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以及一种使用该连接件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外科引流是临床治疗很多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例如手术后吻合口和术区的引流、脓肿腔的引流等。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引流管用于导尿,有的引流管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部位的引流。引流管能够将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液等引流至体外,减少粘连,促进愈合。在病人使用引流管时,需要注意护理。现有的引流管为单一的引流管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脓液、血液等引流至体外。
现有的医疗过程中,引流时通过引流管将体液引流至引流袋或负压装置中,由于现有的引流管没有设置连接装置,引流管直接与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连接,由于引流袋或负压装置的连接口尺寸各不相同,引流管与其难以匹配,容易造成连接不牢固、稳定性差的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引流管与引流袋或负压装置的接口处错位或脱落,进而造成引流液外漏,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与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连接口的尺寸不匹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连接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连接头用于与负压装置或引流袋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引流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套设在引流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套设在引流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锥形连接管,所述锥形连接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套设在引流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多个直径依次减小的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按直径由大到小依次套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口处的外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接口处的外侧均设有密封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为锥形连接头,所述锥形连接头的外壁呈阶梯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以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装置,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前端封闭,所述外管的前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冲洗通孔;所述内管的前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引流通孔,所述内管的前端通过所述外管的后端伸入所述外管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在所述内管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连接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头用于与负压装置或引流袋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引流管连接。使用时,负压装置或引流袋与引流管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尺寸,使负压装置或引流袋与引流管适配,并且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能够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二连接件,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负压装置或引流袋,能够使引流管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进一步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引流管;2-第二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4-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连接头4、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3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头4用于与负压装置或引流袋连接;第二连接件2用于与引流管1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套接,可以为插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等任何适合的方式。
其中,引流管1可以通过连接头4与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连接,引流管1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2与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使用时,负压装置或引流袋与引流管1通过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2的尺寸,使负压装置或引流袋与引流管1适配,并且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3可拆卸地连接,能够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二连接件2,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负压装置或引流袋,能够使引流管1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进一步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连接头4与第一连接件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接件3上,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用于套设在引流管1上。
其中,第二连接件2用于套设在引流管1上,第二连接件2能够从引流管1上拆卸下来,在配合不同尺寸的引流袋或负压装置时,能够根据使用要求,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二连接件2。
其中,连接头4与第一连接件3固定连接,能够使二者连接的较为稳固,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使用时,根据引流袋或负压装置的尺寸选取适合尺寸的连接头4,然后再选取适合尺寸的第二连接件2,通过第二连接件2将引流管1与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连接头4套设在第一连接件3上,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接件3上,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用于套设在引流管1上。
其中,连接头4套设在第一连接件3上,连接头4能够从第一连接件3上拆卸下来,能够方便更换不同形式的连接头。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2包括锥形连接管,锥形连接管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接件3上,第二连接件2的另一端用于套设在引流管1上。
其中,第二连接件2包括锥形连接管,锥形连接管的管径由大到小依次变化,能够连接多种尺寸的第一连接件3,能够提高第二连接件2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2包括多个直径依次减小的连接管,多个连接管按直径由大到小依次套接。
其中,多个连接管按直径由大到小依次套接,能够按照使用要求,套接不同数量的连接管,进而能够与多种尺寸的第一连接件3连接,提高了第二连接件2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连接头4与第一连接件3的接口处的外侧和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2的接口处的外侧均设有密封胶条。
其中,密封胶条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引流管1漏液。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2由弹性材料制成。
其中,第二连接件2由弹性材料制成,利用弹性材料的弹性,能够改变第二连接件2的尺寸,进而能够和多种尺寸的第一连接件3连接,提高了利用率。
进一步地,连接头4为锥形连接头,锥形连接头的外壁呈阶梯状。使连接头4能够连接多种尺寸的引流袋或负压装置,提高了连接头4的利用了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连接头4、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3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头4用于与负压装置或引流袋连接;第二连接件2用于与引流管1连接。使用时,负压装置或引流袋与引流管1通过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能够通过改变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2的尺寸,使负压装置或引流袋与引流管1适配,并且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3可拆卸地连接,能够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二连接件2,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负压装置或引流袋,能够使引流管1适配更多不同尺寸的引流袋或负压装置,进一步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以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装置,引流管1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
引流管1与第二连接件2可以为插接,也可以为套接等任何适合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引流袋或负压装置,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引流管1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的前端封闭,外管的前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冲洗通孔;内管的前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引流通孔,内管的前端通过外管的后端伸入外管内部;第二连接件套设在内管上。
其中,冲洗通孔在引流过程中,可以过滤体液中的杂质(例如:血块、人体组织等),防止体液中的杂质进入内管中,能够防止内管堵塞。当外管与内管之间堵塞的杂质较多时,可以向外管中注入冲洗液,冲洗液从冲洗通孔中流出,进而将杂质从外管与内管之间冲出,能够进一步防止内管堵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