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型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0179发布日期:2018-10-16 20:2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抗寄生虫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架型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拉菌素(doramectin,简称drm)为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开发的新的高效抗体内外寄生虫药物,是新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avermectin,简称avm)的第3代衍生物,由阿维链霉菌基因工程变异株加入环己烷基羧酸后生物合成获得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其结构与伊维菌素的差别在c25位上具有环己烷基(“抗寄生虫药多拉菌素的研究进展”,冯小花等,湖南畜牧兽医,2008年第6期,第1-3页,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多拉菌素的驱虫机制与伊维菌素相同,都是通过加强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实现,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大脑gaba主要抑制突触后神经传导,gaba释放量增加,使突触后细胞的正常休止电位提高,神经难以将刺激传递给肌肉,使肌肉不能收缩,导致寄生虫麻痹而被驱除。多拉菌素被认为是目前阿维菌素族中最优秀的抗寄生虫药物之一,为内外兼杀剂,对线虫、节肢动物均具有良好的驱杀效果(“多拉菌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高玉红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40卷第4期,第141-144页,公开日2009年04月30日)。多拉菌素具有驱虫范围广、生物半衰期长、作用效果好、体内残留低、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阿维菌素家族中最优秀的抗寄生虫药物之一(“多拉菌素研究进展”,李学钊等,中国兽医杂志,2015年第51卷第8期,第58-61页,公开日2015年12月31日)。

目前,市售多拉菌素主要以外用的浇泼剂及内用的注射剂两种剂型为主,而这两种剂型均具有其局限性。多拉菌素浇泼剂为体表靶向制剂,由于给药方式的局限性,生物利用度较低;多拉菌素注射剂虽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但由于其给药方式易对病畜造成较大的应激性,且不利于规模化给药。所以,目前急需一种可同时规避上述缺点的多拉菌素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释多拉菌素片剂,该片剂的生物利用度高,不会对病畜造成较大的应激性,且有利于规模化给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包括内核层和骨架层,所述骨架层包括骨架层材料和骨架层辅料,所述骨架层辅料由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乙醇和/或甘油组合而成。

发明人意外发现,包括内核层和骨架层,所述骨架层包括骨架层材料和骨架层辅料,所述骨架层辅料由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乙醇和/或甘油组合而成;的多拉菌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高,不会对病畜造成较大的应激性,且有利于规模化给药。

进一步,所述骨架层辅料由滑石粉与乙醇和/或甘油组合而成或由硬脂酸镁、微粉硅胶与乙醇和/或甘油组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骨架层材料为海藻酸盐、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含量为55%-65%的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骨架层材料为乙基纤维素或由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组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内核层包括多拉菌素原药和内核层辅料,所述内核层辅料为淀粉、糊精、糖精、乳糖、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和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内核层辅料为淀粉或由淀粉和微晶纤维素组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组成为,以质量百分比计,多拉菌素原药5%-30%,内核层辅料35%-65%,骨架层材料20%-40%,骨架层辅料3%-10%。

所述多拉菌素原药是指粉状多拉菌素原料药,其cas编号为117704-25-3。

进一步,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组成为,以质量百分比计,多拉菌素原药10%-25%,内核层辅料40%-60%,骨架层材料25%-35%,骨架层辅料5%-8%。

进一步,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直径为0.8-1.4cm,优选1.0-1.2cm。

发明人意外发现,本发明中,直径为0.8-1.4cm,优选1.0-1.2cm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保护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拉菌素原药和内核层辅料过筛,混合,然后依次加入骨架层材料和骨架层辅料,制软材,过筛,干燥,过筛,整粒,压片,即得。

该方法制得的多拉菌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高,不会对病畜造成较大的应激性,且有利于规模化给药。

进一步,具体为:将多拉菌素原药和内核层辅料过80目筛,混合,然后依次加入骨架层材料和骨架层辅料,制软材,过20-30目筛,于40-60℃条件下干燥30-60min,过20-30目筛,整粒,压片,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多拉菌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高,动物对该多拉菌素片剂的吸收更快,且吸收程度更高,其达峰时间和吸收半衰期得到了明显降低,血药峰浓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多拉菌素片剂对多拉菌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极显著提高了多拉菌素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具有高效、缓释的作用。

本发明的多拉菌素片剂在动物体内的消除较慢,其消除半衰期得到了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多拉菌素片剂药效好,从而减少了临床用药次数,同时,有效减少对胃肠的刺激性损伤等作用。

