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8898发布日期:2018-06-26 09:4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特别是供痛风患者使用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其其心血管病等表现。

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3]。其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其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部分以上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其其该部位。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其其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

2.间歇发作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及其其刺痒等,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受累关节一般从下肢向上肢、从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发展,出现指、腕和肘等关节受累,少数患者可影响到肩、髋、骶髂、胸锁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其其关节周围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症状趋于不典型。少数患者无间歇期,初次发病后呈慢性关节炎表现。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其其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及其其鹰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皮下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及其其功能障碍。慢性期症状相对缓和,但也可有急性发作。

4.肾脏病变

(1)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盐晶体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肾小管一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其其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

(2)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增高呈过饱和状态,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在痛风患者中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结石较小者呈砂砾状随尿排出,可无症状;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肾盂扩张和积水等。

(3)急性尿酸性肾病血及其其尿中尿酸水平急骤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晶体。多由恶性肿瘤及其其放化疗(即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继发原因引起。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痛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痛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痛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以解决痛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痛风。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250~500g、骨碎补150~260g、川牛膝60~120g、蚕沙50~160g、黄柏80~160g、姜黄30~120g、大黄30~150g、蜂房30~70g、泽泻60~150g、威灵仙60~120g、车前草100~350g、甘草30~15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280~420g、骨碎补180~230g、川牛膝70~105g、蚕沙56~140g、黄柏90~140g、姜黄36~105g、大黄36~130g、蜂房36~60g、泽泻70~130g、威灵仙70~105g、车前草115~310g、甘草36~13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320~360g、骨碎补200g、川牛膝95g、蚕沙120g、黄柏120g、姜黄95g、大黄118g、蜂房52g、泽泻118g、威灵仙95g、车前草280g、甘草118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粉碎成(30~50目)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36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入原料中药重量7~9倍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8min时,转文火熬制120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加入原料中药重量6~8 倍的冷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110min,滤取药液;③将二次药液混合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 的清膏,然后干燥、研末和消毒后备用;

C、①按照传统制备中药胶囊剂的方法,将B中研磨好的细末过筛后,加入适量的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胶囊剂(其胶囊锁合后总长度为23.3mm,药粉容量0.4~0.5g/粒),②继而抛光,消毒,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胶囊剂药物以每日3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5g(5粒)/次,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用药期间忌烟、酒、生葱、生蒜、辛辣刺激性食物)。15天为一个疗程,服药5~12个疗程,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病获临时治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其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等症;

骨碎补,性味:苦、温,具有补肾、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等症;

川牛膝,性味:甘、微苦、性平,具有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

蚕沙,性味:味辛、甘、性温,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等症;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姜黄,性味:辛、苦、温,具有破血行气、痛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大黄,性味:苦、性寒,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症;

蜂房,性味:性平、味甘,具有祛风、攻毒、杀虫、止痛之功效,属杀虫止痒药,用于治疗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

泽泻,性味: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等症;

威灵仙,性味:味辛、咸、性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车前草,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痛风的原则,从依据痛风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痛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痛风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320~360g、骨碎补200g、川牛膝95g、蚕沙120g、黄柏120g、姜黄95g、大黄118g、蜂房52g、泽泻118g、威灵仙95g、车前草280g、甘草118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420g、骨碎补230g、川牛膝105g、蚕沙140g、黄柏140g、姜黄105g、大黄130g、蜂房60g、泽泻130g、威灵仙105g、车前草310g、甘草13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500g、骨碎补260g、川牛膝120g、蚕沙160g、黄柏160g、姜黄120g、大黄150g、蜂房70g、泽泻150g、威灵仙120g、车前草350g、甘草15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痛风患者共1475例,年龄为52岁以上的945例,只有530例为52岁以下。1475例患者中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病获临时治愈。的有990例,有效的411例,无效的74例。总有效率达9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