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5710发布日期:2018-09-29 01:0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细胞进行性变性坏死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减退导致的疾病,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而呈加重趋势,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trophylateralsclerosis,als)和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等。这些疾病影响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大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尚无有效阻断神经细胞变性过程的治愈疾病的手段,临床上主要是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只能改善症状。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本方法是能够减缓或阻断神经细胞的变性过程。因此,开展阻断神经细胞变性死亡的药物研究已成为各国科学研究及医药企业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绿原酸1~10份、吴茱萸碱1~10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绿原酸1份,吴茱萸碱1~10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绿原酸1份,吴茱萸碱5~10重量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绿原酸1份,吴茱萸碱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它是以上述的药物组合物为活性成分,再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优选地,所述口服制剂为丸剂、片剂、胶囊剂、粉剂、颗粒剂、糖浆、口服液、泡腾剂;所述注射制剂为冻干粉针或注射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药物的方法,按重量配比称取绿原酸和吴茱萸碱,混合均与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制剂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为记忆功能障碍症、血管性痴呆或老年痴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为记忆功能障碍症、血管性痴呆或老年痴呆。

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天然药用原料的有效成分组合而成的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受性,服用方便的优点;

(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兼顾性,除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对免疫力功能低下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绿原酸、吴茱萸碱在单独应用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当两种成分组合配伍后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表明绿原酸和吴茱萸碱组合配伍后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绿原酸10g与吴茱萸碱50g混合均匀即可。

实施例2

称取绿原酸100g,吴茱萸碱10g,加入辅料淀粉140g制粒,硬脂酸镁5g,糊精150g、微晶纤维素15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3

称取绿原酸50g,吴茱萸碱10g,加入辅料淀粉75g制粒,硬脂酸镁3g,糊精80g、微晶纤维素8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4

称取绿原酸10g,吴茱萸碱50g,加入辅料淀粉75g制粒,硬脂酸镁3g,糊精80g、微晶纤维素8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5

称取绿原酸10g,吴茱萸碱100g,加入辅料淀粉140g制粒,硬脂酸镁5g,糊精150g、微晶纤维素15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6

称取绿原酸1g,吴茱萸碱20g,加入辅料淀粉20g制粒,硬脂酸镁2g,糊精10g、微晶纤维素1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7

称取绿原酸20g,吴茱萸碱5g,加入辅料淀粉30g制粒,硬脂酸镁2g,糊精15g、微晶纤维素15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8

称取绿原酸10g,吴茱萸碱50g,加入辅料淀粉100g制粒,硬脂酸镁5g,糊精100g、微晶纤维素10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9

称取绿原酸30g,吴茱萸碱50g,加入辅料淀粉120g制粒,硬脂酸镁5g,糊精110g、微晶纤维素11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10

称取绿原酸50g,吴茱萸碱70g,加入辅料淀粉150g制粒,硬脂酸镁5g,糊精150g、微晶纤维素15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11

称取绿原酸70g,吴茱萸碱100g,加入辅料淀粉200g制粒,硬脂酸镁6g,糊精200g、微晶纤维素20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12

称取绿原酸100g,吴茱萸碱100g,加入辅料淀粉350g制粒,硬脂酸镁10g,糊精300g、微晶纤维素30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13

称取绿原酸100g,吴茱萸碱150g,加入辅料淀粉400g制粒,硬脂酸镁10g,糊精350g、微晶纤维素30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14

称取绿原酸150g,吴茱萸碱200g,加入辅料淀粉450g制粒,硬脂酸镁12g,糊精380g、微晶纤维素35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15

称取绿原酸180g,吴茱萸碱250g,加入辅料淀粉600g制粒,硬脂酸镁15g,糊精500g、微晶纤维素50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16

称取绿原酸200g,吴茱萸碱300g,加入辅料淀粉800g制粒,硬脂酸镁20g,糊精600g、微晶纤维素600g,均匀制得颗粒,装入胶囊,得到胶囊剂。

实施例17

称取绿原酸10g,吴茱萸碱50g,加入辅料淀粉100g制粒,硬脂酸镁5g,糊精100g、微晶纤维素100g,均匀制得颗粒,装入胶囊,得到胶囊剂。

实施例18

称取绿原酸30g,吴茱萸碱5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丸剂。

实施例19

称取绿原酸50g,吴茱萸碱7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丸剂。

实施例20

称取绿原酸70g,吴茱萸碱10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注射液。

实施例21

称取绿原酸100g,吴茱萸碱10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注射液。

实施例22

称取绿原酸100g,吴茱萸碱15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23

称取绿原酸150g,吴茱萸碱20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24

称取绿原酸180g,吴茱萸碱25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泡腾剂。

实施例25

称取绿原酸200g,吴茱萸碱300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辅料淀粉,制备成泡腾剂。

