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竹叶纳米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78443发布日期:2018-09-07 23:44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竹叶纳米汁的制备方法、涉及它的纳米溶液性质、涉及它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因而本发明涉及它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炎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炎症被公认为多种肿瘤的风险因子,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合物被公认为预防肿瘤的候选药物。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被公认可预防结肠和其它部位癌变。可见,把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合物作为预防肿瘤的候选药物是一种正确的策略。可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例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胃出血。非甾体抗炎药的毒副作用使得发明毒副作用小的新抗炎药具有重要性。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民间一直有竹叶可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和消痰的说法。中医常用竹叶治疗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和口糜舌疮。竹叶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之燥热心烦,常配生石膏和麦冬。竹叶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常配生地、木通和甘草梢(如导赤散)。在中医和民间的所有认知中,没有涉及新鲜竹叶对炎症的治疗作用。发明人长期从事蔬菜鲜汁的治疗作用研究。对竹叶的组分分析使发明人认识到,鲜竹叶汁可以治疗炎症。对竹叶的组分分析还使发明人认识到,与民间烹制的竹叶或中医的竹叶配伍不同,竹叶鲜汁不存在高温和其它中药的影响。因而鲜竹叶的组分能以它的天然状态发挥作用并形成纳米结构,帮助口服吸收。根据这些认识,发明人提出了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个内容是提供一种鲜竹叶汁。本发明的第二个内容是提供制备鲜竹叶纳米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表面无泥沙的新鲜竹叶1000kg于浸泡池中用3000kg-5000kg自来水水浸泡2小时。之后用3000kg-5000kg水至少洗3次,滤除水,得到清洁的新鲜竹叶;(2)将清洁的新鲜竹叶放到水浪气饱清洗机中,在链条传动下用反渗透纯化水再清洗之后,通过传递窗进入30万级洁净区;(3)将竹叶送入离心式榨汁机破碎和榨汁,获得100±10kg鲜竹叶原汁;(4)将鲜竹叶原汁装桶(10kg/桶)并密封;(5)将密封的鲜竹叶原汁桶(10kg/桶)经传递窗递出洁净区,入5℃库放置待用;(6)按生产指令单用量从5℃库提出鲜竹叶原汁,在缓冲间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对外皮消毒;(7)经外皮消毒的鲜竹叶原汁通过传递窗进入洁净配料间;(8)在200l配料罐中将消毒的鲜竹叶原汁用纯净水稀释,配制浓度为20%(w/w)的鲜竹叶汁,搅拌30分钟后200目过滤,得到鲜竹叶汁滤液;(9)将鲜竹叶汁滤液灌装(100ml/瓶),之后传出净化区;(10)瓶装鲜竹叶汁滤液于0.16mpa灭菌20分钟、冷却、贴标;(11)灭菌后的瓶装鲜竹叶汁滤液装箱(12瓶/箱),入阴凉成品库放储存待用。(12)测定鲜竹叶汁中组分的纳米尺寸。本发明的第三个内容是提供鲜竹叶纳米汁对炎症的治疗和预防作用。附图说明图1鲜竹叶汁的丁达尔效应。图2鲜竹叶汁组分的纳米尺寸。图3鲜竹叶汁组分的zeta电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下面给出一系列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完全是例证性的,它们仅用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制备鲜竹叶纳米汁表面无泥沙的新鲜竹叶1000kg于浸泡池中用3000kg-5000kg自来水水浸泡2小时。之后用3000kg-5000kg水至少洗3次,滤除水,得到清洁的新鲜竹叶。将自来水洗净的新鲜竹叶放到水浪气饱清洗机中,在链条传动下用反渗透纯化水再清洗,之后通过传递窗进入30万级洁净区。在30万级洁净区将竹叶送入离心式榨汁机破碎和榨汁,获得100±10k鲜竹叶原汁。将鲜竹叶原汁装桶(10kg/桶)并密封。将密封的鲜竹叶原汁桶(10kg/桶)经传递窗递出洁净区,入5℃库放置待用。