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药敷贴及其药敷组合物和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0277发布日期:2018-10-16 20:29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湿疹药敷贴及其药敷组合物和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皮肤外用药敷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药敷贴及其所用的药敷组合物和该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容易因皮肤瘙痒、渗液、糜烂等继发感染。湿疹多发在婴幼儿和治疗人群中,一些患者因介入检查后绷带缠扎过敏,诱发湿疹;2—3个月的婴儿也容易患湿疹。治疗中的病人发生湿疹,如果不及时治疗,短时间恢复不好,会影响其进一步的治疗。婴幼儿患湿疹,一方面患儿烦躁不安,哭闹,影响大人和孩子睡眠;另一方面由于湿疹多见于头面部,患儿不自觉地抓痒,可继发局部及淋巴结感染,引起败血症、毒血症等。对于湿疹的治疗多采取外用治疗,一般的是在在患处涂覆止痒、解毒药剂。现有的外用药剂多为膏状、油状,涂覆后身体活动是容易抹掉,难以长时间留置。而如果在患处进行包扎,又会影响患处通风透气,不利于康复。而且,被成为“奶癣”的婴幼儿湿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发于2—3个月的婴儿,但婴幼儿身体抵抗力低,耐药性差,现有的湿疹治疗外用药,由于药物中普遍存在的毒副作用,不适于婴幼儿持续治疗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毒副作用小,特别适于婴幼儿湿疹患者应用的药敷贴及其药敷组合物和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包括层状相接的保护层、药敷层和敷面层,所述药敷层呈网孔状,药敷层的一面为药覆面,其上吸附有药敷组合物;保护层和敷面层分设在药敷层的两面,其中保护层贴覆在药覆面外,且保护层与药覆面活连接,保护层可方便地与药敷层分离;敷面层覆设在药敷层的另一面,敷面层与药敷层间设有防止其分离的连接结节,敷面层上设有通孔。

所述药敷层为海绵体,所述通孔上设有与敷面层连为一体的孔盖,在孔盖周围敷面层设有连接结节,所述连接结节为连接敷面层和药敷层的扎线。

所述的保护层、药敷层和敷面层均为条带状,湿疹药敷贴由三层条带复合叠接而成,在敷面层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通孔,药敷贴卷置存放,以便根据需要裁切使用。

湿疹药敷贴的药敷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敷组合物为中药微粉蛋黄油膏,它是由中药微粉和蛋黄精炼油按照1:1-1.2的重量比调和而成;所述中药微粉包括:大黄炭粉20-30克、油制地榆炭粉20-30克、紫草粉15-20克、枯矾粉7-10克、冰片粉3-5克;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蛋黄油:将新鲜鸡蛋加热至蛋黄熟透,冷却后取蛋黄,用炒锅对蛋黄进行炼制,随炼随取蛋黄油,并将蛋黄油暂时进行保温存放;

b、制作油制地榆炭:在炒锅内加入地榆和部分上述保温存放的蛋黄油,在270至290℃下对地榆块进行翻炒2-3分钟,再在180-200℃下继续炒制,直到地榆表面全部变黑后取出凉透;

c、取大黄炭20-30克、油制地榆炭20-30克、紫草15-20克、枯矾7-10克和冰片3-5克,混合后共研成细粉,按照1:1-1.2的重量比取细粉和蛋黄油,搅拌均匀后低温密闭保存。

