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安装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66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活体安装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连接装置本体和在活体的任一部位安装的电气系统安装部的可挠性的长条部件即电缆的活体安装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各种活体安装型装置。作为活体安装型装置的代表例,例如有采用传感器来测定活体信息的各种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所谓医疗用监视器),该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包含例如吞咽功能测定装置、脉搏波测定装置、脑波测定装置、心电图仪等。

其中,吞咽功能测定装置是用于测定有无吞咽障碍以及存在吞咽障碍时其程度的装置,近年其实用化取得进展。测定吞咽功能时,必须捕捉吞咽动作时的颈部的动作,或捕捉吞咽动作时发生的吞咽音,或捕捉这两方。

这里,作为吞咽动作时的颈部动作的捕捉方法,有通过电位传感器将其捕捉为颈部的表面肌电位的变化的手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5-304890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以及将其直接由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等捕捉的手法(例如参照上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0030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301895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等,作为吞咽动作时发生的吞咽音的捕捉方法,有将其直接由音压传感器(所谓麦克风)捕捉的手法(例如参照上述专利文献3等)等。

采用这些手法之一时,都必须在颈部或其周边安装上述各种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吞咽功能测定装置中,一般设有传感器的电气系统安装部和装置本体分体构成,这些电气系统安装部和装置本体通过可挠性的长条部件即电缆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04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2003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8-3018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里,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中,必须使电气系统安装部在整个规定时间稳定地安装于活体,在该情况下,即使活体产生身体移动,该电气系统安装部也不会产生位置偏移和脱落等情况。另外,活体产生身体移动时,由于可挠性的长条部件即电缆的拉伸,可能引起装置本体跌倒或者坠落,从而导致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破损。

因此,通常采用将电缆长度设定成以一定程度松弛的状态,一般构成为使活体的身体移动能够在该电缆的剩余部分中被吸收。

但是,这样的构成中,例如在被验者移动等情况下,由于电缆较长,对应地产生该操作变复杂的问题。

因而,到处都出现了这样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其构成为,在电缆的中途位置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设置一对连接器,根据需要,通过拆卸这些连接器,能够在活体保持安装电气系统安装部的状态下,暂时地解除活体和装置本体经由电缆的连接。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连接器意外脱落,通常,作为一对连接器,采用能够相互牢固连接的装置。

但是,这样的构成中,往往连接器的安装及拆卸变得不容易,产生例如老年人、儿童等自身难以进行该操作的问题。

另外,不管是否具有上述那样的连接器,在电缆设定得长的情况下,电缆的剩余部分可能缠绕于活体。例如,在如同上述吞咽功能测定装置那样的电气系统安装部安装于上述活体的上半身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中,电缆的剩余部分可能缠绕于颈部等,特别地,在被验者的睡眠中和昏迷状态等中采用该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时,寻求这样的对策,使得即使因翻身、病情发作等引起活体的身体移动,电缆的剩余部分也不会缠绕于颈部等。

以上说明的各种问题不仅是活体信息测定装置的问题,也是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以外的活体安装型装置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需要改善。

从而,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在具备用于连接装置本体和电气系统安装部的可挠性的长条部件即电缆的活体安装型装置中使其操作变得容易,另一目的是降低电缆缠绕于活体的可能性,再一目的是防止该活体安装型装置破损。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具备:装置本体;安装在活体的任一部位的电气系统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可挠性的长条部件。所述长条部件包含:一端与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连接的活体侧缆线;与所述活体侧缆线的另一端连接的活体侧连接器;一端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装置本体的装置本体侧缆线;与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的另一端连接的装置本体侧连接器。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活体侧缆线的所述另一端电气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具有与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的所述另一端电气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和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能够采取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所述连接状态是通过连接该活体侧连接器及该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而使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建立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电气导通的状态,所述非连接状态是通过解除该活体侧连接器及该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连接而使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不接触,切断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电气导通的状态。在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及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设有用于维持所述连接状态的卡合部。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活体型安装装置中,将在所述连接状态下通过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和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而解除由所述卡合部形成的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和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设为f1,将在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而从所述装置本体拆卸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设为f2时,满足f1<f2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具备:装置本体;安装在活体的任一部位的电气系统安装部;安装在活体的任一部位的流体系统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及所述流体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可挠性的长条部件。所述长条部件包含:一端与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连接的活体侧缆线;一端与所述流体系统安装部连接的活体侧管;与所述活体侧缆线的另一端及所述活体侧管的另一端连接的活体侧连接器;一端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装置本体的装置本体侧缆线;一端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装置本体的装置本体侧管;与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的另一端及所述装置本体侧管的另一端连接的装置本体侧连接器。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活体侧缆线的所述另一端电气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和与所述活体侧管的所述另一端连通的第1连接端口。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具有与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的所述另一端电气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和与所述装置本体侧管的所述另一端连通的第2连接端口。

