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血浆及血小板滴眼剂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1949发布日期:2019-04-05 20:13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含血浆及血小板滴眼剂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血浆及血小板滴眼剂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自体血浆制成的血源性滴眼液在眼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研究表明,用含有血小板的自体血浆做成滴眼制剂代替药物滴眼液,对于特定眼部疾病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且药毒副作用更低,其效果也优于自体血清滴眼液。但是,血源性滴眼液中不宜添加防腐剂,以避免对角膜上皮的毒性作用,提取和配置血源性滴眼液的过程应该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013742.3)公开了一种自体血清眼水采集制备系统,包括采血装置、血清稀释瓶和分装装置,该系统需要室温静置2小时或4℃静置48小时,以形成血清。该套系统需要分段与外部空气连通,非密闭无菌。其静置步骤至少需要2小时,且静置方法获得的是血清,不是血浆,也不含血小板,对某些眼部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效率高、操作方便、含血浆及血小板的滴眼剂制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血浆及血小板滴眼剂制备装置,包括由注射管、过滤腔、导流管、分流管和多支滴眼剂瓶构成的负压无菌腔体,注射管的上端设有橡胶密封塞,注射管的下端与过滤腔的上端面连通,过滤腔的下端面与导流管的上端连通,导流管的下端通过分流管与各滴眼剂瓶连通,过滤腔中部设有2.5~3.5μm孔径过滤膜。

优选地,所述滴眼剂瓶包括一体成型的封口部、弹性囊腔和端盖,弹性囊腔可靠其回弹力加速血液过滤及流进。

使用时,医护人员或患者通过配套的注射器抽取血液,再将抽取的血液注入装置中,通过过滤、负压导流,分配成数支滴眼液,热封装完成,自行储存备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该装置获得一次性血源性滴眼制剂,整套系统密闭无菌,杜绝污染。

2、通过2.5~3.5μm孔径膜过滤方法获得的血源滴眼制剂,不仅含有血浆,还富含血小板(正常血液浓度1.8倍),疗效更好。

3、约15分钟获得,制备效率高。

4、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好,医护人员或患者可在普通空间自行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含血浆及血小板滴眼剂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橡胶密封塞;2-注射管;3-过滤腔;4-导流管;5-分流管;6-滴眼剂瓶;7-2.5~3.5μm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含血浆及血小板滴眼剂制备装置,包括橡胶密封塞1、注射管2、过滤腔3、导流管4、分流管5、7支滴眼剂瓶6和2.5~3.5μm孔径过滤膜7。橡胶密封塞1设置在注射管2的上端,注射管2的下端与过滤腔3的上端面连通,过滤腔3的下端面与导流管4的上端连通,导流管4的下端通过分流管5分别与各滴眼剂瓶6连通,过滤腔3中部设有2.5~3.5μm孔径过滤膜7。滴眼剂瓶6包括一体成型的封口部61、弹性囊腔62和端盖63。注射管2、过滤腔3、导流管4、分流管5和滴眼剂瓶6构成一个负压无菌腔体,过滤后带血小板的血浆滴眼液靠负压作用充至各滴眼剂瓶6,弹性囊腔62可靠其回弹力加速血液过滤及流进。2.5~3.5μm孔径过滤膜7可商购获得,用于去除血液中的有形成份,以使所获血源滴眼制剂含有血小板及其它血浆活性分子成分。

本实用新型的含血浆及血小板滴眼剂制备装置,使用时,医护人员或患者通过配套注射器抽取血液后,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胶密封塞1,把抽取的血液注入注射管2中,通过2.5~3.5μm孔径过滤膜7过滤,约15分钟获得带血小板,并去除大于2.5~3.5μm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有形成分的滤液,血小板浓度可达正常血液浓度1.8倍,经导流管4和分流管5引流到各滴眼剂瓶6中,利用弹性囊腔62的弹性扩张来促进滴眼液的流入,待7个滴眼剂瓶6均灌入足够量后,用热封口机(或热合钳)封闭每个滴眼剂瓶6的封口部61,即完成7支滴眼液的封装,患者可自行储存备用,每天一支。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