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9784发布日期:2018-11-02 21:2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伤口敷料。
背景技术
::压力性溃疡(也称为褥疮)是在活动受限的患者的骨骼突出部出现的皮肤损伤。导致压力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压力、摩擦和剪切力,以及皮肤湿度不平衡。为了预防压力性溃疡,目前采用了包括透气性低摩擦背衬以及具有缓冲作用的开孔聚氨酯泡沫体的伤口敷料。当将该伤口敷料放置在患者的骨骼突出部下面时,这两个层可以变形从而有助于分散压力。然而,在当前医学领域中,对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并且能够有效改善伤口敷料上的压力分布,减少敷料中心处的受压的伤口敷料仍存在迫切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从以上阐述的技术问题出发,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伤口敷料,所述伤口敷料包括依次层叠的泡沫层、无纺布层和背衬层,其中所述无纺布层在中间部分具有开孔,所述开孔在所述泡沫层、无纺布层和背衬层层叠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开孔的直径为5至20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伤口敷料的优点在于:与不含开孔的传统伤口敷料相比,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殊开孔结构的伤口敷料能够有效改善所述伤口敷料上的压力分布,减少敷料中心处的受压。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传统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和图4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伤口敷料;2:泡沫层;3:无纺布层;4:背衬层;5:开孔;和6:粘合剂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将会懂得,考虑了其他实施方式,且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可以实施这些其他实施方式。因此,以下的详细描述是非限制性的。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如图1中所示,伤口敷料1包括依次层叠的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所述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能够通过其变形而部分分散压力。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伤口敷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改进。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伤口敷料,所述伤口敷料包括依次层叠的泡沫层、无纺布层和背衬层,其中所述无纺布层在中间部分具有开孔,所述开孔在所述泡沫层、无纺布层和背衬层层叠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开孔的直径为5至20mm、优选7.5至15mm。通过在无纺布层中提供开孔,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改善伤口敷料上的压力分布,减少敷料中心处的受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开孔是在所述泡沫层、无纺布层和背衬层层叠的方向上贯穿所述无纺布层的通孔。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伤口敷料1包括依次层叠的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其中所述无纺布层3在中间部分具有开孔5,所述开孔5在所述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层叠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开孔5的直径为5至20mm、优选7.5至15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开孔是没有贯穿所述无纺布层的非通孔,所述非通孔的长度与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2至小于1∶1,优选1∶1。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中所示,伤口敷料1包括依次层叠的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其中所述无纺布层3在中间部分具有开孔5,所述开孔5在所述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层叠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开孔5是没有贯穿所述无纺布层的非通孔。所述非通孔的长度h与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t的比例为1∶2至小于1∶1,优选1∶1。对所述开孔是通孔还是非通孔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工艺便捷程度自由选择。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采用的泡沫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所述泡沫层由本领域中通常用于伤口敷料的泡沫材料形成。泡沫层的厚度为1至8mm、优选3至6mm。此外,所述泡沫层中的微孔的直径为10-1000μm、优选50-500μm。泡沫层的具体实例为由AearoTechnologies公司生产的厚度为3.3mm的开孔聚氨酯泡沫。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采用的无纺布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所述无纺布层由本领域中通常用于伤口敷料的无纺布材料形成。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5至5mm、优选1至3mm。所述无纺布层的克重为50至500g/m2、优选100至300g/m2。无纺布层的具体实例为由Freudenberg公司生产的型号为M631/123BSR的无纺布。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采用的背衬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所述背衬层由本领域中通常用于伤口敷料的背衬材料形成。优选地,所述背衬层为透气性薄膜层。所述背衬层的厚度为10至30μm、优选15至25μm。所述背衬层的具体实例为3M公司生产的含丙烯酸粘胶的聚氨酯薄膜。在图2中显示的伤口敷料具有一个开孔5。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伤口敷料仅仅具有一个开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案,伤口敷料中的所述开孔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以上,并且所述两个以上的开孔中的相邻两个开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所述开孔的直径的1.5至3倍、优选2至2.5倍。