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8698发布日期:2019-01-14 20:0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类新兴的研究热点逐渐得到了科学界广泛的关注,由于其特点鲜明,出现了许多奇异崭新的物理化学性能,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近些年关于纳米容器的研究更是吸引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纳米容器,即在纳米或者亚微米尺度上形成具有空腔结构的聚合物微囊或微球,其中空结构能够容纳大量的客体分子或者大体积的客体分子,它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度的能储存与释放所需物质的中空材料。正是这一概念的出现,许多新兴的课题及研究,越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容器的表面涂层,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负载缓蚀剂实现可控释放,能够对材料表面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密度小、包裹量大、表面易修饰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经作为理想的纳米容器应用于生化领域的研究。随着超分子化学的日益发展,通过在二氧化硅纳米微球表面的修饰,以及纳米容器的自组装,就可以实现对负载在介孔中的分子进行可控释放,这就使其变成了智能纳米容器。stoddart教授在2004年提出超分子纳米阀门概念,他们在介孔硅材料的孔口处修饰轮烷、准轮烷或者索烃分子,形成了一类分子机器的超分子体系,实现了介孔纳米容器对客体分子的装载与刺激响应释放,而外界刺激主要包括有ph、温度、光、酶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一过程对生理条件下药物释放、高效纳米催化以及智能防腐涂层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二氧化硅表面的修饰,使其对吸附在纳米球介孔中的客体分子在ph和氧化还原刺激下均具有可控释放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其分子结构如下:

如上式所示,将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通过硅烷偶联剂修饰在二氧化硅纳米球的表面,将客体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使其负载在介孔二氧化硅的内部,在通过水溶性柱[5]芳烃与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结合成主客体结构体系,从而对客体分子进行封装加盖。

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合成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即mcm-41;

步骤2:将介孔二氧化硅与硅烷偶联剂溶于无水甲苯,在n2保护下回流反应,得到表面氯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

步骤3:制备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称取适量的苯胺,加入4-氯-1-丁醇,95℃下回流反应,生成4-苯胺基-1-丁醇;将4-苯胺基-1-丁醇溶于四氢呋喃中,并加入水,氢氧化钠,并在冰浴下加入对甲苯磺酰氯的四氢呋喃溶液,室温反应2h,得到将胱胺二盐酸盐与二羰基二叔丁酯在甲醇中反应1.5h,得到在乙腈中50℃回流反应,得到在苯酚和47%氢溴酸的水溶液的体系下,70℃反应2h,脱去ts基团以及boc基团,得到目标产物;

步骤4: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碾碎,干燥后,通n2保护,加入步骤3的产物,在无水乙腈中回流反应;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产物碾碎,干燥后,超声分散在荧光染料的乙醇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而后离心,干燥;

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产物分散在含有荧光染料和大环分子水溶性柱[5]芳烃的缓冲液中,室温下搅拌反应,而后用缓冲液充分清洗,得到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

步骤1中,制备mcm-41时,要充分用甲醇清洗,以彻底除去介孔剂。

步骤2中,选取的硅烷偶联剂为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回流温度为80~100℃,回流时间为12~24h。

步骤3中,回流反应时间为5~12h。

步骤4中,回流时间为12~24h。

步骤5中,选取的荧光染料为罗丹明b,其溶度为50~80mg/ml。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4~48h。

步骤6中,搅拌反应时间为24~48h。所用的缓冲液为ph=7.4的由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配制而成的pbs缓冲液。荧光染料的缓冲液中,荧光染料的浓度为10~50mg/ml,大环分子柱[5]芳烃的浓度为10~50mg/ml。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1)具有高灵敏度,响应速度快;(2)具有ph和氧化还原两种响应方式,可调节性强;(3)载药量大,提高了可控释放的效果;(4)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wp5与胱胺在中性下的等温量热滴定效果示意图。

图2为wp5与1-((4-丁氨基)苯基)胺在中性下的等温量热滴定效果示意图。

图3为wp5与胱胺在碱性下的等温量热滴定效果示意图。

图4为罗丹明在酸性下的释放曲线图。

图5为罗丹明在碱性下的释放曲线图。

图6为罗丹明在氧化还原电压刺激下的动力学曲线图。

图7为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原理是:由于柱[5]芳烃容易通过静电作用以及π作用而形成络合作用,因此,我们将柱芳烃设计成纳米容器的“阀门”,并设计了主链上具有两个结合位点的客体分子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而柱芳烃与其由于络合作用而形成准轮烷结构,这时随着ph以及电压的刺激,使得柱芳烃可以在客体分子的两个结合位点上移动,从而实现纳米容器的“阀门”的开与关,以此控制吸附在纳米球内部的客体分子的释放。

