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束扣式导管固定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8610发布日期:2018-08-21 17:0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束扣式导管固定帖。



背景技术:

目前,全麻插管病人常规采用两条胶布外固定气管导管。但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常需改变病人体位及病人苏醒时躁动都极易导致气管导管滑脱、移位,影响手术安全。一般的导管固定贴上的固定部与人体体表之间仍然具有一定长度的导管管段,采用以上固定贴用于侧卧位及俯卧位插管的病人时,导管容易滑脱、移位。同时全麻插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口咽部分泌物,无论是采用胶布外固定气管导管还是导管固定贴固定气管导管,分泌物会顺着病人口角流下,淌在病人体位垫上,刺激病人面部皮肤,污染手术环境及用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束扣式导管固定帖,能够稳定管路,禁止管路应移位而造成的二次伤害,固定后能减轻病人痛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束扣式导管固定帖,包括海绵胶、固定旋转杆、导管固定扣和定位锁扣,所述海绵胶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海绵胶的中心部位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旋转杆包括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凸台,固定杆下端设置在固定孔内;所述导管固定扣包括固定台,固定台中间设有通孔,凸台固定于通孔内,固定台上端面设有调节板,调节板外侧设有第一锯齿,固定台上还设有导管固定托;所述定位锁扣上设有调节孔,调节孔内侧设有第二锯齿,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相配合将调节板固定在调节孔内,所述定位锁扣的下端面上设有导管调节托。

所述凸台设置为伞状凸台,伞状凸台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平面,伞状凸台的下端面与固定杆相连。

所述伞状凸台和固定杆上设有十字开口,十字开口的深度为伞状凸台和固定杆总高度的2/3。

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内径,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凸台的直径,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凸台的直径、且大于固定杆的直径。

所述调节板和导管固定托均对称设置,调节板和导管固定托呈十字交叉。

所述导管固定托下端固定在固定台上,导管固定托上端设有弧形槽Ⅰ。

所述导管调节托上端固定在定位锁扣上,导管调节托下端设有弧形槽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帖分四部分组成,海绵胶、固定旋转杆,导管固定扣、定位锁扣四个部件组成,锥度锁扣设计,方便多种管路固定,如胃管、气管插管、导尿管、鼻饲管等,可以根据尺寸的不同,通过锯齿来自由调节。用途广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轻轻拨动锯齿,定位锁扣会自动应受固定管路自身的弹性而自动脱离固定装置。海绵胶的使用改变了部分人群对传统医用膏胶带过敏的现象,海绵胶中心开孔,主要是提高皮肤的透气性,避免过敏体质会产生红斑。

附图说明

图1是海绵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管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定位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海绵胶与固定旋转杆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导管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7所示,一种束扣式导管固定帖,包括海绵胶、固定旋转杆、导管固定扣和定位锁扣,所述海绵胶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1,海绵胶的中心部位设有固定孔2;所述固定旋转杆包括固定杆3,固定杆3上设有凸台4,固定杆3下端设置在固定孔2内;所述导管固定扣包括固定台8,固定台8中间设有通孔,凸台4固定于通孔内,固定台8上端面设有调节板6,调节板6外侧设有第一锯齿5,固定台8上还设有导管固定托7;所述定位锁扣上设有调节孔10,调节孔10内侧设有第二锯齿11,第一锯齿5与第二锯齿11相配合将调节板6固定在调节孔10内,所述定位锁扣的下端面上设有导管调节托13。

使用方法:首先将固定杆3插入海绵胶上设置的固定孔2内进行固定后,再让固定杆3上设置的凸台4穿过固定台8中间设置的通孔,之后凸台4的固定方式可以利用凸台4与通孔之间的紧密配合实现。固定之后将对称设置的调节板6插入定位锁扣上设置的调节孔内,利用第一锯齿5与第二锯齿11的卡位作用,进行固定。导管固定扣和定位锁扣必须配合才能起到作用,可以根据被固定的管道尺寸的不同,通过两个锯齿进行自由调节。导管固定托7下端固定在固定台8上,导管固定托7上端设有弧形槽Ⅰ;所述导管调节托13上端固定在定位锁扣上,导管调节托13下端设有弧形槽Ⅱ。使用时需要固定的管道固定在弧形槽Ⅰ和弧形槽Ⅱ之间,通过两个锯齿的调节,进行管道的固定。

所述调节板6和导管固定托7均对称设置,调节板6和导管固定托7呈十字交叉。

正常的临床使用方法是,扯开包装后,轻轻拨动调节板6外侧设有第一锯齿5,拿下定位锁扣,撕掉粘贴在海绵胶后面的保护隔纸,将固定装置粘贴在需要被固定导管附近位置的人体外体表出,固定装置粘贴完成后,再将被固定的导管放置在导管固定托7上,同时,需要将定位锁扣通过调节板6外侧设有第一锯齿5,垂直下压,直至导管调节托13与被固定的导管相切时,停止下压定位锁扣。此时调节板6外侧设有第一锯齿5就会与第二锯齿11相配合,相应的导管固定托7自动就完成了与导管调节托13的衔接,会自动形成小于或等于与被固定导管外径的固定圈。从而达到被固定导管的效果。如需取消固定装置,只需拨动锯齿,定位锁扣会自动应受固定管路自身的弹性而自动脱离固定装置。取出被固定导管,撕下固定海绵贴即可。

实施例2

对于一些特殊护理,如某些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补充流食或营养液时,固定管可以旋转的话,对于护理来说就比较方便。

如图6所示,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9-2,第一通孔9-1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9-2的内径,第一通孔9-1的内径大于凸台4的直径,第二通孔9-2的内径小于凸台4的直径、且大于固定杆3的直径。

将导管固定扣上的通孔设置为上下不同内径,使用时,固定杆3能够穿过两个通孔,而由于凸台4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9-2的内径,凸台4能够卡在通孔内,使用时,凸台4能够360度全方位无死角旋转,可以适合多种手术,如切开颈部建立的气道、手术后导尿护理等。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导管固定扣,更加方便组装,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凸台4设置为伞状凸台,伞状凸台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平面,伞状凸台的下端面与固定杆3相连。所述伞状凸台和固定杆3上设有十字开口,十字开口的深度为伞状凸台和固定杆3总高度的2/3。固定杆3上设有凸台4,顶部平面呈十字交叉开口,目的是方便在安装时,不需要用太大的力就可以实现固定台8中间的通孔与凸台4的完全配合,予以实现简单快捷高效的效果;由于固定杆3上的凸台4直径是大于固定台8中间的通孔直径的,在中间呈十字开口的情况下,当固定杆3上的凸台4受到垂直向下的力挤压时,固定杆3上的凸台4直径会因垂直向下的力而致使固定杆3上的凸台直径小于或等于固定台8中间的通孔直径,这样固定台8中间的通孔就很容易被穿过固定杆3上的凸台,当固定台8中间的通孔穿过固定杆3上的凸台后,垂直向下的压力就会消失,固定杆3上的凸台的直径就会复原,大于固定台8中间的通孔。这样,固定台8中间的通孔就实现了可360度旋转且固定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