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53917发布日期:2019-08-06 22:4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固体分散体医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原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比抗坏血酸、咖啡酸和生育酚(维生e)更强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绿原酸对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持机体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防止和延缓肿瘤突变和衰老等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绿原酸含有一种可促进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中胶蛋白的合成与分解的特殊成分,具有促进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可用来预防宇航员因太空失重而引起的骨骼和肌肉衰退。因此,绿原酸对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绿原酸的脂溶性差、体内消除半衰期短、代谢广泛、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临床的应用。脂质体是指由磷脂等类脂质构成的双分子层球状囊泡,它将药物包封于双分子层内而形成微型载药系统,具有延长药物半衰期、低免疫原性、双亲性、保护药物活性基团、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优点。脂质体分散在水中可自然形成闭合多层囊泡,疏水基团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形成脂质的双分子层,可以包埋油溶性物质,而亲水基团则倾向暴露于水相之中,中央和囊泡各层之间均是亲水基团,可以包埋水溶性物质。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以分子、无定型、微晶态等高度分散状态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具有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口服生物利用度、药物稳定性等优点。但常规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所用的载体量大,药物所占的百分比不高,只适用于小剂量的药物。为了提高绿原酸的脂溶性,延长体内消除半衰期、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使其代谢途径具有靶向性,进而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本发明先将绿原酸导入空白纳米脂质体中,再以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进行包埋处理,制备出纳米脂质体与固体分散体复合的新型绿原酸药物。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一种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绿原酸溶液:室温下,将纯度≥98.5%的绿原酸加入无水乙醇中,控制固液比为(0.05-0.1)g/ml,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绿原酸溶液;s2:制备脂质膜:室温下,向氯仿中加入氢化大豆卵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控制固液比为(0.8-2)g/ml,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转入旋转蒸发仪中,60℃-70℃除去氯仿,形成一层透明脂质薄膜;s3:制备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室温下,在脂质膜表面滴加无水乙醚,进行溶解,再滴入绿原酸溶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中,60℃-70℃除去有机溶剂,滴加pbs缓冲液,水合反应1h,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得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s4:制备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将pvpk30、α-环糊精、海藻酸钠加入60℃的蒸馏水中,控制固液比为(0.6-1)g/ml,磁力搅拌分散0.5h,调节ph为5.0-5.5,加入催化剂和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80-85℃交联反应3-6h,进行包埋处理,喷雾干燥后,制出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优选的是,所述绿原酸、氢化大豆卵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3-7):(1-5):(1-2.5)。优选的是,所述氯仿、无水乙醚、pbs缓冲液的体积比为1:(0.8-1.2):(0.4-0.6)。优选的是,所述pvpk30、α-环糊精、海藻酸钠、催化剂、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的质量比为(0.6-3):(0.1-0.5):(1-4):(0.01-0.03):1。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流程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绿原酸导入空白纳米脂质体中,再以高分子材料作为亲水性载体材料进行包埋处理,构建新型绿原酸载药系统,增强绿原酸药物的可润湿性,极大地改善了绿原酸脂溶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延长其在体内消除半衰期,提高药物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出的新药产品溶解度高达83μg/ml,90min累积溶出度高达81%,并具有靶向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实施例1制备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s1:制备绿原酸溶液:称取纯度≥98.5%的绿原酸2g,于室温下,加入40ml无水乙醇中,控制固液比为0.05g/ml,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绿原酸溶液;s2:制备脂质膜:室温下,向12.5ml氯仿中加入6g氢化大豆卵磷脂、2g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和2g胆固醇,控制固液比为0.8g/ml,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转入旋转蒸发仪中,60℃除去氯仿,形成一层透明脂质薄膜;s3:制备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室温下,在脂质膜表面滴加6.4ml无水乙醚,进行溶解,再滴入绿原酸溶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中,60℃除去有机溶剂,滴加3.2mlpbs缓冲液,水合反应1h,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得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s4:制备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称取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