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和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能够采取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所述连接状态是通过连接该活体侧连接器及该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而使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建立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电气导通,并且使所述第1连接端口和所述第2连接端口嵌合,建立所述流体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连通的状态,所述非连接状态是通过解除该活体侧连接器及该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连接而使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不接触,切断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电气导通,并且使所述第1连接端口和所述第2连接端口不嵌合,切断所述流体系统安装部和所述装置本体的连通的状态。在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及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设有用于维持所述连接状态的卡合部。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活体型安装装置中,将在所述连接状态下通过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和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而解除由所述卡合部所形成的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和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设为f1,将在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与所述装置本体及所述装置本体侧管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及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装置本体侧管而从所述装置本体拆卸所述装置本体侧缆线及所述装置本体侧管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设为f2时,满足f1<f2的条件。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优选的是,过滤用过滤器以可拆卸方式组装到所述第1连接端口及所述第2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所述f1优选在20[n]以下。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优选的是,将从该活体安装型装置相对于活体的安装部位中的离所述装置本体所在侧最近的位置即安装端部位置到所述装置本体为止的沿所述长条部件的延伸方向的长度设为l,从所述安装端部位置到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和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连接位置为止的沿所述长条部件的延伸方向的长度设为la时,所述l及所述la满足la≤l/2的条件。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可以安装于人体的上半身的任一部位,在该情况下,所述la优选还满足30[cm]≤la≤90[cm]的条件。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所述卡合部可以包含磁体。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所述卡合部可以包含粘接剂。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所述卡合部可以包含:设于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及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中的一方的卡定爪;设于所述活体侧连接器及所述装置本体侧连接器中的另一方的由所述卡定爪卡定的被卡定部。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方由接触探头构成。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所述卡合部可以包含导电性粘接剂,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1连接端子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方由所述导电性粘接剂构成。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该活体安装型装置可以是用于测定活体信息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在该情况下,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包含将活体信息变换为电气信号的传感器。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方面的活体安装型装置,该活体安装型装置可以是用于测定吞咽功能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另外,在该情况下,所述电气系统安装部可以包含安装在活体颈部的压电薄膜传感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用于连接装置本体和电气系统安装部的可挠性的长条部件即电缆的活体安装型装置中,能够使其操作容易,降低电缆缠绕于活体的可能性,并防止该活体安装型装置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的使用形态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设于图2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第1及第2连接端子的连接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4是表示设于图2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第1及第2连接端口的连接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的使用形态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的使用形态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本发明的活体安装型装置,例示说明了作为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之一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另外,以下所示实施方式中,同一或共同部分在图中附上同一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的使用形态的概略图。首先,参照该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的概略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构成为通过安装于颈部的压电薄膜传感器捕捉被验者的吞咽动作时的颈部的动作及吞咽音,并经由安装于鼻腔的插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捕捉被验者的呼吸动作。这样构成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中,能够相互关联地解析作为活体信息取得的颈部的动作、吞咽音以及呼吸动作,能够更可靠地测定被验者的吞咽功能。

如图1所示,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主要具备:装置本体2;作为电气系统安装部的传感器安装部3;作为流体系统安装部的插管安装部4;及作为可挠性的长条部件的连接部5。

传感器安装部3包含压电薄膜传感器,例如通过在其单面涂布的粘接剂或医疗用胶带等安装到被验者100的颈部102。这里,压电薄膜传感器将外部施加的振动通过压电效应变换为作为电气信号的电压信号,根据该特性,取得被验者100的吞咽动作时的颈部102的动作及吞咽音,作为活体信息。

插管安装部4由能够插入鼻腔的二股插管构成,例如通过医疗用胶带等安装到被验者100的头部101。这里,插管例如由树脂制管构成,在该分支为二股的部分的前端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孔。