所述中药微粉包括:大黄炭粉20克、油制地榆炭粉20克、紫草粉15克、枯矾粉10克、冰片粉5克;中药微粉和蛋黄精炼油的重量比为1:1.2。

本发明湿疹药敷贴由保护层、药敷层和敷面层复合而成,药敷层为网孔状,其底面设有药敷组合物。使用时,揭去保护层,使药敷层的药覆面贴敷在患者湿疹皮肤上,并进行固定即可,使用方便。吸附在药敷层网孔内外的药敷组合物与皮肤松散接触,既能发挥药效,又不会粘附在皮肤外,能保持皮肤外周良好的空气流通,有利于湿疹的治疗。同时,利用该贴还不影响患者运动,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敷面层上设有通孔,利用该通孔可进行二次施加药液,而且便于透气。本发明药敷组合物是由中药微粉和蛋黄精炼油按照比例调和而成的中药蛋黄油膏。其中的蛋黄油采用熟鸡蛋黄炼制而成,蛋黄油含蛋黄油有丰富的维生素a、d和卵磷脂等,不仅有利于皮肤的再生和代谢,而且还具有消肿解毒,敛疮生肌功能。地榆炭含有丰富的鞣酸和可溶性钙,具有收敛止血功能。但现有地榆炭,是利用炒锅对块状地榆直接进行炒制的,在炒制过程中,其鞣质含量及可溶性钙等微量元素会受到一定破坏,影响其药效。而且地榆炭本身性寒,直接用于皮肤使用,短时间过度吸收,造成体寒;不适于体质虚寒和婴幼儿使用,影响其应用范围。而利用热蛋黄油对地榆进行油制获取地榆炭,不但在炮制过程中能有效保护地榆炭中的鞣质和可溶性钙等有效成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在使用时,其药效成分在蛋黄油的协同下,会缓慢释放,避免了皮肤对鞣质等成分短时间内的过渡吸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质虚寒人群和婴幼儿不便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湿疹药敷贴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湿疹药敷贴部分打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湿疹药敷贴卷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本发明湿疹药敷贴包括层状相接的保护层1、药敷层2和敷面层3。所述药敷层2呈网孔状,它可由药用棉纱或者药用海绵制作;药敷层2的一个表面为药覆面21,在该药覆面上均匀涂覆有药敷组合物油膏,使药覆面的微孔上吸附有药敷组合物。保护层1和敷面层3分设在药敷层2的两面,其中保护层1贴覆在药覆面21的表面上,保护层1可采用薄膜塑料制作,它与药覆面21贴接,保护层1可方便地与药敷层2接合和分离。敷面层3覆设在药敷层2的另一面,敷面层3可采用一次性无纺布制作,它与药敷层2间设有防止其分离的连接结节5。为方便透气和进行二次加药,在敷面层3上设有若干通孔4。

参照图2所示,本湿疹药敷贴所述药敷层2为药用海绵体,所述敷面层3上的通孔4上设有与敷面层3连为一体的孔盖41,孔盖41外周压制有齿孔,使用时将孔盖41撕开即可。在孔盖41周围的敷面层3上设有连接结节5,所述连接结节5为连接敷面层3和药敷层2的纤维扎线。

参照图3所示,本湿疹药敷贴所述的保护层1、药敷层2和敷面层3均为条带状,湿疹药敷贴由三层条带复合叠接而成,在敷面层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通孔4,药敷贴卷置存放,以便根据需要裁切使用。

湿疹药敷贴的药敷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药敷组合物为中药微粉蛋黄油膏,它是由中药微粉和蛋黄精炼油按照1:1的重量比调和而成;所述中药微粉包括:大黄炭粉20克、油制地榆炭粉30克、紫草粉20克、枯矾粉10克、冰片粉5克。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首先制作蛋黄油:取新鲜鸡蛋,用水煮至蛋黄熟透,熟鸡蛋冷却后,去皮和蛋清取蛋黄;将蛋黄破碎放入用不锈钢锅中,用小火对蛋黄进行翻炒炼制,待蛋黄变黑出油后,随炼随取蛋黄油;将获取的蛋黄油部分进行保温存放,其余自然冷却。

b、制作油制地榆炭:在不锈钢锅中加入榆块和部分上述保温存放的蛋黄油,用270-280℃温度对地榆块进行翻炒2-3分钟,待地榆块表面变黄后,再改用180-190℃温度继续炒制,直到地榆表面全部变黑后取出凉透。

c、取大黄炭20克、油制地榆炭30克、紫草20克、枯矾10克和冰片5克,混合后共研成细粉,按照1:1的重量比取中药细粉和蛋黄油,混合搅拌均匀在玻璃瓶中密闭低温保存。

湿疹药敷贴制作,取无纺布作为敷面层3,在无纺布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压制一圆形齿孔圈用于制作通孔4。选取药用海绵为药敷层2,将无纺布覆在药敷层2上,在通孔4外周选取四个点,用线将敷面层3和药敷层2缝制在一起。取上述制作的中药蛋黄油膏,均匀涂抹在药敷层2的另一面,在药敷层2表面形成一药敷面,在该药敷面上贴附塑料薄膜作为保护层1。三层复合后,整体打卷低温存放。使用时,根据所需长度剪取药贴,揭去保护层1后将药敷面与患者湿疹部位相对,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即可。揭开孔盖41,可便于通气或者进行二次添加蛋黄油,既能防止药贴以下的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有利于湿疹治疗,又有利于补充蛋黄油,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代谢。

地榆炮制时,利用高温蛋黄油淋加在炒至发黄的地榆上,地榆受热均匀,内外升温迅速,鞣质和可溶性钙等有效成分得到了蛋黄油的保护,避免了地榆块因局部过热造成的有效成分损失。

临床应用实例:取上述湿疹药敷贴,对20位因介入治疗绷带缠扎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使用3天后,18位患者湿疹皮肤结痂,另2位明显好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药敷组合物由中药微粉和蛋黄精炼油按照1:1.2的重量比调和而成;所述中药微粉包括:大黄炭粉30克、油制地榆炭粉20克、紫草粉15克、枯矾粉7克、冰片粉3克。

