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医疗用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220发布日期:2019-08-13 21:0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医疗用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医疗用采血针。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手段采集、获取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用于正确诊断疾病,对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验,其目的是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检测、获得血液血成分及血液内细菌学、病毒学的感染水平的检测,以了解人体生理及病理情况,或了解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并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做出判断等。

目前医护人员在使用采血针时经常会被穿刺针刺伤,造成交叉感染,严重威胁到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而且在拆卸和安装血液样本容器时工序繁琐,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发明一种安全型医疗用采血针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医疗用采血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医疗用采血针,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针头防护筒,所述外筒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出液管,所述外筒体内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外侧通过连杆与外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液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的另一端穿插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外侧与外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的外部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液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体的顶端活动设置有推块,所述第一导液管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贯穿外筒体顶部与推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液管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外筒体内腔的底端且位于第一导液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板,且所述滑板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凹型滑槽,所述T型滑块的底端通过凹型滑槽与滑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液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冒,所述连接冒的一端与第二导液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针头防护筒的一端卡接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凸头,所述保护盖与针头防护筒的连接处穿插连接有垫圈。

优选的,所述外筒体的端部固定套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理槽。

优选的,所述外筒体的顶部且与固定杆的连接处开设有位移孔,所述位移孔的宽度大于固定杆的直径,且位移孔的宽度小于推块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液管与固定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耐磨条,所述推块的顶部开设有防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定位套筒能够便于将血液样本管与第一导液管进行快速精准对接,再配合单向出液管的使用能够快速将血液样本从第一导液管中倒入血液样本管内,同时防止血液样本的回流,从而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医护人员采血的便捷性;

2、设有的针头防护筒、固定板、弹簧、固定板和推块能够在不适用时或使用后利用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将穿刺针收纳在针头防护筒内部,防止医护人员在采血结束被穿刺针刺伤,引起交叉感染,从而提高采血针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体;2、针头防护筒;3、第一导液管;4、单向出液管;5、定位套筒;6、第二导液管;7、穿刺针;8、固定板;9、弹簧;10、固定杆;11、推块;12、T型滑块;13、滑板;14、凹型滑槽;15、连接冒;16、保护盖;17、橡胶凸头;18、垫圈;19、防滑套;20、位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安全型医疗用采血针,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针头防护筒2,外筒体1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液管3,第一导液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出液管4,外筒体1内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定位套筒5,定位套筒5的外侧通过连杆与外筒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导液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液管6,第二导液管6的另一端穿插连接有固定板8,且固定板8的外侧与外筒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导液管6的外部套接有弹簧9,且弹簧9的一端与固定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9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液管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筒体1的顶端活动设置有推块11,第一导液管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顶端贯穿外筒体1顶部与推块11的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导液管3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型滑块12,外筒体1内腔的底端且位于第一导液管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板13,且滑板13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凹型滑槽14,T型滑块12的底端通过凹型滑槽14与滑板13滑动连接,T型滑块12能够对第一导液管3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同时通过T型滑块12在滑板13顶部的凹型滑槽14内滑动来提高第一导液管3移动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导液管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穿刺针7,穿刺针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冒15,连接冒15的一端与第二导液管6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能够通过转动连接冒15实现穿刺针7的安装或拆卸,从而便于更换穿刺针7,提高采血针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针头防护筒2的一端卡接有保护盖16,保护盖1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凸头17,保护盖16与针头防护筒2的连接处穿插连接有垫圈18,能够对穿刺针7起到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防止保护盖16与穿刺针7直接接触造成穿刺针7的针头出现钝化。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外筒体1的端部固定套接有防滑套19,防滑套19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理槽,增大外筒体1与手掌之间的摩擦,提高医护人员使用采血针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外筒体1的顶部且与固定杆10的连接处开设有位移孔20,位移孔20的宽度大于固定杆10的直径,且位移孔20的宽度小于推块11的宽度,使固定杆10能够在位移孔20内移动,同时对固定杆10的位移距离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导液管6与固定板8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耐磨条,推块11的顶部开设有防滑槽,减少第二导液管6在移动过程中对固定板8的磨损,从而影响第二导液管6的平衡性,增大推块11与手指之间的摩擦,以便于医护人员更好的使用。

本实用工作原理:

在进行采血作业时,取下保护盖16,握住外筒体1端部的防滑套19,用手指推动推块11,推块11通过固定杆10带动第一导液管3向保护盖16方向移动,第一导液管3带动第二导液管6和穿刺针7移动,使得穿刺针7一端伸出针头防护筒2并刺破人体皮肤与血管连通,同时弹簧9压缩,手指固定住推块11,保持穿刺针7位置的稳定;

将准备好的血液采集管从外筒体1的端部插入定位套筒5内,并顺着定位套筒5滑动到第一导液管3的一端,此时单向出液管4的一端插入血液采集管内,使得第一导液管3与血液采集管连通,血液采集管内的负压使得人体血管内的血液从穿刺针7进入第二导液管6内,再从第一导液管3顺着单向出液管4进入血液采集管内,实现对血液的采集;

当血液采集完成后,松开推块11,弹簧9的弹性回复力带动第一导液管3移动到初始位置,从而带动穿刺针7收入针头防护筒2内部,防止转移过程中刺伤医护人员,最后将血液采集管从定位套筒5内移出,单向出液管4与血液采集管脱离,完成血液的采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