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4229发布日期:2019-07-17 05:1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基于腹膜透析的治疗方法与基于人工肾脏的透析方法相比由于装置、器具小型且简易、治疗费用也便宜、能够防止腹膜粘连等理由而受到关注。

该腹膜透析方法由于能够由患者本人在自己家或工作单位进行透析液的袋的更换,所以因患者容易重返社会而很受关注。在该腹膜透析方法中,将连接于患者侧的管与连接于装有透析液的透析液袋侧的管进行连接。这些管彼此之间的连接通过分别设置于各管端部的连结器具彼此之间的连结来进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结器具中,当解除该连结器具彼此之间的连结时,由于管内透析液的剩余量而存在从该被解除后的连结器具漏出透析液的隐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11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将供液体通过的管路的中途的连接状态解除时发生漏液的连接器。

这种目的通过下述(1)~(11)的方案而达成。

(1)一种连接器,其设置于供液体通过的管路的中途来使用,能够获得将所述管路的中途液密性地连接的连接状态、和将该连接状态解除的连接解除状态,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闭部,其以在成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的期间内将构成所述管路的管压闭,并在成为所述连接状态的期间内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的方式切换动作;和

操作部,其在维持着相对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绕着所述管进行旋转操作来切换所述压闭部的动作,

该连接器构成为所述连接状态通过螺合来实现、且所述连接解除状态通过所述螺合的解除来实现,

在将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从将所述管压闭了的状态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并从所述连接解除状态设为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螺合所需要的力比对所述管的压闭的解除所需要的力小,

在将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从解除了对所述管的压闭的状态将所述管压闭、并从所述连接状态设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时,所述螺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比所述管的压闭需要的力大。

(2)一种连接器,其设置于供液体通过的管路的中途来使用,能够获得将所述管路的中途液密性地连接的连接状态、和将该连接状态解除的连接解除状态,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闭部,其以在成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的期间内将构成所述管路的管压闭,并在成为所述连接状态的期间内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的方式切换动作;

操作部,其在维持着相对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绕着所述管进行旋转操作来切换所述压闭部的动作;和

突部,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旋转操作而绕着所述管旋转,

所述压闭部具有沿着所述管的圆周方向配置且以能够相互接近、远离的方式被支承的多个夹持部,该多个夹持部通过相互接近而夹持所述管并将其压闭,并通过相互远离而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

所述多个夹持部分别具有沿着所述管的圆周方向配置且倾斜角度不同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

在从所述连接解除状态向所述连接状态切换时,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一倾斜面;在从所述连接状态向所述连接解除状态切换时,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二倾斜面。

(3)根据上述(2)所述的连接器,所述多个夹持部分别具有设有所述第一倾斜面及所述第二倾斜面且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一倾斜面时的阻力与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二倾斜面时的阻力不同。

(5)根据上述(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

(6)根据上述(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构成为所述连接状态通过螺合来实现、且所述连接解除状态通过所述螺合的解除来实现,

在从所述连接解除状态设为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螺合比对所述管的压闭的解除率先进行;在从所述连接状态设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时,对所述管的压闭比所述螺合的解除率先进行。

(7)根据上述(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具有通知部,该通知部在从所述连接解除状态设为所述连接状态时产生声音及振动中的至少一方来通知该连接状态的完成,并在从所述连接状态设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时产生所述声音及所述振动中的至少一方来通知该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

(8)根据上述(7)所述的连接器,具备:配置有所述操作部的外筒;和在该外筒内以能够相对地同心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将所述多个夹持部以能够相互接近、远离的方式支承的内筒,

所述外筒具有设于该外筒的内周部的所述突部,

所述通知部具有所述突部、所述第一倾斜面及所述第二倾斜面,并通过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一倾斜面或所述第二倾斜面而产生所述声音及所述振动中的至少一方。

(9)根据上述(8)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螺合所需要的力比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一倾斜面时的力小,

所述螺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比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二倾斜面时的力大。