中药微粉蛋黄油膏采用如下方法制作:

a、首先制作蛋黄油:用新鲜鸡蛋在水中煮熟,熟鸡蛋冷却后取蛋黄;将蛋黄破碎放入于不锈钢锅中,用小火对蛋黄进行翻炒炼制,待蛋黄变黑出油后,取蛋黄油,并进行暂时保温存放。

b、制作油制地榆炭:制作油制地榆炭:在不锈钢锅中加入榆块和部分上述保温存放的蛋黄油,用280-290℃温度对地榆块进行翻炒2-3分钟,待地榆块表面变黄后,再改用190-200℃温度继续炒制,直到地榆表面全部变黑后取出凉透。

c、取大黄炭30克、油制地榆炭20克、紫草15克、枯矾7克和冰片3克,混合后共研成细粉,将中药细粉和蛋黄油按照1:1.2的重量比混合后搅拌均匀,制取蛋黄油膏,并在玻璃瓶中密闭低温保存。

制作湿疹药敷贴,取无纺布作为敷面层3,在无纺布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压制一圆形齿孔圈用作通孔4。选取药用棉纱为药敷层2,药敷层2可由多层棉纱缝合而成,将无纺布覆在药敷层2上,在每个通孔4外周选取缝制点,用线将敷面层3和药敷层2缝制在一起。取上述制作的中药蛋黄油膏,均匀涂抹在药敷层2的另一面,在药敷层2表面形成一药敷面,再在该药敷面上贴附塑料薄膜作为保护层1。本湿疹药敷贴可由条带状保护层1、药敷层2和敷面层3复合制作,做成的药敷贴卷置存放,使用时根据需要,再进行裁切,使用方便。

本湿疹药敷贴便于固定,并能有效隔离患者皮肤,特别适于儿童患者应用。临床治疗儿童湿疹患者15例,有效率100%,其中13例治愈周期较传统方法提前2-3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药敷组合物由中药微粉和蛋黄精炼油按照1:1.2的重量比调和而成;所述中药微粉包括:大黄炭粉25克、油制地榆炭粉25克、紫草粉18克、枯矾粉8克、冰片粉4克。

中药微粉蛋黄油膏采用如下方法制作:

a、首先制作蛋黄油:取新鲜鸡蛋和艾蒿共同放在水中煮,水沸腾后打破鸡蛋壳用小火连续煮20分钟,熟鸡蛋冷却后取蛋黄;将蛋黄破碎放入于不锈钢锅中,用小火对蛋黄进行翻炒炼制,待蛋黄变黑出油后,取蛋黄油,并进行暂时保温存放。

b、制作油制地榆炭:取地榆块置于不锈钢锅中,用280-290℃温度对地榆块进行快速翻炒,待地榆块表面变黄后,取部分上述保温存放的蛋黄油淋浇在发黄的地榆块上,再改用190-200℃温度继续炒制,直到地榆表面全部变黑后取出凉透。

c、取大黄炭25克、油制地榆炭25克、紫草18克、枯矾8克和冰片4克,混合后共研成细粉,将中药细粉和蛋黄油按照1:1.2的重量比混合后搅拌均匀,制取蛋黄油膏,并在玻璃瓶中密闭低温保存。

制作湿疹药敷贴,取无纺布作为敷面层3,在无纺布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压制一圆形齿孔圈用作通孔4。选取单层药用棉纱为药敷层2,将无纺布覆在药敷层2上,在每个通孔4外周选取缝制点,用线将敷面层3和药敷层2缝制在一起。取上述制作的中药蛋黄油膏,均匀涂抹在药敷层2的另一面,在药敷层2表面形成一药敷面,再在该药敷面上贴附塑料薄膜作为保护层1。本湿疹药敷贴可由条带状保护层1、药敷层2和敷面层3复合制作,做成的药敷贴卷置存放,使用时根据需要,再进行裁切,使用方便。

本湿疹药敷贴中的蛋黄油用艾蒿煮制的蛋黄炼制,蛋黄油的消炎作用进一步提升。油制地榆碳是在地榆炒至到表面微黄程度下,添加一定温度蛋黄油,并继续炒至而获取的。它能缩短炒制的时间,并提高地榆块内外温度均衡性,可有效解决地榆块表面局部过热和夹生的问题。地榆鞣质等有效成分溶出充分,且损失减少。同时,这些有效成分,在蛋黄油的保护下,不仅有利于其药效的发挥,降低应用过程中过度因吸收导致的体寒等副作用,还能发挥协同促进作用,有利于病患治疗和皮肤功能恢复。它不仅可用于湿疹治疗,而且还可用于烧烫伤和褥疮的治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