主体大环分子wp5在功能客体分子链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上有两个结合位点即胱胺(下面称第一识别位点)和1-((4-丁氨基)苯基)胺(下面称第二识别位点)。中性时,水溶性柱[5]芳烃(wp5)的端基以coo-形式存在,仲胺nh被质子化形成nh2+,wp5与客体分子链中质子化的第一识别位点键合,此时阀门关闭,客体分子无法释放出来。

当缓冲溶液ph值的减小,溶液由中性转变为酸性,此时wp5的端基以-cooh的形式存在,不存在负电,不与任何结合位点结合,而脱落,从而介孔内贮存的金属缓蚀剂释放出来。

当缓冲溶液ph值的增加,溶液由中性转变为碱性,nh2+去质子化变为nh,主体分子(wp5)与客体分子链中的第一识别位点的离子-离子作用消失,键合能减小,此时,wp5与第二识别位点结合,纳米阀门打开,从而介孔内贮存的金属缓蚀剂释放出来。

我们通过等温量热滴定(itc)实验来检测在中性和碱性下wp5与客体链上的胱胺以及1-((4-丁氨基)苯基)胺两个识别位点的结合力。图1为ph=7时,wp5与胱胺的滴定效果示意图,计算机拟合的ka1=4.298×105m-1;图2为ph=7时,wp5与1-((4-丁氨基)苯基)胺的滴定效果示意图,计算机拟合的ka2=1.729×105m-1;图3为ph=10时,wp5与胱胺的滴定效果示意图,计算机拟合的ka3=2.676×104m-1。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由于ka1>ka2,所以中性条件下,wp5与胱胺的结合能力大于与1-((4-丁氨基)苯基)胺的结合能力,因此,wp5更倾向于与胱胺相结合,从而堵住了介孔,阻止释放。而由于ka2>ka3,所以在碱性条件下,wp5与1-((4-丁氨基)苯基)胺的结合能力明显竞争过其与胱胺的结合能力,因此,碱性下,wp5更倾向于与1-((4-丁氨基)苯基)胺识别位点结合,使得“阀门”打开,完成释放。其中,wp5&中性下胱胺的itc示意图,wp5浓度为2.0mm,胱胺浓度为0.2mm;wp5&中性下1-((4-丁氨基)苯基)胺的itc示意图,wp5浓度为2.0mm,1-((4-丁氨基)苯基)胺浓度为0.2mm;wp5&碱性下胱胺的itc示意图,wp5浓度为2.0mm,胱胺浓度为0.2mm。

本发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

称取0.2g的naoh溶于2.5ml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2m的naoh的水溶液。称取0.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中,而后加入240ml去离子水,使其分散均匀,而后逐滴加入1.75ml新配制的2m的naoh水溶液,加热至80℃,活化30min,搅拌速度为500r/min。然后缓慢加入2.5ml硅酸四乙酯,反应2h。反应完成后,趁热过滤,并充分水洗。将滤饼加入到于50ml甲醇和3ml浓hcl中,超声15min使其充分分散,80℃下回流反应24h,离心(10000r/min,3min)分离收集固体,并再用甲醇洗涤6次,以便除尽ctab。最后将固体在80℃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mcm-4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客体分子的合成

