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腮腺造影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7081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腮腺造影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腮腺造影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腮腺造影是将造影剂自腮腺导管开口注入腮腺导管内,从而利用X线成像的一种技术。腮腺造影是将60%的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抽取1.2-1.8ml用经高温消毒灭菌后的6-7号铁制注射针头,注入腮腺导管内至少1.0cm,待患者有胀感后停止注药,经过再摄取X线照片,能够清晰显示腮腺导管系统、腺体形态以及腮腺排空功能的成像技术。腮腺造影的入口为腮腺导管,腮腺导管向前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颞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粘膜下前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处的黏膜上。腮腺造影被广泛应用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和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可以作为肿瘤的辅助检查。腮腺造影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在放造影剂的过程中,病人的嘴一直保持张开状态,在注射造影剂后需要立即将嘴闭合。而由于铁质针头是直的,对于医生准确快速插入到腮腺导管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极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在将6-7号铁质注射针头放到高温灭菌箱灭菌过程中,如若用全封闭或半封闭的盒子装针头,则会出现部分小水滴留在盒子中,对杀菌造成不便。而将6-7号注射用的铁制针头从消毒的保温箱拿到病人做腮腺造影的指定位置过程中,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不可避免的造成污染,给病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增大了病人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腮腺造影用注射针头易被细菌感染和术中放造影剂的过程中存在无法将注射针头准确到达腮腺导管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腮腺造影辅助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腮腺造影辅助装置,包括注射针头、注射针头固定板及由上盖和盒体组成的注射针头放置盒,在所述注射针头固定板上设有数个注射针头卡孔,注射针头固定板水平设在盒体的内腔中,注射针头竖直设在注射针头卡孔中。

所述上盖由外盖和内盖组成,在所述外盖的板面上设有数个气孔,在外盖板面的一侧设有弧形导孔;在所述内盖的板面上设有与外盖气孔相同数目及分布的通孔,在内盖上板面的一侧设有驱动手柄,外盖的下板面与内盖的上板面通过转轴连接,且使设置在内盖上的驱动手柄位于外盖的弧形导孔中。

在所述盒体的两侧设有夹持部,以便于将高温灭菌后的注射针头放置盒移出灭菌箱。

所述注射针头的针身向下弯曲,且注射针头的针尖为钝角圆头。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注射针头的头部为圆头并使针身向下弯曲,带有一定的弧度,这个弧度可以使注射针头的针尖准确进入腮腺导管处;

2)注射针头放置盒的上端可自由拆卸,且由外盖和内盖组成,外盖和内盖上有直径与6-7号注射针头相似的孔,通过驱动手柄,可使外盖上的气孔和内盖上的通孔重合或错开,使注射针头放置盒内腔与外界空气连通或闭合,在高温灭菌的过程中,盒子处于开放状态,使盒子中的水滴尽快蒸发,等到杀菌完送到病人所在的位置时使盒子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空气中的细菌污染针头;

3)注射针头固定板上设有数个注射针头卡孔,可以很好的固定注射针头;

4)在盒体的两侧设有夹持部,有利于高温灭菌后用夹子或其他工具将其加出,具有不易烫手,方便拿取,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掀开上盖的盒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射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腮腺造影辅助装置,包括注射针头5、注射针头固定板3及由上盖1和盒体2组成的注射针头放置盒,在所述注射针头固定板3上设有数个注射针头卡孔4,注射针头固定板3水平设在盒体2的内腔中,注射针头5竖直设在注射针头卡孔4中。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盖1由外盖101和内盖102组成,在所述外盖101的板面上设有数个气孔105,在外盖101板面的一侧设有弧形导孔103;在所述内盖102的板面上设有与外盖101气孔105相同数目及分布的通孔104,在内盖102上板面的一侧设有驱动手柄104,外盖101的下板面与内盖102的上板面通过转轴连接,且使设置在内盖102上的驱动手柄104位于外盖101的弧形导孔103中。

在所述盒体2的两侧设有夹持部6,以便于将高温灭菌后的注射针头放置盒移出灭菌箱。

如图5所示,所述注射针头5的针身向下弯曲,且注射针头5的针头为钝角圆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