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中药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60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中药蒸煮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蒸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中药蒸煮锅。



背景技术:

蒸煮锅广泛应用于糖果、制药、乳品、酒类、糕点、蜜饯、饮料、罐头、卤味等食品的加工,也可用于大型餐厅或食堂熬汤、烧菜、炖肉、熬粥等。

传统的中药蒸煮锅采用底部排放蒸汽的结构设计,容易导致设备受潮,影响使用寿命,且蒸煮锅主体需手动倾倒,容易发生烫伤事故,不够安全高效,药材蒸煮速度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中药蒸煮锅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中药蒸煮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底部排放蒸汽的结构设计,容易导致设备受潮,影响使用寿命,且蒸煮锅主体需手动倾倒,容易发生烫伤事故,不够安全高效,药材蒸煮速度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中药蒸煮锅,包括蒸煮锅主体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蒸煮锅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架,且蒸煮锅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蒸汽进管,所述蒸煮锅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蒸煮锅主体的顶部安装有锅盖,所述锅盖上设置有蒸汽排口,且锅盖上还设置有气压平衡阀,所述锅盖的顶部安装有开盖装置,所述蒸煮锅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蒸锅内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蒸煮锅主体内部的底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上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减噪箱,所述减噪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且减噪箱的顶部安装有微机控制面板,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与微机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锅盖上共设置有两个蒸汽排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蒸锅内胆为双层保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转轴通过减速器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在锅盖的顶部设置有蒸汽排口和气压平衡阀,蒸汽向上排出,设备不易受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蒸煮锅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和搅拌杆,在蒸煮过程中能够帮助中药材均匀受热,蒸煮出的中药材质量高,且蒸煮效率高,蒸煮结束后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蒸煮锅主体自动倾倒,更加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锅内胆的俯视图;

图中:1、气压平衡阀,2、锅盖,3、蒸汽排口,4、开盖装置,5、微机控制面板,6、减噪箱,7、第一伺服电机,8、第一转轴,9、支架,10、蒸煮锅主体,11、第二伺服电机,12、第二转轴,13、搅拌杆,14、蒸锅内胆,15、蒸汽进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中药蒸煮锅,包括蒸煮锅主体10和第二伺服电机11,蒸煮锅主体10的下方设置有支架9,且蒸煮锅主体10的一侧设置有蒸汽进管15,蒸煮锅主体1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8,蒸煮锅主体10的顶部安装有锅盖2,锅盖2上设置有蒸汽排口3,且锅盖2上还设置有气压平衡阀1,锅盖2的顶部安装有开盖装置4,蒸煮锅主体10的内部设置有蒸锅内胆14,第二伺服电机11安装在蒸煮锅主体10内部的底部,第二伺服电机11上安装有第二转轴12,第二转轴12上设置有搅拌杆13,支架9的一侧设置有减噪箱6,减噪箱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7,且减噪箱6的顶部安装有微机控制面板5,第一伺服电机7和第二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均与微机控制面板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锅盖2上共设置有两个蒸汽排口3,第二伺服电机11与第二转轴12传动连接,蒸锅内胆14为双层保温结构,第一伺服电机7与第一转轴8通过减速器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蒸汽进管15与蒸锅内胆14固定连接,利用开盖装置4打开锅盖2将中药材放置于蒸锅内胆14的内部,关闭锅盖2,利用微机控制面板5启动设备,蒸汽进管15将蒸汽输送至蒸锅内胆14的内部对药材进行蒸煮,同时,第二伺服电机11利用第二转轴12带动搅拌杆13转动,搅拌杆13将药材搅拌均匀,便于药材均匀受热,提高药材蒸煮质量,提高蒸煮效率,蒸汽通过蒸汽排口3均匀排出,气压平衡阀1在蒸煮过程中起到平衡蒸锅内胆14内部压力的作用,蒸煮结束后,第一伺服电机7通过第一转轴8带动蒸煮锅主体10转动,将蒸煮锅主体10蒸锅内胆14内部的中药材倾倒出来。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