连接部5分为位于被验者100侧的活体侧连接部5a和位于装置本体2侧的装置本体侧连接部5b。在活体侧连接部5a,包含活体侧连接器10a、活体侧缆线21、活体侧管22及固定用带23,在装置本体侧连接部5b,包含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

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能够相互连接,一方具有插座形状,另一方具有与该插座形状对应的插头形状。本实施方式中,活体侧连接器10a具有插座形状,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具有插头形状(参照图2)。

活体侧缆线21及装置本体侧缆线41都由导电材料组成的信号线被绝缘性的被覆材覆盖的电缆构成。活体侧缆线21及装置本体侧缆线41优选分别由内部设有多条信号线的复合线构成,但是,也可以由内部仅仅设有一条信号线的非复合线的线束构成。

活体侧管22及装置本体侧管42都由树脂制管构成。在活体侧管22及装置本体侧管42的各自的内部,沿其延伸方向形成一个流路。

活体侧缆线2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与传感器安装部3连接,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活体侧连接器10a连接。另外,活体侧管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与插管安装部4连接,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活体侧连接器10a连接。

这里,活体侧缆线21和活体侧管22在除了它们的两端部以外被捆绑,这在操作性的观点看是优选的,但是,不必采用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分别独立设置。

在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的规定位置,附设上述固定用带23。该固定用带23用于将这些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固定于被验者100的头部101,例如由具有伸缩性的布制部件构成。

该固定用带23相对于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的设置位置在安装状态下,优选设定在与传感器安装部3连接的靠活体侧缆线21的上述一端的部分及与插管安装部4连接的靠活体侧管22的上述一端的部分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余地而处于松弛状态的位置。通过这样的设定,能够降低在连接部5拉伸等情况下对传感器安装部3及插管安装部4附加外力的情形,使这些部位针对活体的安装状态能够稳定地维持。

另外,固定用带23不必如上所述附设在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也可以与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分体构成,在该情况下,该固定用带23安装于头部101,使得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的适当位置固定到被验者100的头部101即可。

装置本体侧缆线4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与装置本体2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连接。另外,装置本体侧管4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与装置本体2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连接,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连接。

这里,装置本体侧缆线41和装置本体侧管42在除了它们的两端部以外被捆绑,这在操作性的观点看是优选的,但是,不必采用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分别独立设置。

装置本体2主要包含未图示的压力传感器和未图示的处理电路,经由上述连接部5分别与传感器安装部3及插管安装部4连接。

压力传感器设置为连通到与装置本体2连接的装置本体侧管42。从而,伴随被验者100的呼吸动作而在设于上述插管的孔附近发生的压变动经由该插管、活体侧管22及装置本体侧管42向压力传感器传播。从而,由压力传感器将该压变动变换为电气信号,能够取得被验者100的呼吸动作,作为活体信息。

处理电路通过接受由上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气信号的输入,取得被验者100的颈部102的动作、吞咽音以及呼吸动作以作为活体信息,并且通过将这些取得的活体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解析,来进行被验者100的吞咽动作的测定。这里,由压电薄膜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气信号经由上述活体侧缆线21及装置本体侧缆线41向装置本体2传送。

由处理电路测定到的测定结果存储在设于装置本体2的未图示的存储部。该测定结果通过操作设于装置本体2的未图示的操作部,在设于装置本体2的未图示的显示部中显示。另外,该测定结果也可以经由各种接口发送到在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的外部设置的终端等。

图2是表示图1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另外,图3是表示设于图2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第1及第2连接端子的连接构造的示意截面图,图4是表示设于图2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第1及第2连接端口的连接构造的示意截面图。这里,图3(a)及图4(a)分别表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非连接状态,图3(b)及图4(b)分别表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以下,参照图2至图4,说明设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构成及其连接构造。

如图2所示,活体侧连接器10a在与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的引出面不同的面具有设有凹部11a的连接器本体11,从而形成上述插座形状。在活体侧连接器10a的凹部11a的底面,设有多个第1连接端子12、一个第1连接端口13以及一组磁体14。任一个第1连接端子12的一部分从凹部11a的底面呈销状突出,第1连接端口13的一部分从凹部11a的底面呈喷嘴状突出。另外,一组磁体14的各个磁体14从凹部11a的底面突出,例如通过与连接器本体11粘接而固定。