(10)根据上述(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管具有弹性,并作为将所述多个夹持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弹压的弹压部而发挥功能。

(11)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具有限制所述操作部的旋转界限的限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从将供液体通过的管路的中途液密性地连接的连接状态设为将该连接状态解除的连接解除状态时,通过优先于成为连接解除状态而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能够将构成管路的管压闭。由此,能够防止在连接解除状态下发生漏液。

另外,在连接状态通过该连接器的螺合来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具有通知部,能够分别以声音及振动中的至少一方来通知连接状态的完成和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由此,能够容易且确实地掌握只要将该连接器螺入到什么程度就能完成连接状态。另外,能够容易且确实地掌握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

另外,通过使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例如在从连接状态向连接解除状态切换时,突部能够很容易越过第二倾斜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腹膜透析组件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连接解除状态的纵剖视(立体)图。

图4是以图3中的a-a线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时的该连接器截断时的横剖视(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处于连接解除状态时的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夹持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的横剖视图(相当于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连接解除状态的横剖视图(相当于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夹持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腹膜透析组件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连接解除状态的纵剖视(立体)图。图4是以图3中的a-a线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时的该连接器截断时的横剖视(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处于连接解除状态时的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夹持部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而将图2、图3中的上侧称为“基端”、并将下侧称为“前端”。

图1所示的腹膜透析组件100能够适合用于腹膜透析方法,即,在进行腹膜透析时向患者的腹膜内(腹腔内)注入、供给透析液,并且之后回收透析液的排液。

腹膜透析组件100具有:预先填充有透析液的透析液袋14;回收透析液的排液的排液袋19;分别与透析液袋14及排液袋19连接的袋侧管11;与留置于患者的腹膜内的导管(未图示)连接的输液管18;和将袋侧管11与输液管18装拆自如地连接的腹膜透析用连接器20。此外,腹膜透析组件100也可以根据需要而省略透析液袋14或排液袋19。

另外,在腹膜透析组件100中,由袋侧管11和输液管18构成供透析液(包含其排液)通过的透析管路10。另外,腹膜透析用连接器20具有第一连接器1a和第二连接器1b。而且,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连接,能够使透析液在透析管路10内从上游朝向下游流下。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连接解除,能够将透析管路10的中途分离。由此,例如能够将使用完的透析液袋14和排液袋19更换成新的、即未使用的透析液袋14和排液袋19。

在输液管18的与患者侧相反的一侧连接有腹膜透析用连接器20的第一连接器1a。另外,在输液管18上设置有装拆自如地连接于其中途的连接器17、和与连接器17相比在第一连接器1a侧对输液管18内进行开闭的滚动夹(rollerclamp)16。

袋侧管11由将透析液袋14与腹膜透析用连接器20的第二连接器1b连接的管111、和从管111的中途分支的分支管112构成。管111与分支管112经由分支部113而相互连通。另外,分支管112在分支部113的相反侧与排液袋19连接。在这种袋侧管11中,能够选择性地封堵其一部分来切换透析液的流路。换言之,在袋侧管11中,当从透析液袋14向患者侧供给透析液时,封堵分支管112的分支部113附近。另外,当从患者侧向排液袋19回收排液时,封堵管111的分支部113的透析液袋14侧附近。作为该封堵管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在想要封堵的管上安装滴注夹(klemme)的方法。

腹膜透析用连接器20如前述那样具有第一连接器1a和第二连接器1b,并设置于供透析液(液体)通过的透析管路10的中途来使用。第一连接器1a是所谓的“凸型连接器”,第二连接器1b是所谓的“凹型连接器”,能够相互螺合。通过该螺合而成为将透析管路10的中途液密性地连接的连接状态(参照图4)。另外,通过解除所述螺合而成为将连接状态解除的连接解除状态(参照图3、图5)。

第一连接器1a是本发明的连接器。如图2~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a具备连接器主体2、内筒3、外筒4和压闭部36,且是将这些部件彼此进行组装而成的组装体。以下,对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作为各部件的构成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像聚丙烯、环状聚烯烃、聚碳酸酯、高密度聚乙烯、聚甲醛那样的树脂。由此,能够很容易进行各部件的成形。

