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2075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车辆,特别是指一种福址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许多行动不便者(如残疾人士或老人)来说,外出时一般都需要使用轮椅,此外,在上、下车的过程中,由于车辆内部与地面具有高度差,因此,行动不便者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才有办法达成。

有鉴于此,市面上遂发展出一种可辅助轮椅上下车的车辆(福祉车),然而,目前福祉车的做法通常是于后车厢中安装轮椅牵引装置以及可收折的斜坡板,导致后车厢的使用空间几乎被占据而无法摆放其他物品,此外,在辅助行动不便者上、下车的过程中也十分不便与耗时。举例来说,当行动不便者欲上车时,看护人员需先将斜坡板展开以连接地面,再操作轮椅牵引装置固定及牵引轮椅至车内,最后再收折斜坡板并移动至后车厢中,由此可见,现有福祉车在使用上存在耗时费力、操作复杂且后车厢空间无法利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包括厢型车体、承载台以及升降装置。厢型车体包括后底钣,后底钣开设有后开口。承载台对应于后开口。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与驱动件,升降机构链接承载台与厢型车体,驱动件设置于厢型车体并能驱动升降机构运动,以选择性的带动承载台上升至后开口位置、或下降至低于后开口位置。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厢型车体包括一后底横梁,该后底横梁连接于该后底钣且包括一横梁本体、一缺口与一活动梁,该缺口对应于该后开口,该活动梁包括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设有一枢接件,该活动梁通过该枢接件以枢设于该横梁本体上、并可选择性地对应关闭或开启该缺口,该第一端设有一扣合件以对应扣合连接该横梁本体。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升降机构包括一组四连杆机构,该组四连杆机构包括一第一固定座、一第二固定座以及二连杆,该第一固定座固设于该承载台且包括二第一枢接端,该第二固定座固设于该厢型车体且包括二第二枢接端,各该连杆的二端分别枢设于各该第一枢接端与各该第二枢接端。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驱动件包括一主动轴、一曲柄以及一压缸,该主动轴的一端同轴枢接于该些第二枢接端的其中一者并固接于对应的该连杆的端部,该曲柄固接于该主动轴的中段并径向延伸出一操作端,该压缸一端固设于该厢型车体、另一端枢接于该操作端并能驱动该曲柄带动该主动轴旋转。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曲柄与各该连杆夹合一特定角度。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升降机构包括另一组四连杆机构,该组四连杆机构与该另一组四连杆机构分设于该承载台的相对二侧,该主动轴的另一端同轴枢接于另一第二固定座的另一第二枢接端并固接于对应的另一连杆的端部。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升降机构包括一立向齿条与一主动齿轮,该立向齿条固接于该承载台,该主动齿轮固设于该厢型车体上且啮合于该立向齿条,该驱动件为一马达并连接该主动齿轮,以驱动该主动齿轮相对于该厢型车体旋转。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驱动件包括一减速齿轮组以连接该主动齿轮。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升降机构包括二立向齿条与二主动齿轮,该些立向齿条分别固接于该承载台的相对二侧,该些主动齿轮固定于该厢型车体上且分别啮合于该些立向齿条,该驱动件链接该些主动齿轮,以驱动该些主动齿轮相对于该厢型车体旋转。

上述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该升降机构包括一炼轮组,该炼轮组包括二第一传动齿轮、二炼条以及一横向传动轴,各该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于各该主动齿轮,该横向传动轴的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二传动齿轮,各该第二传动齿轮分别经由各该炼条串接于各该第一传动齿轮。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在辅助行动不便者上、下车的过程中,看护人员仅需操控升降装置驱动承载台升降即可完成,达到操作便利且省时省力。此外,于福祉车未承载轮椅时,承载台可上升至后开口位置以形成后底钣的一部分,可达到避免占据后车厢的使用空间,使后车厢能够收纳其他物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承载轮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 福祉车 23 后侧