下面通过具体的药学试验来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药物配方由绿原酸和吴茱萸碱配伍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用p-15代表绿原酸,用ei代表吴茱萸碱。

试验例1、p-15与ei组合的益智作用研究

1.材料

1.1药物

安理申:盐酸多奈哌齐片(aircept,10mg/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

p15(绿原酸)化合物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药物整合转化研究所提供,源于通络醒脑泡腾片单味药及其它中药提取物,化合物均用无水dmso配制成浓度为10mm的储备液。

ei(吴茱萸碱)由成都瑞特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rl20140828。

1.2动物

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体质量(20±2)g,由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川)2015-030。

1.3主要试剂与仪器

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0.3mg/ml);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乙酰胆碱酯酶(ache)测试盒、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测试盒、考马斯亮兰蛋白测试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水迷宫视频分析系统(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全波长读数仪(美国thermo公司);冷冻离心机(美国thermofisher公司);精密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漩涡混匀器(金坛市医疗器械厂)。

2.方法

2.1分组、造模与给药

将10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理申组、p15(绿原酸)组、ei(吴茱萸碱)组,实验a(p15:ei=1:1)组,实验b(p15:ei=5:1)组,实验c(p10:ei=10:1)组,实验d(p15:ei=1:5)组,实验e(p15:ei=1:10)组。安理申组给药量按1.4mg/kg/d,p15(绿原酸)组给药量按2mg/kg/d,ei(吴茱萸碱)组给药量按2mg/kg/d,实验a、b、c、d、e组给药总量均按2mg/kg/d给药。连续给药10天后,除空白组小鼠给予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mg/kg)制备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造模30min后开始行为学测试,行为学测试期间持续灌胃给药。

2.2morris水迷宫试验

实验连续进行5天,前3天为训练期,第4天为定位航行试验,第5天为空间探索试验。设置程序和放置平台,通过摄像头跟踪游泳轨迹,记录小鼠寻找并爬上平台所需时间,即逃避潜伏期。如未找到平台,潜伏期记录为90s,并引导小鼠上台休息15s。第5天撤除站台,设定空间搜索模式,分别记录动物90s内进入有效区(站台直径2倍范围)的次数、有效区内停留时间、有效区内游泳路程。

2.3ache和chat活性测定

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摘全脑以冰冷生理盐水清洗血迹,在低温环境下分离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于匀浆管中充分研碎,制成10%脑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备用。取待测10%脑组织匀浆,按试剂盒要求配试剂,比色法检测ache活性、chat活性。

3.结果

3.1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模型小鼠水迷宫行为学的影响

①定位航行

表1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前3天训练期中,各组小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呈逐渐下降趋势,表明各组小鼠学习寻找平台的能力在历次的学习训练中均得到提高。第4天,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1);各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0.01,p<0.05),实验a-e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绿原酸组、吴茱萸碱组低,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实验d组和e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最短,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相当。

②空间搜索

表2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小鼠空间搜索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从表2可以看出,撤去平台后,模型组小鼠多围绕池壁游泳,在迷宫外环停留时间较长,较少游向原平台附近,其运动轨迹随机分布于各个象限中,其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游泳路程,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各治疗组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游泳路程,与模型组比较延长(p<0.05),实验a-e组的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游泳路程较绿原酸组、吴茱萸碱组长,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实验d组和e组的延长效果最好。

3.2ache和chat活性结果

表3对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性障碍小鼠脑组织ache、chat活性的影响(n=6)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从表3可以看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ache活性显著升高(p<0.01),chat活性有显著下降(p<0.01)。各治疗组ache活性明显降低,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实验a-e组的ache活性较绿原酸组、吴茱萸碱组低,chat活性较绿原酸组、吴茱萸碱组高,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中,实验d组和e组的效果最好。

综上,在相同给药剂量的条件下,单独应用p15(绿原酸)组和ei(吴茱萸碱)时,具有益智作用,将p15(绿原酸)组和ei(吴茱萸碱)配伍使用后能明确增强益智作用,实验表明p15(绿原酸)组和ei(吴茱萸碱)配伍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