连接器主体2呈管状,从其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外螺纹部21、凸缘部22和管连接部23。

外螺纹部21是设于连接器主体2的前端部、且在其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211的部分。该外螺纹部21能够与第二连接器1b的内螺纹部(未图示)螺合。由此,能够确实地维持图4所示的连接状态。另外,在外螺纹部21的基端部设置有呈环状的密封部件7。通过该密封部件7能够在连接状态下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之间确实地密封,并能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确实地液密性地连接。此外,作为密封部件7的构成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像天然橡胶、丁基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和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烯烃类、苯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弹性材料。

另外,在外螺纹部21的内侧设有在连接状态下与第二连接器1b液密性地连接的第二连接器连接部24。该第二连接器连接部24与管连接部23连通。由此,能够实现连接状态下的透析液的往返流动。

管连接部23是设于连接器主体2的基端部、且供构成透析管路10的一部分的输液管18嵌合并液密性地连接的部分。在管连接部23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沿着其圆周方向的环状突出部231。这些突出部231沿着连接器主体2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并能分别与输液管18的前端内周部卡合。由此,能够防止输液管18从管连接部23脱落。

在外螺纹部21与管连接部23之间设有凸缘部22。凸缘部22是在连接器主体2的外周部呈板状突出形成的部分。

连接器主体2的管连接部23与输液管18一起插入内筒3内。内筒3从其前端侧起依次具有凸缘部31、凸缘部32和凸缘部33。

凸缘部31是在内筒3的前端外周部呈板状突出形成的部分。而且,内筒3的凸缘部31相对于连接器主体2的凸缘部22固定。此外,作为该固定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基于卡合的方法、基于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超声波熔接等)的方法、基于粘接(基于粘接剂或溶剂的粘接)的方法等。

凸缘部32是在内筒3的外周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呈板状突出形成的部分。

凸缘部33是在内筒3的基端外周部呈板状突出形成的部分。在凸缘部33上形成有沿着其径向贯穿的狭缝331。在该狭缝331内以能够沿着狭缝331的形成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支承)有压闭部36、即能够夹持输液管18的后述的两个夹持部35。通过该移动,两个夹持部35能够相互接近(参照图3、图5)或远离(参照图4)。

压闭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个夹持部(夹持部件)35构成。通过由两个夹持部35构成压闭部36,能够缩短第一连接器1a的长度方向上的压闭部36的长度(图3中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由此,能够缩短第一连接器1a的全长,从而能够谋求第一连接器1a的小型化。

另外,各夹持部35成为在输液管18的中途沿着其圆周方向配置、即隔着输液管18配置的状态。另外,各夹持部35在俯视时以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a的中心成为点对称的方式配置。另外,各夹持部35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该两个夹持部35的形状(构造)等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对两个夹持部35中的一个夹持部35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夹持部35由呈规定形状的小片(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部35的形状在俯视时(从第一连接器1a的长度方向来看)呈从四边形的一条边突出有突起350的形状。另外,关于突起350的形状,在俯视时,该突起350的两侧面中的一端侧(图6中的下侧)呈凹状,另一端侧(图6中的上侧)呈凸状。

更详细地,在俯视时,夹持部35的突起350具有沿着输液管18的圆周方向配置且倾斜角度不同的第一倾斜面351和第二倾斜面352。此外,第一倾斜面351配置于突起350的两侧面中的一端侧,第二倾斜面352配置于突起350的两侧面中的另一端侧。另外,第一倾斜面351由第一部分3511和与第一部分3511连续且倾斜角度与第一部分3511不同的第二部分3512构成。另外,第二倾斜面352由第一部分3521和与第一部分3521连续且倾斜角度与第一部分3521不同的第二部分3522构成。

