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5368发布日期:2018-07-31 22: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进一步具体是,作为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其结构包括:主体部件,其为向上下方向开放的圆筒状,流入管和排出管凸出在两侧;旋转部件,其可旋转地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件的上端,外径面上设有接合于所述流入管的多个流量调节通道;固定部件,其固定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件的下端,上面设有连接在所述流量调节通道下端和所述排出管之间的排出通道;注入孔单元,其可选地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中至少一侧上。



背景技术:

通常输液装置是指用来给人体输液的医疗用具。附图1是显示普通输液装置的结构,其结构包括:将储存在输液袋里的输液引出的引出腔;所述输液通过的输液管;设在所述输液管端部的连接管;设在所述输液管中间部分的流量调节夹和y字形分支管;结合于所述连接管的注射器等。

在此所述流量调节夹是通过所述输液管调节流入人体的输液流量,由导轨和压迫滚轮构成。所述的现有流量调节夹是使压缩滚轮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着压缩输液管,其缺陷在于,不能精确地调节流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韩国注册专利第10-0468222(2005年01月17日)、第10-0472033号(2005年02月03日)、第10-1487754号(2015年01月23日)介绍了新型结构的旋转式流量调节装置。其中从所述注册专利第10-0472033号上介绍的药液注入量调节装置结构来看,其由连接于输液管的固定部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部件的调节部件构成。

所述固定部件上两侧具备与所述输液管连通的输液流入孔和输液排出孔,所述调节部件上具备接合于所述输液流入孔的流路、接合于所述输液排出孔的流槽、连接所述流路和流槽的通孔。其中所述流路以宽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的结构构成而沿所述调节部件的周围方向靠近所述通孔,因此可以根据所述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度调节通过所述流路的输液流量。

但以上述结构构成的旋转式流量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非常复杂,不易注塑成型,输液通过的动线过于复杂,导致输液流动不通畅。从结构上是二通(2-way)方式,给所述输液加注其它药物时,如图1所示,需要在输液管中间单独设置注入孔的分支管。

先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第10-0468222(2005年01月17日);

(专利文献2)韩国注册专利第10-0472033号(2005年02月03日);

(专利文献3)韩国注册专利第10-1487754号(2015年01月23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容易注塑成型,且输液流动通畅,不必担心漏液的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选择三通(3-way)结构或四通(4-way)结构,并按需发挥将阻断一部分流路的阀(stopcock)的功能的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主体部件,其为向上下方向开放的圆筒状,一侧凸出有流入管,低于所述流入管的位置上向相反方向凸出有排出管;旋转部件,其下半部可旋转地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件的上端,与所述主体部件接触的下半部的外径面上以恒定间隔并排着向上下方向形成的多个流量调节通道,上半部上设有旋转杆;固定部件,其上半部固定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件的下端,与所述旋转部件的底面接触的上面向直径方向凹陷有排出通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装置是各截面面积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周围方向依次增加,随着所述旋转部件旋转,所述流量调节通道中的某一个接合于所述流入管,所述排出通道连接在与所述流入管接合的流量调节通道下端部与所述排出管之间,所述流量调节通道的最大截面面积不超过所述排出通道的截面面积。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中至少一侧上沿着中心轴线向上下方向贯通着中央孔(h),所述中央孔(h)上设有注入孔单元。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通道的下端部上分别以恒定间隔设有角度调节槽,所述主体部件的内径面上设有与所述角度调节槽对应的卡合坎,所述旋转部件旋转时,所述卡合坎将所述角度调节槽一一越过同时调整好旋转角度,使所述流量调节通道中的某一个准确地接合到流入管。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旋转式流量调节装置相比,整体结构简单,容易注塑成型,进一步输液流动通畅,不会发生漏液现象;

所述旋转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中至少某一侧上设置注入孔单元,因此可以按需选择三通(3-way)结构或四通(4-way)结构构成;

通过设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角度调节槽和设在所述主体部件的卡合坎的结合,所述流量调节通道中的某一个准确接合到流入管,因此使用便利,可以使用户所需的流量准确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普通输液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量调节装置的结合透视图;

图3是所述图2的结合剖视图;

图4是所述图2的部分切开分离透视图;

图5是显示图4中流量调节通道21和角度调节槽23配置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10a、10b:主体部件;11:流入管;

12:排出管;13:卡合坎;

14:第一挡块;15:上部环槽;

16:下部环槽;17:固定槽;

20:旋转部件;21:流量调节通道;

22:旋转杆;23:角度调节槽;

24:第二挡块;25:卡合环坎;

26:流路阻断壁;27:自由通过通道;

30:固定部件;31:排出通道;

32:卡合环坎;33:固定凸块;

40:注入孔单元;41:插入管;

42:端口座;43:橡胶栓;

44:端盖;h:中央孔;

s:狭缝部。

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但对于本发明的实施而言是必要的结构,但属于公知技术,或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公知技术容易实施的结构是不再详述。为了方便,图2至图4中,以主体部件10为准,将旋转部件20结合的一侧叫做“向上”方向,将固定部件30结合的一侧叫做“向下”方向。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即便是设置于相互不同位置的构件,但赋予同样的图号。

本发明的输液装置用流量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向上下方向开放的圆筒状主体部件10;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主体部件10上端的旋转部件20;固定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件10下端的固定部件30。

首先所述主体部件10具有向两侧侧边凸出的流入管11和排出管12。此时所述流入管11和排出管12是优选地,向相反方向凸出,所述流入管11是比所述排出管12设置于相对更高的位置。

所述流入管11上连接着如连接于输液袋的输液管,所述排出管12上连接着如连接于注射器的输液管。所述流入管11和排出管12以及所述输液管的连接结构可用强制插入方式构成,也可以使用管接头(tubeconnector)以螺旋结合方式构成。