当存在多个开孔时,所述多个开孔优选分散在所述无纺布层的中间部分。对伤口敷料中的所述开孔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能够有效分散并降低受压的各种形状。然而,优选地,所述开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具有6个以上的边的正多边形。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所述开孔为具有6个以上的边的正多边形时,所述具有6个以上的边的正多边形的“直径”具体是指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所述外接圆即为以所述正多边形的中心作为圆心、以圆心到正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距离作为半径所绘制的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案,所述伤口敷料还包括在所述泡沫层上的粘合剂层。粘合剂层的作用是将伤口敷料贴附到皮肤上。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由图4可见,伤口敷料1在所述泡沫层2上还包括粘合剂层6。所述粘合剂层起到提高附着和固定力的作用。粘合剂层的厚度为0.01至3mm,优选0.5至1.5mm。对构成粘合剂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医学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粘合剂。所采用的粘合剂的具体实例包括由3M生产的医用硅粘合剂。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案的伤口敷料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伤口敷料1包括依次层叠的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其中所述无纺布层3在中间部分具有开孔5,所述开孔5在所述泡沫层2、无纺布层3和背衬层4层叠的方向上延伸。此外,伤口敷料1还包括在所述泡沫层2上的粘合剂层6。尽管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伤口敷料包括粘合剂层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伤口敷料可以不包括粘合剂层,而是通过其他手段(例如,绷带等)将伤口敷料贴附到皮肤。在以上图1-4中,泡沫层2、无纺布层3、背衬层4以及粘合剂层6在平面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平面尺寸。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各个层的平面尺寸之间的关系。例如,无纺布层3的平面尺寸可以略小于或者略大于泡沫层2的平面尺寸。优选地,无纺布层3与泡沫层2之间的边界间距最大不超过20mm。此外,背衬层4的平面尺寸可以大于无纺布层3和泡沫层2的平面尺寸,即背衬层4延伸超出无纺布层3和泡沫层2的边缘。优选地,背衬层4与泡沫层2之间的边界间距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50mm。粘合剂层6的平面尺寸可以大于无纺布层3和泡沫层2的平面尺寸,即粘合剂层6延伸超出无纺布层3和泡沫层2的边缘。具体地,粘合剂层6与泡沫层2之间的边界间距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50mm。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需要指出,这些描述和实施例都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外指出,所采用的试剂均为商购产品,直接使用而没有进一步纯化处理。测试方法根据以下测试方法对在下列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各个伤口敷料进行测试,以评价伤口敷料降低敷料中心点受压的效果。1.将所制备的伤口敷料以泡沫层一侧向上的方式放置于型号为TA.XTPlus的质构仪(TextureTechnologiesCorp.andStableMicroSystems,Ltd.)的测试平台上。所述质构仪搭配有截面积为38mm2的圆柱形探头。将该探头自上而下,以0.05mm/s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敷料压缩,并记录敷料的形变随探头压力变化的曲线,直至敷料被压缩至初始厚度的2%,移去探头;2.取另一片相同的敷料,将其以泡沫层一例向上的方式放置于织物分析仪的测试平台上。将一个硬质球状物体(重量为2.1kg,直径为80mm)放置在敷料的中心,并静置一个小时;3.测量球状物体与受压敷料的总高度,并测量球状物体的直径。将总高度减去球状物体的直径,得到受压后的敷料的厚度。4.将步骤(3)中得到的受压敷料的厚度与步骤(1)中记录的曲线进行对比,得到步骤(2)完成时,敷料中心点的压力。该压力等同于球状物体中心点所施加的压力。实施例实施例1根据图2中所示的结构制备伤口敷料,所述伤口敷料包括依次层叠的泡沫层、无纺布层和背衬层。泡沫层为由AearoTechnologies公司生产的厚度为3.3mm的开孔聚氨酯泡沫(其中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200μm)。无纺布层为Freudenberg公司生产的牌号为M631/123BSR的无纺布(其厚度为1.4mm并且克重为240g/m2),其中间位置包含一个直径为5mm的圆形通孔。背衬层为3M公司生产的含丙烯酸粘胶的聚氨酯薄膜(其厚度为25μm)。实施例2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制备伤口敷料,区别之处在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改为10mm。实施例3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制备伤口敷料,区别之处在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改为15mm。实施例4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制备伤口敷料,区别之处在于圆形通孔的直径改为20mm。比较例1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制备伤口敷料,区别之处在于无纺布层中不含通孔(即,图1中所示的结构)。根据以上描述的用于测量伤口敷料中心部分受力情况的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中得到的伤口敷料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以下表1中。表1实施例1-4和比较例1的力学测试结果以上结果可以证实,无纺布层上存在的通孔可以降低敷料中心点的受压。此外,通过将实施例2与其他实施例比较可知,直径为10mm的通孔的减压效果好于直径为5mm、15mm和20mm的通孔。尽管本实用新型中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懂得,可以用各种替代的和/或等同的实施方式代替所示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申请意欲包括对本实用新型中讨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任何改进或更改。因此,本实用新型仅受限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