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5716发布日期:2018-09-29 01:0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是由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性疾病。该病往往急性发作,并因神经功能受损而导致偏瘫等症状,患者极易丧失行动和劳动能力。脑部缺血后再恢复供血,即缺血再灌注,这一过程也会造成脑组织损伤,是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症状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的药物治疗策略而言,往往需要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进程的多个阶段、多个靶点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例如,采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对造成脑梗死的病因即血栓进行针对性治疗,以确保脑组织血供;采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再次发生血栓,确保脑组织血供的持续性。以上两种策略均以确保脑部供血为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缺血再灌注过程引发的损伤进行治疗,对神经组织进行保护,以防止神经损伤的恶化或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向之一。

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伴随的神经损伤,目前存在多种假说,例如炎症因子假说、能量耗尽假说(无氧代谢假说)、兴奋性氨基酸中毒假说等等。已知的治疗关键是挽救半暗带,促进半暗带细胞的复极,防止去极化细胞不再复极。钙拮抗剂进入血脑屏障后可阻止钙离子向神经元内流动,并抑制钙离子释放,防止钙超载导致的神经元骨架破坏,其典型的代表药物是尼莫地平。钙拮抗剂曾被认为神经保护效果显著,但经过长期应用后的大规模荟萃分析显示,常规或间断使用钙拮抗剂,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死亡率及严重致残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药物研究的难度以及药物应用效果的不可预测性。目前已经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类神经保护药物主要为依达拉奉、胞磷胆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上述药物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效果,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迄今为止,缺血性脑卒中导致死亡和残疾问题仍然非常普遍,在中老年人群中,因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案例不胜枚举。

大黄素(emodin,cas:518-82-1)是在中药大黄等植物中发现的一种羟基蒽醌类活性化合物。该化合物被发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选择性抑制蛋白激酶2(yimh,leeyh,leech,leesk.emodin,ananthraquinonederivativeisolatedfromtherhizomesofrheumpalmatum,selectivelyinhibitstheactivityofcaseinkinaseiiasacompetitiveinhibitor.plantamed.1999;65(1):9-13.)、抗白血病(chun-guangw,jun-qingy,bei-zhongl,dan-tingj,chongw,liangz,danz,yanw.anti-tumoractivityofemodinagainsthuman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k562celllinesinvitroandinvivo.eurjpharmacol.2010;627(1-3):33-41.)、抗嗜血杆菌(lil,songx,yinz,jiar,liz,zhoux,zouy,lil,yinl,yueg,yeg,lvc,shiw,fuy.theantibacterialactivityandactionmechanismofemodinfrompolygonumcuspidatumagainsthaemophilusparasuisinvitro.microbiolres.2016;186-187:139-45.)、抗氧化、抗炎(vargasf,díazy,carbonellk.antioxidantandscavengingactivityofemodin,aloe-emodin,andrheinonfree-radicalandreactiveoxygenspecies.pharmaceuticalbiology,2008,42(4-5):342-348.)等.但是相关研究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也有研究显示,大黄素体内存在促进自由基产生,即促氧化的作用(cuiyt,liub,xiej,xup,habte-tsionhm,zhangyy.theeffectofemodinoncytotoxicity,apoptosisandantioxidantcapacityinthehepaticcellsofgrasscarp(ctenopharyngodonidellus).fishshellfishimmunol.2014;38(1):74-9.)。部分研究显示大黄素灌胃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预防作用,但仅对雌性动物具有保护效果(duy,kokm.effectsofemodintreatmentonmitochondrialatpgenerationcapacityandantioxidantcomponentsaswellassusceptibilityto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rathearts:singleversusmultipledosesandgenderdifference.lifesci.2005;77(22):2770-82.)。

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cas:514-07-8)是在蜡果杨梅、大戟、小蓟、蒲公英、蝶豆等植物中发现的三萜类活性化合物。其能够促进乙醇氧化,可能用于解酒药(sungck,kimsm,ohcj,yangsa,hanbh,moek.taraxeroneenhancesalcoholoxidationviaincreasesofalcoholdehyderogenase(adh)andacetaldehydedehydrogenase(aldh)activitiesandgeneexpressions.foodchemtoxicol.2012;50(7):2508-14.),也具有抗病毒(kuljanabhagavadt,suttisrir,pengsuparpt,ruangrungsin.chemicalstructureandantiviralactivityofaerialpartfromlaggerapterodonta.journalofhealthresearch,2009,23(4):175-177.)、体外抗肺癌a549细胞增殖(maxc,dongs,zhangsy,jian,ousl.taraxeronetriterpeneinhibitscancercellgrowthbyinducingapoptosi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s.bangladeshjournalofpharmacology,2016,11(2):342)等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含有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和大黄素。

