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固定螺钉及骨水泥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001发布日期:2019-08-21 00:05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骨水泥固定螺钉及骨水泥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水泥固定螺钉及骨水泥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每年发生率约为30%,当患者经历轻微外伤后表现为几月甚至几年无明显症状期后再度出现疼痛、后凸畸形时,这一类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称之为Kummell病,影像学上表现为脊柱椎体内出现骨缺损。Kummell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较前明显加重,以翻身起床、站立、行走活动时为甚,并出现椎体塌陷及进行性的后凸畸形,甚至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目前我国老龄化的持续加剧,Kummell病患者亦逐年增多,目前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Kummell病治疗方式为PVP或PKP,二者均使用骨水泥对病椎进行填充,以填补骨缺损、稳定脊柱,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作用。

然而,临床上时常出现Kummell病使用骨水泥填充后骨水泥移位情况,使得手术治疗失败,患者不得不接受开放式的翻修手术,同时Kummell病患者多为高龄患者,二次翻修手术患者往往较难以承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骨水泥固定螺钉及骨水泥注射装置,以避免骨水泥灌注后出现骨水泥移位问题。这种零切迹骨水泥固定螺钉,不仅能很好的固定骨水泥避免骨水泥术后移位,同时该骨水泥固定螺钉手术后为零切迹,螺钉完全位于病椎椎弓根内,无肌肉或皮肤磨损,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影响。

为达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水泥固定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螺钉头部、螺杆和螺钉尾部,螺杆和螺钉尾部内部设置有用于骨水泥注入的注入流道,螺钉头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注入流道连通的骨水泥侧孔;螺钉尾部上设置有钉尾螺纹。

所述的骨水泥侧孔至少设置一个;当设置多个时,多个骨水泥侧孔错位布置。

所述的螺杆上外螺纹的外径均相等。

所述的螺杆上外螺纹包括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上的螺纹外径均相等,第二螺纹上的螺纹外径沿第一螺纹端部向另一端逐渐变大,第二螺纹上的螺纹螺距小于第一螺纹上的螺纹螺距。

一种椎弓根骨水泥注射装置,包括把持器、连接杆、注射器和所述的骨水泥固定螺钉;所述的把持器设置有操作通道,连接杆设置有注射通道;所述的骨水泥固定螺钉与把持器一端连接,连接杆一端伸入把持器的操作通道内,且连接杆端部与骨水泥固定螺钉的螺钉尾部接触;连接杆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

所述的骨水泥固定螺钉的螺钉尾部内部设置有尾部接口;

所述的把持器一端的操作通道内壁设置有用于与钉尾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另一端上设置有把持部;

连接杆包括杆体,杆体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尾部接口配合连接的端部接头,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和与注射器连接的尾部接头,杆体上靠近尾部接头一端上设置有螺栓头。

所述的尾部接口与端部接头为插入配合结构,且端部接头插入尾部接口后不能相对转动。

所述的尾部接口与端部接头的断面相同的多边形结构。

所述的连接杆还包括用于调节连接杆长度的延长组件,延长组件包括延长杆和连接体,延长杆通过连接体与杆体连接。

所述的连接杆的注射通道与骨水泥固定螺钉的注入流道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骨水泥固定螺钉,通过设置螺杆进行病椎椎弓根的螺钉置入,再通过设置注入流道进行骨水泥的注入,实现螺纹固定的同时,注入水泥能够实现二次固定作用,有效的防止了单独注入骨水泥术后移位的情况。该骨水泥固定螺钉不仅能很好的固定骨水泥避免骨水泥术后移位,同时该骨水泥固定螺钉手术后为零切迹,螺钉完全位于病椎椎弓根内,无肌肉或皮肤磨损,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椎弓根骨水泥注射装置,通过骨水泥固定螺钉、把持器、连接杆和注射器依次连接,先将骨水泥固定螺钉与椎弓根进行螺钉置入,再在体外通过连接杆进行骨水泥的注入过程;实现了骨水泥的快速注入,且实现了骨水泥的有效固定,避免骨水泥术后移位。连接杆的设计有效的减少了手术难度,减少患者疼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骨水泥固定螺钉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骨水泥固定螺钉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椎弓根骨水泥注射装置结构图;

图4是图3中把持器的结构图;

图5是图3中连接杆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

图6是图3中连接杆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椎弓根骨水泥注射装置的剖面原理图;

其中:1-骨水泥固定螺钉,2-把持器,3-连接杆,4-连接管,11-螺钉头部, 12-骨水泥侧孔,13-第一螺纹,14-螺杆,15-第二螺纹,16-螺钉尾部,21-内螺纹, 22-通道,23-把持部,31-端部接头,32-杆体,33-螺栓头,34-尾部接头,35-延长杆,36-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水泥固定螺钉,骨水泥固定螺钉1内部沿轴向设置有用于骨水泥注入的注入流道;骨水泥固定螺钉1包括螺钉头部11、螺杆14和螺钉尾部16。螺钉头部11为尖端,且螺钉头部11上设置有骨水泥侧孔12,骨水泥侧孔12与注入流道连通。螺杆14上设置外螺纹。螺钉尾部16上设置有钉尾螺纹。

骨水泥侧孔12至少设置一个,当设置多个时,多个骨水泥侧孔12布置在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上。例如四个骨水泥侧孔12按照螺纹的盘旋方向依次设置。