所述主体部件10是整体可以构成一体,为制造工艺上的便利,也可以分为上部主体部件10a和下部主体部件10b构成。本发明的图2至图4是所述主体部件10分成两个部分时的示例,上部主体部件10a上设有所述流入管11,下部主体部件10b上设有所述排出管12。所述上部主体部件10a和下部主体部件10b是以过硬配合或螺旋结合方式相结合。

所述旋转部件20如图3和图4所示,下半部可旋转地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件10的上端,与所述主体部件10接触的下半部外经面上有以恒定间隔并排着向上下方向形成的多个流量调节通道21。

所述旋转部件20的上端有旋转杆22凸出。所述旋转杆22是只要是能够使所述旋转部件20方便旋转的结构均可。根据所述旋转部件20的旋转位置,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中的某一个接合于所述流入管11。

所述固定部件30上半部固定结合在所述主体部件10的下端,所述固定部件30的上面在所述主体部件10内部接触到所述旋转部件20的底面。

所述固定部件30的上面如图3和图4所示,向直径方向设有排出通道31。所述排出通道31是一侧端部接合于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的下端部,另一侧端部连接于所述排出管12。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旋转部件20的外径面上具备的流量调节通道21的各截面面积被设置成可沿着所述旋转部件20的周围方向依次增加。随着所述旋转部件20旋转,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中的某一个接合于所述流入管11。

所述固定部件30的上面形成的排出通道31连接在所述多个流量调节通道21中与所述流入管11接合的流量调节通道21下端部与所述排出管12之间。进而流入所述流入管11的输液是将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中某一个和所述排出通道31通过后从所述排出管12排出。

此时所述多个流量调节通道21中截面面积最大的流量调节通道21的截面面积不超过所述排出通道31的截面面积。就是说,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的各截面面积不超过所述排出通道31的截面面积。进而流入所述流入管11的输液的流量只取决于与所述流入管11接合的流量调节通道21的截面面积。

用户可以将所述旋转部件20旋转同时随意选择接合于所述流入管11的流量调节通道21。所述旋转部件20的外周围面上可以显示与各流量调节通道21对应的刻度(无图示),使用户容易选择自己所需的流量调节通道21。

另一方面,所述旋转部件20和所述固定部件30中至少一侧上,沿着中心轴线向上下方向贯通有中央孔h,所述中央孔h上可以设置注入孔单元40。所述注入孔单元40用于插入注射器或穿刺器(spike),可从普通的输液装置用孔(port)中随意使用。从所述注入孔单元40注入的药物分别通过所述中央孔h流入所述固定部件30的排出通道31。

所述注入孔单元40只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件20或所述固定部件30中某一侧时形成所谓三通(3-way)结构,两侧都设置时形成四通(4-way)结构。附图2至图4是举例显示所述注入孔单元40设有两个时的四通(4-way)结构。

附图3和图4的注入孔单元40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结构包括:插入所述中央孔h内的插入管41;设置在所述插入管41一侧端部的圆筒形端口座42;安装在所述端口座42内的橡胶栓43;防止所述橡胶栓43脱离的端盖44。

所述橡胶栓43内部是空的,一侧上形成狭缝部s,所述狭缝部s露在端盖44外,使穿刺器(spike)的插入变得容易。所述插入管41和所述橡胶栓43之间可以设置防止橡胶碎片或异物流入的过滤器(无图示)。所述端盖44上可以设置将所述橡胶栓43的狭缝部s盖住保护的外部盖(无图示)。

如图4和5所示,所述旋转部件20的流量调节通道21下端部上分别以恒定间隔设置角度调节槽23,所述主体部件10的内径面上可以设置与所述角度调节槽23对应的卡合坎13。使所述旋转部件20旋转以后,所述卡合坎13将所述角度调节槽23一一地越过的同时调好旋转角度,使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中的某一个准确地接合于流入管11。

流入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的输液经过所述角度调节槽23进入所述排出通道31。因此所述卡合坎13为了不阻碍从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通过的输液流量,如图4所示,优选地设置在所述流入管11的相反侧。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件10的上端边缘上凸出第一挡块14,所述旋转部件20的外径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挡块14对应的第二挡块24。所述第一挡块14和第二挡块24可以将所述旋转部件20的旋转角度限制在360度以内。

如图4所示,所述主体部件10的下部和上部内径面上向周围方向分别设有上部环槽15和下部环槽16,所述旋转部件20的下半部外径面和所述固定部件30的上半部外径面上设有分别结合于所述上部环槽15和下部环槽16的卡合环坎25、32。

所述上部环槽15和下部环槽16以及与此对应的卡合环坎25、32可以将所述旋转部件20和固定部件30强制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件10内,并优选地形成相互对应的锯齿结构,防止插入后所述旋转部件20和固定部件30从所述主体部件10上脱离。此时,所述主体部件10和所述旋转部件20以及固定部件30之间的适当处分别设有阻断漏液的o形圈(o-ring;无图示)。

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件10的下端边缘上形成固定槽17,所述固定部件30的外径面上设有插进所述固定槽17的固定凸块33。所述固定槽17和固定凸块33可以将固定部件30固定住,防止其在主体部件10内旋转。

最后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部件20的外径面上可以设置将所述流入管11的入口堵住而阻断输液流动的流路阻断壁26。所述流路阻断壁26是在所述旋转部件20的外径面中所述流量调节通道21未形成的区域,置于截面面积最小的流量调节通道21和截面面积最大的流量调节通道21之间。

所述流量阻断壁26旁边可以设置对流入所述流入管11的输液不需调节流量使之直接通过的自由通过通道27。所述自由通过通道27的截面面积与所述流入管11和所述排出通道31的截面面积相同。

以上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