向苯胺5.4ml,55mmol中加入4-氯-1-丁醇1.9g,18mmol,反应液在90℃反应5h。反应结束后,待其冷却,而后用50ml乙醚萃取,再用20ml氢氧化钠溶液1m清洗,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柱层析提纯,最终得到红褐色液体4-苯胺基-1-丁醇,8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将氢氧化钠0.3g,7.5mmol和4-苯胺基-1-丁醇0.6g,3.64mmol分散于10ml水中,此为a液,将对甲苯磺酰氯1g,5.5mmol溶于10ml四氢呋喃,此为b液。在冰浴条件下,将b液在20min内逐滴加入a液中,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混合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柱层析提纯硅胶,正己烷:乙酸乙酯=4:1to1:1,得到白色固体,8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将胱胺二盐酸盐3.38g分散于300ml甲醇中,此为a液,将二羰基二叔丁酯3.27g和三乙胺6.3ml溶于25ml甲醇中,此为b液,将b液在45min内逐滴加入到a液中,滴加完毕后,常温下继续搅拌反应60min。反应结束后,50℃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向其中加入35ml磷酸二氢钠溶液1m,用45ml乙醚清洗三次,用氢氧化钠溶液1m调节溶液至碱性ph=9,然后用45m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60℃旋转蒸发除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5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280mg,1.09mmol溶于5ml乙腈中,此为a液。将0.25g,0.029mmol溶于5ml乙腈中,此为b液,将b液缓慢逐滴加入a液中,滴加完毕后,50℃下反应18h。反应结束后,柱层析提纯硅胶,乙酸乙酯,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5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236mg,0.42mmol溶于苯酚3.28g,35mmol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3.28ml47%氢溴酸的水溶液,滴加完毕后,混合液在70℃油浴中搅拌反应2h。反应结束后,向混合液中加入65ml水,然后用200ml乙醚清洗,用氢氧化钠1m调节溶液的ph至11,再用30ml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相机,分别用5%氢氧化钠溶液15ml和饱和氯化钠溶液15ml清洗,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液体,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cys-nab。

2.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表面改性

(a)将mcm-41200mg加入到20ml无水甲苯中,并超声15min使其充分分散,通n2以排尽瓶烧中的空气,并在n2流下,逐滴加入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200ul,0.961mmol,用油泵抽真空数次,待系统稳定后,将油浴加热至80℃,回流反应18h。待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再分别用甲苯和甲醇各洗涤3次,最后在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白色固体,即mcm-cl。

(b)称取干燥过的mcm-cl100mg加入烧瓶中,并加入15ml无水乙腈,密封超声20min,使其充分分散,通n2排尽空气。将cys-nab溶于5ml无水乙腈中,并将其缓慢加入到烧瓶中,油泵抽真空数次,待体系稳定后,油浴50℃反应18h。待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分别用乙腈和甲醇各洗涤3次,最后在5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mcm-cys-nab。

(c)称取250mg的罗丹明rhb溶于5ml乙醇中,配制成50mg/ml的rhb的乙醇溶液。称取50mg的mcm-cys-nab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并超声分散,而后在室温下搅拌24h。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真空干燥过夜,得到吸附了rhb的mcm-cl。将其碾碎,并加入到5ml的ph=7.4的pbs缓冲液(提前用na2hpo4和nah2po4以及去离子水配制,并用naoh和hcl调节ph至7.4)中,并继续加入50mgwp5,再补加50mgrhb客体分子,在室温下搅拌24h。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并用ph=7.4的pbs缓冲液洗涤数次,最后在50℃真空干燥,得到吸附了rhb的mcm-cys-nab。罗丹明在酸性下、碱性下在的释放曲线如图4、5所示;氧化还原电压刺激下的动力学曲线如图6所示。

3.吸附分子的酸碱刺激释放

称取2mg的样品于透析袋中,测试时,向比色皿中加入对应的ph的pbs缓冲液,而后将装有样品的透析袋置于比色皿中(样品能够完全浸没在缓冲液中即可),将比色皿置于紫外可见光光度仪中,选择动力学测试,检测波长设置为554nm,每过3s检测一次紫外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的浓度。

4.吸附分子的氧化还原刺激释放

称取1mg样品固定在电解池的pt电极,然后将三电极体系置于10ml缓冲液(ph=7.4)中,反复施加氧化还原电压来研究其释放效果,即对样品施加-2v电压30min,检测吸光度,而后施加+2v电压30min,检测其吸光度。如此反复至吸光度不再变化。