2 轮椅 30 升降装置

3 后车门 31、31’ 升降机构

4 轮椅升降辅助系统 32 四连杆机构

10 厢型车体 321 第一固定座

11 后底钣 3211 第一枢接端

12 后开口 322 第二固定座

121 通口 3221 第二枢接端

13 后底横梁 323 连杆

131 横梁本体 33 立向齿条

132 缺口 34 主动齿轮

133 活动梁 35 炼轮组

1331 第一端 351 第一传动齿轮

1332 第二端 352 炼条

134 枢接件 353 横向传动轴

135 扣合件 354 第二传动齿轮

15 后车厢 36 驱动件

20 承载台 361 主动轴

21 底板 362 曲柄

22 侧板 3622 操作端

363 压缸

364 活塞

37 减速齿轮组

40 斜坡板

41 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图3为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福祉车1可为一箱型车并可用于辅助轮椅上下车,其中轮椅升降辅助系统4包括厢型车体10、承载台20以及升降装置30。

如图1至图3所示,厢型车体10包括后底钣11,后底钣11开设有后开口12。在本实施例中,厢型车体10具有后车厢15,后底钣11可为后车厢15的底钣,后开口12贯穿于后底钣11的上、下表面,使后车厢15连通于车底外部,此外,后开口12并于后底钣11的后侧形成一通口121。较佳地,后开口12可为方型或矩形,但亦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梯形、半圆形等)。

如图1至图3所示,承载台20对应于后开口12的位置,用于承载物品(如轮椅、货物或个人用品),升降装置30包括一升降机构31与一驱动件36,升降机构31连接承载台20与厢型车体10,驱动件36能驱动升降机构31运动,以带动承载台20上升至后开口12位置、或下降至低于后开口12位置(如地面)。举例来说,看护人员可操控驱动件36驱动升降机构31带动承载台20下降至地面,使行动不便者所乘坐的轮椅能够由外部进入承载台20上,接着再操控驱动件36驱动升降机构31带动承载台20上升至后开口12位置,而使轮椅进入后车厢15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承载台20呈一盒体态样而包括一底板21以及多个侧板22,这些侧板22为由底板21周围向上延伸而围绕形成一承载空间,当轮椅或其他物品放置于承载台20的底板21上时,可受到这些侧板22的阻挡而限位于承载台20中,避免轮椅在上、下车的过程中有安全性之虞。另外,承载台20的底板21靠近车尾的一后侧23未延伸有侧板22而呈开放状态,使轮椅能从后侧23进入承载台20中。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承载台20亦可仅由单一板体所构成,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1可包括二组四连杆机构32,每组四连杆机构32包括一第一固定座321、一第二固定座322以及二连杆323,二第一固定座321分别固定于承载台20的相对二侧(例如第一固定座321可藉由螺丝锁固于承载台20),二第二固定座322则固定于厢型车体10的相对二侧(例如第二固定座322可藉由螺丝锁固于厢型车体10的侧板或侧梁),各第一固定座321包括二第一枢接端3211,各第二固定座322包括二第二枢接端3221,各组四连杆机构32的各连杆323的二端分别枢设于第一固定座321的第一枢接端3211与第二固定座322的第二枢接端3221,藉此,驱动件36可驱动各连杆323以其一端为轴心旋摆,以带动承载台20上升或下降。在一实施态样中,升降机构31亦可仅包括一组四连杆机构32,且四连杆机构32可设置于承载台20的一侧、一端或底部,本实施并不以此为限。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3与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6可包括一主动轴361、二曲柄362以及二压缸363,主动轴361的二端分别同轴枢接于各第二固定座322的其中一个第二枢接端3221并分别固接于对应的二连杆323的端部,因此,当主动轴361以其轴心旋转时,能同步带动各组四连杆机构32的连杆323旋摆。在此,各曲柄362固接于主动轴361的中间区段并径向延伸出一操作端3622,例如主动轴361与曲柄362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各压缸363可为一气压缸或一油压缸并以其活塞364枢接于曲柄362的操作端3622,此外,曲柄362与连杆323之间夹合一特定角度(特定角度为非0度与180度,例如特定角度可为30度、45度或60度),当压缸363受到驱动时,即可驱动曲柄362带动主动轴361旋转,以同步带动各组四连杆机构32的连杆323旋摆。举例来说,假设压缸363为一油压缸时,压缸363可连接一油路,以藉由液压油的流动驱动压缸363的活塞364进行往复线性位移,以驱使曲柄362带动主动轴361旋转。在一些实施态样中,驱动件36也可为马达,并连接于各组四连杆机构32的一连杆323端部(例如马达藉由齿轮串接于连杆323端部),当马达运转时亦可驱动连杆323旋摆,以带动承载台20上升或下降。