本发明的多拉菌素片剂不会对病畜造成较大的应激性,且有利于规模化给药。

本发明的多拉菌素片剂成本低,所用辅料成本低廉易得,生产过程中物料损耗少,回收率在96%以上,产量大、质量稳定。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便捷。

具体实施方式

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发明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

内核层辅料:淀粉32.5g,乳糖12.5g,

骨架层材料:海藻酸钠6.5g,乙基纤维素8.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g,

骨架层辅料:羧甲基纤维素钠5.85g,滑石粉2.5g,乙醇1.65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淀粉和乳糖,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

(3)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乙醇中配制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滑石粉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速度和,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2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

内核层辅料:淀粉32.5g,微晶纤维素17.5g,

骨架层材料:聚丙烯酸树脂4.5g,乙基纤维素5.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2.5g,

骨架层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7.5g,微粉硅胶2.5g,乙醇2.5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淀粉和微晶纤维素,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聚丙烯酸树脂、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

(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微粉硅胶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2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3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

内核层辅料:淀粉20.5g,微晶纤维素25.5g,

骨架层材料:乙基纤维素7.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7.5g,

骨架层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8.5g,微粉硅胶1.25g,硬脂酸镁1.75g,乙醇2.5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淀粉和微晶纤维素,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

(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4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

内核层辅料:糊精18.5g,乳糖25.5g,

骨架层材料:聚丙烯酸树脂5.5g,羟丙基含量为55%-65%的羟丙基纤维素11.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9.5g,

骨架层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7.5g,微粉硅胶3.5g,硬脂酸镁1.5g,乙醇2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糊精和乳糖,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聚丙烯酸树脂,羟丙基含量为55%-65%的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

(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5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

内核层辅料:淀粉44g,

骨架层材料:乙基纤维素26.5g,

骨架层辅料:滑石粉12.5g,甘油2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和淀粉,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乙基纤维素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

(3)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甘油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滑石粉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6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

内核层辅料:预胶化淀粉20g,淀粉24g

骨架层材料:乙基纤维素5.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1g,

骨架层辅料:羧甲基纤维素钠7.5g,硬脂酸镁5g,甘油2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预胶化淀粉和淀粉,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

(3)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甘油中配制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硬脂酸镁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7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

内核层辅料:糖精10g,乳糖15g,微晶纤维素5g,预胶化淀粉10g,甘露醇4g,

骨架层材料:海藻酸钠5.5g,乙基纤维素6g,聚丙烯酸树脂7.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g,羟丙基含量为55%-65%的羟丙基纤维素2.5g,

骨架层辅料:滑石粉3g,聚乙烯吡咯烷酮4.5g,微粉硅胶3.5g,硬脂酸镁1.5g,甘油0.5g,乙醇1.5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糖精、乳糖、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和甘露醇,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含量为55%-65%的羟丙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

(3)乙醇和甘油混合均匀,然后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甘油混合溶液中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甘油溶液;再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甘油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滑石粉、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8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5g,

内核层辅料:淀粉30g,微晶纤维素35g,

骨架层材料:乙基纤维素20g,

骨架层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6g,微粉硅胶2g,甘油2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淀粉和微晶纤维素,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乙基纤维素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

(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甘油中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微粉硅胶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1.0-1.2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9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30g,

内核层辅料:糊精15g,预胶化淀粉20g,

骨架层材料:海藻酸钠10g,聚丙烯酸树脂2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g。

骨架层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7.5g,微粉硅胶3.5g,硬脂酸镁1.5g,乙醇2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糊精和预胶化淀粉,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海藻酸钠、聚丙烯酸树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

(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实施例10

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25g,

内核层辅料:淀粉15g,糖精10g,乳糖20g,微晶纤维素5g,

骨架层材料:聚丙烯酸树脂15.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5g。

骨架层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0.5g,微粉硅胶0.5g,乙醇2g。

所述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拉菌素原药、淀粉、糖精、乳糖和微晶纤维素,分别过20目筛,然后按照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将聚丙烯酸树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步骤(1)所得混合物;

(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形成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然后在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5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4)将微粉硅胶加入步骤(4)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缓释多拉菌素片剂。

