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动脉血栓闭塞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5647发布日期:2019-06-22 00:23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动脉血栓闭塞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血管内膜增厚,导致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供血不足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温降低、疼痛、下肢间歇性跛行、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据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在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15%~20%,该病患者的年病死率为4%~6%。

aso患者致残率、病死率高,造成了极大的个人及社会负担。在治疗方面,手术方法尤其是由腹股沟区入路的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西医内科则主要去除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诱因,使用抗血小板、抗凝、祛聚、扩血管等方法。中医学把动脉硬化闭塞归于“瘀阻”、“脉痹”、“无脉证”、“血瘀证”等范畴。正气亏虚,推动无力,温煦不足而致脏腑机能低下,津血运行和物质代谢障碍,产生出脏腑机能衰弱和“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最终阻滞于下肢脉络。故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医治疗中以补虚化浊,通瘀祛痰为主,标本兼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中药组合物,可以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动脉闭塞性疾病。

为实现该发明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是由如下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制附子10-30份、黄芪15-40份、桂枝9-30份、白芍5-10份、桃仁6-12份、红花6-12份、水蛭1-3份、枳实6-12份、大黄6-12份、细辛1-3份。

优选的,该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配比为:制附子20-30份、黄芪20-35份、桂枝9-20份、白芍8-10份、桃仁8-10份、红花8-10份、水蛭2-3份、枳实8-10份、大黄8-10份、细辛2-3份。

进一步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配比为:制附子30份、黄芪30份、桂枝9份、白芍10份、桃仁9份、红花9份、水蛭3份、枳实9份、大黄9份、细辛3份。

发明人认为,血液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凝是导致血淤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寒邪可致血流缓慢,血液凝滞而形成淤血;同时,寒邪引起经脉收缩痉挛,血脉绌急则发为疼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推动血液无力,加重血栓形成,寒邪痹阻日久可伤阳致气虚,演变为虚实夹杂之证,临床表现以疼痛、乏力为主。治以温阳补气散寒,活血化瘀为法。因而,发明人创立本方,其中:以附子、黄芪为君,附子辛甘性热,用以温肾助阳以散寒,黄芪甘温,补气之力专,二药合用,共奏温阳补气之功,以温化、推动血液运行;臣以桂枝、白芍、桃仁、红花,桂枝辛散温通,助君药附子温阳之效,桃仁、红花入心肝血分,秉辛温之性,活血祛瘀、白芍味酸敛阴,养血止痛;佐以枳实,辛行苦降,破气散痞,大黄推陈致新,逐瘀通经,既可下瘀血又可清瘀热,细辛辛温走窜,通利九窍,水蛭虫类药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破血逐瘀。如此组方,使温肾助阳以散寒,补气活血以化瘀,善治动脉血栓闭塞症、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等动脉血栓疾病,属阳虚血瘀证患者。

上述中药组合物单独应用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适用性或提高效果,还可以根据临床病症的需要,加入其他辅助药物,最常用的是全蝎8-10份、三棱8-10份和莪术8-10份,优选后三味药的配比为9:9:9。

在使用时,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按方剂传统用法,以水煎煮后,取汤服用。也可以用水或其他适当溶剂,对方剂的有效成分进行精制后,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各种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做为院内制剂,通过近千例临床病例的效果验证,对于阳虚寒凝血瘀所致的动脉闭塞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不必配合西药使用即能实现治疗目的。尤其对于阳气不足的老年患者,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机能,实现由本及标的治疗作用。以下是从临床中选用的典型病例。

1、病例一林x男64岁下肢动脉硬化初诊2017/6/27

主诉:双下肢乏力疼痛3年余。

刻下症:双下肢乏力明显,双脚疼痛、麻木感,平地步行10m即需停止休息,双下肢自觉发凉,畏寒,纳食可,睡眠差,大便2-3日一行,质干,小便调。舌暗苔黄腻脉弦紧。

辅助检查:双下肢动脉彩超:右髂外动脉重度狭窄;左髂外动脉中度狭窄,双下肢缺血ⅱ期;