按生产指令单用量从5℃库提出的鲜竹叶原汁进入缓冲间,并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对外皮消毒。经外皮消毒的鲜竹叶原汁通过传递窗进入洁净配料间。在200l配料罐中将消毒的鲜竹叶原汁用纯净水稀释,配制浓度为20%(w/w)的鲜竹叶汁。搅拌30分钟后200目过滤,得到鲜竹叶汁滤液。将鲜竹叶汁滤液灌装(100ml/瓶),之后传出净化区。瓶装鲜竹叶汁滤液于0.16mpa灭菌20分钟、冷却、贴标。灭菌后的瓶装鲜竹叶汁滤液装箱(12瓶/箱),入阴凉成品库放储存待用。实施例2测定鲜竹叶汁的丁达尔效应将5ml鲜竹叶汁置于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中,用激光笔照射鲜竹叶汁的中部。波长为650nm的激光使绿色透明的鲜竹叶汁中部出现一条红色光道。可见,鲜竹叶汁有丁达尔效应(见图1)。因为丁达尔效应是纳米溶液的特性,所以绿色透明的鲜竹叶汁是纳米溶液。鲜竹叶汁的纳米形态是本发明制备鲜竹叶汁的方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的证据。实施例3测定鲜竹叶汁中全组分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将2ml鲜竹叶汁置于专用测定池中,25℃在粒径分析仪(nano-zs90;malverninstrumentsltd,malvern,uk)上测定平均粒径。结果表明,鲜竹叶汁组分形成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15.1±22.7nm(见图2)。可见,鲜竹叶汁组分形成的纳米粒的粒径处在最有利于人体吸收和输送的粒径范围。这是本发明制备鲜竹叶汁的方法获得的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实施例4测定鲜竹叶汁组分的纳米粒的zeta电位将2ml鲜竹叶汁置于专用测定池中,25℃在zeta电位分析仪(zetapluss/n21394,brookhaveninstrumentscorporation)上测定纳米粒表面的zeta电位。结果表明,鲜竹叶汁组分形成的纳米粒表面的zeta电位为-2.66±8.07mv(见图3)。可见,鲜竹叶汁组分形成的纳米粒的表面带电荷。实施例5制备鲜竹叶水煎液表面无泥沙的新鲜竹叶1000g于浸泡池中用3000g–5000g自来水水浸泡2小时。之后用3000g-5000g水至少洗3次,滤除水,得到清洁的新鲜竹叶。将自来水洗净的新鲜竹叶切碎放到烧瓶中,用3000g纯净化水加热至沸,萃取30min,倾出水提取液。共提取3次。得到的水提取液减压浓缩,获得100±10g鲜竹叶水煎液。该鲜竹叶水煎液既没有测得丁达尔效应,也没有测得zeta电位。实施例6测定鲜竹叶纳米汁对炎症的治疗作用因为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被公认为急性炎症模型,所以本发明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模型上测定鲜竹叶汁的治疗作用。因为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炎症的阳性药,所以本发明选择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icr雄性小鼠(体重42±3g)在温度为22℃的环境静息2天,自由饮水和进食。之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剂量为0.4ml/只)、阿司匹林组(剂量为1.11mmol/kg)、鲜竹叶水煎液组及鲜竹叶纳米汁(原浓度的鲜竹叶汁、稀释10倍的鲜竹叶汁和稀释100倍的鲜竹叶汁的剂量均为0.4ml/只),每组9只小鼠。测定时小鼠按所在组或口服生理盐水,或口服阿司匹林组,或口服原浓度的鲜竹叶水煎液,或口服原浓度的鲜竹叶纳米汁,或口服稀释10倍的鲜竹叶纳米汁,或口服稀释100倍的鲜竹叶纳米汁。给药30min后,往小鼠的左耳廓均匀涂抹30μl二甲苯,2h后小鼠接受乙醚麻醉并断颈处死,剪下左右两耳,用7mm的打孔器在两耳的相同位置取圆形耳片,称重,求出两耳肿胀差值,作为肿胀度。即肿胀度=左耳圆片重量–右耳圆片重量。表1的数据说明,鲜竹叶纳米汁剂量依赖地抑制二甲苯引发的急性炎症。最低的有效剂量为鲜竹叶汁稀释10倍。原浓度的鲜竹叶汁抑制二甲苯引发的急性炎症的活性与1.11mmol/kg阿司匹林的活性相当。而即使原浓度的鲜竹叶水煎液对炎症没有任何抑制。这些数据说明,本发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表1鲜竹叶汁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试剂剂量鼠耳肿胀度(均值±sdmg)生理盐水0.4ml/只7.09±1.39阿司匹林1.11mmol/kg2.10±0.45原浓度到鲜竹叶水煎液0.4ml/只6.56±1.74c原浓度到鲜竹叶纳米汁0.4ml/只2.80±1.08a稀释10倍的鲜竹叶纳米汁0.4ml/只4.31±1.46b稀释100倍的鲜竹叶纳米汁0.4ml/只6.37±1.79c*n=9,实验数据统计均采用t检验;a)与生理盐水组比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p>0.05;b)与生理盐水组比p<0.01;c)与生理盐水组比p>0.05。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