再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厢型车体10包括一后底横梁13,其中后底横梁13可为一背门框体的底梁或一后保杆或其组合,后底横梁13连接于后底钣11且包括横梁本体131、缺口132与活动梁133,缺口132对应于后开口12,活动梁133包括有相对的第一端1331及第二端1332,第二端1332设有一枢接件134(如转轴),活动梁133通过枢接件134以枢设于横梁本体131上,使活动梁133能以枢接件134为轴相对横梁本体131旋摆,以对应关闭或开启缺口132,活动梁133的第一端1331可设有一扣合件135(在此扣合件135为一卡钩),当活动梁133关闭缺口132后,扣合件135可对应扣合连接横梁本体131(例如横梁本体131可设有对应扣合件135的卡扣),使活动梁133与横梁本体131形成一结构梁而能达到保护车体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辅助行动不便者上车的过程中,看护人员可先开启后车门3以及操控活动梁133开启缺口132。接着,请对照图4与图5所示,看护人员可操控驱动件36驱动四连杆机构32带动承载台20由后开口12位置下降至地面,以推动轮椅2从缺口132(表示于图2)进入并移动至承载台20上,再操控驱动件36驱动四连杆机构32带动承载台20由地面上升至后开口12位置,即可使行动不便者顺利进入车内(如图6所示)。同样地,在辅助行动不便者下车的过程中,看护人员仅需操控驱动件36驱动四连杆机构32带动承载台20下降至地面,即可将轮椅2移动至车外。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辅助行动不便者上、下车的过程中,仅需操控承载台20升降即可,不须耗费人力展开或收折斜坡板、以及安装或拆卸牵引装置,达到操作便利且省时省力。此外,于福祉车1未承载轮椅2时,承载台20可上升至后开口12位置以形成后底钣11的一部分(如图2与图4所示),达到避免占据后车厢15的使用空间而能够收纳其他物品。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承载台20的底板21的后侧23可设有一斜坡板40。举例来说,斜坡板40可枢设于底板21的后侧23,当看护人员操控驱动件36驱动四连杆机构32带动承载台20由后开口12位置下降至地面时(如图5所示),可将斜坡板40相对于底板21旋摆展开而衔接地面,使轮椅能沿斜坡板40进入承载台20中。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斜坡板40可连接一压杆41(如气压杆或油压杆),压杆41可连接油管或气管,以藉由液体或气体的流动驱动斜坡板40相对于底板21旋摆。在一实施态样中,斜坡板40亦可一体设于底板21的后侧23,本实施例并不局限。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轮椅升降辅助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如图7与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1’可包括二立向齿条33与二主动齿轮34,二立向齿条33分别固接于承载台20的相对二侧,二主动齿轮34固设于厢型车体10上且啮合于立向齿条33,当主动齿轮34受到驱动旋转时,可带动立向齿条33相对于厢型车体10升降位移,使承载台20能同步升降。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升降机构31’也可仅包括一立向齿条33与一主动齿轮34,并设于承载台20与厢型车体10的一侧或一端。

如图7与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6可为一马达并经由一减速齿轮组37连接于其中一个主动齿轮34,而升降机构31’可更包括炼轮组35,炼轮组35包括二第一传动齿轮351、二炼条352以及一横向传动轴353,各第一传动齿轮351同轴设置于各主动齿轮34,使第一传动齿轮351与主动齿轮34可同步转动,横向传动轴353的二端分别设有第二传动齿轮354,各第二传动齿轮354分别经由各炼条352串接于各第一传动齿轮351。藉此,当驱动件36驱动其中一个主动齿轮34转动时,可经由炼轮组35传动至另一个主动齿轮34,使二主动齿轮34能够同步旋转,以同时带动二立向齿条33相对于厢型车体10升降位移。在一些实施态样中,驱动件36亦可包括二马达以分别连接于二主动齿轮34而能省去炼轮组35的配置。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福祉车的轮椅升降辅助系统,在辅助行动不便者上、下车的过程中,看护人员仅需操控升降装置驱动承载台升降即可完成,达到操作便利且省时省力。此外,于福祉车未承载轮椅时,承载台可上升至后开口位置以形成后底钣的一部分,可达到避免占据后车厢的使用空间,使后车厢能够收纳其他物品。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