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畜牧养殖业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
背景技术:
现代奶牛养殖场都是采用挤奶厅集中挤奶,一般奶牛养殖场一天挤奶2-3次,每次挤奶,挤奶工的工作时间为3小时以上,重复地做消毒、纸巾吸干、套杯、取杯、药浴乳头的动作,工作枯燥且强度比较高,而且与奶牛乳房、乳液、尿液、唾液、粪便等都有直接接触,有时候奶牛有外伤,还会与奶牛伤口和血液接触,因此大大增加了人畜共患病的感染几率,虽然挤奶工可以戴上口罩避免病原菌从口鼻的侵入,但是手和手臂却不能得到很好的防护,因为戴着手套操作非常不方便,也不能很好的在挤奶前按摩乳房促进排乳反射,套杯取杯也容易脱手,药浴乳头这样的精细动作更是做的不好,因此大多数挤奶工都是不戴手套,光着手和手臂进行操作,但这样导致挤奶工暴露在高危环境中。
目前常见的就是用酒精消毒后直接上手操作,但是长期用酒精对皮肤伤害很大,而且酒精消毒持续时间不长,但是挤奶工一进奶厅工作就是持续3小时以上,并没有多少人能够中途停下来对手和手臂进行再次消毒。如此不仅挤奶工自身有危险,而且挤奶工的手从这头牛到那头牛,也是一个传播病原菌的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旨在为挤奶工提供一种有抗菌功能、能成膜防护的浸手用品,为奶牛养殖企业提供一种更好的选择:
本发明的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每千克浸手液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壳寡糖5-10g,季铵化壳聚糖5-10g,迷迭香提取液200-300g、蒲公英提取液50-80g,乙酸1-5g,甘油5-10g,乳化剂5-10g,护肤剂1-5g,余量为纯化水。
进一步,所述壳寡糖分子量小于3000。
进一步,所述迷迭香提取液为新鲜迷迭香茎叶经蒸馏后取前20分钟的蒸馏原液。
进一步,所述蒲公英提取液为干蒲公英叶子加水煎煮2小时,取滤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1g。
进一步,所述乳化剂为OP-10、吐温20、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所述护肤剂为维生素E、芦荟油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所述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无菌净化室条件下,将称量好的壳寡糖与医用纯化水混合搅拌得到壳寡糖溶液,然后放入称量好的季铵化壳聚糖,搅拌溶解后放置于紫外消毒柜中进行紫外消毒,灭菌15min;
(2)关闭紫外消毒灯,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迷迭香提取液和蒲公英提取液,搅拌混合均匀;然后滴加乙酸调节混合液pH值至6.2-6.4;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甘油、乳化剂、护肤剂,加速搅拌,搅拌均匀后紫外消毒30min;
(3)最后将混合溶液按照产品规格进行分装,在检测符合产品标准后,进行包装,制成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增益效果: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以壳寡糖为主要的抗菌物质,季铵化壳聚糖为主要的成膜材料,蒲公英提取液、迷迭香提取液为辅助抗菌物质。壳寡糖、季铵化壳聚糖、蒲公英、迷迭香都是有机生物成分,无任何毒副作用,即使在操作中不小心进入牛奶中,也不会对牛奶的食品安全形成不良影响。本技术方案的有机抗菌成分组合,增加了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的抗菌范围,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小结肠炎耶尔森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气单胞菌属及某些真菌等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杀灭作用。
2、本发明以季铵化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壳寡糖为抗菌材料。壳聚糖的成膜性和抗菌性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证实和广泛使用,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抗菌效力不同,分子量低于3000的壳寡糖抗菌效力最好,而壳聚糖成膜性能好,季铵化壳聚糖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溶于水,更利于商业化运用。本发明的浸手液,只需要挤奶工在进入奶厅之前,将双手及小臂浸入浸手液中,然后再拿出来即可,在双手和小臂上即刻就会形成一层药膜。壳聚糖形成的药膜比较湿润完全贴合皮肤,与聚乙烯醇形成的药膜不同,不会对手指的动作造成阻碍。
3、本技术方案的浸手液在手和手臂上形成药膜,能持续抗菌防护,对挤奶工在工作时间内能形成有效保护,且不会影响挤奶工的手指动作,对工作没有影响。工作一段时间如果觉得手指上的药膜因为工作摩擦导致变薄或者缺失了,只需要再放入本技术方案中的浸手液中沾一下即可,每次在挤奶厅工作的3个小时,随时可以再沾一下双手,以保证工作时间内得到防护。
