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8719发布日期:2019-01-14 20:0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热力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器具的蒸汽消毒多采用人工手持式蒸汽管,敞开式直接对着器具吹水蒸汽,这种方法使消毒点不全面,易留死角,而且操作不方便、噪音大,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另外,传统的高温蒸汽消毒器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在消毒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不能实现蒸汽的循环利用工作,且加热速度慢,大大延长了消毒时间,从而导致消毒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及其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的右侧端面内设有开口向右的消毒腔,位于所述消毒腔底部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加热腔,位于所述消毒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蓄水腔,位于所述消毒腔顶部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冷凝腔,所述消毒腔与所述加热腔之间相连通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固设有压力阀,所述蓄水腔内固设有纵向设置的储水筒,位于所述储水筒右侧的所述蓄水腔内固设有螺旋形管道,所述消毒腔的顶部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管道底部相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道,所述冷凝腔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管道顶部相连通设置的第二管道,所述加热腔的左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向左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通水槽,所述第一通水槽的左侧延伸段位于所述蓄水腔的底部相对位置,所述蓄水腔与所述第一通水槽之间的部分内设有第一滑腔和第二滑腔,所述第一滑腔位于所述第二滑腔的左侧位置,所述第一滑腔内贯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通水槽,所述第二通水槽的顶部末端与所述储水筒的底部末端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滑腔内贯通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通水槽,所述第三通水槽的顶部末端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水槽和所述第三通水槽的底部末端均与所述第一通水槽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末端固设有斜面凸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右侧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面外的外键轴,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端壁之间顶压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所述第二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滑腔与所述第二滑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外键轴相对设置的内键槽,位于所述冷凝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自动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端壁内固设有加热器装置,所述消毒腔内固设有多组置物板,所述消毒腔的右侧开口处设有防护门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腔内设有冷凝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体的左侧端面上固设有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设置的进水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控制机构包括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滑腔、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腔内的第三滑块以及螺纹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块内且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三滑腔的底部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末端与固嵌于所述第三滑腔顶部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配合连接,位于所述蓄水腔左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四滑腔,所述第四滑腔的底部延伸段与所述第一滑腔的左侧末端相连通设置,所述第四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右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斜面凸块顶压配合连接的斜面凹槽,位于所述储水筒上侧的所述主机体内设有底部末端与所述储水筒顶部末端相连通设置的凹接槽,所述凹接槽的顶部末端位于所述冷凝腔的左侧相对位置,所述凹接槽与所述冷凝腔之间设有相连通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内贯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五滑腔,所述第五滑腔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三滑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五滑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内左右贯通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五滑块的顶部末端均伸入所述第三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三滑块的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新的热力循环装置,包括主机体6,所述主机体6的右侧端面内设有开口向右的消毒腔61,位于所述消毒腔61底部的所述主机体6内设有加热腔62,位于所述消毒腔61左侧的所述主机体6内设有蓄水腔64,位于所述消毒腔61顶部的所述主机体6内设有冷凝腔63,所述消毒腔61与所述加热腔62之间相连通设有连通孔621,所述连通孔621内固设有压力阀622,所述蓄水腔64内固设有纵向设置的储水筒641,位于所述储水筒641右侧的所述蓄水腔64内固设有螺旋形管道642,所述消毒腔61的顶部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管道642底部相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道612,所述冷凝腔63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另一端与所述螺旋形管道642顶部相连通设置的第二管道632,所述加热腔62的左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向左侧延伸设置的第一通水槽623,所述第一通水槽632的左侧延伸段位于所述蓄水腔64的底部相对位置,所述蓄水腔64与所述第一通水槽623之间的部分内设有第一滑腔65和第二滑腔66,所述第一滑腔65位于所述第二滑腔66的左侧位置,所述第一滑腔65内贯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通水槽656,所述第二通水槽656的顶部末端与所述储水筒641的底部末端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滑腔66内贯通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三通水槽665,所述第三通水槽665的顶部末端与所述蓄水腔64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水槽656和所述第三通水槽665的底部末端均与所述第一通水槽623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腔6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651,所述第一滑块651内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657,所述第一滑块651的左侧末端固设有斜面凸块655,所述第一滑块651的右侧端面内固设有第一电机652,所述第一电机652的右侧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一滑块651右侧端面外的外键轴653,所述第一滑块651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腔65的右侧端壁之间顶压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654,所述第二滑腔66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661,所述第二滑块661内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第二贯通孔662,所述第一滑腔65与所述第二滑腔66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663,所述第一螺杆663的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二滑腔66内且与所述第二滑块661的左侧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663的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外键轴653相对设置的内键槽664,位于所述冷凝腔63左侧的所述主机体6内设有自动控制机构。