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内伸式动脉瘤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719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内伸式动脉瘤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脑外科用于夹闭动脉血管肿瘤的夹具。



背景技术:

动脉瘤夹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用已非常广泛,目前市面上其产品和种类及型号繁多。由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部位不同和形态各异,因此,每台颅内动脉的手术需要准备若干型号的动脉瘤夹非常多,用来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进行夹闭。使手术变得复杂,难以操作。加之该手术视野空间狭小,给动脉瘤夹闭手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动脉瘤夹及与其配合的动脉瘤夹放置钳”(CN201120337070.8)。该动脉瘤夹通过弹性部件结合在一起的两根夹臂,所述夹臂包括用于夹持动脉瘤瘤颈的夹持段和控制夹持段活动的操作段,所述两夹臂的操作段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夹臂的操作段延伸方向相对应;它存在以下问题:其夹臂的夹持段不能对复杂形状,如弧形、半圆形等形状的动脉瘤进行有效全封闭式夹闭,因而对这种复杂形状的动脉瘤,只能采用多个夹子进行夹闭,增大了手术难度,且夹闭效果不理想。

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关节式动脉瘤夹”(CN201610254105.9)。通过弹性装置连接为一体且可开合的两只夹臂,两只夹臂之间连接有持平装置,两只夹臂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关节臂,相邻两关节臂之间采用铰轴铰接,……。其整个夹臂可以呈弧形或半圆型,……,从而适应不同形状尤其是多侧面包围型动脉瘤,……实现了完整的夹持动脉瘤。但是,它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零部件多,结构较复杂;其二,由于开颅手术的术野范围很小,尤其在头颅一个开孔情况下,动脉瘤位于动脉血管背后,该动脉瘤夹不能跨血管对动脉瘤进行夹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跨血管对不规则动脉瘤进行竖向夹闭(沿平行于动脉方向夹闭)的可折内伸式动脉瘤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折内伸式动脉瘤夹,左夹臂与右夹臂形状对称,且弹簧将左、右夹臂联接在一起,两个挡条分别设置在左、右夹臂前、后表面上的交互位置附近,所述左夹臂由操作段和夹持段铰接组成,夹持段由一个以上的关节板顺次铰接而成,操作段由左凸半圆弧段和右凸弧形段以及左斜向下段首尾衔接组成。

所述关节板为三个,前一关节板上的轴活动地插入操作段上部的孔内,后一关节板上的轴活动地插入前一关节板上的孔内,且三个关节板铰接后形成的夹持面为一平面。

所述操作段的下部内侧有用于与撑开支架相配合的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跨血管对不规则动脉瘤进行横向夹闭(沿垂直于动脉方向夹闭)的可折内伸式动脉瘤夹。

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折内伸式动脉瘤夹,左夹臂与右夹臂形状对称,且弹簧将左、右夹臂联接在一起,两个挡条分别设置在左、右夹臂前、后表面上的交互位置附近,所述左夹臂由操作段和夹持段铰接组成:操作段由左凸半圆弧段和右凸弧形段以及左斜向下段首尾衔接组成,夹持段由两个竖向关节板上的两根轴分别活动插入横向关节板左、右两端的两个孔中组成,且操作段上的轴活动插入横向关节板中部的孔中。

所述横向关节板和两个竖向关节板铰接后形成的夹持面为一平面。

所述操作段的下部内侧有用于与撑开支架相配合的凸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2、本动脉瘤夹一个可替代现有多个动脉瘤夹,而完成对不规则动脉瘤的夹闭,且可跨动脉血管对术野血管后面的动脉瘤进行夹闭。

对复杂形状(不规则,呈弧形等)的动脉瘤夹闭操作,不需要多个动脉瘤夹,只需一个本动脉瘤夹即可完成。术野暴露后,采用夹持钳夹持操作段(也称手柄)下部的凸缘,克服弹簧的弹力,将左、右夹臂平行分开,将左、右夹臂的夹持段对准动脉瘤的根部,并按照动脉瘤的外形,弯曲夹持段的关节板进行夹闭。