4、本技术方案的浸手液对皮肤没有任何副作用,壳聚糖和迷迭香提取液对皮肤还有滋养修复的作用,形成的膜在挤奶工下班后,用水冲洗即可冲洗掉,双手及小臂皮肤感觉湿润有弹性,挤奶工可以长期使用。
5、本技术方案中的原料来源广泛,蒲公英是常见中药材,价格低廉,迷迭香是云南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每月都要刈割数次,新鲜茎叶非常廉价,只需简单的蒸馏加工即可获得蒸馏原液,因此本技术方案的浸手液成本低廉,适于大型奶牛养殖场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每千克浸手液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壳寡糖10g,季铵化壳聚糖10g,迷迭香提取液300g、蒲公英提取液80g,乙酸1-5g,甘油10g,乳化剂10g,护肤剂5g,余量为纯化水。
进一步,所述壳寡糖分子量小于3000。
进一步,所述迷迭香提取液为新鲜迷迭香茎叶经蒸馏后取前20分钟的蒸馏原液。
进一步,所述蒲公英提取液为干蒲公英叶子加水煎煮2小时,取滤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1g。
进一步,所述乳化剂为OP-10。
进一步,所述护肤剂为维生素E和芦荟油。
本发明所述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无菌净化室条件下,将称量好的壳寡糖与医用纯化水混合搅拌得到壳寡糖溶液,然后放入称量好的季铵化壳聚糖,搅拌溶解后放置于紫外消毒柜中进行紫外消毒,灭菌15min;
(2)关闭紫外消毒灯,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迷迭香提取液和蒲公英提取液,搅拌混合均匀;然后滴加乙酸调节混合液pH值至6.4;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甘油、乳化剂、护肤剂,加速搅拌,搅拌均匀后紫外消毒30min;
(3)最后将混合溶液按照产品规格进行分装,在检测符合产品标准后,进行包装,制成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每千克浸手液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壳寡糖5g,季铵化壳聚糖5g,迷迭香提取液200g、蒲公英提取液50g,乙酸1-5g,甘油5g,乳化剂5g,护肤剂1g,余量为纯化水。
进一步,所述壳寡糖分子量小于3000。
进一步,所述迷迭香提取液为新鲜迷迭香茎叶经蒸馏后取前20分钟的蒸馏原液。
进一步,所述蒲公英提取液为干蒲公英叶子加水煎煮2小时,取滤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1g。
进一步,所述乳化剂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进一步,所述护肤剂为维生素E和芦荟油。
本发明所述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无菌净化室条件下,将称量好的壳寡糖与医用纯化水混合搅拌得到壳寡糖溶液,然后放入称量好的季铵化壳聚糖,搅拌溶解后放置于紫外消毒柜中进行紫外消毒,灭菌15min;
(2)关闭紫外消毒灯,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迷迭香提取液和蒲公英提取液,搅拌混合均匀;然后滴加乙酸调节混合液pH值至6.2;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甘油、乳化剂、护肤剂,加速搅拌,搅拌均匀后紫外消毒30min;
(3)最后将混合溶液按照产品规格进行分装,在检测符合产品标准后,进行包装,制成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备的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与目前常用的酒精洗手液共同用于某奶牛场的挤奶工,试验分为3个组,1组为对照组,使用酒精洗手液,2组为使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3组为使用实施例2制备的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每组使用一周,每次使用后由挤奶工填报使用感受,试验结果如下:
从以上试验可看出,使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通过在手和手臂上形成一层药膜,对手和手臂有防护作用,避免了挤奶工的皮肤直接接触奶牛体液,而且所形成的药膜含有壳寡糖、壳聚糖、蒲公英、迷迭香提取液等抗菌成分,因为药膜形成迅速,在工作时每当觉得手指上的药膜被磨损了,就马上将手指再沾一下浸手液,药膜一直都有,因此抗菌作用在整个工作时间内都存在;本技术方案的浸手液使用的壳寡糖、壳聚糖和迷迭香,本身就具有护肤功能,蒲公英虽无明显的护肤功能,却对皮肤没有其他影响,再添加上维生素E和芦荟油的护肤剂,因此药膜在手上,对外有防护抗菌作用,对内有护肤保湿作用,对挤奶工来说一种更好的劳保选择。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挤奶工专用抗菌成膜浸手液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原理和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