既往史:糖尿病15年余,高血压40年余冠心病搭桥术后5月

西医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颈动脉硬化、冠心病、cabg术后

中医辩证:寒凝血瘀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全蝎9g、三棱9g、莪术9g

方解:据证舌脉,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甚,舌质暗,此为血淤气滞脉管淤塞不通,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破血行气力量重者之三棱、莪术、全蝎佐以通瘀。

复诊一2017/7/25

刻下症:服药后现可下地缓慢自如行走,疼痛、乏力较前好转,脚趾已有感觉,口干欲饮,易汗出,纳可,眠尚可,大便2日一行,成形,质稍干,排便稍费力,小便可。舌暗苔薄,脉沉。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干姜9g、炙甘草10g、牛膝15g

方解:首诊服方剂14付,患者即可下地行走。据证舌脉,肢体疼痛麻木虽减,但症状仍在,寒凝则血瘀气滞,血行不畅,用干姜、炙甘草温里和中;又有排便费力,故配伍牛膝用以逐淤通经、利尿通淋。

复诊二2017/8/22

刻下症:服上方后双下肢疼痛好转明显,行走不受限,仍觉乏力,无胸闷气短,无头晕头痛,纳眠可,大便2日一行,偏干,小便尚可。舌暗苔薄黄腻脉沉。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干姜9g、炙甘草10g、牛膝15g

方解:据证舌脉,患者肢体疼痛好转,余未诉特殊不适,故守用2017/7/25日方。

复诊三2017/9/19

刻下症:行走自如,痛感几乎消失,发凉麻木、乏力较前好转,皮肤凉感减轻,无胸闷胸痛,牙龈肿痛,纳可,眠安,大便3日一行,质干,小便可。舌暗苔黄腻脉弦紧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干姜9g、炙甘草10g、牛膝15g

方解:据证舌脉,患者肢体疼痛好转,余未诉特殊不适,故继续守用2017/7/25日方。

复诊四2017/10/17

刻下症:服上方后行走如常,疼痛消失,除稍有右脚掌麻木,皮肤干燥瘙痒,余未诉特殊不适,纳可,眠欠安,大便2-3日一行,质偏干燥,小便调。舌暗苔黄腻,脉弦。

辅助检查:双下肢动脉超声(2017-9-21):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下肢深静脉未见异常;

生化:ldl1.35,hdl1.06,tg0.73;糖化血红蛋白6.1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干姜9g、炙甘草10g、牛膝15g

方解:自首诊起四月间,患者共服方五次,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下肢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且下地行走如常,余诸症配伍加减均向好,原方有效,故继续守用上次方。若有不适随诊。

2、病例二殷xx女70岁左下肢动脉闭塞初诊2017/7/25

主诉:双下肢乏力疼痛2年余。

刻下症:双下肢乏力,行走10米后即出现疼痛,手脚发凉,口干不苦,纳眠可,二便调。舌暗苔薄脉沉。

辅助检查:双下肢动脉彩超:右下肢动脉闭塞,右股总重度狭窄,左股浅动脉中度狭窄,双侧胫前及左侧后动脉闭塞

西医诊断:下肢动脉闭塞,高脂血症

中医辩证:寒凝血瘀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全蝎9g、三棱9g、莪术9g

方解:辅助检查提示,患者肢体动脉闭塞伴见重度狭窄,血淤滞不通故疼痛,荣养不利则下肢乏力,此为血淤气滞脉管淤塞不通所致,故用三棱、莪术、全蝎佐以破血行气通瘀。

复诊一2017/8/22

刻下症:服上方后,可坚持行走距离较前增加,但仍有双下肢仍乏力,右侧明显,手脚发凉,纳眠可,二便调。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干姜9g、炙甘草10g、牛膝15g

方解:据证舌脉,寒凝则血淤,血行不畅,筋脉濡养不利,故表现为手脚发凉,用干姜、甘草温里和中通经,配伍附子温肾扶阳。加用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