另外,第一倾斜面351的第一部分3511与第二倾斜面352的第一部分3521连续,另外,在俯视时,第一部分3511与第一部分3521的边界部带有圆角。另外,在俯视时,第一倾斜面351的第一部分3511与第二部分3512的边界部带有圆角。另外,在俯视时,第二倾斜面352的第一部分3521与第二部分3522的边界部带有圆角。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第一部分3511、第二部分3512、第一部分3521及第二部分3522分别呈直线状。此外,第一部分3511、第二部分3512、第一部分3521及第二部分3522的形状并不分别限定于所述直线状,例如在俯视时也可以弯曲。

在此,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是指在俯视时相对于夹持部35的移动方向正交的轴8与倾斜面构成的角。

具体而言,第一倾斜面351的倾斜角度在俯视时是轴8与第一倾斜面351的第一部分3511构成的角θ1。另外,第二倾斜面352的倾斜角度在俯视时是轴8与第二倾斜面352的第一部分3521构成的角θ2。以下,将第一倾斜面351的倾斜角度称为θ1,将第二倾斜面352的倾斜角度称为θ2。

在该夹持部35中,第一倾斜面351的倾斜角度θ1与第二倾斜面352的倾斜角度θ2不同。具体而言,第一倾斜面351的倾斜角度θ1比第二倾斜面352的倾斜角度θ2大。

根据这种结构,外筒4的后述的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时的阻力与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时的阻力不同。具体而言,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时的阻力比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时的阻力大。即,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时的阻力比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时的阻力小。

根据这种大小关系,能够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所需要的力设定为比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时的阻力(力)小。由此,能够通过后述的通知部6在螺合完成后(连接状态完成后)通知该完成。另外,能够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设定为比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时的阻力(力)大。由此,能够通过通知部6来通知螺合的解除的开始(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

另外,在从连接状态向连接解除状态切换时,突部45能够很容易越过第二倾斜面352,从而能够提高基于通知部6的后述的咔嗒感的触发概率。

另外,第一倾斜面351的倾斜角度θ1、第二倾斜面352的倾斜角度θ2只要互不相同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但倾斜角度θ1优选为50~90度左右,更优选为60~80度左右。另外,倾斜角度θ2优选为10~50度左右,更优选为20~40度左右。另外,倾斜角度θ1与倾斜角度θ2的比(θ1/θ2)优选为1.5~5左右,更优选为2~4左右。通过将倾斜角度θ1、θ2设定在这种范围内,能够提高基于通知部6的咔嗒感的触发概率。

此外,在第一倾斜面351中,第一部分3511的倾斜角度比第二部分3512的倾斜角度大。另外,在第二倾斜面352中,第一部分3521的倾斜角度比第二部分3522的倾斜角度小。

如后所述,两个夹持部35彼此通过将外筒4向规定方向进行旋转操作而抵抗着输液管18的弹性力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被推压。而且,如图3、图5所示,通过相互接近后的夹持部35彼此能够夹持输液管18的中途并将其压闭。该压闭能够在成为连接解除状态的期间内被维持。由此,能够防止残留于输液管18内的透析液从第一连接器1a漏出。

另外,通过将外筒4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操作而解除对各夹持部35的推压。由此,两个夹持部35彼此通过输液管18的弹性力、即复原力而确实地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被弹压。而且,如图4所示,相互远离后的两个夹持部35彼此解除对输液管18的压闭。该压闭解除能够在成为连接状态的期间内被维持。由此,能够实现透析液的往返流动。

这样,压闭部36以在成为连接解除状态的期间内将输液管18压闭,并在成为连接状态的期间内解除对输液管18的压闭的方式切换动作。另外,输液管18具有弹性,并作为将两个夹持部35彼此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弹压的弹压部而发挥功能。