如图1所示,螺杆14上的外螺纹外径均相等,便于与骨骼连接时提供螺纹旋入的旋紧力。

优选的,如图2所示,螺杆14上的外螺纹为分段螺纹,包括第一螺纹13和第二螺纹15,第一螺纹13上的螺纹外径均相等,便于与骨骼连接时提供螺纹旋入的旋紧力。第二螺纹15上的螺纹外径沿第一螺纹13端部向另一端逐渐变大,第二螺纹15上的螺纹螺距小于第一螺纹13上的螺纹螺距,这样便于与椎弓根建立连接后提供锁紧力,防止术后螺钉及骨水泥移位。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骨水泥固定螺钉手术后,整个骨水泥固定螺钉进入椎弓根内部。螺钉成为病椎椎体的一部分,完全位于病椎骨性结构内,在固定椎体内骨水泥的基础上与病椎椎体周围血管、神经、椎间盘及软组织等不接触,对病椎周围组织不产生任何影响。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骨水泥注射装置,包括骨水泥固定螺钉1、把持器2、连接杆3和注射器5。骨水泥固定螺钉1包括螺钉头部11、螺杆14和螺钉尾部16,螺钉头部11为尖端,且螺钉头部11上设置有骨水泥侧孔 12,骨水泥侧孔12与注入流道连通。螺杆14上设置外螺纹。螺钉尾部16上设置有钉尾螺纹,螺钉尾部16内部设置有尾部接口。

如图4所示,把持器2上设置有贯穿的操作通道,把持器2一端的操作通道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1,另一端上设置有把持部23。骨水泥固定螺钉1的螺钉尾部16与把持器2的内螺纹21连接。钉尾螺纹与把持器2的内螺纹21匹配,与把持器2可以连为一体。把持器2头部与骨水泥固定螺钉1为螺纹连接,内部带有螺纹传动结构,即内螺纹21,能通过旋转调节并压紧连接杆3与骨水泥固定螺钉1的间隙。

优选地,为了防止骨水泥注入时外露,连接杆3的注射通道与骨水泥固定螺钉1的注入流道直径相同。相同的通道进行注入时,可以减少因流道变化造成的骨水泥外露造成手术意外。

其中,把持部23为外六方体,便于把持的同时能够采用工具进行作业。

如图5所示,连接杆3包括杆体32,杆体32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注射通道;杆体32一端设置有端部接头31,另一端设置有尾部接头34,杆体32上靠近尾部接头34一端上设置有螺栓头33。端部接头31与尾部接口相匹配。尾部接口与端部接头31的断面相同的多边形结构,例如常见的四方或六方结构。螺栓头33为外六方体,便于把持的同时能够采用工具(扳手)进行作业。连接杆3 的头部六方与椎弓根螺钉的内六方匹配,尾部六方用于拧入螺钉,另外尾部接头 34可直接与注射器5匹配。

其中,端部接头31到螺栓头33的长度大于把持器2的长度。

优选地,如图6所示,当需要进行连接杆3的长度延伸时,连接杆3还包括用于调节连接杆3长度的延长组件,延长组件包括延长杆35和连接体36,延长杆35通过连接体36与杆体32螺纹连接。通过连接体36在连接杆3的中部连接一个或多个延长杆35。

如图3和7所示,连接杆3一头连接骨水泥固定螺钉1,另一头与注射器5 和连接管4相连接,靠近与注射器5和延长管4连接一段的六方体的螺栓头33 用于选入骨水泥落定。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骨水泥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把持器2通过内螺纹21与椎弓根螺钉1连接;

2.连接杆3沿着把持器2的操作通道插入椎弓根螺钉的六方的连接孔;

3.旋转把持器2上的螺纹,压紧连接杆3和骨水泥固定螺钉1。

4.通过连接杆3尾部的六方体的螺栓头33,使用工具六方套筒拧入骨水泥固定螺钉。

5.通过连接管4连接注射器5和连接杆3,注入骨水泥。

结合具体手术,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者胸部及髂前上棘处安置软垫,悬空腹部,使胸、腰段保持在过伸位以利于体位复位。体位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下标记病椎双侧椎弓根外侧缘的体表投影。根据患者胖瘦程度选择在体表标记外侧0.5-1cm处横向切开皮肤,长约7m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及腰背筋膜。在前后位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单侧或双侧技术将穿刺针尖置于椎弓根投影的外缘 (左侧10点位或右侧2点位),向内倾斜10-15°平行终板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在侧位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针尖端抵达椎体后缘时,改用前后位X线透视穿刺针尖端在椎弓根投影内未突破内侧缘(通过该步骤可尽量避免螺钉误入椎管内)。然后改用侧位X线透视确认穿刺针与终板平行并继续穿刺至椎体后缘腹侧 0.5-1cm处,置入导针,勿将导针插入过深,以免在置钉时导针穿破椎体至腹侧血管等脏器损伤。通过导丝依次放置肌肉扩张套管,选择适宜长度骨水泥固定螺钉1,并使用把持器2通过导丝将螺钉拧入椎体(螺钉头部11的骨水泥侧孔12 需置于骨缺损处)。C形臂透视确认螺钉位置良好后,安装连接杆3与其余骨水泥注射装置,如连接管4和注射器5,待骨水泥位于拉丝期或成团期时,在正侧位X线透视下缓慢注射适宜体积的骨水泥(常约3-9ml),待骨缺损填充良好后停止骨水泥注射。去除连接杆3和把持器2,缝合伤口,完成手术。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