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4359发布日期:2020-11-27 1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信息记录:

步骤一,定义字符同单链dna序列的唯一对应关系,每个字符对应的dna的长度均相同;

步骤二,定义两段dna序列分别作为起始标记序列和终止标记序列;

步骤三,定义一段dna序列作为顺序索引序列,用来对存储信息进行编号;

步骤四,将待存储的信息按照步骤一至步骤三的定义转化成若干条单链dna序列,每条序列包括四个部分,从5’到3’依次为:起始标记序列、顺序索引序列、待存储信息对应的序列和终止标记序列;

步骤五,准备步骤四中所设计的所有单链dna序列,其5’端含有磷酸化修饰;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单链dna分子内环化;

步骤七,将步骤六制备得到的单链环状dna保存;

信息读取:

步骤一,将作为信息载体的单链环状dna,进行超分支滚环扩增,使单链dna环以指数形式扩增出含有重复序列的双链dna序列;

步骤二,对从步骤一中得到的包含串联重复序列的双链扩增产物采用纳米孔测序仪进行测序;

步骤三,选取纳米孔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每个测序读取结果只映射一个单链环状dna的序列信息;

步骤四,将分析结果按顺序索引序列排序,并将信息存储部分的序列单独按顺序排列;

步骤五,将上述得到的dna序列根据字符与dna序列的对应关系进行翻译,即得到存储在dna序列中的完整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步骤中每个字符对应一个8碱基的特定dna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步骤中起始标记序列和终止标记序列均为固定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存储的信息属于同一个独立文本时,信息记录步骤四设计的所有单链dna的序列长度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步骤四中待存储信息对应的序列其长度范围为40-80nt;顺序索引序列的长度为16nt;起始标记序列和终止标记序列的长度均为10n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步骤六中,当待存储的信息存储在多条单链dna中时,多条单链dna分子使用相同的辅助寡核苷酸链同时环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步骤六中,环化反应采用taqdna连接酶、辅助寡核苷酸链以及连接酶缓冲液,当成环反应体系中taqdna连接酶的缓冲液终浓度为1×时,缓冲液的组成为:25mmkac,10mmmg(ac)2,1mmnad,20mmtris-hcl,10mmdtt和0.1%tritonx-100,ph为7.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步骤六中,环化反应采用t4dna连接酶、辅助寡核苷酸链以及连接酶缓冲液,当成环反应体系中t4dna连接酶的缓冲液终浓度为1×时,缓冲液的组成为:10mmmgcl2,0.5mmatp,40mmtris-hcl和10mmdtt,ph为7.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读取步骤一中,采用phi29dna聚合酶、dntp和两种引物,一种引物是起始标记序列,另一种引物为终止标记序列的互补链;当超分支滚环扩增体系中phi29dna聚合酶的缓冲液浓度为1×时,缓冲液的组成为:50mmtris-hcl,10mmmg(cl)2,10mm(nh4)2so4和4mmdtt,ph为7.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存储的说明书的文字信息转化成若干条单链环状dna序列并添加到固体粉末或液体商品中,制作成隐形说明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DNA的信息存储方法存在信息存储密度低,信息载体DNA制备成本高昂且不稳定,读取需依靠特殊仪器以及测序数据处理过程繁琐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DNA分子记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预先确定DNA序列与字符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以及顺序索引序列,结合固定的起始标记序列和终止标记序列将待存储信息划分到若干小型单链环状DNA中;再以这些单链环状DNA为模板进行超分支滚环扩增;然后将扩增得到的长双链产物用纳米孔测序仪测序。本发明以小型单链环状DNA作为信息存储载体,更为稳定,不易降解;存储密度极高,并且处于开放状态;仅需选取少量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即可实现对所存储信息的准确读取。

技术研发人员:梁兴国;安然;王晨儒;陈辉;柳鸿芳;王红钰;杨泰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8.13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