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加热腔62的底部端壁内固设有加热器装置624,所述消毒腔61内固设有多组置物板611,所述消毒腔61的右侧开口处设有防护门体613,从而方便快速安放消毒物品以及提高消毒效率。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冷凝腔63内设有冷凝管63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主机体6的左侧端面上固设有与所述蓄水腔64相连通设置的进水管614。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自动控制机构包括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滑腔68、滑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腔68内的第三滑块681以及螺纹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块681内且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682,所述第二螺杆682的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三滑腔68的底部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682的顶部末端与固嵌于所述第三滑腔68顶部端壁内的第二电机683动力配合连接,位于所述蓄水腔64左侧的所述主机体6内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四滑腔67,所述第四滑腔67的底部延伸段与所述第一滑腔65的左侧末端相连通设置,所述第四滑腔67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四滑块671,所述第四滑块671的右侧端面内设有用以与所述斜面凸块655顶压配合连接的斜面凹槽672,位于所述储水筒641上侧的所述主机体6内设有底部末端与所述储水筒641顶部末端相连通设置的凹接槽643,所述凹接槽643的顶部末端位于所述冷凝腔63的左侧相对位置,所述凹接槽643与所述冷凝腔63之间设有相连通设有进水槽644,所述进水槽644内贯通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五滑腔69,所述第五滑腔69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三滑腔68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五滑腔69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五滑块691,所述第五滑块691内左右贯通设有第三贯通孔692,所述第四滑块671与所述第五滑块691的顶部末端均伸入所述第三滑腔68内且与所述第三滑块681的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冷凝水的自动回收储存保温工作,同时能实现自动控制冷凝水的回收后的循环利用工作,且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初始状态时,第三滑块681位于第三滑腔68内的最底部位置,此时,使第三滑块681带动第四滑块671完全位于第四滑腔67内,同时,使第三滑块681带动第五滑块691完全位于第五滑腔69内,此时,使第四滑块671右侧端面上的斜面凹槽672与第一滑腔65处于相对位置,同时,由于受到顶压弹簧654的顶压力,使第一滑块651滑动至第一滑腔65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第一滑块651带动左侧末端的斜面凸块655完全伸入斜面凹槽672内,同时,使第五滑块691内的第三贯通孔692与进水槽644处于完全相重合状态,此时,使第一滑块651的内的第一贯通孔657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通水槽656,同时,使第二滑块661位于第二滑腔66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使第二贯通孔662最大程度远离第三通水槽665;

当需要工作时,通过加热器装置624开启,实现加热工作,使加热腔62内的水加热后产生高温蒸汽,此时,使蒸汽推动压力阀622,使高温蒸汽进入消毒腔61内,进而实现高温消毒工作,然后,使高温蒸汽经第一管道612后进而螺旋形管道642内,并由螺旋形管道642对蓄水腔64内的储备水进行加热工作,接着经螺旋形管道642后的高温蒸汽进入第二管道632后流入冷凝腔63内,经冷凝管631冷凝后产生冷凝水,产生的冷凝水经进水槽644和第三贯通孔692后流入凹接槽643和储水筒641内,进而实现由储水筒641内的冷凝水对蓄水腔64内的储备水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工作;当加热腔62内需要少量添加水时,通过第二电机683控制第二螺杆682转动,使第二螺杆682带动第三滑块681滑动至第三滑腔68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斜面凹槽672与斜面凸块655最大程度顶压滑动配合工作,同时,使斜面凸块655带动第一滑块651克服顶压弹簧654的顶压力滑动至第一滑腔65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使第一贯通孔657与第二通水槽656处于完全相对位置,进而实现储水筒641与第一通水槽623的连通工作,使储水筒641内的冷凝水经第一通水槽623流入加热腔62进而再次加热工作,同时,使外键轴653最大程度伸入内键槽664内,以及使第五滑块691带动第五滑块691远离进水槽644内,进而实现进水槽644的关闭工作;当加热腔62内需要大量添加水时,通过使第一滑块651滑动至第一滑腔65内的最右侧位置时,此时,控制第一电机652带动外键轴653转动,由外键轴653带动第二滑块661滑动至第二滑腔66内的最左侧位置,并使第二滑块661内的第二贯通孔662与第三通水槽665处于完全相对位置,进而实现使储水筒641与第一通水槽623的连通工作以及蓄水腔64与第一通水槽623的连通工作,使储水筒641内的冷凝水以及蓄水腔64内加热处理过的水均经第一通水槽623流入加热腔62内,方便快速加热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加热器装置开启,使高温蒸汽经第一管道后进而螺旋形管道内,并由螺旋形管道对蓄水腔内的储备水进行加热工作,接着经螺旋形管道后的高温蒸汽进入第二管道后流入冷凝腔内,经冷凝管冷凝后产生冷凝水,产生的冷凝水经进水槽和第三贯通孔后流入凹接槽和储水筒内,进而实现由储水筒内的冷凝水对蓄水腔内的储备水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工作;当加热腔内需要少量添加水时,通过第二电机控制第二螺杆转动,使第二螺杆带动第三滑块滑动至第三滑腔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斜面凹槽与斜面凸块最大程度顶压滑动配合工作,同时,使斜面凸块带动第一滑块克服顶压弹簧的顶压力滑动至第一滑腔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使第一贯通孔与第二通水槽处于完全相对位置,进而实现储水筒与第一通水槽的连通工作,使储水筒内的冷凝水经第一通水槽流入加热腔进而再次加热工作,同时,使外键轴最大程度伸入内键槽内,以及使第五滑块带动第五滑块远离进水槽内,进而实现进水槽的关闭工作;当加热腔内需要大量添加水时,通过使第一滑块滑动至第一滑腔内的最右侧位置时,此时,控制第一电机带动外键轴转动,由外键轴带动第二滑块滑动至第二滑腔内的最左侧位置,并使第二滑块内的第二贯通孔与第三通水槽处于完全相对位置,进而实现使储水筒与第一通水槽的连通工作以及蓄水腔与第一通水槽的连通工作,使储水筒内的冷凝水以及蓄水腔内加热处理过的水均经第一通水槽流入加热腔内,方便快速加热工作;从而实现快速加热消毒工作,大大提高了消毒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实现快速自动控制冷凝水的快速循环回收以及用以加热保温工作,实现了热力的循环利用工作,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实现自动控制加热腔内的自动蓄水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