优选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由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大黄素和蒲公英赛酮制成。

优选的,所述大黄素和蒲公英赛酮的重量份比为大黄素9~13重量份、蒲公英赛酮2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大黄素和蒲公英赛酮的重量份比为大黄素11重量份、蒲公英赛酮2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透皮吸收制剂。

优选的,所述透皮吸收制剂为乳膏剂。

优选的,所述乳膏剂的药用辅料为二甲基亚砜、硬脂酸、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钾和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乳膏剂中大黄素、蒲公英赛酮和药用辅料的重量份比为:大黄素22重量份、蒲公英赛酮4重量份、二甲基亚砜50重量份、硬脂酸60重量份、吐温8045重量份、单硬脂酸甘油酯90重量份、液体石蜡90重量份、白凡士林60重量份、甘油100重量份、山梨酸钾2重量份、去离子水477重量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处方量甘油、吐温80、山梨酸钾、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作为水相;

(2)取处方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

作为油相;

(3)取处方量大黄素、蒲公英赛酮、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匀,作为储备液;

(4)将水相趁热缓慢导入油相中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储备液加入水相与油相的混

合物中,以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乳化30分钟,即得乳膏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用的大黄素、蒲公英赛酮、二甲基亚砜、硬脂酸、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钾、去离子水市场均有销售,可自行制备或从市场购得。其中大黄素、蒲公英赛酮为活性成分,二甲基亚砜、硬脂酸、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钾、去离子水均为常用的药用辅料,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涉及的乳膏剂在临床使用时,优选的通过颈前部的皮肤涂抹给药,如喉部一下锁骨以上的皮肤,以利于药物经颈动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当然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采用腹部或背部皮肤给药相对更容易操作,也可实现给药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基于实验动物的体内研究发现,大黄素与蒲公英赛酮按照一定比例组合使用,在透皮给药时,蒲公英赛酮对大黄素的抗缺血脑卒中损伤作用具有促进效果。提示,蒲公英赛酮对大黄素具有增效作用。鉴于实验中未发现蒲公英赛酮对缺血脑卒中存在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蒲公英赛酮促进了大黄素的透皮吸收,但其更为确切的增效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用乳膏及其制备

组方:大黄素22g、蒲公英赛酮4g、二甲基亚砜50g、硬脂酸60g、吐温8045g、单硬脂酸甘油酯90g、液体石蜡90g、白凡士林60g、甘油100g、山梨酸钾2g、去离子水477g。

制备:

(1)取处方量甘油、吐温80、山梨酸钾、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作为水相;

(2)取处方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

作为油相;

(3)取处方量大黄素、蒲公英赛酮、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匀,作为储备液;

(4)将水相趁热缓慢导入油相中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储备液加入水相与油相的混

合物中,以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乳化30分钟,即得乳膏剂。

实施例2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用乳膏及其制备

组方:大黄素20g、蒲公英赛酮4g、二甲基亚砜50g、硬脂酸60g、吐温8045g、单硬脂酸甘油酯90g、液体石蜡90g、白凡士林60g、甘油100g、山梨酸钾2g、去离子水479g。

制备:

(1)取处方量甘油、吐温80、山梨酸钾、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作为水相;

(2)取处方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

作为油相;

(3)取处方量大黄素、蒲公英赛酮、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匀,作为储备液;

(4)将水相趁热缓慢导入油相中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储备液加入水相与油相的混

合物中,以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乳化30分钟,即得乳膏剂。

实施例3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用乳膏及其制备

组方:大黄素26g、蒲公英赛酮4g、二甲基亚砜50g、硬脂酸60g、吐温8045g、单硬脂酸甘油酯90g、液体石蜡90g、白凡士林60g、甘油100g、山梨酸钾2g、去离子水473g。

制备:

(1)取处方量甘油、吐温80、山梨酸钾、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作为水相;

(2)取处方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

作为油相;

(3)取处方量大黄素、蒲公英赛酮、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匀,作为储备液;

