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5275发布日期:2018-06-12 18:5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穿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活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方便地确定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的穿刺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穿刺活检是获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重要途径,通常在影像检查设备的监视下经过合适的体表穿刺点插入穿刺针至病灶部位取得病变组织。

通常过程是先获取病灶及所在部位的影像图片,确定体表的穿刺点,然后以适当的角度插入穿刺针至适当深度取得病变的组织。穿刺针正确的刺入角度和深度是穿刺活检成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刺入的角度决定了穿刺取材能否成功。

刺入深度可以在刺入过程中通过适时的影像图像进行调整,而刺入的角度如果有明显的错误则只能拔出穿刺针重新刺入,这会增加病人的损伤和痛苦。当前临床上穿刺活检的定位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这些方法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目测来进行,对于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尚没有客观且简便实用的方法,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地确定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的穿刺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辅助装置,包括:基座,其下表面接触受检者的皮肤,设置有贯穿所述基座的开口,所述开口对应于穿刺点,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三个参考点,所述三个参考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套管,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供穿刺针插入,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第二端通过三个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三个参考点相连,所述三个连接部件的长度可调,其中,进行穿刺时,确定了穿刺点后,计算进行穿刺所需的所述三个连接部件的期望长度及穿刺深度,并将所述三个连接部件的长度调节至所述期望长度,将穿刺针顺着所述套管刺入受检者皮肤以下至所述穿刺深度。

优选地,所述期望穿刺角度和所述期望穿刺深度由病灶与所述三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决定。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部件,使得所述套管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角度可调。

优选地,所述基座为圆形,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基座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三个参考点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圆周方向上。

优选地,所述三个连接部件为三条绳索,所述三个参考点是三个孔,所述三条绳索的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套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三条绳索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三个孔,并通过所述三个孔来调节所述三条绳索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三个连接部件为三条绳索,所述套管的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三个孔,所述三条绳索的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三个参考点,所述三条绳索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套管的所述第二端上的三个孔,并通过所述三个孔来调节所述三条绳索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下表面设置有粘胶贴。

优选地,所述基座由硬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准确地控制穿刺深度和穿刺角度,减少病人的损伤和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用于活体穿刺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用于活体穿刺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的用于活体穿刺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用于活体穿刺的工作原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刺辅助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下述结构。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10。

如图1所示,穿刺辅助装置10包括基座102、套管104和连接部件106。

基座102被配置为下表面接触受检者的皮肤。参照图2,基座102设置有贯穿基座102的开口108。开口108在穿刺时对应于穿刺点。基座102上设置有三个参考点A、B、C。三个参考点A、B、C构成等边三角形。开口108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套管104位于基座102的上表面,供穿刺针插入。套管104的第一端连接至基座102的中心处的开口108,第二端通过三个连接部件106分别与三个参考点A、B、C相连。

在穿刺辅助装置10中,三个连接部件106的长度是可调的。

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10用于穿刺时,首先确定穿刺点,然后确定进行穿刺所需的三个连接部件106的期望长度以及所需的穿刺深度。将三个连接部件106的长度调节至所计算的期望长度。在此状态下,将穿刺针通过套管104刺入受检者体内,并顺着套管104将穿刺针刺入受检者体内达所计算的穿刺深度。

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座102可以为圆形,开口108位于基座102的中心。在此情况下,三个参考点A、B、C等间隔地设置在基座102的圆周方向上。

当然,基座102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只要开口102位于三个参考点A、B、C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即可。参照图2,三个参考点A、B、C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L。

下面参照图3详细说明如何确定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

如图3所示,设与参考点A、B、C相连的三个连接部件106的长度分别为a、b、c。在进行穿刺之前,先确定穿刺点,并通过影像图像测得病灶F分别到三个参考点A、B、C的距离e、f、g。

然后,根据数学运算,可以由等边三角形的边长L、距离e、f、g计算出三个连接部件106的长度a、b、c的值以及穿刺深度。

随后,可以将三个连接部件106的长度分别调整为计算出的a、b、c的值。然后顺着管套104将穿刺针110刺入皮肤表面S下深度为h(参见图5)处。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期望的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受检者的痛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三个连接部件106为三条绳索,三个参考点A、B、C是三个孔。在此情况下,三条绳索106的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套管104的第二端。三条绳索10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三个孔A、B、C,并通过三个孔A、B、C来调节三条绳索106的长度。

另外,为了更好地固定,基座102的下表面可以设置粘胶贴。

优选地,基座102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当然,根据进行穿刺的部位,基座102也可以由软质材料制成,以适应穿刺部位的曲面形状。

下面参照图4-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的工作原理。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用于活体穿刺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穿刺辅助装置10被放置在病人的待穿刺部位的皮肤表面S上。

按照以上参照图3所述的方法,计算出三根绳索的长度a、b、c的期望值后将三根绳索的长度分别调整至期望值,在此状态下,使穿刺针110顺着套管104穿过套管104的内部而刺入皮肤深处,并到达病灶F。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已经计算出了穿刺深度,因此控制穿刺针的刺入深度就非常方便。

下面结合图5来说明穿刺深度。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的用于活体穿刺的侧视图。

图5中示出了穿刺深度h。在本实用新型中,穿刺深度h是指从皮肤表面S上的穿刺点(即,定位基板102上的开口)到病灶F的中心(即,靶点)的距离。

为了便于说明,图5仅示出了垂直进行穿刺的情况。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无法进行垂直穿刺,此时,需要以特定角度,进行倾斜穿刺。如上所述,在确定了穿刺点之后,可以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边长L、靶点到三个参考点A、B、C的距离e、f、g计算出a、b、c、h的值,并相应地进行三根绳索106的长度的调整。

由于调整了三根绳索106的长度,套管104必然与定位基板102并不垂直,例如,如图6所示。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用于活体穿刺的工作原理的侧视图。

图6中示出了进行倾斜穿刺时的状态。以病人皮肤表面S为界,穿刺针一部分位于体外(由符号O表示),一部分位于体内(由符号I表示)。

参照图6,为了使套管104与定位基板102之间的角度可调,优选地,在套管104的第一端设置活动连接单元1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动连接单元112例如可以是波纹管。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动连接单元112可以采用任意其他结构,只要保证套管104与定位基板102之间的角度可调即可。

另外,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三根绳索106的长度调节方案也可以任意选择。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参考点A、B、C是孔,此时可以使三根绳索106与套管104之间固定连接,而通过调整三根绳索106与孔A、B、C之间的连接点的位置来实现长度a、b、c的调整。

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套管的第二端上设置三个孔,三条绳索的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三个参考点A、B、C,三条绳索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套管的第二端上的三个孔,并通过三个孔来调节三条绳索的长度,来实现长度a、b、c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穿刺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准确地控制穿刺深度和穿刺角度,减少病人的损伤和痛苦,即使是经验并不丰富的操作者进行操作,也能迅速准确地将穿刺针刺入靶点。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