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保肝药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0024发布日期:2018-09-21 20:2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用于保肝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肝病在人类疾病谱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研究表明,脂肪肝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目前,脂肪肝的治疗药物有多烯磷脂先酰胆碱、熊去氧胆酸、肌苷、还原型谷光甘肽、水飞素等,但大多数的化学合成药短期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服用又存在潜在的肝毒性的问题,所以对脂肪肝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

因此,研究新型的保肝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保肝药物的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氟伐他汀1-5重量份,阿昔莫司20-30重量份和大黄醇提物40-60重量份。

优选地,上述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氟伐他汀2-4重量份,阿昔莫司22-27重量份和大黄醇提物45-55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氟伐他汀3重量份,阿昔莫司25重量份和大黄醇提物50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片剂、胶囊剂、散剂、合剂、丸剂、颗粒剂、糖浆剂、贴膏剂、栓剂、气雾剂、软膏剂或注射剂。

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纳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方法制成:分别取选定重量份的氟伐他汀、阿昔莫司和大黄醇提物,混合均匀,即得。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应用,所述大黄醇提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大黄加8-12倍体积的体积浓度为40-60%的乙醇水溶液,浸渍30-90分钟,在50-70℃提取2-3小时,过滤,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离心,干燥,即得。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应用,所述保肝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症状。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应用,所述糖尿病为Ⅰ型或Ⅱ型糖尿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药物组合物具有较好的保肝功效,可有效治疗肝损伤引起的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引起的肝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高脂饲料喂养合并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图2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高脂饲料喂养合并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病理改变(HE染色,100倍);

图3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高脂饲料喂养合并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油红O染色,1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大黄醇提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大黄加8-12倍体积的体积浓度为40-60%的乙醇水溶液,浸渍30-90分钟,在50-70℃提取2-3小时,过滤,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离心,干燥,即得。优选以下方法,取大黄加10倍体积的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浸渍60分钟,在60℃提取2.5小时,过滤,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离心,干燥,即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氟伐他汀3g,阿昔莫司25g和大黄醇提物50g。

其制备方法为:分别取选定重量份的氟伐他汀、阿昔莫司和大黄醇提物,混合均匀,即得。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氟伐他汀2g,阿昔莫司27g和大黄醇提物45g。

其制备方法为:分别取选定重量份的氟伐他汀、阿昔莫司和大黄醇提物,混合均匀,即得。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氟伐他汀4g,阿昔莫司22g和大黄醇提物55g。

其制备方法为:分别取选定重量份的氟伐他汀、阿昔莫司和大黄醇提物,混合均匀,即得。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氟伐他汀3.5g,阿昔莫司25g和大黄醇提物52g。

其制备方法为:分别取选定重量份的氟伐他汀、阿昔莫司和大黄醇提物,混合均匀,即得。

本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实验例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2型糖尿病肝损伤的疗效研究

一、材料及方法

1.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周龄,体重160-180g。实验期间,大鼠给予普通饲料,自由饮水、进食。

2.实验药物

以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组合物为供试药物,以蒸馏水按1.33g/kg和2.67g/kg的给药剂量配制成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4℃保存,有效期3天,灌胃给药前取出放置至室温。

3.主要试剂

链脲佐菌素。

4.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物购入后适应性喂养3天,进行基础状态测定,剔除血糖与尿蛋白异常的动物3只,其余动物先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模型组(n=22)。正常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5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每组取4周进行胰岛素钳夹实验确认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模型组大鼠以25mg/kg体重的剂量给予1%的链脲佐菌素(STZ)(以pH 4.2-4.5的0.1M柠檬酸缓冲液配制)腹腔注射,72h后测定血糖,大于16.7mM视为造模成功。

5.分组与给药

造模成功动物20只,按体重和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发明提取物治疗组各10只,具体分组与给药方案如表1。

表1动物分组及给药情况

各组大鼠分笼饲养,自由饮食进水,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每日1次,于上午进行,连续给药20周。

6.标本采集

造模后第0,4,8,12,16,20周,大鼠尾尖采血测血糖。于20周末禁食不禁水12h,以3.3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分为两份,一份用EDTA抗凝管保存,一份离心后取血清,同时取出肝脏一部分固定于10%中性甲醛溶液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一部分置液氮中保存。

7.指标检测

一般状态:实验期间密切观察动物精神状态、活动、毛发变化及饮食饮水情况。

体重:每周称重1次,观察动物体重变化。

血糖:分别在给药0周,2周,4周,6周和8周用强生倍易血糖仪尾尖采血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在4周和8周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

血生化检测:实验结束时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组织病理学检查:取肝脏,置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切片,PAS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半定量评分。

8.数据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_x±s)表示,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结果

1.一般状态

整个试验期间正常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自如,反应灵敏,毛发有光泽,体重随实验时间稳步增长;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毛发发黄散乱,精神状态差,尿量明显增加,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治疗组大鼠状态明显好转。

2.大鼠血糖的变化

基础状态时各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从造模后(实验0周)到实验20周,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组大鼠在实验16周时显著高于模型组,但在实验20周时显著低于模型组。

3.大鼠肝功能的变化

与正常大鼠比,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后ALT和AST均显著下降,说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保护肝功能的作用,结果见图1。

4.大鼠肝脏病理的变化

实验20周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图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见图2和3。HE染色结果表明,光镜下,正常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完整,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分界清楚,细胞中央有大而圆的核,细胞质均匀,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肝细胞及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模型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体积较正常增大,严重者胞质疏松,且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脂肪变性明显。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尚整齐,肝细胞无明显脂肪变性,结果见图2。

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肝组织有少量油红O着色,与之相比,db/db小鼠肝组织大量油红沉积,说明肝脏脂质明显;而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后脂滴变小,数量变少,说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能够显著减少肝脏脂质沉积,结果见图3。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