如图2及图3所示,第1连接端子12由连接器本体11保持,使得其一部分位于连接器本体11的内部。第1连接端子12的位于连接器本体11的内部的部分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母紧固等连接到引入该连接器本体11的内部的活体侧缆线21的上述另一端(更严格地说,位于上述另一端的部分的信号线)。从而,第1连接端子12与活体侧缆线21的上述另一端电气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连接端子12由接触探头构成。详细地说,第1连接端子12具有:在前端设有接触器12a的杆;插通该杆的套筒12b;夹在套筒12b的前端和接触器12a的后端之间的弹簧12c。套筒12b固定于连接器本体11,并且杆的后端与上述活体侧缆线21连接。从而,杆构成为能够沿其轴方向移动,伴随该杆的移动,接触器12a在由弹簧12c弹性施压的状态下能够向连接器本体11侧后退。

如图2及图4所示,第1连接端口13由连接器本体11保持,使得其一部分位于连接器本体11的内部。第1连接端口13的位于连接器本体11的内部的部分与引入该连接器本体11的内部的活体侧管22的上述另一端连接。从而,第1连接端口13与活体侧管22的上述另一端连通。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连接端口13由近似筒状的管接头构成。详细地说,第1连接端口13具备:设有位于连接器本体11的外部的靠前端部的部分的前端侧喷嘴部13a;设于位于连接器本体11的内部的靠后端部的部分的后端侧喷嘴部13b。后端侧喷嘴部13b具有随着朝向上述后端部侧而其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活体侧管22的上述另一端通过外插该后端侧喷嘴部13b,使第1连接端口13和活体侧管22嵌合。

如图2所示,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在与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的引出面的不同面具有设有凸部31a的连接器本体31,从而形成上述插头形状。在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凸部31a的顶面,设有多个第2连接端子32、一个第2连接端口33以及一组磁体34。任一个第2连接端子32的一部分从凸部31a的顶面露出,第2连接端口33以其一部分容纳于设于凸部31a的顶面的凹陷部的状态下从该凹陷部的底面呈喷嘴状突出。另外,一组磁体34的各个磁体34的一部分从凸部31a的顶面突出,例如通过与连接器本体31粘接而固定。

如图2及图3所示,第2连接端子32由连接器本体31保持为位于连接器本体31的内部。第2连接端子32的位于连接器本体31的内部的部分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母紧固等连接到引入该连接器本体31的内部的装置本体侧缆线41的上述另一端(严格地说,位于上述另一端的部分的信号线)。从而,第2连接端子32与装置本体侧缆线41的上述另一端电气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2连接端子32具备:具有平面状的露出面的接触部32a;位于该接触部32a的后方的基部32b。基部32b固定于连接器本体31,并且基部32b的后端与上述装置本体侧缆线41连接。

如图2及图4所示,第2连接端口33由连接器本体31保持,使其一部分位于连接器本体31的内部。第2连接端口33的位于连接器本体31的内部的部分与引入该连接器本体31的内部的装置本体侧管42的上述另一端连接。从而,第2连接端口33与装置本体侧管42的上述另一端连通。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2连接端口33由近似筒状的管接头构成。详细地说,第2连接端口33具备:设于位于连接器本体31的外部的靠前端部的部分的前端侧喷嘴部33a;设于位于连接器本体31的内部的靠后端部的部分的后端侧喷嘴部33b。前端侧喷嘴部33a具有随着朝向上述前端部侧而其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另外,后端侧喷嘴部33b具有随着朝向上述后端部侧而其直径缩小的锥形形状,装置本体侧管42的上述另一端通过外插该后端侧喷嘴部33b,使第2连接端口33和装置本体侧管42嵌合。

如图2所示,设于活体侧连接器10a的凹部11a和设于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凸部31a构成为嵌合。另外,多个第1连接端子12的各个和多个第2连接端子32的各个、第1连接端口13和第2连接端口33以及一组磁体14的各个和一组磁体34的各个都设置在与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对应的位置。

因此,如图3(a)及图4(a)所示,在活体侧连接器10a的凹部11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凸部31a维持相向状态的同时,使这些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相对靠近(即,例如沿图中所示箭头ar方向使活体侧连接器10a朝向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靠近),从而能够连接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