复诊二2017-11-07

刻下症:双下肢乏力好转明显,行走可至100米左右,虽出现疼痛,但较之前可以耐受并继续行走,腰酸,偶口干口苦,畏寒,易汗出,手心湿冷,纳可,偶入睡困难,大便1-2日一行,成形质黏,小便少。舌暗红苔少,脉沉。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干姜9g、炙甘草10g、石斛12g

方解:患者服两次方,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下肢乏力明显好转,行走距离明显增加且疼痛程度较前减轻,可坚持继续行走,但仍有畏寒发凉等寒凉之症;据证舌脉,舌暗脉沉,则继续加用干姜、炙甘草;又有口干口苦,故用石斛养阴生津。不适随诊。

3、病例三王xx女61岁右下肢动脉闭塞初诊2017/6/20

主诉:右下肢疼痛4年余。

现病史:4年前行走时出现右下肢疼痛,在北医三院行下肢血管造影,发现右下肢股总动脉闭塞并植入2枚支架,术后症状缓解。2014年因闭塞行扩张术,2015年再次植入2枚支架,2016年行扩张术,2017年复查右下肢动脉闭塞,左侧闭塞80%。

刻下症:右下肢疼痛,畏寒,四肢冰凉,纳少,时有恶心,眠一般,小便少,大便2天一次,舌暗苔黄腻,脉沉。

西医诊断:下肢动脉闭塞,高脂血症

中医辩证:寒凝血瘀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全蝎9g、三棱9g、莪术9g

方解:患者首诊下肢动脉闭塞情况严重,且累及多支血管,肢体荣养严重受限,故表现为疼痛、畏寒、四肢冰凉等症。据证舌脉,患者下肢疼痛畏寒,四肢冰凉,舌质暗,脉沉,此为寒凝血淤、脉管壅塞不通的表现,故用三棱、莪术、全蝎等破血行气等药,增强逐淤通经之功效。

复诊一2017/8/22

刻下症:服上方后右下肢疼痛、发胀、发沉较前明显减轻,右下肢颜色较前明显变浅,畏寒程度减轻,乏力头晕,恶心无呕吐,腹胀,呃逆口苦,纳可,眠浅,大便日一行,成形,质黏,小便少。舌暗苔薄腻,脉沉紧。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薤白10g、法半夏9g、白术15g

方解:服上方月余,患者肢体疼痛沉重即明显减轻,皮肤颜色较前改善明显,原方有效;据证舌脉,患者有头晕恶心、大便黏腻、苔薄腻,是痰湿表现,则佐以薤白、半夏、白术助化痰祛湿。

复诊二2017/9/12

刻下症:右下肢疼痛几无,下肢乏力沉重明显减轻,仍恶心无呕吐,无头晕头痛,纳可,眠可,大便日1行,不成形,质黏,小便量少。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薤白10g、法半夏9g、白术15g

方解:据证舌脉,患者肢体疼痛基本消失,余未诉特殊不适,原方有效,故继续守用2017/8/22日方。不适随诊。

4、病例四闵xx女65岁右下肢动脉闭塞初诊2017/8/8

主诉:双下肢乏力2年,加重伴疼痛1年。

刻下症:双下肢乏力疼痛,发凉发麻,右侧甚,皮肤颜色正常,无胸闷胸疼,气短乏力,无恶寒,易汗出,口干口苦,纳眠可,大便可,小便色黄。舌淡苔薄,脉弦紧。

辅助检查:双下肢血流图(2016-10-26博爱医院):右侧肢体轻微动脉闭塞性供血不足;双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通畅。

既往史:冠心病10年,2007年因心梗于宣武医院置入3枚支架;甲减5年余;2007年行pic时发现一侧肾萎缩;颈动脉狭窄;否认dm;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

西医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尿酸血症中医辩证:寒凝血瘀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全蝎9g、三棱9g、莪术9g