外筒4作为通过绕着输液管18进行旋转操作来切换压闭部36针对输液管18的动作的操作部而发挥功能。从该外筒4的基端侧突出有与连接器主体2连接的输液管18。

如图3所示,外筒4具有前端内周部的内径缩径后的缩径部41。该缩径部41位于内筒3的凸缘部31与凸缘部32之间,并能分别与凸缘部31和凸缘部32卡合。通过该卡合,外筒4能够在维持着相对于输液管18(内筒3)的长度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即在沿着输液管18的长度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后的状态下绕着输液管18相对于内筒3同心旋转。而且,通过该旋转操作能够切换对输液管18的压闭和该压闭解除。另外,由于外筒4无论旋转操作如何其沿着输液管18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都被限制,所以能够谋求作为第一连接器1a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外筒4上形成有贯穿其筒壁的两个狭缝46。各狭缝配置于内筒3的凸缘部33所面对的位置。另外,各狭缝46隔着输液管18相互配置于相反侧。如图4所示,夹持部35的外周侧的一部分能够进入各狭缝46。由此,两个夹持部35彼此能够尽可能地远离,因此,输液管18内扩大到透析液能够很容易通过的程度。另外,两个夹持部35彼此通过输液管18的弹性力而被弹压。由此,能够维持夹持部35的远离状态。

另外,在外筒4的内周部且是各狭缝46的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上的附近分别形成有突部45。该两个突部45在外筒4的内周部中的、内筒3的凸缘部33所面对的位置上相互朝向相对的方向即内侧突出。另外,各突部45的俯视时的形状(横截面形状)带有圆角。这样形成的各突部45通过外筒4的旋转操作而绕着输液管18旋转。而且,根据外筒4的旋转方向,从第二倾斜面352的相反侧越过夹持部35的第一倾斜面351,或从第一倾斜面351的相反侧越过第二倾斜面352。具体而言,在从连接解除状态向连接状态切换时,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在从连接状态向连接解除状态切换时,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而且,在哪次越过时都产生声音及振动。第一连接器1a的使用者通过感觉到该被产生的声音和振动而能够分别确实地识别连接状态的完成和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此外,振动对于使用者来说被作为咔嗒感而获得。

因此,夹持部35的第一倾斜面351、第二倾斜面352及外筒4的突部45作为通知连接状态的完成和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的通知部6而发挥功能。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成为将各夹持部35对输液管18的压闭解除后的状态。

当从图4所示的状态如图5所示将外筒4向箭头α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各突部45越过各夹持部35的第二倾斜面352并向第一倾斜面351移动。此时,两个夹持部35抵抗着输液管18的弹性力(弹压力)由两个突部45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被推压。通过该推压,两个夹持部35能够相互接近来夹持输液管18。由此,成为将输液管18压闭后的状态。这样,第一倾斜面351、第二倾斜面352及突部45能够称为抵抗着输液管18的弹性力(弹压力)将两个夹持部35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压的推压部。因此,在第一连接器1a中,通过第一倾斜面351的一部分、第二倾斜面352的一部分及突部45作为所述推压部发挥功能,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确实地切换压闭部36的动作。

另外,在外筒4的外周部设有两个柄43。这两个柄43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并能供手指搭在其上。由此,在对外筒4进行旋转操作时,能够将手指搭在柄43上而很容易地进行该旋转操作。

另外,第一连接器1a具有限制外筒4的旋转界限的限制部5。限制部5由突出形成于外筒4上的突出部44a、突出部44b、突出部44c及突出部44d和突出形成于内筒3上的突出部38a及突出部38b构成。

突出部38a与突出部38b从内筒3的凸缘部33的缘部相互朝向相反方向即外侧突出。另外,突出部38a及突出部38b的各顶部381呈凸状弯曲,并与外筒4的内周部抵接。

突出部44a、突出部44b、突出部44c及突出部44d配置于外筒4的内周部中的、内筒3的凸缘部33所面对的位置。另外,突出部44a与突出部44c以规定间隔配置,突出部44b与突出部44d以规定间隔配置。而且,突出部44a与突出部44b相互朝向相对的方向即内侧突出,突出部44c与突出部44d相互朝向相对的方向即内侧突出。另外,突出部44a、突出部44b、突出部44c及突出部44d的顶部441呈凹状弯曲,并与内筒3的外周部抵接。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外筒4的突出部44c与内筒3的突出部38a抵接,外筒4的突出部44d与内筒3的突出部38b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外筒4相对于内筒3的图4中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另外,此时对输液管18的压闭正在被解除。