此时,如图3(b)所示,第1连接端子12的接触器12a与第2连接端子32的接触部32a接触,从而,第1连接端子12的杆向活体侧连接器10a的连接器本体11侧后退。该杆的后退导致弹簧12c被压缩,通过其弹性施压力(即恢复力),接触器12a成为与接触部32a弹性地压接的状态,确保了第1连接端子12和第2连接端子32的接触压力。

另外,此时,如图4(b)所示,第1连接端口13的前端侧喷嘴部13a外插于第2连接端口33的前端侧喷嘴部33a,从而,第1连接端口13和活体侧管22形成嵌合。此时,如上所述,由于第2连接端口33的前端侧喷嘴部33a具有锥形形状,第1连接端口13的前端侧喷嘴部13a随之弹性变形,使直径扩大,从而第1连接端口13的前端侧喷嘴部13a的内周面和第2连接端口33的前端侧喷嘴部33a的外周面成为密接状态,确保该部分中的气密性。

以上,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连接的连接状态下,多个第1连接端子12的各个和多个第2连接端子32的各个通过接触,建立传感器安装部3和装置本体2的电气导通,并且,第1连接端口13和第2连接端口33通过嵌合,建立插管安装部4和装置本体2的连通。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连接端口13的前端侧喷嘴部13a的内部以自由装卸方式组装了过滤用过滤器18。该过滤器18是用于捕捉呼气所包含的水分、灰尘等的部件。这样,通过在第1连接端口13的前端侧喷嘴部13a的内部设置过滤器18,在建立了上述插管安装部4和装置本体2的连通的连接状态下,能够抑制呼气所包含的水分、灰尘混入装置本体2,能够防止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发生故障。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第1连接端口13和第2连接端口33的嵌合处以自由装卸方式设置过滤器18,容易进行其更换和保养,便利性佳。这里,过滤器18不必组装到第1连接端口13的前端侧喷嘴部13a的内部,也可以组装到第2连接端口33的前端侧喷嘴部33a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被解除的非连接状态下,多个第1连接端子12的各个和多个第2连接端子32的各个不接触,从而切断传感器安装部3和装置本体2的电气导通,并且第1连接端口13和第2连接端口33不嵌合,从而切断插管安装部4和装置本体2的连通。

这里,上述一组磁体14及一组磁体34相当于用于维持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连接的连接状态的卡合部。因此,由在这一组磁体14和一组磁体34之间产生的磁吸力决定连接状态下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保持力。

另外,除了上述一组磁体14和一组磁体34所形成的磁吸力外,设于活体侧连接器10a的凹部11a和设于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凸部31a的嵌合力、第1连接端口13的前端侧喷嘴部13a和第2连接端口33的前端侧喷嘴部33a的嵌合力也能够成为决定连接状态下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保持力的因子。但是,通过将上述磁吸力设定得比这些嵌合力大,能够由该磁吸力来决定连接状态下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保持力。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中,在连接状态下,将通过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以对抗上述一组磁体14及上述一组磁体34所形成的磁吸力而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设为f1,在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与装置本体2连接的状态下,将通过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装置本体2和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以从装置本体2拆卸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设为f2时,满足f1<f2的条件。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测定时向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施加了某外力的情况下,在连接部5从装置本体2脱离之前,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已被解除。从而,减少连接部5的剩余部分缠绕于活体的可能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中,用于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所需的上述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设定成20[n]以下。另外,该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可以设定成15[n]以下,也可以设定成10[n]以下。

通过构成为以这样比较小的力能够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使这些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安装及拆卸变得容易。从而,足以使例如老年人、儿童等自身进行该操作,便利性佳。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构成为以比较的小力能够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能够进一步减少设定较长的连接部5的剩余部分缠绕于活体的可能性。即,在安装状态下被验者100移动身体时,能够在比较早的阶段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因此,进一步减少了连接部5的剩余部分缠绕活体的可能性。

特别地,上述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中,传感器安装部3及插管安装部4都必须安装于被验者100的上半身的颈部102、头部101,因此未实施任何对策时,连接部5的剩余部分存在缠绕于颈部102等的可能性,但是通过采用上述构成,能够在活体产生身体移动的比较早的阶段使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被解除,因此,能够显著降低连接部5缠绕于颈部102等的可能性。另外,在被验者100的睡眠、昏迷等状态下采用上述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时能够显著发挥该效果。

