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441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酒制作及治病研发领域,特别是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药酒疗法,指以酒为溶媒,浸泡中药材,浸出有效成分而得到液体的制剂。利用药酒治病,由耒已久,可追朔到远古,我行的袓先,是从野果与谷物白行发酵中得到启示,最初的酒,就是在适宜条件下发生糖化,转化成酒。在汉朝,酿酒已应运而生,西晋时期,就出现了制作药曲和用药曲酿酒的工艺,隋唐肘期,药酒使用就较为广泛;到了宋朝,朱肱的《北山酒经》问世,明朝药酒又有了新的发展,仅《本草纲目》就辑药酒69种,追至近代药酒已广泛应用,被誉为“百药之首”。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胄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的功效。加之用酒浸药,不仅能片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耒,使人易于吸收,促进药效的发挥;而且,由于酒性善行,能宜通血脉,还能借以引导药。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按照“用酒浸泡中药能治病”的理论,研发出一种中风行难的药酒及制作工艺;用其药酒治病,其科学性在于:简单易行、药俭价廉、用之得法,其效立应,是一条间单易行的治病途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其中,所述的药酒是用白酒、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及金牙石12味中药按重量份计:由白酒1400~1600份,羌活480~520份,川椒120~140份,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各30~50份,希莶草及金牙石各20~40份配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其中,所述的药酒是用白酒、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及金牙石12味中药按重量份计:由白酒1500份,羌活500份,川椒130份,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各40份,希莶草及金牙石各30份配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其中,所述的药酒是用白酒、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及金牙石12味中药按重量份计:由白酒1600份,羌活520份,川椒140份,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各50份,希莶草及金牙石各40份配制而成。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计将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10味中药切成薄片,合装入一大药袋子里;

步骤2)将金牙石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药袋子中;

步骤3)把两个药袋同时浸入白酒内,密封至少1个月;

步骤4)取药酒温服,一天服两次,每次喝30ml。

本发明的药理依据是:

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是用白酒、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及金牙石12味中药配制而成;以上诸药配合利用,各显其功:

白酒:味苦、甘、辛,性大热,有毒;入十二经;具有温脾胃,破症结,助药力,厚肠胃,驻颜色,通行血脉,荣养肌肤功效;能治风湿痹痛,血虚肢麻;酒浸药饮之,能助发药力。

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川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功效,主治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祛风散寒,燥湿杀虫功效。

地肤子:性寒、味苦,入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止痒。

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生精补髓,保健益寿之功效。

陆英根:味甘、酸;性平;主治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

附子:性寒、味苦,入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止痒。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功效;主治外感表证,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用,风疹瘙痒、风寒湿痹及关节疼痛。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希莶草:味辛、苦,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功能;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金牙石:味咸,性平,无毒;可治虚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用白酒、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及金牙石12味中药配制而成,以上诸药配合利用、各显其功。白酒具有温脾胃,破症结,助药力,厚肠胃,驻颜色,通行血脉,荣养肌肤功效,能治风湿痹痛,血虚肢麻;酒浸药饮之,能助发药力;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川椒具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功效,主治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蛇床子具有温肾壮阳,祛风散寒,燥湿杀虫功效;地肤子能清热利水、止痒。熟地具有补血,滋阴,生精补髓,保健益寿功效;陆英根主治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附子功能清热利水、止痒;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功效;主治外感表证,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用、风疹瘙痒、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希莶草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功能,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金牙石可治虚劳湿冷,缓弱不仁,不能行走。

2.本发明每年有10多位患者用该方医治效果好,经服用调理后中风的患者能走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及制作工艺,其中,所述的药酒是用白酒、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及金牙石12味中药按重量计:由白酒1500g,羌活500g,川椒130g,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各40g,希莶草及金牙石各30g配制而成;

所述的药酒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计将羌活500g,川椒130g,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各40g及希莶草30g中药切成薄片,混合装入一大药袋子里;

步骤2)将金牙石30g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药袋子中;

步骤3)把两个药袋同时浸入1500g白酒内,密封至少1个月;

步骤4)取药酒温服,一天服两次,每次喝30ml。

实施例2:

一种医治中风行难的药酒及制作工艺,其中,所述的药酒是用白酒、羌活、川椒、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希莶草及金牙石12味中药按重量计:由白酒1600g,羌活520g,川椒140g,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各50g,希莶草及金牙石各40g配制而成;

所述的药酒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计将羌活520g,川椒140g,蛇床子、地肤子、熟地、陆英根、附子、防风、细辛各50g及希莶草40g中药切成薄片,混合装入一大药袋子里;

步骤2)将金牙石40g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药袋子中;

步骤3)把两个药袋同时浸入1600g白酒内,密封至少1个月;

步骤4)取药酒温服,一天服两次,每次喝30m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