本动脉瘤夹除了对术野方向动脉血管前面的不规则动脉瘤进行夹闭外,还能跨动脉血管对血管后的动脉瘤进行夹闭。

本款动脉瘤夹是在现有动脉瘤夹的基础上设计了活动关节板以及两个操作段形成供跨越动脉血管的圆形,能通过关节的活动不断调整动脉瘤夹的形状来夹闭不同形态,不同位置的动脉瘤。夹闭动脉瘤后能充分还原局部的血管结构,形态、走形,不会导致局部血管的狭窄、扭曲。使血管的通畅性更好,血流的顺应性更大,血管的痉挛程度更轻。减少了脑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率。因此,该款动脉瘤夹的优势让颅内动脉瘤手术更加人性和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跨血管竖型动脉瘤夹的立体图(夹持段平直状态未示出挡条,见图2、图4、图5)。

图2是图1所示动脉瘤夹另一视角方向的立体图(夹持段弯曲状态)。

图3是图1所示左夹臂的立体装配图。

图4、图5分别是图1的主视图(部分剖面)和左视图。

图6、图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跨血管横型动脉瘤夹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8(两竖向关节板垂直于横向关节板)、图9(在图8状态下,两竖向关节板均向内偏转一定角度)分别是图6的不同视角方向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所示左夹臂的装配立体图。

图11是图8所示右夹臂的装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图5示出一种可折内伸式动脉瘤夹,左夹臂与右夹臂形状对称,且弹簧将左、右夹臂联接在一起,两个挡条分别设置在左、右夹臂前、后表面上的交互位置附近,所述左夹臂11由操作段11a和夹持段铰接组成,夹持段由一个以上的关节板顺次铰接而成,操作段11a由左凸半圆弧段和右凸弧形段以及左斜向下段首尾衔接组成(参见图1、图2、图3,图1、图2中第三关节板11d顶部倒圆后与图3中的第三关节板相同)参见图4、图1,未受外力时,左夹臂11和右夹臂12的夹持段的两个夹持面贴合。左夹臂的操作段中的左斜向下段可以是竖直向下段或是右斜向下段。左、右夹臂两个操作段上的左凸半圆弧段和右凸半圆弧段在未受外力时是一圆形,外力克服弹簧13弹力而使左、右夹臂在左、右夹臂平行张开时可跨越血管,左、右夹臂撤去外力时,将血管套入两操作段的圆形内,在交互位置处,左夹臂的操作段的底面有一剖切段,同样,右夹臂的操作段的上面有一剖切段,参见图1、图2、图4、图5,两个挡条14用于起左、右夹臂张开的限位作用。所述关节板为三个,前一关节板11b上的轴11b1活动地插入操作段11a上部的孔内,后一关节板11c上的轴活动地插入前一关节板11b上的孔内,且三个关节板铰接后形成的夹持面为一平面。图3中,前一关节板11b与操作段铰接,后一关节板11c与前一关节板铰接,再后一关节板即第三关节板11d上的轴活动地插入后一关节板11c上的孔中形成铰接。所述操作段11a的下部内侧有用于与撑开支架相配合的凸缘11a1。本跨血管竖型又有单关节板型,双关节板型和三关节板型(图1~图5为三关节板型)。

图6、图7示出,左夹臂21与右夹臂22经弹簧23联接为一体,未受外力时,左、右夹臂中夹持段的夹持面依靠弹簧力相互贴合在一起,形成夹闭。两个挡条24对左、右夹臂的张开起限位作用。图6、图7、图10示出,左夹臂与右夹臂形状对称,且弹簧将左、右夹臂联接在一起,两个挡条分别设置在左、右夹臂前、后表面上的交互位置附近,所述左夹臂21由操作段21a和夹持段铰接组成:操作段21a由左凸半圆弧段和右凸弧形段以及左斜向下段首尾衔接组成,夹持段由两个竖向关节板21c、21d上的两根轴分别活动插入横向关节板21b左、右两端的两个孔中组成,且操作段上的轴21a2活动插入横向关节板21b中部的孔中(参见图8、图9)。

参见图10、图11,左、右夹臂二者的操作段形状对称,且二者的夹持段(均由结构相同的一个横向关节板以及两个竖向关节板组成)同样形状对称。横向关节板21b和两个竖向关节板21c、21d铰接后形成的夹持面为一平面。操作段21a的下部内侧有用于与撑开支架相配合的凸缘21a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