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髋关节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人体下肢髋关节骨置换在手术治疗后,为了防止术后股骨头之间错位、脱落,传统的方法通常会采用石膏外固定,脱位是髋关节置换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角度,早期要用石膏进行固定,由于石膏外固定笨重,通气性差,外壳坚硬,不能调节,不能重复使用,而且价格较贵,固定住关节无法活动,这样长期以后会造成功能障碍。
授权公告号为CN 205234726U的专利:一种简易髋人字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分别设于脚踝下部的固定组件和两端分别与固定组件连接的伸缩杆;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脚背固定板和与脚背固定板下端连接的脚踝固定座;所述脚背固定板和脚踝固定座的两侧均分别设有延伸带,所述延伸带的自由端设有尼龙搭扣;所述脚踝固定座为半圆柱形结构,并且其两侧还分别连接有折边;每个所述折边的侧壁上设有相互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尼龙搭扣,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可搭接在凹槽上并分别设有与尼龙搭扣配合卡接的卡槽,所述脚背固定板的上端面设有按摩区,所述搭接在凹槽之间的伸缩杆上设有通气孔,所述搭接在凹槽之间的伸缩杆的外侧壁包覆有纱布层,所述脚踝固定座的壁面设有通孔,所述脚踝固定座的底端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脚踝固定座的外壁设有储水管,用于储存热水;
但是该专利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不能实现向内卡死和防止过度屈曲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髋关节固定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向内卡死和无法防止过度屈曲的技术问题。
一种髋关节固定器,包括两个腿部支撑件、腰腹支撑件和两个调节装置,两所述腿部支撑件分别设置在腰腹支撑件两端,两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位于腿部支撑件朝外的两侧,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调节杆和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腿部支撑件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杆、角度调节装置分别设置在腰腹支撑件外侧,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支撑杆连接,且位于第二支撑杆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杆末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铰接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圆盘和两个限位块,所述圆盘上间隔设置限位块,所述第一调节杆铰接在圆盘上,且第一调节杆位于两所述限位块之间,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块来限制第一调节杆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盘上开设有弧形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两侧均匀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限位块安装在滑行槽内,且限位块上开设有与调节孔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块在滑行槽内部滑动,从而能够调节限位块之间的夹角,利用固定螺栓、调节孔和固定孔,可以调节限位块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第一调节杆转动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滑行槽上设置有刻度,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调节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调节杆之间设置有万向节,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万向节保证第一支撑杆能够向外转动,从而实现腿部支撑件向外转动。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腿部支撑件外侧,且限位槽一端滑动安装在滑行槽内,所述万向节设置在限位槽内部,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槽与圆盘连接,保证第一支撑杆不会向下或者前后转动,这样能够有效保护病人。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支撑件包括腿套和紧缚带,所述紧缚带绕装在腿套外侧,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腿部支撑件能够方便穿戴。
进一步地,所述腰腹支撑件包括腰腹套,所述腰腹套内部设置有衬垫,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腰腹支撑件方便病人穿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髋关节固定器,包括两个腿部支撑件、腰腹支撑件和两个调节装置,其中腰腹支撑件与人体腰腹相配合,腿部支撑件与人体腿部相配合,便于穿戴;其中调节装置是用于调节腿部支撑件与腰腹支撑件之间的角度,用于人体进行屈曲;其中第一调节杆在角度调节装置上转动,能够实现第一调节杆的转动;本实用新型利用限位槽能够防止腿部支撑架向内卡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能够防止病人过度屈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髋关节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髋关节固定器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腿部支撑件;2-腰腹支撑件;3-调节装置;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第一调节杆;7-角度调节装置;8-圆盘;9-限位块;10-滑行槽;11-调节孔;12-固定孔;13-固定螺栓;14-万向节;15-限位槽;16-腿套;17-紧缚带;18-腰腹套;19-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髋关节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髋关节固定器,包括两个腿部支撑件1、腰腹支撑件2和两个调节装置3,两所述腿部支撑件1分别设置在腰腹支撑件2两端,两所述调节装置3分别位于腿部支撑件1朝外的两侧,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一调节杆6和角度调节装置7,所述第一支撑杆4设置在腿部支撑件1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杆5、角度调节装置7分别设置在腰腹支撑件2外侧,所述角度调节装置7位于第二支撑杆5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杆4末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杆6,所述第一调节杆6铰接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7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7包括圆盘8和两个限位块9,所述圆盘8上间隔设置限位块9,所述第一调节杆6铰接在圆盘8上,且第一调节杆6位于两所述限位块9之间;所述的第一调节杆6在圆盘8上面转动,利用限位块9来限制第一调节杆6转动的角度,这样也就实现第一支撑杆4的转动,从而实现病人腿部的屈曲;利用限位块9来限定第一调节杆6转动的位置,从而保证第一支撑杆5转动的角度,即能够实现腿部支撑件1的转动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圆盘8上开设有弧形的滑行槽10,所述滑行槽10两侧均匀开设有多个调节孔11,所述限位块9安装在滑行槽10内,且限位块9上开设有与调节孔11相对应的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13;其中限位块9在滑行槽10内部滑动,从而能够调节限位块9之间的夹角,利用固定螺栓13、调节孔11和固定孔12,可以调节限位块9的位置,限制了第一调节杆6转动的角度,以此就限定了第一支撑杆5转动的角度,实现病人腿部的屈曲。
进一步地,所述滑行槽10上设置有刻度,利用刻度能够保证调节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4与第一调节杆6之间设置有万向节14,通过万向节14保证第一支撑杆4能够向外转动,从而实现腿部支撑件1向外转动。
如图1所示,它还包括限位槽15,所述限位槽15设置在腿部支撑件1外侧,且限位槽15一端滑动安装在滑行槽10内,所述万向节14设置在限位槽15内部,通过限位槽15与圆盘8连接,保证第一支撑杆4不会向下或者前后转动,这样能够有效保护病人。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支撑件1包括腿套16和紧缚带17,所述紧缚带16绕装在腿套15外侧,这样能够保证腿部支撑件1能够方便穿戴。
如图1所示,所述腰腹支撑件2包括腰腹套18,所述腰腹套18内部设置有衬垫19,利用腰腹支撑件2方便病人穿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病人首先进行穿戴,病人穿戴好腿部支撑件1、腰腹支撑件2,当病人需要屈曲时,由第一调节杆6在圆盘8上转动,通过限位块9来限制第一调节杆6转动的角度,第一调节杆6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杆4转动,从而带动限位槽15转动,最后实现腿部支撑件1的屈曲。
为了防止病人腿部向内弯曲,通过限位槽15卡住万向节14,这样第一支撑杆4就不能向内弯曲,腿部支撑件1就不会向内弯曲。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