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5186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膏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以及该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一些意外或疾病造成皮肤表面的创伤,如磕碰伤、切割伤、烧烫伤、以及褥疮、糖尿病足感染、肛裂等等。皮肤创面的愈合会因创面成因及患者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愈合过程的较大差异,例如普通的磕碰伤,愈合后经一段时间可恢复如初,但对于瘢痕体质的患者皮肤难以恢复,留下难以消除的疤痕;不同程度的烧烫伤,皮肤愈合后往往会产生较明显的增生瘢痕;褥疮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常分为三度:一度、局部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苍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触痛,若及时处理,可于数天内好转;二度、皮肤颜色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现水疱,疱壁破裂后形成浅表糜烂面;三度:溃疡形成,浅者达皮下组织,深者可达骨组织,继发感染后脓液多,且有臭味,严重者危及生命;患者创面难愈合,易引发溃疡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对难愈创面的修复及皮肤自发溃疡的治疗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药剂存在大量成熟产品,而且对于新药剂的开发也存在较多研究,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药剂的适用范围窄,一般用于烧烫伤创面愈合的药剂不适用于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愈合,用于普通磕碰伤创面愈合的药剂不适用于褥疮创面的愈合,因此开发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成因的创伤均具有较好疗效的药剂具有显著应用意义和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该中药膏剂对于治疗褥疮、糖尿病足感染、肛裂、肛瘘、轻、中度烧烫伤、促进控制外科伤口的感染和加快伤口的愈合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适用范围广,使用副作用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分:黄柏15-30份、紫草20-30份、地榆10-25份、地龙10-30份、冰片3-10份、珍珠粉3-10份、象皮3-10份、血竭1-6份、铜绿3-10份、延龄草10-20份、野绿豆10-20份、红三叶草10-20份。

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性味苦、寒,归肾经、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等症。

紫草,又名山紫草、紫丹、紫草根,为多年生草本,其根和花含有色素,及乙酰紫草素、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等化学成分,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效,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症。

地榆,别称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为多年生草本,药性苦酸、寒、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之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等症。

地龙,中文学名蚯蚓,俗称曲蟮,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息风、平肝、止喘、通络、利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龙确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平喘、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症。

冰片,别名龙脑、龙脑香等,主要成分为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除龙脑外,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性辛苦、凉,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等症。

珍珠粉,《本草纲目》记载“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除小儿惊热,安魂魄。解痘疗毒…..”,经现代科学证实,珍珠中所含的丝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珍珠蛋白氨基酸、碱性磷酸盐和牛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对皮肤具有独特的改善呵护作用,并对各类原因引起的皮肤破损如刀伤,擦伤,烫伤,烧伤,湿疹,水痘等,可止血快,收口快,长肉快,消炎快,并不留疤痕。

象皮,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皮,性甘、咸、温,具有止血、敛疮之功效,用于治疗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等症。

血竭,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味甘、咸,性平、小毒,归心经、肝经,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等症。

铜绿,为翠绿色粉末,质松、无臭、味微涩,燃烧之现绿色火焰。性味酸涩、平、有毒,入肝、胆经,具有退翳、去腐、敛疮、杀虫、吐风痰之功效,主治目翳、烂弦风眼,疽、痔恶疮,喉痹、牙疳,臁疮、顽癣,风痰卒中等症。

延龄草,为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以干燥根茎及成熟果实入药。含甾体皂苷延龄草苷、延龄草二葡萄糖苷(为薯蓣皂苷元的葡萄糖苷和二葡萄糖苷),还含昆虫变态甾体杯苋甾酮和蜕皮甾酮。其味甘、性平、有小毒,具有降压、镇痛、溶血、活血、止血、消肿、除风湿之功效,对镇静安神、祛风活血有良效。主治头晕目眩、神经衰弱、高血压、失眠、跌打损伤等症。

野绿豆,别名一味药,味苦涩、性温、无毒,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寒咳嗽等症。

红三叶草,属于豆科植物,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如钙、铬、镁、烟酸、磷、钾、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及异黄酮成分,能够抵御炎症,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刺激改善免疫系统,可用作利尿剂,祛除肺部痰液和治疗感染的药物,还可治疗癌症,特别是前列腺癌和肺癌。还包含一种叫做香豆素的物质,可以作为血液稀释剂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血栓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牛皮癣、肾脏疾病、炎症性肠病障碍、肝脏疾病和免疫系统削弱等疾病也可以受益于该植物的异黄酮成分。