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型纳米容器效果如图7所示。

实施例2

1.客体分子的合成

向苯胺10.8ml,110mmol中加入4-氯-1-丁醇308g,36mmol,反应液在95℃反应6h。反应结束后,待其冷却,而后用100ml乙醚萃取,再用40ml氢氧化钠溶液1m清洗,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柱层析提纯),最终得到红褐色液体4-苯胺基-1-丁醇,75℃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将氢氧化钠0.6g,15mmol和4-苯胺基-1-丁醇1.2g,7.28mmol分散于10ml水中,此为a液,将对甲苯磺酰氯2g,10.5mmol溶于10ml四氢呋喃,此为b液。在冰浴条件下,将b液在20min内逐滴加入a液中,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h。反应结束后,混合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柱层析提纯(硅胶,正己烷:乙酸乙酯=4:1to1:1),得到白色固体,8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将胱胺二盐酸盐6.75g分散于300ml甲醇中,此为a液,将二羰基二叔丁酯6.54g和三乙胺12.6ml溶于45ml甲醇中,此为b液,将b液在90min内逐滴加入到a液中,滴加完毕后,常温下继续搅拌反应90min。反应结束后,50℃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向其中加入75ml磷酸二氢钠溶液1m,用90ml乙醚清洗三次,用氢氧化钠溶液1m调节溶液至碱性(ph=9),然后用45ml乙酸乙酯萃取6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60℃旋转蒸发除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5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0.55g,2.18mmol溶于10ml乙腈中,此为a液。将0.5g,1.057mmol溶于10ml乙腈中,此为b液,将b液缓慢逐滴加入a液中,滴加完毕后,50℃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柱层析提纯(硅胶,乙酸乙酯),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5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473mg,0.85mmol溶于苯酚6.57g,69.9mmol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6.57ml47%氢溴酸的水溶液,滴加完毕后,混合液在85℃油浴中搅拌反应1h。反应结束后,向混合液中加入130ml水,然后用200ml乙醚清洗,用氢氧化钠1m调节溶液的ph至11,再用65ml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相机,分别用5%氢氧化钠溶液30ml和饱和氯化钠溶液30ml清洗,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液体,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cys-nab)。

2.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表面改性

(a)将mcm-41200mg加入到20ml无水甲苯中,并超声15min使其充分分散,通n2以排尽烧瓶中的空气,并在n2流下,逐滴加入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200ul,0.961mmol,用油泵抽真空数次,待系统稳定后,将油浴加热至90℃,回流反应24h。待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再分别用甲苯和甲醇各洗涤3次,最后在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白色固体,即mcm-cl。

(b)称取干燥过的mcm-cl200mg加入烧瓶中,并加入30ml无水乙腈,密封超声20min,使其充分分散,通n2排尽空气。将cys-nab溶于10ml无水乙腈中,并将其缓慢加入到烧瓶中,油泵抽真空数次,待体系稳定后,油浴50℃反应24h。待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分别用乙腈和甲醇各洗涤3次,最后在5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mcm-cys-nab。

(c)称取300mg的罗丹明(rhb)溶于5ml乙醇中,配制成60mg/ml的rhb的乙醇溶液。称取50mg的mcm-cys-nab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并超声分散,而后在室温下搅拌36h。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真空干燥过夜,得到吸附了rhb的mcm-cl。将其碾碎,并加入到5ml的ph=7.4的pbs缓冲液(提前用na2hpo4和nah2po4以及去离子水配制,并用naoh和hcl调节ph至7.4)中,并继续加入50mgwp5,再补加50mgrhb客体分子,在室温下搅拌36h。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并用ph=7.4的pbs缓冲液洗涤数次,最后在50℃真空干燥,得到吸附了rhb的mcm-cys-nab。

3.吸附分子的酸碱刺激释放

称取2mg的样品于透析袋中,测试时,向比色皿中加入对应的ph的pbs缓冲液,而后将装有样品的透析袋置于比色皿中(样品能够完全浸没在缓冲液中即可),将比色皿置于紫外可见光光度仪中,选择动力学测试,检测波长设置为554nm,每过2s检测一次紫外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的浓度。

4.吸附分子的氧化还原刺激释放

称取1mg样品固定在电解池的pt电极,然后将三电极体系置于10ml缓冲液(ph=7.4)中,反复施加氧化还原电压来研究其释放效果,即对样品施加-2v电压30min,检测吸光度,而后施加+2v电压30min,检测其吸光度。如此反复至吸光度不再变化。

