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液处理回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077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血液处理回输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血液处理回输器,属人体自然循环旁路系统中血液处理的一次性输注器械。
患者自体血经血液治疗仪照射处理后回输,是医学领域应用多年并已取得明显治疗效果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回输器械,每次操作时都需要将金属、塑料类容器管路临时组合在一起,如中国专利《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处理装置》(专利号89218160.5)中的回输器械,也是采用输采血器,将自体血注入重复使用的血处理盆中,经血液治疗仪处理后回输,结果造成多处污染源,使用也不方便,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血处理容器均采用血处理盆,其结构不能保证血液和氧气混合均匀及血液治疗仪的照射均匀,因而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前,还没有一种一次性的血液处理回输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次性血液处理回输器,既可以解决回输器械污染问题,又要达到使用方便的实用目的,此外,还应具有血液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不仅包括有三通输采血器,还包括有采血袋、三通充氧输注器、血充氧处理袋及血液回输袋,其中,三通输采血器的三通支管连通采血袋的进血管,采血袋的出血管连通三通充氧输注器的进血管,三通充氧输注器的三通总管连通血充氧处理袋的进管,血充氧处理袋的出管连通血液回输袋的进血管,此外,血充氧处理袋具有均匀排布的蛇形循环管路。由三通输采血器采集病员体血,输入采血袋,利用三通充氧输注器将血液输注血充氧处理袋内处理,处理后的血液流入血液回输袋,并由三通输采血器回输。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图。
图2是血充氧处理袋28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不仅包括有三通输采血器,还包括有采血袋16、三通充氧输注器、血充氧处理袋28及血液回输袋31,其中,三通输采血器由插瓶针1、滴斗4、控制夹6、三通8、人体插针11及相应管路组成,滴斗4的上端有盐水进管2及回输管3,盐水进管2上连接插瓶针1,插瓶针1插于生理盐水瓶内,回输管3未使用时需热合封闭,滴斗4的下端有出管5,出管5通过控制夹6热合固定于三通8的支管7上,支管13上热合固定有出血管12,总管9的管路10上有插于病员体内的人体插针11。采血袋16可使用装有营养液的单采血浆袋,其上有进血管15和出血管17,三通输采血器的三通8的支管13连通采血袋16的进血管15,其具体是将采血袋16的进血管15与三通输采血器的出血管12用二通14连通。
所说的三通充氧输注器由进血管19、进血管19上的滴斗20、控制夹21及三通25、充氧管22组成,采血袋16的出血管17连通三通充氧输注器的进血管19,可用二通18连通。三通25的支管24上连通有充氧管22,进血管19经滴斗20、控制夹21连通于三通25的支管23,均采用热合固定,滴斗20及控制夹21用于观察、调节血液流速。
血液处理时,氧气通过充氧管22充入,同时,血液通过进血管19流入,氧气和血液经三通总管26输入血充氧处理袋28,血液和氧气主要在血充氧处理袋28内混合,用血液治疗仪对血充氧处理袋28内的血液照射。为了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氧气与血液应在血充氧处理袋28内混合均匀及照射均匀,此外,根据国家规定的血液处理的紫外线透光率大于等于80%,照射时间10秒左右,本实用新型的血充氧处理袋28具有理想的结构,即其具有均匀排布的蛇形循环管路29,该管路29可由热合封口工艺一次成型,具有相同的内径,其具体内径数据为0.7--0.9厘米,这里所说的内径是指血液和氧气流过时管路29的内部直径,并且,其管路29的总长度应大于等于150厘米。蛇形循环管路29的一端连通进管27,三通充氧输注器的三通25的总管26连通血充氧处理袋28的进管27,具体为热合固定。蛇形循环管路29的另一端连通出管30,出管30连通血液回输袋31的进血管35,用二通34连通,血液回输袋31上还有出血管32,出血管32上有防溢斗33,出血管32未使用时需热合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为调节三通输采血器上的控制夹6,停止输入生理盐水,由三通输采血器上的人体插针11、管路10、三通8、出血管12,采集病员体血,输入采血袋16内,利用三通充氧输注器将血液输注血充氧处理袋28内处理,处理后的血液流入血液回输袋31内,此时,取下血液回输袋31,将血液回输袋31的出血管32与三通输采血器滴斗4上的回输管3连通,回输病员体内,完成整个过程。
本实用新型可全部采用无毒医用塑料制成,为一种一次性卫生输注器械,避免了污染问题,使用也很方便,还可以达到理想的血液处理效果,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血液处理回输器,它包括有三通输采血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采血袋16、三通充氧输注器、血充氧处理袋28及血液回输袋31,其中,三通输采血器的三通8的支管13连通采血袋16的进血管15,采血袋16的出血管17连通三通充氧输注器的进血管19,三通充氧输注器的三通25的总管26连通血充氧处理袋28的进管27,血充氧处理袋28的出管30连通血液回输袋31的进血管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三通充氧输注器由进血管19、进血管19上的滴斗20、控制夹21及三通25、充氧管22组成,其中,进血管19经滴斗20、控制夹21连通于三通25的支管23,支管24上连通有充氧管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输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血充氧处理袋28具有均匀排布的蛇形循环管路29,蛇形循环管路29的一端连通进管27,另一端连通出管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输器,其特征在于血充氧处理袋28的蛇形循环管路29的内径为0.7--0.9厘米,其管路总长度大于等于15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输器,其特征在于血液回输袋31的出血管32上有防溢斗3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次性血液处理回输器。它不仅包括有三通输采血器,它的特点在于还包括有采血袋、三通充氧输注器、血充氧处理袋及血液回输袋,它由三通输采血器采集病员体血,输入采血袋,利用三通充氧输注器将血液输注血充氧处理袋内处理,处理后的血液流入血液回输袋,并由三通输采血器回输。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污染问题。使用方便,血液处理效果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61M1/14GK2159791SQ9322009
公开日1994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6日
发明者刘翰卿 申请人:刘翰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