本发明的中药膏剂主要由上述原料组分制成,诸药相须为用,共达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活血生血之功效,并从清热、解毒、通络及机体免疫调节入手,以达标本兼治的疗效,从而对于不同诱因造成的皮肤创面治疗,如治疗褥疮、糖尿病足感染、肛裂、肛瘘、轻、中度烧烫伤、促进控制外科伤口的感染和加快伤口的愈合等,均具有快速且显著的促进愈合效果。此外,诸药的选配上因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使该中药膏剂的副作用小,治愈疗程短,适用病症范围广,在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分:黄柏15-20份、紫草25-30份、地榆10-20份、地龙15-30份、冰片5-10份、珍珠粉5-10份、象皮5-10份、血竭2-5份、铜绿5-10份、延龄草10-15份、野绿豆10-15份、红三叶草10-15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组分:断血流9-15份、罗勒15-25份、龙须藤10-15份、锈钉子10-15份。

断血流,别名灯笼草、山藿香等,为唇形科植物荫风轮或风轮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微苦、涩、凉,归肝经,具有止血之功效,用于崩漏、尿血、鼻衄、牙龈出血、创伤出血、子宫肌瘤出血等症。

罗勒,为唇形科罗勒属植物,又名九层塔、气香草等。以全草入药,性温昧辛,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

龙须藤,别名羊蹄藤、乌郎藤、过岗圆龙等,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的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胃痛、小二疳积等症。

锈钉子,异名山黄豆、大红袍、大和红等,为豆科植物毛杭子梢的根,性味涩微苦、微温,具有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崩、白带、胃痛、扭伤、外伤出血、烫伤等症。

在主配方的基础上,再增加四味主要用于止血活血、通经理气的原料组分,进一步优化本发明的中药膏剂,以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着手,达到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功效,提高药剂疗效。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还包括以下重量份辅料:香油900-1200份、凡士林700-1000份。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血竭、冰片、珍珠粉和铜绿过筛,备用;

b、将除紫草及步骤a涉及的原料组分外的其它原料组分酌予碎断、过筛,并混合均匀后,在盛有香油的锅内炸至枯黄、沥出,备用;

c、将紫草用水浸泡润湿后,置于步骤b得到的待原料组分沥出后的香油内,炸至香油呈紫红色,沥出,炸制后的紫草粉碎过筛,香油去渣、滤过,备用;

d、将凡士林加入步骤c得到的香油中熔化,待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经步骤a、b、c处理得到的所有粉末,搅拌均匀,得到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

本发明中药膏剂的制备,通过限定原料组分间的预处理方式,使诸药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药效还能协同增效,以达显著的疗效,其中,辅料香油在步骤b、c、d过程的应用,更有助于诸药的协同增效。此外,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便,原料组分不需进行复杂处理,药源丰富,对于不同诱因引发的皮肤创面治疗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步骤a、b中过筛操作的筛网目数为200目。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选用珍珠粉、象皮、血竭、铜绿作为促进皮肤组织愈合的主剂,发挥协同敛疮、生肌的作用,辅以黄柏、紫草、地榆、地龙、冰片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以及延龄草、野绿豆、红三叶草的通络、调节免疫之效,使诸药相须为用,共达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活血生血之功效,并从清热、解毒、通络及机体免疫调节入手,以达标本兼治的疗效,对于不同诱因造成的皮肤创面治疗均具有快速且显著的促进愈合效果;而且诸药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使副作用小,治愈疗程短,适用病症范围广,从而对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的制备工艺简便,原料组分不需进行复杂处理,药源丰富,对于不同诱因引发的皮肤创面治疗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

实施例1.1

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包括原料组分:黄柏16g、紫草22g、地榆15g、地龙18g、冰片4g、珍珠粉4g、象皮5g、血竭3g、铜绿4g、延龄草15g、野绿豆15g、红三叶草15g;辅料香油900ml(香油密度为1.002g/ml)、凡士林800g;