5g,将3gpvpk30、0.5gα-环糊精、5g海藻酸钠加入60℃的14.2ml蒸馏水中,控制固液比为0.6g/ml,磁力搅拌分散0.5h,调节ph为5.0,加入0.05g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5g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80℃交联反应3h,进行包埋处理,喷雾干燥后,制出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实施例2制备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s1:制备绿原酸溶液:称取纯度≥98.5%的绿原酸2g,于室温下,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控制固液比为0.1g/ml,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绿原酸溶液;s2:制备脂质膜:室温下,向14.5ml氯仿中加入14g氢化大豆卵磷脂、10g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和5g胆固醇,控制固液比为2g/ml,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转入旋转蒸发仪中,70℃除去氯仿,形成一层透明脂质薄膜;s3:制备绿原酸纳米脂质体:室温下,在脂质膜表面滴加17.4ml无水乙醚,进行溶解,再滴入绿原酸溶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中,70℃除去有机溶剂,滴加8.7mlpbs缓冲液,水合反应1h,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得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s4:制备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称取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5g,将15gpvpk30、2.5gα-环糊精、20g海藻酸钠加入60℃的37.5ml蒸馏水中,控制固液比为1g/ml,磁力搅拌分散0.5h,调节ph为5.5,加入0.15g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5g固态绿原酸纳米脂质体,85℃交联反应6h,进行包埋处理,喷雾干燥后,制出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实施例3测定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溶解度: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纯度≥98.5%绿原酸1mg,并按药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1mg的标准,称取相应量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以10ml人工胃液为溶解介质,分别加入绿原酸1mg,实施例1-2制备出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含绿原酸1mg),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0.45μm微孔滤膜滤过,测量其吸光度并计算不同样品37℃溶解度。溶解度计算公式:以绿原酸原料药作为对照组,以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为试验组1-2,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试验组1试验组2对照组溶解度/μg/ml83896由表1可知,对照组的绿原酸原料药固体的溶解度很小,表明绿原酸在没有载体的情况下,其在体外溶解速度较慢且在体外溶解需要一定条件,试验组中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溶解度远高于对照组,证实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实施例4测定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以3组600ml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分别加入纯度≥98.5%的绿原酸50mg、实施例1-2制出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含绿原酸50mg),水浴温度为37±0.5℃,转速100r/min,分别于5、10、20、30、40、50、70、90min取样,每次2ml,同时补充同温同体积的新鲜溶出介质。样品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测量其吸光度并计算绿原酸质量浓度,并换算成累积溶出率。累积溶出率计算公式:其中:an为各时间点测得溶出度;v1:为各时间点固定取样体积;v2:为溶出介质体积。以绿原酸原料药作为对照组,以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为试验组1-2,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的绿原酸原料药固体在溶出度测试仪中的溶出度和累积溶出度很小,表明绿原酸在没有载体的情况下,其在体外溶出速度较慢且且在体外溶解需要有一定条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试验组中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不断提高,证实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实施例5测定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稳定性:设置四组试验:将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分别放入药物稳定性检查仪中,设定温度50℃、光照强度5000lx条件下检测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于0、1、2、3、4、5、6天取样,观察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外观性状及对其溶解度进行检测,依次为试验组a1和试验组a2;将实施例1-2制备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检测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于0、1、2、3、4、5、6天后取样,观察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外观性状及对其溶出度进行检测,依次为试验组b1和试验组b2。表3为各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外观性状变化:表3:由表3可知,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在药物稳定仪中外观性状未变化,仍为淡绿色晶体,外界环境中的固体分散体有轻微潮解现象。表4为各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变化:表4:由表4可知,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在强光照射下随着时间的增加,放在药物稳定性检查仪内的绿原酸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中绿原酸的溶解度与外界环境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这可能是由于制备成脂质纳米粒固体分散体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物理稳定性。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