为拉力弹簧,弹性机构9远离牵引绳5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固定安装在支撑杆3上,支撑块11内设有拉力检测仪12,通过拉力检测仪12能够检测到拉力情况并记录,然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查看恢复状况。

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机构9为拉力弹簧,第二支撑板13的外侧壁上设有锁紧装置,第一支撑板2在第二支撑板13内滑动并通过锁紧装置固定,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支撑杆3的底端设有固定装置,支撑杆3在滑槽1内滑动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固定装置为固定扣。

本实用新型中,将L型底座14通过固定螺栓10固定在病床上后,滑动第一支撑板2,调节第一支撑板2在第二支撑板13内的位置,然后滑动支撑杆3,调节支撑杆3在第一支撑板2上的位置,用手拉住拉手4,牵引拉力弹簧,频繁的重复牵拉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