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663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立人工气道型机械通气是全麻手术及救治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而在建立人工气道型机械通气中,对导管套囊的科学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套囊管理对保证有效通气量、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防止气道黏膜损伤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导管上套囊内部压力成为套囊管理的核心点。

目前,临床麻醉工作中,全麻气管插入气管导管后,都是由麻醉医生凭经验为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的,即套囊压力都是根据麻醉医生的经验和感觉决定的,过于依赖人为因素。全麻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会导致漏气,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出现口腔内分泌物、胃内返流物进入气道,而套囊压力过高可影响气管粘膜血液灌注,导致局部缺血,甚至诱发溃疡、出血及坏死,严重者可导致气管食管瘘,拔除气管导管后24h内患者出现咽喉痛、声音嘶哑、痰中带血的发生率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其能够直观显示套囊内部气压是否达标,防止因套囊内压力不足或者是压力过大给患者带来危险与伤害,提高医疗领域治疗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套囊与充气导管,所述充气导管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所述套囊设置在靠近所述管体第一端开口处,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管体插入人体气道的一端;

其中,所述充气导管包括充气导管管体、气压传感器与单向阀,

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单向阀均设置在所述充气导管管体上,供气装置通过所述单向阀给所述套囊充放气,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感应和指示所述套囊内部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气压传感器包括壳体、电池装置、气体通道、气压检测器与信号灯,

所述电池装置、气体通道、气压检测器与信号灯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电池装置用于为所述气压传感器提供电源;

所述气体通道用于使经过所述单向阀充入的气体进行流通;

所述气压检测器用于感应经过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压大小;

所述信号灯用于根据气压大小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

优选地,所述充气导管还包括指示气囊,所述指示气囊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出气口连通设置,所述指示气囊用于感知经过所述气体通道内的气压大小。

优选地,所述信号灯在正常使用时会显示出黄色、绿色或红色的信号灯;

所述信号灯显示为黄色时,此时所述套囊内部压力不达标;

所述信号灯显示为绿色时,此时所述套囊内部压力达标;

所述信号灯显示为红色时,此时所述套囊内部压力超标。

优选地,所述套囊压力不达标时的压力为小于20cmh2o,所述套囊压力达标时的压力为20cmh2o~30cmh2o,所述套囊压力超标时的压力为大于30cmh2o。

优选地,所述气压传感器为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加强丝。

优选地,所述加强丝沿管体的内表面螺旋设置。

优选地,所述气管导管还包括吸痰导管,吸痰导管与气管导管一体连接;吸痰导管的吸痰口设置在套囊和管体第一端开口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吸痰导管的出痰口和吸痰口之间设置有负压吸引口,通过按压所述负压吸引口来改善吸痰效果;

所述吸痰导管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包括出痰口封盖和负压吸引口封盖,出痰口封盖用于开闭出痰口,负压吸引口封盖用来开闭负压吸引口,所述出痰口封盖和负压吸引口封盖以串联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结构简单,通过气压传感器能简单、迅速地将套囊压力调整在20cmh2o~30cmh2o的安全范围内,避免因套囊压力不达标造成漏气,影响通气效果,或者因套囊压力超标影响气管粘膜血液灌注,导致局部缺血等问题,这样使整个麻醉过程更加安全。

2、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中的吸痰导管的设置既可以保证气道供养的连续性,又使得手术室空气环境更加优质,不仅让患者治疗的过程更安全卫生,而且可以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构思。

图1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的气压传感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的气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

1、管体2、管体第一端3、套囊

4、充气导管41、充气导管管体42、气压传感器

421、壳体422、电池装置423、气体通道

424、气压检测器425、信号灯426、电流阻隔片

43、单向阀44、指示气囊5、吸痰导管

51、吸痰口52、出痰口53、负压吸引口

54、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气管导管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在麻醉医生给气管导管的套囊进行充气时,给予有效提示、指导,使套囊内压力保持在可有效封闭气道的范围内,防止因套囊内压力不足或者是压力过大给患者带来危险与伤害,提高医疗领域治疗的安全性。

图1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套囊3与充气导管4,充气导管4设置在管体1上,套囊3设置在靠近管体第一端2开口处,第一端为管体1插入人体气道的一端。其中,充气导管4包括充气导管管体41、气压传感器42与单向阀43,气压传感器42与单向阀43均设置在充气导管管体41上,供气装置通过单向阀43给套囊3充放气,气压传感器42用于感应和指示套囊3内部的压力。进而,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供气装置,例如:打气针筒,通过单向阀43给套囊3内部充放气。