这里,为了使该效果更可靠,参照图1,将从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相对于被验者100的安装部位中的离装置本体2所在侧最近的位置即安装端部位置p1、p2(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固定用带23附设在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的中途位置,因此,由该固定用带23向被验者100固定活体侧缆线21的位置(左侧头部)相当于电气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1,由该固定用带23向被验者100固定活体侧管22的位置(相同的左侧头部)相当于流体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2)到装置本体2为止的沿连接部5的延伸方向的长度设为l,将从该安装端部位置p1、p2到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位置为止的沿连接部5的延伸方向的长度设为la时,这些l及la优选满足la≤l/2的条件。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被解除的状态下,安装于被验者100的部分的连接部5的长度(即上述la)与连接部5的全体长度(即上述l)相比,能够设定成半值以下,能够显著降低连接部5缠绕于颈部102等的可能性。

而且,上述la若满足30[cm]≤la≤90[cm]的条件,则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被解除的状态下,能够充分缩短安装于被验者100的部分的连接部5的长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降低连接部5缠绕于颈部102等的可能性。另外,上述l在操作方便的观点看,优选设定成大约100[cm]≤l≤200[cm]。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采用以比较小的力能够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的构成,能够防止装置本体2破损。即,在安装状态下被验者100身体移动时,能够在比较早的阶段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因此,能够抑制因连接部5拉伸而导致装置本体2跌倒或者坠落的情形,防止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破损。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能够使其操作容易,降低电缆缠绕于活体的可能性,并防止该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中,多个电缆和管都与一组连接器连接,因此,能够一次进行这些多个电缆及管的装卸,这也意味着操作性提高。另外,通过采用该构成,进行再连接时的操作也能够一触式进行,这也意味着操作性提高,并且能够立即进行重新测定。

这里,在活体侧连接器10a的连接面配置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12、第1连接端口13及一组磁体14的布局以及在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面配置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32、第2连接端口33及一组磁体34的布局都优选采用在该连接面上形成线对称或旋转对称。通过采用这样的布局,能够防止以比所需力小的力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但是,在能够适当管理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的情况下,这些布局也不必采用线对称或旋转对称。

另外,上述中,例示说明了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双方设置作为卡合部的磁体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仅仅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一方设置磁体,而在另一方设置由该磁体磁吸的磁性体。

(第1变形例)

图5是表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以下,参照该图5,说明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10b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的构成。

如图5所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10b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比较时,仅仅卡合部的构成不同。具体地说,在活体侧连接器10b设置作为卡合部的一组粘接剂层15,在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设置作为卡合部的一组粘接剂层35。这些粘接剂层15、35通过例如各自具有的粘接性,贴附在活体侧连接器10b的连接面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的连接面。

这样构成时,由在这些一组粘接剂层15和一组粘接剂层35之间产生的粘接力,决定连接状态下的活体侧连接器10b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的保持力。

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在连接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活体侧连接器10b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以对抗上述一组粘接剂层15及上述一组粘接剂层35的粘接力而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b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满足小于在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与装置本体2连接的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装置本体2和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而从装置本体2拆卸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2的(即,f1<f2)条件,此外,将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b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的连接所需的上述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设定成20[n]以下,也能够分别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中,例示说明了在活体侧连接器10b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b的双方设置粘接剂层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仅仅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一方设置粘接剂层。

(第2变形例)

图6是表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以下,参照该图6,说明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10c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的构成。

如图6所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10c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比较时,仅仅卡合部的构成不同。具体地说,在活体侧连接器10c,设置作为卡合部的一组卡定爪16,在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设置作为卡合部的一组凹状的被卡定部36(图中,呈现了仅仅其中的一方)。这些卡定爪16及被卡定部36都由连接器本体11、31的一部分构成。

这里,一组卡定爪16的各个构成为在安装状态下能够卡定到一组被卡定部36中的对应方的被卡定部。采用这样的构成时,由这些一组卡定爪16和一组被卡定部36之间产生的卡合力来决定连接状态下的活体侧连接器10c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的保持力。

