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修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743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修复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修复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众多临床应用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骨修复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过诱导性,能够被人踢降解吸收,而且强度仍低于松质骨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应用。

而现有的骨修复支架没有药物填功能,难以被患者吸收生物相容性较低,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修复支架,使用该骨修复支架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修复支架,包括网状镂空支架本体,网状镂空支架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上均设置有固定孔,网状镂空支架本体上填充有填充物,填充物位于网状镂空支架本体的镂空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填充物为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上接种有患者干细胞。

每个连接块上的固定孔设置两个。

网状镂空支架本体采用钛合金材料。

网状镂空支架本体、连接块和固定孔均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骨修复支架,网状镂空支架本体的镂空部位填充填充物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上接种有患者干细胞,避免了骨修复材料强度减低的情况,并且增加了治疗药物的填充面积;通过连接块和固定孔将网状镂空支架本体与患者未发生病变的骨头固定,替换或者修复患者的病变部位;填充物为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上接种有患者干细胞,能够在体内自我修复、抵抗细菌感染,提高了骨修复物的生物相容性,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骨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网状镂空支架本体,2.填充物,3.连接块,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修复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3,每个连接块3上均设置有固定孔4,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上填充有填充物2,填充物2位于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的镂空部位;

填充物2为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上接种有患者干细胞;

每个连接块3上的固定孔4设置两个,连接块3和固定孔4用于该支架与患者的骨头固定;

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采用钛合金材料;

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连接块3和固定孔4均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修复支架的使用方法是:对患者干细胞进行培养为:取患者的骨髓,分离出患者的干细胞,将干细胞在37℃下进行无菌培养;

根据医学影像数据获得患者病变部位的骨骼模型,制作出符合患者病灶部位形态尺寸的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模型,在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模型上增加连接块3和在连接块3上增加固定孔4,然后由金属3D打印机打印出带有连接块3和固定孔4的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金属3D打印机选用医用级钛合金材料进行打印;然后在打印出来的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的镂空部位填充填充物2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上接种有患者干细胞;最后通过连接块3和固定孔4将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与患者患者未发生病变的骨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修复支架,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的镂空部位填充填充物2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上接种有患者干细胞,避免了骨修复材料强度减低的情况,并且增加了治疗药物的填充面积;通过连接块3和固定孔4将网状镂空支架本体1与患者未发生病变的骨头固定,替换或者修复患者的病变部位;填充物2为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上接种有患者干细胞,能够在体内自我修复、抵抗细菌感染,提高了骨修复物的生物相容性,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