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插管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9887发布日期:2018-08-10 19:45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插管导丝。



背景技术:

插管导丝的基本作用是对气管插管进行定型,在使用时,需要将插管导丝插入至气管插管内,然后将气管插管和插管导丝一同弯曲至所需形状,由于插管导丝能够保持在被弯曲后的形状,从而使得气管插管能够保持在特定形状进行插管,以确保气管插管术的顺利进行。

但在插入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容易对病患造成损伤,特别对于需要保持病患在清醒状态的情况,更会为病患带来极大的不适,甚至使得气管插管无法顺利插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插管导丝,以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对病患造成不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插管导丝,所述新型插管导丝为能够保持被弯曲后形状的条状体,所述新型插管导丝设有输液机构,所述新型插管导丝的第一端设有喷孔,所述喷孔与所述输液机构导通;所述输液机构用于输入液体,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孔喷出。

其中,所述输液机构为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第一端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内,并与所述喷孔导通;所述输液管的第二端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的第二端引出。

其中,所述输液机构包括储液囊、充气装置和输液管;所述储液囊设有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储液囊内部导通;所述充气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导通;所述输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喷孔导通,所述输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口导通。

其中,所述储液囊还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储液囊内部导通;所述新型插管导丝的外部设有能够开闭的充液孔,所述充液孔与所述进液口导通。

其中,所述充气装置为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导通。

其中,所述储液囊、所述气泵和所述输液管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内。

其中,所述新型插管导丝的第二端设有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气泵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接收外部电能对所述气泵供电。

其中,所述充气装置为充气囊,所述充气囊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导通。

其中,所述储液囊和所述输液管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内,所述充气囊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外。

其中,所述新型插管导丝内部设有雾化嘴,所述雾化嘴的输入端与所述输液管的第一端导通,所述雾化嘴的输出端与所述喷孔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输液机构用于输入液体,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孔喷出,其中,喷出的液体可以是相关药剂,如麻醉剂等,从而便于插管过程中的治疗或者操作,也能减轻病人在插管过程中的受到的损伤,减少一些病人清醒状态下插管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插管导丝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插管导丝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型插管导丝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如下:

1、新型插管导丝;11、喷孔;12、充液孔;

21、输液管;22、储液囊;221、进气口;222、出液口;223、进液口;23、气泵;24、供电接口;25、充气囊;

3、雾化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从图1至3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新型插管导丝1为能够保持被弯曲后形状的条状体,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设有输液机构,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第一端设有喷孔11,所述喷孔11与所述输液机构导通;所述输液机构用于输入液体,并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孔11喷出。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新型插管导丝1插入病患的气管内,此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输液机构将液体从喷孔11喷至指定位置,由于喷出的液体可以是相关药剂,如麻醉剂等,从而便于插管过程中的治疗或者操作,也能减轻病人在插管过程中的受到的损伤,减少一些病人清醒状态下插管的痛苦。

需要指出,喷孔11可以设于新型插管导丝1的第一端侧面或第一端端面,只要在操作过程中,使得喷孔11对准病患需要喷药的位置便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所示,所述输液机构为输液管21,所述输液管21的第一端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内,并与所述喷孔11导通;所述输液管21的第二端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第二端引出。

在使用时,首先将输液管21的第二端与外置的相关设备进行联接,然后相关设备将液体经输液管21输送至喷孔11喷出,此方式的好处在于,无须对新型插管导丝1进行过多改造,能够保持新型插管导丝1的结构简洁。

其中,可在输液管21的第二端设置相关结构,以便于输液管21与相关设备的联接组装,所述相关结构可以是各种管道联接的扣合件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和3所示,所述输液机构包括储液囊22、充气装置和输液管21;所述储液囊22设有进气口221和出液口222,所述进气口221和所述出液口222均与所述储液囊22内部导通;所述充气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221导通;所述输液管21的第一端与所述喷孔11导通,所述输液管21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口222导通。

在使用时,只要启动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便将充气至储液囊22内,从而推动储液囊22内的液体送至喷孔11喷出,以此实现对病患的麻醉、治疗;需要指出,由于此时的储液囊22无法补充液体,所以液体需要在生产时预存于储液囊22,若液体使用完毕,新型插管导丝1将无法继续使用喷液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和3所示,所述储液囊22还设有进液口223,所述进液口223与所述储液囊22内部导通;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外部设有能够开闭的充液孔12,所述充液孔12与所述进液口223导通。

使用过程大致如下:

1、打开充液孔12,将需要喷射的液体通过充液孔12输入至储液囊22内;

2、关闭充液孔12,启动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将充气至储液囊22内,从而推动储液囊22内的液体送至喷孔11喷出;

3、若需清洗储液囊22时,打开充液孔12,将清水或清洗液通过充液孔12输入至储液囊22内,然后关闭充液孔12,启动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将充气至储液囊22内,从而推动储液囊22内的液体送至喷孔11喷出,如此反复数次,便可将储液囊22清洗干净。

显然,由于充液孔12设于新型插管导丝1的外部,所以即使新型插管导丝1已经插至病患体内,依然可以从外部补充添加相关液体,无须拔出新型插管导丝1,避免因反复插拔新型插管导丝1而对病患造成损伤,并实现了新型插管导丝1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所示,所述充气装置为气泵23,所述气泵23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221导通。

当使用气泵23作为充气装置时,气泵23能够提供充足的输出力,保证储液囊22内的液体能够顺利经喷孔11喷出,为新型插管导丝1喷液功能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所示,所述储液囊22、所述气泵23和所述输液管21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内。

将储液囊22、气泵23和输液管21均设于新型插管导丝1内,能够避免增加新型插管导丝1的外部体积,为提高新型插管导丝1的结构紧凑性提供了重要帮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2所示,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第二端设有供电接口24,所述供电接口24与所述气泵23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接口24用于接收外部电能对所述气泵23供电。

在使用过程中,新型插管导丝1能够通过供电接口24获得供电,使得气泵23能够实现液体的喷出,其中,由于无须在新型插管导丝1内部设置电源,从而简化新型插管导丝1的结构,为提高新型插管导丝1的结构紧凑性提供了重要帮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3所示,所述充气装置为充气囊25,所述充气囊25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气口221导通。

当使用充气囊25作为充气装置时,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按压充气囊25实现液体的喷出,无须依赖其他设备便可实现喷液功能,为提高新型插管导丝1的使用灵活性提供了重要帮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3所示,所述储液囊22和所述输液管21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内,所述充气囊25设于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外。

将储液囊22和输液管21均设于新型插管导丝1内,能够避免增加新型插管导丝1的外部体积,为提高新型插管导丝1的结构紧凑性提供了重要帮助;另外,由于充气囊25设于新型插管导丝1外,此加工难度较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也便于医护人员对充气囊25进行按压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3所示,所述新型插管导丝1内部设有雾化嘴3,所述雾化嘴3的输入端与所述输液管21的第一端导通,所述雾化嘴3的输出端与所述喷孔11导通。

雾化嘴3可以将液体变为雾状,不但可以保证液体能够均匀喷至病患体内,也避免液体的直接冲击对病患造成不适,更符合医学临床使用的需求。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