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在连接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活体侧连接器10c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以对抗上述一组卡定爪16及上述一组被卡定部36所形成的卡合力而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c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满足小于在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与装置本体2连接的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装置本体2和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而从装置本体2拆卸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2的(即,f1<f2)条件,此外,将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c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的连接所需的上述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设定成20[n]以下,也能够分别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中,例示说明了在活体侧连接器10c设置一组卡定爪,在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设置一组被卡定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c设置一组卡定爪,在活体侧连接器10c设置一组被卡定部。

另外,上述中,例示了与第1连接端子12、第2连接端子32、第1连接端口13及第2连接端口33独立地设置卡定爪及被卡定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这些卡定爪及被卡定部兼用作第1连接端子12及第2连接端子32,另外,也可以将这些卡定爪及被卡定部兼用作第1连接端口13及第2连接端口33。

(第3变形例)

图7是表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以下,参照该图7,说明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10d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的构成。

如图7所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活体侧连接器10d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比较时,仅仅第1连接端子及第2连接端子以及卡合部的构成不同。具体地说,在活体侧连接器10d,设置作为卡合部的多个导电性粘接剂层17,在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设置作为卡合部的多个导电性粘接剂层37。

这里,导电性粘接剂层17通过其粘接性贴附到设于活体侧连接器10d的连接面的未图示的电极,以覆盖该电极,从而由该电极和导电性粘接剂层17构成第1连接端子。另外,导电性粘接剂层37通过其粘接性贴附到设于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的连接面的未图示的电极,以覆盖该电极,从而由该电极和导电性粘接剂层37构成第2连接端子。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这些导电性粘接剂层17、37兼用作第1连接端子及第2连接端子和卡合部,并且,由这些多个导电性粘接剂层17和多个导电性粘接剂层37之间产生的粘接力决定连接状态下的活体侧连接器10d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的保持力。

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在连接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活体侧连接器10d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以对抗上述多个导电性粘接剂层17及上述多个导电性粘接剂层37所形成的粘接力而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d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满足小于在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与装置本体2连接的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装置本体2和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而从装置本体2拆卸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2的(即,f1<f2)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d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的连接所需的上述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设定成20[n]以下,也能够分别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中,例示说明了在活体侧连接器10d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的双方都设置导电性粘接剂层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仅仅在活体侧连接器10d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d中的一方设置导电性粘接剂层,在另一方使电极露出。

(实施方式2)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的使用形态的概略图。以下,参照该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b。

如图8所示,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b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a进行比较时,在作为连接部5的一部的活体侧缆线21及活体侧管22设有固定用带23(参照图1)这一点上的不同。

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在连接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而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满足小于在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与装置本体2连接的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装置本体2和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而从装置本体2拆卸装置本体侧缆线41及装置本体侧管42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2的(即,f1<f2)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所需的上述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设定成20[n]以下,也能够分别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b相对于被验者100的安装部位中的离装置本体2所在侧最近位置即安装端部位置,传感器安装部3的固定于被验者100的颈部102的部分即电气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1和插管安装部4的固定于被验者100的头部101的部分即流体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2可成为其候选。在该情况下,比较从上述电气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1到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位置为止的沿活体侧缆线2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和从上述流体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2到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位置为止的沿活体侧管2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将长度较短方确定为安装端部位置即可(图8中,例示了确定电气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1作为该安装端部位置的情况)。

而且,在从该安装端部位置到装置本体2为止的连接部5的沿延伸方向的长度设为l,从该安装端部位置到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位置为止的连接部5的沿延伸方向的长度设为la时,优选使这些l及la构成为满足la≤l/2的条件。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显著降低连接部5缠绕于颈部102等的可能性。

另外,上述la若满足30[cm]≤la≤90[cm]的条件,则在活体侧连接器10a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的连接被解除的状态下,能够充分缩短安装于被验者100的部分的连接部5的长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降低连接部5缠绕于颈部102等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3)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的使用形态的概略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构成的示意图。以下,参照图9及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c。

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c构成为通过在颈部安装的压电薄膜传感器捕捉被验者的吞咽动作时的颈部的动作及吞咽音。因此如图9所示,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c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b比较时,不同点在于不具备插管安装部4、活体侧管22及装置本体侧管42等的流体系统的构成要素(参照图1等)。另外,该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c中,能够相互关联地解析作为活体信息取得的颈部动作及吞咽音,从而能够测定被验者的吞咽功能。