实施例3

1.客体分子的合成

向苯胺16.2ml,165mmol中加入4-氯-1-丁醇5.7g,54mmol,反应液在95℃反应5h。反应结束后,待其冷却,而后用150ml乙醚萃取,再用60ml氢氧化钠溶液1m清洗,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柱层析提纯,最终得到红褐色液体4-苯胺基-1-丁醇,8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将氢氧化钠1.2g,30mmol和4-苯胺基-1-丁醇2.4g,14.56mmol分散于20ml水中,此为a液,将对甲苯磺酰氯4g,21mmol溶于20ml四氢呋喃,此为b液。在冰浴条件下,将b液在20min内逐滴加入a液中,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3h。反应结束后,混合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柱层析提纯硅胶,正己烷:乙酸乙酯=4:1to1:1,得到白色固体,8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将胱胺二盐酸盐6.75g分散于300ml甲醇中,此为a液,将二羰基二叔丁酯6.54g和三乙胺12.6ml溶于45ml甲醇中,此为b液,将b液在90min内逐滴加入到a液中,滴加完毕后,常温下继续搅拌反应90min。反应结束后,50℃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向其中加入75ml磷酸二氢钠溶液1m,用90ml乙醚清洗三次,用氢氧化钠溶液1m调节溶液至碱性ph=9,然后用45ml乙酸乙酯萃取6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60℃旋转蒸发除溶剂得到淡黄色液体,5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0.55mg,2.18mmol溶于10ml乙腈中,此为a液。将0.5g,1.057mmol溶于10ml乙腈中,此为b液,将b液缓慢逐滴加入a液中,滴加完毕后,50℃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柱层析提纯硅胶,乙酸乙酯,得到淡黄色粘稠液体,50℃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

710mg,1.28mmol溶于苯酚9.86g,104.9mmol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9.86ml47%氢溴酸的水溶液,滴加完毕后,混合液在80℃油浴中搅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向混合液中加入195ml水,然后用300ml乙醚清洗,用氢氧化钠1m调节溶液的ph至11,再用97.5ml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相机,分别用5%氢氧化钠溶液45ml和饱和氯化钠溶液45ml清洗,最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黄色粘稠液体,真空干燥得到最终产物2,2’-二硫代双[乙胺]-n-丁氨基苯(cys-nab)。

2.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表面改性

(a)将mcm-41200mg加入到20ml无水甲苯中,并超声15min使其充分分散,通n2以排尽烧瓶中的空气,并在n2流下,逐滴加入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200ul,0.961mmol,用油泵抽真空数次,待系统稳定后,将油浴加热至90℃,回流反应30h。待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白色固体,再分别用甲苯和甲醇各洗涤3次,最后在8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白色固体,即mcm-cl。

(b)称取干燥过的mcm-cl150mg加入烧瓶中,并加入22ml无水乙腈,密封超声20min,使其充分分散,通n2排尽空气。将cys-nab溶于8ml无水乙腈中,并将其缓慢加入到烧瓶中,油泵抽真空数次,待体系稳定后,油浴50℃反应30h。待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分别用乙腈和甲醇各洗涤3次,最后在50℃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得到mcm-cys-nab。

(c)称取400mg的罗丹明(rhb)溶于5ml乙醇中,配制成80mg/ml的rhb的乙醇溶液。称取50mg的mcm-cys-nab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并超声分散,而后在室温下搅拌48h。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真空干燥过夜,得到吸附了rhb的mcm-cl。将其碾碎,并加入到5ml的ph=7.4的pbs缓冲液(提前用na2hpo4和nah2po4以及去离子水配制,并用naoh和hcl调节ph至7.4)中,并继续加入50mgwp5,再补加50mgrhb客体分子,在室温下搅拌48h。结束后,离心收集固体,并用ph=7.4的pbs缓冲液洗涤数次,最后在50℃真空干燥,得到吸附了rhb的mcm-cys-nab。

3.吸附分子的酸碱刺激释放

称取2mg的样品于透析袋中,测试时,向比色皿中加入对应的ph的pbs缓冲液,而后将装有样品的透析袋置于比色皿中(样品能够完全浸没在缓冲液中即可),将比色皿置于紫外可见光光度仪中,选择动力学测试,检测波长设置为554nm,每过3s检测一次紫外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的浓度。

4.吸附分子的氧化还原刺激释放

称取1mg样品固定在电解池的pt电极,然后将三电极体系置于10ml缓冲液(ph=7.4)中,反复施加氧化还原电压来研究其释放效果,即对样品施加-2v电压30min,检测吸光度,而后施加+2v电压30min,检测其吸光度。如此反复至吸光度不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