方解:辅助检查提示,患者肢体动脉闭塞性供血不足,荣养不利则下肢乏力,血淤滞不通故疼痛,此为血淤气滞脉管淤塞不通所致,故用三棱、莪术、全蝎佐以破血行气通瘀。

复诊一2017/9/5

刻下症:夜间双下肢疼痛几乎未见,但仍白日行走不利,疼痛麻木减轻,乏力稍减,汗出过多,上半身尤甚,偶口干口,偶有胸闷,喜长舒气,纳眠可,大便日1-2次,质偏稀,小便夜间频,3-4次/夜,舌淡,苔薄腻,脉弦紧。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全蝎9g、三棱9g、莪术9g

方解:服上方后患者下肢疼痛夜间减白天症状仍在,仍稍有麻木、乏力等不适。因血淤症重,原方基础继佐以破血行气力量重者之全蝎、三棱、莪术,使瘀血通则血行畅,荣养四肢。

5、病例五徐xx男69岁双侧动脉硬化斑块初诊2017/8/8

主诉:双下肢疼痛3年。

现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影响行走,步行100米需休息,双下肢无肿胀感,皮色无改变,2017年6月在北京医院行双下肢动脉增强ct示:双侧动脉斑块狭窄,右侧严重,拒绝支架植入治疗。

刻下症:双下肢疼痛,活动后加重,右手麻木感,如蚁行,休息缓解,左膝关节疼痛,腰酸痛,无胸闷胸痛,纳可,入睡困难,二便调。舌暗苔薄腻,脉弦紧。

既往史:高血压7年,否认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西医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尿酸血

中医辩证:寒凝血瘀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全蝎9g、三棱9g、莪术9g

方解:患者下肢动脉闭塞多年,脉管瘀滞重,日久筋肉肌骨失养,则出现疼痛麻木、蚁行等异常感觉。首要通瘀,故佐以三棱、莪术、全蝎助破血行气。

复诊一2017/11/28

刻下症:双下肢疼痛较前减轻明显,步行距离较前增长300米左右,右手麻木感减轻,左膝关节仍有疼痛,腰酸痛,无胸闷胸痛,纳可,入睡困难,二便调。舌暗苔薄腻,脉弦紧。

处方:

基础方:制附子(先)30g、黄芪30g、桂枝9g、桃仁9g、红花9g、白芍10g、水蛭3g、枳实9g、大黄9g、细辛3g

加药:全蝎9g、三棱9g、莪术9g

方解:患者行走距离较前明显增加,疼痛麻木等症也均有好转,余未诉不适,原方有效。故守用2017/8/8日方。不适随诊。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用本发明的构思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实践中,以下实施例均可取得本发明所预期的效果。

实施1:取制附子30g、黄芪40g、桂枝30g、白芍10g、桃仁12g、红花12g、水蛭3g、枳实12g、大黄12g、细辛3g,按传统工艺,以水煎服,每日一剂,15日为一疗程。

实施例2:取制附子10g、黄芪15g、桂枝9g、白芍5g、桃仁6g、红花6g、水蛭1g、枳实6g、大黄6g、细辛1g,按传统工艺,以水煎服,每日一剂,15日为一疗程。。

实施例3:取制附子30g、黄芪30g、桂枝3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2g、枳实10g、大黄10g、细辛2g,,按传统工艺,以水煎服,每日一剂,15日为一疗程。。

实施例4:取制附子20kg、黄芪20kg、桂枝9kg、白芍8kg、桃仁8-10kg、红花8kg、水蛭2kg、枳实8kg、大黄8kg、细辛2kg,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1.5小时,后两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加常规辅料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5:取制附子30kg、黄芪35kg、桂枝20kg、白芍10kg、桃仁10kg、红花10kg、水蛭3kg、枳实10kg、大黄10kg、细辛3kg,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片剂。

实施例6:取制附子30kg、黄芪20kg、桂枝20kg、白芍10kg、桃仁10kg、红花10kg、水蛭2kg、枳实10kg、大黄8kg、细辛3k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膏状,加入常规辅料制成胶囊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