当从图4所示的状态如图5所示将外筒4向箭头α方向、即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操作时,外筒4的突出部44a、突出部44b、突出部44c及突出部44d分别在内筒3的外周部上滑动,并且内筒3的突出部38a及突出部38b分别在外筒4的内周部上滑动。而且最终,外筒4的突出部44a与内筒3的突出部38a抵接,外筒4的突出部44b与内筒3的突出部38b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外筒4相对于内筒3的向箭头α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即,外筒4相对于内筒3的旋转停止。另外,此时输液管18被压闭。

此外,通过外筒4的突出部44a、突出部44b、突出部44c及突出部44d的所述各滑动和内筒3的突出部38a及突出部38b的所述各滑动而能够稳定地将外筒4进行旋转操作。

另外,由限制部5限制的外筒4相对于内筒3的最大旋转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6度左右,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设为5度以上、45度以下。通过设置这种结构的限制部5,能够使被限制的外筒4的最大旋转角度比较小,从而能够提高外筒4的旋转操作的操作性。

另外,也能从图5所示的状态将外筒4向箭头β方向(与α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操作。由此,能够再次解除对输液管18的压闭。

此外,各夹持部35无论连接状态还是连接解除状态都从内筒3的凸缘部33的外周部(缘部)突出。

接着,参照图3~图5对第一连接器1a整体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将第二连接器1b与处于连接解除状态的第一连接器1a连接直到成为连接状态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1-1]如图3、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a为连接解除状态。此时,压闭部36将输液管18压闭。另外,限制部5限制外筒4相对于内筒3的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另外,外筒4的各突部45位于对应的夹持部35的第一倾斜面351上。

[1-2]然后,用一只手握持第一连接器1a的外筒4,并用另一只手握持第二连接器1b。

[1-3]接着,为了使第一连接器1a的外螺纹部21与第二连接器1b螺合,在握持着第一连接器1a的情况下使第一连接器1a整体向箭头β方向旋转。由此,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开始。另外,外筒4相对于内筒3尚未旋转而是保持着停止的状态、或慢慢向箭头β方向旋转。该状态继续到螺合完成为止。

[1-4]然后,当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完成而成为连接状态(参照图4)并且为了使第一连接器1a旋转而施加扭矩时,通过该扭矩,外筒4能够旋转至如图4所示由限制部5限制旋转为止。另外,此时,各突部45分别沿着对应的夹持部35的第一倾斜面351向箭头β方向移动,并越过第一倾斜面351而沿着第二倾斜面352向箭头β方向移动,且各夹持部35的突起350插入对应的狭缝46内。通过该越过而产生声音和振动来通知连接状态的完成。由此,使用者能够确实地识别连接状态的完成,因此,能够放心地进行腹膜透析。另外,在该外筒4的旋转被限制的位置上解除由压闭部36对输液管18进行的压闭。由此,能够实现腹膜透析。

如上所述,在第一连接器1a中,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所需要的力设定为比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时的阻力(力)小。由此,如前所述,只要产生越过时的声音和振动就能识别为螺合完成、即连接状态的完成。而且,能够安全地进行以后的操作。此外,对于满足这种力的大小关系,例如能够通过适当设定第一倾斜面351的倾斜角度θ1、突部45的尺寸等来实现。

另外,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所需要的力设定为比对输液管18的压闭的解除所需要的力小。“螺合所需要的力”是指在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进行螺合时直到变成确保了气密性的状态为止所需要的力。

即,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比在突部45刚刚越过第一倾斜面351之后进行的对输液管18的压闭的解除率先进行。由此,能够在螺合确实完成之后进行透析液的往返流动,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透析液从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之间泄漏。

接着,对使第二连接器1b从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器1a脱离直到再次成为连接解除状态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

