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颈部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147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以执行治疗动作,

与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连接的驱动单元,以为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提供驱动力,传感测试单元,以检测治疗对象的状态,以及

与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传感测试单元均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允许操作者输入治疗方案,根据所述治疗方案控制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的工作,以及获取所述传感测试单元检测的信息,与所述操作者输入的治疗方案进行比对并据此调节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动作包括对颈部的牵引、头部的俯仰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气动单元,包括具有气泵和电磁阀的气路,所述气路连接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以提供驱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测试单元检测治疗对象的人体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所施加牵引力大小以及检测颈椎的实时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的工作包括调节牵引的力度、角度、频率和整个牵引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包括肩垫,所述肩垫贴合人体肩部的轮廓,用于支撑整个所述智能颈部治疗装置;

所述肩垫具有缺口;所述肩垫具有扇形环状的内部腔体,所述内部腔体中设置有浮动件和支撑件;所述浮动件与所述内部腔体的内侧壁在竖直方向上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浮动件固定连接,以允许所述浮动件带着所述支撑件沿着所述内部腔体上下运动;所述支撑件向上伸出所述肩垫外,并在上部连接颌托;所述浮动件的下部设置有气囊,以由所述气囊的膨胀和收缩控制所述浮动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颌托的上升和下降;

所述内部腔体的上端设置有肩垫扣盖,以限位所述活动件的向上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腔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内部腔体的高度,将所述内部腔体的下部分割为处于内侧的第一腔体和位于外侧的第二腔体,所述内部腔体的上部为第三腔体;所述气囊位于第一腔体中;所述浮动件和所述支撑件位于第三腔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腔体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竖向的第一类凹槽,所述浮动件为扇形环状的移动环,所述移动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类凹槽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与第一类凹槽配合;所述支撑件为扭转平台,包括位于下部的圆弧垫,和位于所述圆弧垫的两端并与所述圆弧垫垂直且向上延伸的支撑杆;所述圆弧垫的内壁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移动环在外侧设置为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环形槽配合,以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移动环;所述颌托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腔体中设置有固定板和至少一对扭转用气动肌肉;第二腔体中,外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外侧凹槽,内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内侧凹槽,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插接在外侧凹槽和内侧凹槽上;每个所述扭转用气动肌肉中,一端通过伸缩件与所述扭转平台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至少一对扭转用气动肌肉在使用时,一个充气收缩,另一个放气舒张,以带动所述扭转平台扭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颈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支撑及传动单元还包括两个转动圈、至少两对俯仰用气动肌肉和背托;

两个所述转动圈相互平行,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外侧;

所述背托与两个所述转动圈垂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圈固定连接;

为每个所述俯仰用气动肌肉设置一个关节轴承,所述关节轴承的杆端与所述俯仰用气动肌肉固定连接,所述关节轴承的内圈通过螺柱与转动圈连接;

所述背托的两端均至少布置一对俯仰用气动肌肉,每个所述俯仰用气动肌肉的一端连接所在侧的所述关节轴承,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