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022发布日期:2019-08-21 00:0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切开复位内固定,主要的内置物有钢板、螺钉、克氏针等。临床上单一内固定治疗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即使利用钢板、螺钉及克氏针的各自优点,联合固定治疗,也存在置入的内固定相互干扰,反复操作影响固定效果,手术时间长,跖跗螺钉取出困难等弊端,传统的固定钢板整体呈T型结构,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必然手术切口长,剥离范围广,固定效果较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跖跗关节损伤固定装置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步骤繁琐,置入过程中内置物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手术时间,固定效果,跖跗螺钉取出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钢板(1),固定钢板(1)上通过锁定孔(5)的内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板(1)包括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组成,整体呈土字型结构,下横向钢条(12)一侧端通过斜向锁定孔(6)设置有中空螺钉(3),中空螺钉(3)两自由端分别设置有不等间距的螺纹,一端通过其上设置的螺纹与固定钢板(1)的下横向钢条(12)固定,相对端用于关节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中空螺钉(3)与固定钢板(1)的下横向钢条(12)的平面投影夹角α为40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固定钢板(1)的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均呈圆弧状,下横向钢条(12)的弧形侧翼长度尺寸大于上横向钢条(11)的弧形侧翼长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均通过锁定孔(5)设置有锁定螺钉(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组成的固定钢板(1)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固定钢板与中空螺钉一体式设计,其用于固定治疗跖跗关节内侧柱、中间柱损伤,具有内固定坚强,使关节解剖对应关系得到良好恢复,第1,2横弓及内侧纵弓形态恢复正常。中空螺钉两端均有不等距螺纹,具有双向加压作用,尾端螺纹可拧入固定钢板内,其方向与足部横轴约呈40°,不易松动和退出,易取出,在内侧楔骨和第2跖骨端发挥“锁定”作用,可提供坚强固定,有效防止足内侧纵弓塌陷和畸形,有利于跖跗韧带瘢痕愈合。

二、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先解剖复位第2跖骨和内侧楔骨以及第1跖跗关节,把一体化的新型固定钢板放置在第1跖跗关节上,保持侧翼上斜向锁定孔上的锁定套筒与横轴约呈40°沿跖跗韧带方向从内侧楔骨向第2跖骨打入一根克氏针临时固定,第2跖骨和内侧楔骨间预留1mm距离,通过克氏针拧入中空螺钉,适当加压固定。依次锁定中空螺钉和锁定螺钉,“土”形钢板的两侧端置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上以确保有3 ~ 4个锁定螺钉拧入,由于特殊的设计,避免了锁定螺钉与中空螺钉相互干扰;

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复位精确,置钉准确,内固定稳固,对关节面损伤小,取出方便。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钢板1,固定钢板1上通过锁定孔5的内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2,所述固定钢板1包括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组成,整体呈土字型结构;固定钢板1的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均呈圆弧状,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的自由端均为弧形过渡面4,下横向钢条12的弧形侧翼长度尺寸大于上横向钢条11的弧形侧翼长度尺寸,下横向钢条12一侧端通过斜向锁定孔6设置有中空螺钉3,中空螺钉3与固定钢板1的下横向钢条12的平面的投影斜向夹角为40度,中空螺钉3两自由端分别设置有不等间距的螺纹,一端通过其上设置的螺纹与固定钢板1的下横向钢条12固定,相对端用于关节固定,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均通过锁定孔5设置有锁定螺钉2,上横向钢条11、下横向钢条12以及纵向连接钢条13组成的固定钢板1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