[2-1]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1a为连接状态。此时,将由压闭部36对输液管18进行的压闭解除。另外,限制部5限制外筒4相对于内筒3的向箭头β方向的旋转。另外,外筒4的各突部45位于对应的夹持部35的第二倾斜面352上。另外,各夹持部35的突起350插入对应的狭缝46内。

[2-2]然后,用一只手握持第一连接器1a的外筒4,并用另一只手握持第二连接器1b。

[2-3]接着,为了使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解除,在握持着第一连接器1a的情况下使第一连接器1a整体向与所述相反的方向、即箭头α方向旋转。由此,首先在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解除之前,外筒4直到由限制部5限制旋转为止一直相对于内筒3向箭头α方向旋转。另外,此时在外筒4刚刚开始旋转之后,各突部45分别沿着对应的夹持部35的第二倾斜面352向箭头α方向移动,并越过第二倾斜面352而沿着第一倾斜面351向箭头α方向移动,且各夹持部35的突起350脱离到对应的狭缝46之外。通过该越过而产生声音和振动来通知自此成为连接解除状态、即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由此,使用者能够确实地识别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另外,在该外筒4的旋转被限制的位置上,压闭部36对输液管18进行压闭。由此,即使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被解除,也能防止透析液从第一连接器1a漏出。

[2-4]然后,当为了进一步使第一连接器1a旋转而施加扭矩时,通过该扭矩将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慢慢解除,并且最终第二连接器1b从第一连接器1a脱离。由此,再次成为连接解除状态(参照图3、图5)。

如上所述,在第一连接器1a中,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设定为比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时的阻力(力)大。即,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设定为比输液管18的压闭需要的力大。

由此,如前所述,能够优先于螺合的解除而进行压闭部36对输液管18的压闭。由此,能够防止在成为了连接解除状态时发生透析液的泄漏。此外,对于满足这种力的大小关系,例如能够通过适当设定第二倾斜面352的倾斜角度θ2、突部45的尺寸等来实现。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的横剖视图(相当于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连接解除状态的横剖视图(相当于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夹持部的俯视图。

以下,参照这些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且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主要是压闭部36的夹持部35的结构不同,除此以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7~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1a中,压闭部36的各夹持部35分别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356、和将弹性部356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支承的支承部357。各夹持部35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以下对两个夹持部35中的一个夹持部35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夹持部35的弹性部356由支承部357悬臂支承。具体而言,弹性部356的一端部(图9中的上侧的端部)、即弹性部356的第二倾斜面352侧的端部由支承部357的一端部(图9中的上侧的端部)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356与支承部357一体地形成。而且,当弹性部356弹性变形时,主要是弹性部356的所述一端部变形。另外,在弹性部356上设有第一倾斜面351及第二倾斜面352。另外,第一倾斜面351仅由第一部分3511构成。此外,第一倾斜面351例如也可以由第一部分3511和第二部分(未图示)构成。另外,第二倾斜面352由第一部分3521和第二部分3522构成。

通过设置这种弹性部356,在突部45越过夹持部35的第二倾斜面352时弹性部356弹性变形,由此,能够缩小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时的阻力。另一方面,在突部45越过夹持部35的第一倾斜面351时,弹性部356难以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增大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时的阻力。

由此,能够容易且确实地进行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比突部45越过第二倾斜面352时的阻力(力)大的设定。另外,能够容易且确实地进行第一连接器1a与第二连接器1b的螺合所需要的力比突部45越过第一倾斜面351时的阻力(力)小的设定。

另外,外筒4在各狭缝46内分别具有能够与对应的夹持部35的弹性部356抵接的抵接部47。如图7所示,各抵接部47分别在对应的夹持部35的弹性部356插入至对应的狭缝46内的状态下与对应的夹持部35的弹性部356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各夹持部35的弹性部356向外周侧的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47由外筒4的其它部分和其它部件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发挥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关于各阻力能够设定的范围很广,由此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连接器的各部分能够与可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结构进行置换。另外,也可以附加任意结构物。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组合而成的。