该中药膏剂的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血竭、冰片、珍珠粉和铜绿过200目筛,备用;

b、将除紫草及步骤a涉及的原料组分外的其它原料组分酌予碎断、过200目筛,并混合均匀后,在盛有香油的锅内炸至枯黄、沥出,备用;

c、将紫草用水浸泡润湿后,置于步骤b得到的待原料组分沥出后的香油内,炸至香油呈紫红色,沥出,炸制后的紫草粉碎过200目筛,香油去渣、滤过,备用;

d、将凡士林加入步骤c得到的香油中熔化,待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经步骤a、b、c处理得到的所有粉末,搅拌均匀,得到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

实施例1.2

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包括原料组分:黄柏20g、紫草25g、地榆13g、地龙20g、冰片6g、珍珠粉6g、象皮8g、血竭5g、铜绿6g、延龄草13g、野绿豆13g、红三叶草13g、断血流10g、罗勒18g、龙须藤13g、锈钉子13g;辅料香油1000ml、凡士林900g;

该中药膏剂的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血竭、冰片、珍珠粉和铜绿过200目筛,备用;

b、将除紫草及步骤a涉及的原料组分外的其它原料组分酌予碎断、过200目筛,并混合均匀后,在盛有香油的锅内炸至枯黄、沥出,备用;

c、将紫草用水浸泡润湿后,置于步骤b得到的待原料组分沥出后的香油内,炸至香油呈紫红色,沥出,炸制后的紫草粉碎过200目筛,香油去渣、滤过,备用;

d、将凡士林加入步骤c得到的香油中熔化,待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经步骤a、b、c处理得到的所有粉末,搅拌均匀,得到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

实施例1.3

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包括原料组分:黄柏25g、紫草28g、地榆20g、地龙25g、冰片8g、珍珠粉8g、象皮10g、血竭6g、铜绿8g、延龄草18g、野绿豆18g、红三叶草18g、断血流13g、罗勒22g、龙须藤15g、锈钉子15g;辅料香油1200ml、凡士林1000g;

该中药膏剂的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血竭、冰片、珍珠粉和铜绿过200目筛,备用;

b、将除紫草及步骤a涉及的原料组分外的其它原料组分酌予碎断、过200目筛,并混合均匀后,在盛有香油的锅内炸至枯黄、沥出,备用;

c、将紫草用水浸泡润湿后,置于步骤b得到的待原料组分沥出后的香油内,炸至香油呈紫红色,沥出,炸制后的紫草粉碎过200目筛,香油去渣、滤过,备用;

d、将凡士林加入步骤c得到的香油中熔化,待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经步骤a、b、c处理得到的所有粉末,搅拌均匀,得到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本发明的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下述称生肌膏)的临床药用效果。

临床病例1:患者李某,男,56岁,于2年前因车祸致脑出血,当时在某医院行开颅手术治疗,近一年来长期卧床,双下肢活动受限,大小便不能自理。近一月右臀部出现溃疡创面,患者家属自行换药治疗(用药不详),创面逐渐扩大不断加深,已有鸭蛋大小,使用生肌膏进一步治疗,疗程如下:

第1日,患者右臀部近会阴处可见约8*5cm溃疡创面,深约4cm,创面周围红肿,创面溃烂无脓苔,有恶臭味,剪之不出血,给予抗炎清创消毒后擦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2日,患者右臀部8*5cm溃疡创面,深约4cm,创面周围红肿,创面溃烂无脓苔,有恶臭味,剪之不出血,纱布渗湿,并给予清创消毒后擦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3日,患者右臀部8*5cm溃疡创面,深约4cm,创面周围红肿好转,创面溃烂无脓苔,有恶臭味,剪之不出血,纱布干燥,并给予清创消毒后擦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4日,患者右臀部8*5cm溃疡创面,深约4cm,创面周围红肿消退,创面边缘及肌层出现红肉芽新生,无恶臭味,纱布干燥,并给予清创消毒后擦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5日,患者右臀部8*5cm溃疡创面减小,深约4cm,创面周围红肿消退,创面边缘及肌层出现红肉芽新生增多,无恶臭味,纱布干燥,并给予清创消毒后擦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之后嘱咐患者及家属坚持清创换药,患者于第10日右臀部8*5cm溃疡创面减小并结痂,并嘱咐患者治疗同前,患者于第15日创面治愈。