需要说明的是,从气体流经过程来看,气体依次经过单向阀43、气压传感器42,在充气导管管体41内部流动,最终到达套囊3内部,给套囊3内部充气。

管体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管体1插入人体气道的一端,第二端为管体1位于人体气道外部的一端。套囊3包括底端和顶端,底端比顶端离管体1的第一端更近,顶端比底端离管体1的第二端更近。

套囊3设置在靠近管体第一端2开口处是指:套囊3的底端和管体1的第一端开口的距离为1cm-4cm。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图2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的气压传感器的爆炸图,图3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的气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气压传感器42包括壳体421、电池装置422、气体通道423、气压检测器424与信号灯425,电池装置422、气体通道423、气压检测器424与信号灯425均设置在壳体421内部。其中,电池装置422用于为气压传感器42提供电源,气体通道423用于使得经过单向阀43充入的气体进行流通,气压检测器424用于感应经过气体通道423内的气压大小,以及信号灯425用于根据气压大小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如图3所示,阴影部分为信号灯425显示灯光的区域。

如图2所示,使用本发明的气压传感器时,只需去除最上方的电流阻隔片426即可,使用完毕后将电流阻隔片426插入对应的凹槽即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池装置422采用纽扣电池,简单实用。套囊3内部的气压可以通过充气导管4上的单向阀43和气压传感器42进行调节和指示。这样设置的气压传感器42不仅能迅速、准确地将套囊3气压调整到20cmh2o~30cmh2o(相当于2kpa~3kpa)这一安全范围,而且能实时监测套囊3气压范围,规避了普通气管导管不能准确指示或监测套囊3气压的弊端。

优选地,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安全着想,本发明中的充气导管4还可以包括指示气囊44,该指示气囊44与气体通道423的出气口连通设置,该指示气囊44用于感知经过气体通道423内的气压大小,对于监测套囊3内部压力大小具有辅助作用。指示气囊44具体地起到中间连接体的作用,供气装置通过单向阀43给指示气囊44充气。单向阀43包括出气端口,出气端口通过充气导管管体41与气压传感器42连通,气压传感器42之后连通设置指示气囊44,单向阀43还包括进气端口,供气装置对准进气端口给套囊3充气。单向阀43还包括第一管道、密封阀门和弹簧,密封阀门和弹簧设置在第一管道内,第一管道具有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当密封阀门位于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处时,密封阀门的尺寸和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匹配,使单向阀43不能进气和出气;当密封阀门位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处时,密封阀门的尺寸小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使密封阀门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之间具有缝隙,单向阀43能够进气和出气。当人工施力后,气体通过进气端口把密封阀门从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处推到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处,气体经由密封阀门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之间的缝隙进入充气导管4,进而给套囊3充气;充气结束时,撤去供气装置,密封阀门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从第一管道的第二内径处推到第一管道的第一内径处,将进气端口牢牢封住,防止套囊3漏气。

本实施例中,当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气管导管给患者进行全麻时,这时一般需要使用供气装置通过充气导管4上的单向阀43给套囊3充气。随着不断充气,套囊3内的压力不断变化、增大,随着压力的变化,气压传感器42就会指示出套囊3内的压力大小情况。气压传感器42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可视、可感应的判断充气是否合格、达标的依据,避免了因套囊3压力不足导致的漏气,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出现口腔内分泌物、胃内返流物进入气道的风险,防止套囊3压力过高可能导致的局部缺血、出血及坏死、气管食管瘘等危险的出现。

本实施例中的充气导管4的出气口分别和气压传感器42、指示气囊44、套囊3连通,供气装置通过单向阀43给指示气囊44和套囊3同时充气,使气压传感器42和套囊3具有相同的压力。因为气压传感器42内的压力大小与套囊3内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医护人员就可以通过查看气压传感器42压力的大小知道套囊3内的压力大小是否符合需要,达到要求,克服了医生只能凭感觉和经验来判断套囊3是否充气适当的盲目性。

进一步地,气压传感器42上设置有信号灯425,当经过单向阀43出气端口充入的气体流经气压传感器42内部的气体通道423时,气压检测器424会实时感应气体通道423内部的气压大小,进而气压传感器42内部的气压控制板会控制信号灯425根据气压大小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灯光。