对比例1

多拉菌素片剂,不含骨架层结构,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拉菌素原药15g,乳糖37.5g,微晶纤维素22.5g,羧甲基淀粉8.5g,聚乙烯吡咯烷酮10.25g,硬脂酸镁3.25g,乙醇3g。

所述多拉菌素片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多拉菌素原药、乳糖、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均过80目筛,混合均匀;

(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乙醇中配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然后在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过20目筛网,然后60℃条件下干燥40min,得干颗粒,过20目筛,整粒;

(3)将硬脂酸镁加入步骤(2)所得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并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粉压片机,通过调节压力、装量及速度,控制片剂硬度控制在10kg和直径0.8-1.4cm,即得多拉菌素片剂。

回收率测试

检测实施例1-10制得的片剂的回收率,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实施例1-10总投料量均为100g,制得的多拉菌素片剂的理论生产量总片重均应为100g。将获得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称重,并按照下式计算回收率:回收率=(目标产物实际生成量量/目标产物理论生成量)×100%。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多拉菌素片剂的回收率高,达96%以上。

外观、溶出度、缓释功能和生物相对利用度测试

测试实施例1-10及对比例1制得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外观、胃中溶出度、肠中溶出度、缓释功能和生物相对利用度,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外观的测试方法为:肉眼观察;

胃肠中溶出度的评判标准为:根据2015版兽药典附录160页“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第二法(浆法)作为指导方法,模拟靶动物胃肠生理条件,进行实验设计,最后通过肉眼观察,得出结论;

缓释功能和生物相对利用度检测通过药物在仔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进行,具体为:

选取胎次、日龄、长势一致的健康仔猪(体重10-15kg/头)120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和实验组1-10,每组各10头,公母各半;预饲期为7天,采用不含任何抗生素的粉料。预饲期结束后,空白对照组实验动物不给予任何药物,对照组1实验动物给予对比例1制得的片剂,实验组1-10实验动物分别给予实施例1-10制得的片剂,给药方法是一次性口服给药,给药量是0.5mg/kg(以多拉菌素含量计算);

给药后,分别于第0、0.25、0.5、1、1.5、2、3、4、6、8、10、12、18、24小时(共14次)检测血浆的血药浓度,将数据输入pksolver药动学药效学数据处理软件分析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并根据公式计算生物相对利用度(对比例1制得的片剂为参照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以上各个组别除给药不同外,其他管理方式相同。

由表2可知,实验组1-10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外观呈白色圆形片状。与对照组1相比,实验组1-10的胃中溶出度得到了显著降低,肠中溶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生物相对利用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由此证明,本发明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多拉菌素的生物利用度。

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1相比,实验组1-10的达峰时间和吸收半衰期得到了明显降低,血药峰浓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由此证明,动物本发明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的吸收更快,且吸收程度更高。

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1相比,实验组1-10的消除半衰期得到了明显提高。由此证明,生物本发明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在动物体内的消除远远慢于对比例1制得的片剂。

由表2和表3可知,本发明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对多拉菌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极显著提高了多拉菌素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具有高效、缓释的作用。

治疗效果测试

实验在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某存栏量1000余头生猪的养殖场进行。2018年4月,该猪场仔猪舍爆发猪类圆线虫病,多集中于3-4周龄断奶仔猪。选取其中日龄相近、临床症状最显著的2个猪舍共180头断奶仔猪作为实验对象,病猪体温升高到39.5-40℃、厌食、下痢、便中带血和黏液,皮肤有湿疹样病变;剖检病变主要见于小肠,肠黏膜充血,并伴有斑点状出血,部分病畜肠段可见有深陷的溃疡。

将以上180头断奶仔猪病猪随机分成12组,其中:空白对照组15头(不给予任何药物),1号对照组15头(给予对比例1制得的片剂);1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1制得的片剂),2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2制得的片剂),3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3制得的片剂),4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4制得的片剂),5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5制得的片剂),6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6制得的片剂),7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7制得的片剂),8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8制得的片剂),9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9制得的片剂),10号实验组15头(给予实施例10制得的片剂)。给药方法为口服,给药剂量为0.5mg/kg,连用7天,每天观察病情,统计记录发病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以上各个组别除给药不同外,其他管理方式相同。

由表4可知,与空白对照组和1号对照组相比,1-10号实验组对猪类圆线虫病的治疗效果优异,差异极显著。由此证明,本发明的缓释多拉菌素片剂对猪类圆线虫病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