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59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缺乏运动等多种原因,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达到2个亿,同时随着社会向老龄化的转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而且高血压性脑出血,其颅内出血部位约80%发生在基底节去,基底节去为重要神经中枢传导纤维通过的地方,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常造成病人不死即残的局面。

以往临床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多采用开颅手术方式,在清除脑内血肿同时,不同程度造成脑组织的损伤,近年来,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上多采用微侵袭的手术方式,即颅内血肿穿刺术,该方法在迅速引流脑内血肿同时,又不至于造成脑组织的额外损伤,并具有病人恢复快,费用低,病人脑功能容易恢复的优势,因此,颅脑引流管具有广泛的使用空间。申请号为201020301160.7的专利颅脑引流管,其结构为引流管管体前部设有一弯管,组成一L型引流管,管体外壁设有刻度标尺,弯管上设有若干个错叠的引流侧孔。所说的L型引流管弯管相对管体的角度为90~135°,所说的引流管弯管前端为封闭式,端头为子弹头状流线形,流线形端头内侧设有导引钢针定位凹槽。上述结构的引流管在置管后,引流管的前端相对管体的角度是固定的,无法实现引流管前端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调节,且多个直径相同的引流测孔的设置不能保证端部引流压的均匀,有可能多个引流测孔是无用的,仅有靠近引流管的外端的引流孔才能真正的起到引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该装置在引流管的端部设置多个引流侧孔,且引流侧孔沿引流管的长度方向由引流端到负压端的引流侧孔的孔径依次减小,使各个引流侧孔的引流压均匀,真正的达到引流的目的,增加引流管的使用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为引流端,引流管的另一端为负压端,在引流端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侧壁引流孔,且多个侧壁引流孔的孔径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的多个侧壁引流孔的孔径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依次减小0.2cm。

还有,所述的多个侧壁引流孔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相互交叠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多个侧壁引流孔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相互交叠1/4孔径。

一种可行的方案包括,所述的多个侧壁引流孔包括孔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侧壁引流孔、第二侧壁引流孔和第三侧壁引流孔,第一侧壁引流孔的孔径为0.8cm,第二侧壁引流孔的孔径为0.6cm,第三侧壁引流孔的孔径为0.4cm;

且第一侧壁引流孔、第二侧壁引流孔和第三侧壁引流孔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相互交叠1/4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流管外标注刻度,引流管的刻度范围为20~25cm。

具体的,所述的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负压端设置密封帽,引流端、引流管、负压端及密封帽的制作材质均为硅胶。

还有,在所述的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负压端与负压构件连通,所述的负压构件包括三通阀、限流夹、第一负压管、第二负压管、缓冲瓶及负压泵,三通阀的第一通与负压端连通,三通阀的第二通与第一负压管连通,三通阀的第三通为加药口,限流夹夹置在第一负压管上,第一负压管伸入缓冲瓶内,第二负压管连通缓冲瓶及负压泵。

还有,在所述的引流管外还设置标示线,标示线包括单条标识线和双条标识线,单条标识线设置在距引流端端部4cm处,双条标识线设置在距引流端端部7cm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为引流端,引流管的另一端为负压端,在引流端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侧壁引流孔,且多个侧壁引流孔的孔径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依次减小,越靠近负压端的侧壁引流孔的孔径越小,这样进行负压连接时保证各个侧壁引流孔的负压压力尽量相同,使引流液能快速均匀的通过多个侧壁引流孔,提高引流效率。

(2)一种优选的侧壁引流孔的设置方式包括: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侧壁引流孔、第二侧壁引流孔和第三侧壁引流孔,第一侧壁引流孔的孔径为0.8cm,第二侧壁引流孔的孔径为0.6cm,第三侧壁引流孔的孔径为0.4cm,且第一侧壁引流孔、第二侧壁引流孔和第三侧壁引流孔沿引流端到负压端的方向相互交叠1/4孔径,这是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摸索得到一个引流效果良好的侧壁引流孔的设置方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引流端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引流端、11-第一侧壁引流孔、12-第二侧壁引流孔、13-第三侧壁引流孔、2-引流管、21-刻度、3-负压端、31-密封帽、4-三通阀、41-加药口、5-限流夹、6-第一负压管、7-第二负压管、8-缓冲瓶、9-负压泵;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2,引流管2的一端为引流端1,引流管2的另一端为负压端3,在引流端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侧壁引流孔,且多个侧壁引流孔的孔径沿引流端1到负压端3的方向依次减小。优选的,多个侧壁引流孔的孔径沿引流端1到负压端3的方向依次减小0.2cm。越靠近负压端3的侧壁引流孔的孔径越小,这样进行负压连接时保证各个侧壁引流孔的负压压力尽量相同,使引流液能快速均匀的通过多个侧壁引流孔,提高引流效率。

还有,为了保证多个侧壁引流孔的设置位置紧凑且能保证均匀的引流效果,将多个侧壁引流孔沿引流端1到负压端3的方向相互交叠设置。优选的,多个侧壁引流孔沿引流端1到负压端3的方向相互交叠1/4孔径。

一种可行的方案,多个侧壁引流孔包括孔沿引流端1到负压端3的方向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侧壁引流孔11、第二侧壁引流孔12和第三侧壁引流孔13,第一侧壁引流孔11的孔径为0.8cm,第二侧壁引流孔12的孔径为0.6cm,第三侧壁引流孔13的孔径为0.4cm;且第一侧壁引流孔11、第二侧壁引流孔12和第三侧壁引流孔13沿引流端1到负压端3的方向相互交叠1/4孔径。

引流管2外标注刻度21,引流管2的刻度21范围为20~25cm,满足一般的引流管的长度的需求。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负压端3设置密封帽31,引流端1、引流管2、负压端3及密封帽31的制作材质均为硅胶,保证本装置的制作材料一致,且使用硅胶的材料符合柔软度的要求,在伸入颅脑内不会对颅脑的其他组织产生硬性的机械破坏,保证安全的使用要求。

为了能在手术过程中对引流端的伸入深度进行醒目的标识,在引流管2外还设置标示线,标示线包括单条标识线和双条标识线,单条标识线设置在距引流端1端部4cm处,双条标识线设置在距引流端1端部7cm处,这两个距离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提醒操作者引流端1的伸入深度,避免操作不当给病人造成损害。

还有,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包括:在多孔负压颅脑引流装置的负压端3与负压构件连通,负压构件包括三通阀4、限流夹5、第一负压管6、第二负压管7、缓冲瓶8及负压泵9,三通阀4的第一通与负压端3连通,三通阀4的第二通与第一负压管6连通,三通阀4的第三通为加药口41,限流夹5夹置在第一负压管6上,第一负压管6伸入缓冲瓶8内,第二负压管7连通缓冲瓶8及负压泵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