信号灯425在正常使用时会显示出黄色、绿色或红色的信号灯,当信号灯425显示为黄色时,此时表明套囊3内部压力不达标;当信号灯425显示为绿色时,此时表明套囊3内部压力达标;当信号灯425显示为红色时,此时表明套囊3内部压力超标。也就是说,在使用本发明的多功能气管导管时,只需观察信号灯425的颜色,医生就可以知道套囊3内压力是否符合标准。当信号灯425显示为绿色时,说明套囊3内压力是达标的。此时,套囊3内的压力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也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套囊3压力不达标时的压力为小于20cmh2o,套囊3压力达标时的压力为20cmh2o~30cmh2o,套囊3压力超标时的压力为大于30cmh2o。套囊3内压力为20cmh2o~30cmh2o时,既能够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不会对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当信号灯425显示为黄色时,说明套囊3压力小于20cmh2o,需要继续给套囊3充气;当信号灯425显示为绿色时,说明套囊3压力在20cmh2o~30cmh2o之间,此时套囊3的压力是适合的,不用再继续充气;当信号灯425显示为红色时,说明套囊3压力超过30cmh2o。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气压传感器42可以是一个扩散硅压力传感器。该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是以单晶硅为基体,由高精度ic对信号放大处理、再做补偿、再输出控制,采用先进的离子注入工艺和微机械加工工艺,制成了具有惠斯顿电桥和精密力学结构的硅敏感元件。被测压力通过压力接口作用在硅敏感元件上,实现了所加压力与输出信号的线性转换,经过后级微处理器芯片补偿了敏感元件的温度性能、并做压力校准、可以通过lcd或led方式显示出实际压力大小。

本发明的气管导管的管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加强丝(图中未示出),该加强丝对管体1起到了支撑作用,加强了管体1的直径方向的强度,保持管体1通道的畅通。

较佳地,上述加强丝沿管体1的内表面螺旋设置,螺旋方式可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本发明的气管导管还包括吸痰导管5,吸痰导管5与气管导管一体连接。吸痰导管5的吸痰口51设置在套囊3和管体第一端2开口之间,如图1所示。实践表明在麻醉过程中,人体气道内,在套囊3的上部,积痰或者分泌物很少,积痰或者分泌物主要是集中在管体1第一端2开口处与套囊3之间,因此吸痰口51这样的位置设置更加有利于吸引气道内的分泌物。

吸痰导管5内外贯通,可充分吸引气道内的分泌物,亦可避免平时吸痰时,吸痰管反复进出对气道的损伤。吸痰时,无需断开呼吸回路,能保证气道供氧的连续性。

在吸痰导管5的出痰口52和吸痰口51之间设置有负压吸引口53,通过按压负压吸引口53来改善吸痰效果。吸痰导管5还包括封盖54,该封盖54包括出痰口封盖和负压吸引口封盖,出痰口封盖用于开闭出痰口52,负压吸引口封盖用来开闭负压吸引口53。

在需要吸痰时,打开负压吸引口53的封盖和出痰口52的封盖,然后对负压吸引口53进行按压,进行吸痰。在不需要吸痰时,将负压吸引口53的封盖和出痰口52的封盖盖上,保持吸痰导管5的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封盖54可以是与吸痰导管5的负压吸引口53和出痰口52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单独的成盖的,这个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并不是唯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并想到。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将出痰口封盖和负压吸引口封盖串联一体设置。

在这里,吸痰导管5的孔径是医学通用的标准孔径,有利于直接吸引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

同时,吸痰导管5使得在吸入麻醉时,可以在不断开呼吸回路的情况下吸痰,能大大减少吸入麻醉药对手术室的空气污染,对医务人员有了很大的保护。

本发明,通过气压传感器42能简单、迅速的将气囊压力调整在20cmh2o~30cmh2o的安全范围,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整个麻醉过程更加安全,更好地保护患者。与此同时,吸痰导管5的出痰口52和负压吸引口53的设置,更好地避免平时吸痰时,吸痰管反复进出对气道的损伤。吸痰时,无需断开呼吸回路,能保证气道供氧的连续性。吸入麻醉时,不断开呼吸回路的情况下吸痰,能大大减少吸入麻醉药对手术室的空气污染,对医务人员有了很大的保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