另外,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被用于腹膜透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用于输液、血液系统、细胞培养系统等。

另外,作为压闭部发挥功能的夹持部的配置数量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在夹持部的设置数量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这些夹持部优选为沿着输液管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另外,各夹持部的形状及尺寸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是相同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形状和尺寸中的任一方或双方不同。作为具体例,例如能够列举将两个夹持部中的一方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夹持部构成并将另一方由第二实施方式的夹持部构成的组合等。

另外,柄的设置数量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在柄的设置数量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这些柄优选为沿着外筒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另外,也能省略柄。

另外,通知部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产生声音及振动双方,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产生声音及振动中的一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设置于供液体通过的管路的中途来使用,能够获得将所述管路的中途液密性地连接的连接状态、和将该连接状态解除的连接解除状态,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闭部,其以在成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的期间内将构成所述管路的管压闭,并在成为所述连接状态的期间内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的方式切换动作;和

操作部,其在维持着相对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绕着所述管进行旋转操作来切换所述压闭部的动作,

该连接器构成为所述连接状态通过螺合来实现、且所述连接解除状态通过所述螺合的解除来实现,

在将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从将所述管压闭后的状态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并从所述连接解除状态设为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螺合所需要的力比对所述管的压闭的解除所需要的力小,

在将所述操作部进行旋转操作而从解除了对所述管的压闭的状态将所述管压闭、并从所述连接状态设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时,所述螺合的解除所需要的力比所述管的压闭需要的力大。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设置于供液体通过的管路的中途来使用,能够获得将所述管路的中途液密性地连接的连接状态、和将该连接状态解除的连接解除状态,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闭部,其以在成为所述连接解除状态的期间内将构成所述管路的管压闭,并在成为所述连接状态的期间内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的方式切换动作;

操作部,其在维持着相对于所述管的长度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绕着所述管进行旋转操作来切换所述压闭部的动作;和

突部,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旋转操作而绕着所述管旋转,

所述压闭部具有沿着所述管的圆周方向配置且以能够相互接近、远离的方式被支承的多个夹持部,该多个夹持部通过相互接近而夹持所述管并将其压闭,并通过相互远离而解除对所述管的压闭,

所述多个夹持部分别具有沿着所述管的圆周方向配置且倾斜角度不同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

在从所述连接解除状态向所述连接状态切换时,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一倾斜面;在所述连接状态向所述连接解除状态切换时,所述突部越过所述第二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在从将供液体通过的管路的中途液密性地连接的连接状态设为将该连接状态解除的连接解除状态时,通过率先成为连接解除状态地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能够将构成管路的管压闭。由此,能够防止在连接解除状态下发生漏液。另外,在连接状态通过该连接器的螺合来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具有通知部,能够分别以声音及振动中的至少一方来通知连接状态的完成和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由此,能够容易且确实地掌握只要将该连接器螺入到什么程度就能完成连接状态。另外,能够容易且确实地掌握连接解除状态的开始。另外,通过使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例如在从连接状态向连接解除状态切换时,突部能够很容易越过第二倾斜面。

因此,具有工业实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a第一连接器

1b第二连接器

2连接器主体

21外螺纹部

211外螺纹

22凸缘部

23管连接部

231突出部

24第二连接器连接部

3内筒

31、32、33凸缘部

331狭缝

35夹持部

350突起

351第一倾斜面

3511第一部分

3512第二部分

352第二倾斜面

3521第一部分

3522第二部分

356弹性部

357支承部

36压闭部

38a、38b突出部

381顶部

4外筒

41缩径部

43柄

44a、44b、44c、44d突出部

441顶部

45突部

46狭缝

47抵接部

5限制部

6通知部

7密封部件

8轴

10透析管路

11袋侧管

111管

112分支管

113分支部

14透析液袋

16滚动夹

17连接器

18输液管

19排液袋

20腹膜透析用连接器

100腹膜透析组件

α、β箭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