在该情况下,在吞咽功能测定装置1c的连接部5,设置如图10所示的活体侧连接器10e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e。将该活体侧连接器10e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e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活体侧连接器10a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a比较时,不同点在于不具备第1连接端口13及第2连接端口33(参照图2等)。

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在连接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活体侧连接器10e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e而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e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e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满足小于在装置本体侧缆线41与装置本体2连接的状态下向相对远离的方向拉开装置本体2和装置本体侧缆线41而从装置本体2拆卸装置本体侧缆线41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2的(即,f1<f2)条件,在此基础上,将解除活体侧连接器10e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0e的连接所需的上述拉伸负荷的最小值f1设定成20[n]以下,也能够分别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了由设于活体侧连接器及/或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磁体的磁吸力、粘接剂层的粘接力、导电性粘接剂层的粘接力以及卡定爪及被卡定部的卡合力之一来决定连接状态下的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保持力的情况,但是,作为决定该保持力的卡合部,可以设为在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一方设置的凹部及另一方设置的凸部,也可以设为第1连接端口的前端侧喷嘴部及第2连接端口的前端侧喷嘴部。在该情况下,通过适当调节它们的嵌合力,能够适当设定解除活体侧连接器和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连接所需的拉伸负荷的最小值。另外,在该情况下,不必另外设置磁体、粘接剂层、导电性粘接剂层、由卡定爪及被卡定部等组成的卡合部,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了将活体侧连接器构成为插座形状,将装置本体侧连接器构成为插头形状的情况,但是,当然也可以将活体侧连接器构成为插头形状,将装置本体侧连接器构成为插座形状。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了第1连接端子及第2连接端子都由接触探头构成的情况,或第1连接端子及第2连接端子的至少一个由导电性粘接剂层构成的情况,但是作为这些第1连接端子及第2连接端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构成。例如,可以由接触探头构成这些连接端子的双方,也可以将这些连接端子的一方构成为板簧形状,向另一方压接。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这些连接端子的一方形成为销状,另一方的连接端子采用以将其夹入的方式进行保持的结构,也可以将这些连接端子由销及孔组成的插拔类型的端子构成。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了构成为仅仅通过第1连接端口和第2连接端口嵌合来确保气密性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它们间配置o型环等的密封部件来确保气密性。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大小、数目、设置位置等都只是一例而不是限定。例如,活体侧连接器及装置本体侧连接器的形状、大小等、第1连接端子及第2连接端子的数目、大小、设置位置等、第1连接端口及第2连接端口的形状、大小、设置位置等、作为卡合部的磁体、粘接剂层、卡定爪及被卡定部等的形状、大小、数目、设置位置等可适宜进行变更。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了构成为采用压电薄膜传感器来取得被验者的颈部动作、吞咽音的情况,但是,当然也可以构成为采用不同方式的电位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气传感器、麦克风等来取得被验者的颈部动作、吞咽音。

而且,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例示说明了在吞咽功能测定装置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吞咽功能测定装置以外的活体信息测定装置、活体信息测定装置以外的活体安装型装置。

而且,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3及其变形例中所示的特征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当然可以相互组合。

这样,本次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全部方面只是例示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划定,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均等的意味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符号的说明

1a~1c吞咽功能测定装置,2装置本体,3传感器安装部,4插管安装部,5连接部,5a活体侧连接部,5b装置本体侧连接部,10a~10e活体侧连接器,11连接器本体,11a凹部,12第1连接端子,12a接触器,12b套筒,12c弹簧,13第1连接端口,13a前端侧喷嘴部,13b后端侧喷嘴部,14磁体,15粘接剂层,16卡定爪,17导电性粘接剂层,18过滤器,21活体侧缆线,22活体侧管,23固定用带,30a~30e装置本体侧连接器,31连接器本体,31a凸部,32第2连接端子,32a接触部,32b基部,33第2连接端口,33a前端侧喷嘴部,33b后端侧喷嘴部,34磁体,35粘接剂层,36被卡定部,37导电性粘接剂层,41装置本体侧缆线,42装置本体侧管,100被验者,101头部,102颈部,p1电气系统安装端部位置,p2流体系统安装端部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