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髓腔抗菌封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7599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牙髓腔抗菌封闭膜。



背景技术: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临床医学常见疾病,出现时病人剧烈疼痛。成人牙髓受其解剖生理条件所限,难以保存活髓,临床上采取去除牙髓组织,密封髓腔,保存患牙的治疗原则。这种方法使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牙髓组织被去除,牙齿的抗力性下降,寿命降低。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牙髓组织被四周坚硬的牙本质壁包绕,一旦发生炎症,髓腔内的炎性渗出物无法得到引流,局部的组织压增高,血流减慢,形成血栓,出现牙髓组织病变后不可遏止的坏死,以往有人尝试将牙齿直接开放减压,但口腔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进人牙髓,导致医源性感染,这种方法已被放弃。理论上,开髓减压可以恢复牙髓的微循环,使炎症的牙髓组织出现修复转归,但口腔是有菌环境,细菌可进入开放的牙髓腔,导致更为复杂的感染,限制了直接开髓减压技术在临床的开展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髓腔抗菌封闭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牙髓腔抗菌封闭膜,包括微孔滤膜、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第一抗菌垫片、第二抗菌垫片和底牙环体,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通过第一抗菌垫片与第二抗菌垫片上下连接,所述第一抗菌垫片与第二抗菌垫片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首尾两端,所述第一抗菌垫片与第二抗菌垫片中间设置有微孔滤膜,所述第二连接架底部设置有底牙环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两端设置有第一微透气口,所述第二连接架中心设置有第二微透气口,所述第一微透气口底部与第一抗菌垫片和第二抗菌垫相对应,所述第二微透气口顶部与微孔滤膜相对应,所述第二微透气口底部与底牙环体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底牙环体内部设置有生物滤棉。

优选的,所述微孔滤膜为多层。

优选的,所述底牙环体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透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进行牙髓腔的封闭和减轻牙髓腔内部的压力,同时也有效将口腔内的细菌与牙髓腔进行隔离,从而有效的缓解牙髓腔有细菌引发的牙齿疼痛,对牙齿的重新修复,保留了生理学基础;为了更好对牙髓腔内进行减压,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第一连接架两端设置有第一微透气口,采用在第二连接架中心设置有第二微透气口;为了能够更好保护牙髓腔内洁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底牙环体内部设置有生物滤棉,同时在底牙环体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透孔;为了能够更好对牙髓腔进行封闭,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层微孔滤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牙髓腔抗菌封闭膜,包括微孔滤膜1、第一连接架2、第二连接架3、第一抗菌垫片4、第二抗菌垫片5和底牙环体6,第一连接架2与第二连接架3通过第一抗菌垫片4与第二抗菌垫片5上下连接,第一抗菌垫片4与第二抗菌垫片5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架2与第二连接架3首尾两端,第一抗菌垫片4与第二抗菌垫片5中间设置有微孔滤膜1,第二连接架3底部设置有底牙环体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进行牙髓腔的封闭和减轻牙髓腔内部的压力,同时也有效将口腔内的细菌与牙髓腔进行隔离,从而有效的缓解牙髓腔有细菌引发的牙齿疼痛,对牙齿的重新修复,保留了生理学基础。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2两端设置有第一微透气口7,第二连接架3中心设置有第二微透气口8,第一微透气口7底部与第一抗菌垫片4和第二抗菌垫片5相对应,第二微透气口8顶部与微孔滤膜1相对应,第二微透气口8底部与底牙环体6相对应;底牙环体内6部设置有生物滤棉9;微孔滤膜1为多层;底牙环体6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透孔。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对牙髓腔内进行减压,采用在第一连接架两端设置有第一微透气口,采用在第二连接架中心设置有第二微透气口;为了能够更好保护牙髓腔内洁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底牙环体内部设置有生物滤棉,同时在底牙环体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透孔;为了能够更好对牙髓腔进行封闭,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层微孔滤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