临床病例2:患者侯某,女,83岁,糖尿病20年。近日左足出现第4趾发黑,家属自行换药(用药不详),效果不佳,左足第4趾出现溃破出血坏死,使用生肌膏进一步治疗,疗程如下:

第1日,抗炎清创常规消毒后涂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2日,患者左足第4趾溃破出血坏死,纱布渗湿,给予抗炎清创常规消毒后涂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3日,患者左足第4趾溃破,坏死面脱落,纱布渗湿,同时给予抗炎清创常规消毒后涂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4日,患者左足第4趾溃破面干燥无渗血,纱布干燥,同时给予抗炎清创常规消毒后涂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第5日,患者左足第4趾溃破面可见红色肉芽组织,纱布干燥,同时给予抗炎清创常规消毒后涂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并嘱患者家属继续治疗;

第6日,患者左足第4趾溃破面红色肉芽组织增多,纱布干燥,同时给予抗炎清创常规消毒后涂上生肌膏并用纱布覆盖;

患者于第8日溃破面结痂,并嘱咐患者治疗同前,患者于第12日左足第4趾溃破面消退并无坏死组织新生。

临床病例3:患者王某,男,45岁,因肛周疼痛并伴有大便出血7天,于医院就诊,并于“肛瘘”收入院治疗,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反复发作。近日患者肛周疼痛并伴有大便带血,查体:10点方向,距肛门2cm处可见1个外口形成,肛诊在肛门内相应位置齿状线可扪及质硬结节,给予控制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消毒后并给予生肌膏擦拭。患者第2天,肛裂处红肿消退,疼痛减轻,大便带血减少,继续给予常规消毒后并给予生肌膏擦拭;患者第3天,肛裂处可见红色肉芽组织,大便无带血,同上给予常规消毒后并给予生肌膏擦拭;患者第4天,肛裂处新生肉芽组织增多,疼痛消退,同上给予治疗,并嘱患者继续换药治疗,患者于第6日肛瘘治愈,无反复发作情况。

临床病例4:患者赵某,男60岁,因“肛瘘”入院治疗,医院给予手术治疗。近日患者反复发作,疼痛难忍,给予引流清创治疗后并给予生肌膏擦拭。患者于第2日,疼痛减轻,脓液较多,纱布渗湿,再次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后擦拭生肌膏;患者于第3日无疼痛,脓液减少,渗湿纱布,继续同上治疗擦拭生肌膏;患者第4日无脓液渗出,纱布干燥,肛瘘处可见红色肉芽组织,同上治疗擦拭生肌膏;患者于第7日肛瘘处结痂,恢复较好;继续同上治疗,患者于第9日治愈。

临床病例5:患者卫女士,20岁,因炒菜时,不小心将油溅到左前臂内侧,左前臂内侧可见3*6cm不规则烫伤创面,达皮下,色泽红润伴有水泡形成,疼痛明显。给予常规消毒,排出水泡内液体,剪去坏死组织,擦涂生肌膏;次日患者烫伤创面红润有部分肉芽组织形成,有液体渗出较少,无疼痛,给予常规消毒,并擦涂生肌膏;第3日患者烫伤创面干燥,无液体渗出,创面可见鲜红肉芽组织增多,创面结痂,同上给予治疗;患者第5日创面愈合。

临床病例6:患者刘女士,骑车不慎摔倒,导致左腿膝盖擦伤,红肿,可见白色液体渗出,疼痛,行动不便,给予清创常规消毒并涂擦生肌膏治疗。次日患者左膝盖红肿减轻,疼痛减轻,部分创面可见新生肉芽组织,无渗出,再次给予换药治疗;患者第3日创面干燥,可见大面积肉芽组织,创面干燥,无液体渗出,给予同上治疗,患者第5日创面基本愈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中药膏剂,对于不同诱因造成的皮肤创面治疗,如治疗褥疮、糖尿病足感染、肛裂、肛瘘、轻、中度烧烫伤、促进控制外科伤口的感染和加快伤口的愈合等,均具有快速且显著的促进愈合效果;而且该中药膏剂的副作用小,治愈疗程短,适用病症范围广,对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的制备工艺简便,原料组分不需进行复杂处理,药源丰富,对于不同诱因引发的皮肤创面治疗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