(4)将水相趁热缓慢导入油相中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储备液加入水相与油相的混

合物中,以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乳化30分钟,即得乳膏剂。

实施例4组合物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一、实验样品及制备

实验药物:以实施例1制备的乳膏为实验药物。

空白对照:二甲基亚砜5g、硬脂酸6g、吐温804.5g、单硬脂酸甘油酯9g、液体石蜡9g、白凡士林6g、甘油10g、山梨酸钾0.2g、去离子水50.3g。制备方法:分别取处方量水相(甘油、吐温80、山梨酸钾、去离子水)和油相(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加热至80℃使溶解,将水相趁热缓慢导入油相中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处方量二甲基亚砜加入水相与油相的混合物中,以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乳化30分钟。

阳性对照1:大黄素3g、二甲基亚砜5g、硬脂酸6g、吐温804.5g、单硬脂酸甘油酯9g、液体石蜡9g、白凡士林6g、甘油10g、山梨酸钾0.2g、去离子水47.3g。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甘油、吐温80、山梨酸钾、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作为水相;

(2)取处方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作为油相;

(3)取处方量大黄素、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匀,作为储备液;

(4)将水相趁热缓慢导入油相中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储备液加入水相与油相的混

合物中,以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乳化30分钟,即得乳膏剂。

阳性对照2:蒲公英赛酮1.5g、二甲基亚砜5g、硬脂酸6g、吐温804.5g、单硬脂酸甘油酯9g、液体石蜡9g、白凡士林6g、甘油10g、山梨酸钾0.2g、去离子水48.8g。

制备方法:

(1)取处方量甘油、吐温80、山梨酸钾、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作为水相;

(2)取处方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混合,加热至80℃使溶解,

作为油相;

(3)取处方量蒲公英赛酮、二甲基亚砜搅拌混匀,作为储备液;

(4)将水相趁热缓慢导入油相中搅拌,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储备液加入水相与油相的混

合物中,以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乳化30分钟,即得乳膏剂。

上述药物及空白对照乳膏均通过1ml注射器进行定量给药,以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spf级雄性sd大鼠,参考报道的方法(赵虹,张秋娟,汪涛,许旭伟,刘毅.中风解毒方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6):54-55.)采用拴线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大鼠禁食12小时后,麻醉固定于手术台。切开右侧颈部皮肤,分离结扎右侧颈内动脉,根部结扎翼腭动脉。在颈内动脉近端备线,远端置动脉夹,颈总动脉分叉处切口,插入直径0.26毫米的尼龙线20毫米,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扎紧备线,3小时后拔出尼龙线,使其血流再通,结扎备线并缝合皮肤。造模结束将大鼠放回鼠笼,自由摄食摄水。

造模后30分钟取2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大鼠右侧腹部常规被毛,暴露至少1cmx1cm的皮肤。第1组于暴露皮肤涂抹空白对照的乳膏,即模型组;第2组于暴露皮肤涂抹阳性对照1的乳膏,即阳性对照1组;第3组于暴露皮肤涂抹阳性对照2的乳膏,即阳性对照2组;第4组于暴露皮肤涂抹实施例1制备的乳膏,即实验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0日。每次采用1ml注射器将0.1ml乳膏挤到给药区域然后进行涂抹。

三、药效学评价

末次给药后12小时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评分标准为:0分为不能自发行走,有意识障碍;1分:行走时向偏瘫侧倾倒;2分:爬行时出现向左侧转圈;3分:为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4分: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活动正常。

脑梗死面积比值:末次给药后24h将大鼠脱臼处死,取脑组织做冠状切片,常规ttc染色(2,3,5-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脑梗死面积=梗死区面积/切片面积x100%。

四、统计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ost-hoc检验,p<0.05视为有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五、实验结果

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结果见下表:

a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1;b表示与阳性对照1组p<0.01。

由上表可见,阳性对照1组及实验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脑梗死面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阳性对照2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均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阳性对照1组,脑梗死面积显著低于阳性对照1组。可见蒲公英赛酮的加入提高了大黄素的药效,可能是蒲公英赛酮促进了大黄素的透皮吸收或促进了大黄素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实施例5组合物的初步安全性研究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只,右侧腹部常规被毛,暴露至少1cmx1cm的皮肤。按照实施例4的给药方法和日剂量给予实施例1的乳膏,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28日。每日观察给药部位皮肤是否存在红肿等过敏现象;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大鼠,取心、肝、脾、肺、肾,常规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观察。各大鼠均未见给药部位过敏现象,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脏器毒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