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44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手术器械。
激光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是聚光和热两大主要作用对生物体的效应,这两种效应尤其在肿瘤诊疗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临床上,由于激光有良好的单色性,可利用一定波长的可见激光,配合血卟啉衍生物(HPD)来诊治肿瘤,这是任何光源无法比拟的。利用激光的热作用,可用于气化切割消除肿瘤或热凝固及热杀破坏肿瘤。由于激光对不同生物分子含量和组织特性有选择性吸收效应,这是任何热源所不能及的。实验表明肿瘤细胞DNA(核糖核酸)含量高于正常细胞,易吸收红外激光而生热。YAG激光易被深色的组织吸收,临床上可把肿瘤染色,有利病灶吸收激光而生热,达到选择性破坏肿瘤之目的。激光的热效应除与不同生物组织特性有关外,与受照区的激光能量也有直接关系。临床上,利用高功率激光可气化(含碳化)消除肿瘤;利用中小功率的激光,可热凝固或热杀破坏肿瘤。宏观上,在同等条件下,激光的气化(含碳化)、热凝固、热杀是同一束激光不同能量(功率密度)而已。激光对靶区生物组织热效应程度是由局部温度变化所决定,一般来说,激光气化温度在1000℃以上;热凝固温度为60~100℃;热杀温度为43~45℃。这些为临床激光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由于传统平面光纤发射激光较集中,展非接触式,且不能与腔内相应器官配合,在内镜下操作,由于器官的活动,使光纤发射的激光难于对准病灶。同时无测量装置,使临床高功率应用并发症大。难于掌握激光对靶区组织的效应程度,不能彻底破坏病灶,给临床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本申请人在CN1133706A号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能提高受照区的功率密度,达到光动力和高温双重治癌效果的激光光热探头,它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外壳,外壳呈圆筒形,一端密封,外壳的开口端套接探头柄,在探头柄中心轴设中央管;光纤的一端穿过中央管置于外壳的密封端内侧;热电偶线的一端穿过中央管置于外壳的内壁;中央管内有进出水管,探头柄和中央管的两端密封,探头柄内部呈空心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能耐高温,光亮,可透光,不易破碎,可配内镜的接触式激光光热转换探头装置;既可保持原激光波长对靶区组织的生物效应特性,又可把光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测温对病灶进行精确治疗,高效,安全。
本发明包括探头、探头固定柄、测温器、光纤,设有弹簧金属管及其固定件。
探头采用耐高温、光亮、可透光、不易碎裂材料(例如石英、宝石等)制成。探头外缘安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测温器,例如热电偶测温器、半导体测温器、红外测温器等,测温器置于探头中部外缘,测温器传输线通过设于探头内的测温器传输线通道从探头固定端引出,在探头固定端中央部有一光纤槽。探头固定柄由探头固定螺母和探头固定螺丝组成,在探头固定螺母的一端设探头固定卡槽,探头固定螺丝和探头固定螺母螺接,在探头固定螺丝的中部设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管,以便穿过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管远离探头的一端设卡口,以便固定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在探头固定螺丝远离探头一端的中央设固定槽。弹簧金属管穿过弹簧金属管固定卡和弹簧金属固定螺丝,弹簧金属固定卡的一端套接于探头固定螺丝的固定槽,弹簧金属管固定螺丝套接于弹簧金属管固定卡并螺接于探头固定螺丝的固定槽内。光纤的一端接于探头的光纤槽,另一端外接于激光器。
所说的光纤槽底部呈凹弧形,有利于激光在探头均匀弥散。在探头与探头固定螺母的接触面呈“
”状,起固定探头的作用。在探头固定螺母的探头端有“
状固定卡槽,可卡住探头,以防探头外脱。
探头与探头固定螺母接触部位有隔热垫片隔开,以防探头传热至探头固定柄而损毁内部的光纤和测温器传输线。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1)由于探头采用可耐高温、光亮、透光、不易碎裂的材料(如石英玻璃,白宝石等)制成各种不同外径规格的探头,因此,可根据不同器官部位和病灶情况酌情配用相应探关,使探头与器官内的病灶接触,有利于探头发热后迅速传递至接触部位的病灶;可作为一种中间光热转换器,既可保持原来激光波长对靶区组织的效应特性,又可迅速、高效地把光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测温精确掌握激光对靶区组织的效应程度;其临床应用安全、高效。
2)探头固定柄采用螺旋式结构,由固定螺母和固定螺丝组成,活动可拆,应用自如。
3)探头与探头固定柄接触部位有隔热垫隔离,以防探头高温传热至探头柄而损毁光纤测温器传输线。
4)有测温器可在体外直接观察探头内部的温度变化,并通过控温装置使探头保持恒温状态,给临床高温治癌提供科学数据。
5)采用柔软可曲的弹簧金属管作为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的外套,可配内镜进入腔内器官进行直视治疗。
本探关主要适应于对某些内镜能及的腔内器官进行肿瘤的高温治疗,以及出血的凝固止血等治疗。主要治疗食道癌、胃癌、直肠癌、鼻咽癌、膀胱癌、肺癌、官颈癌以及胃出血、胃息肉等疾病。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由探头(1)、探头固定柄(2)、热电偶(3)、光纤(4)、弹簧金属管(5)、弹簧金属管固定卡(6)和弹簧金属管固定螺丝(7)等组成。探头(1)采用耐高温,光亮,可透光,不易碎裂的石英材料制成,呈圆柱形,端面为倒角的半圆形,在探头中部外缘装有热电偶(3);热电偶线(31)通过探头的热电偶通道(32)出探头;探头固定端中央部有一个光纤槽(11);槽的底部(111)呈“凹”弧形,有利于激光在探头均匀弥散。在探头与探头固定柄螺母的接触面(12)呈“
”状,起固定探头的作用。探头固定柄采用螺旋式金属结构,由探头固定螺母(21)和探头固定螺丝(22)组成,探头固定螺母的探头端有“
”状固定槽(211),可卡住探头,以防探头外脱。探头与探头固定螺母接触部位有隔热垫片(212)隔开,以防探头传热至探头固定柄而损毁内部的光纤和热电偶线,其外表面呈螺纹式结构,可配探头固定螺母旋紧以固定探头。中央有一个光纤与热电偶管(33);内有光纤(4)、热电偶线(31)通过,光纤与热电偶管(33)远离探头端设圆锥形卡口(25);中间有一个开口的对称沟,可使卡口开合,以固定光纤和热电偶线。在探头固定螺丝远离探头端中央,以光纤与热电偶管为中心设有一个固定槽(23);内可放置活动式弹簧金属管固定卡(6);固定槽的内表面呈螺母结构,在弹簧金属管固定卡(6)外套有一个中空的弹簧金属管固定螺丝(7);固定螺丝(7)的外表面呈螺纹式结构,与固定槽(23)的内表面螺母相配,可旋紧固定弹簧金属管固定卡。热电偶(3)安装在探头(1)中部外缘,可测探头与组织间的温度,热电偶线(31)经探头热电偶通道(32)出探头,连接于探头上。组合探头时,热电偶线(31)穿过探头固定螺丝中央的光纤与热电偶管(33);经弹簧金属管(5)连接于控温装置。光纤(4)一端连接于激光器,径芯小于1mm,另一端经弹簧金属管(5)出探头固定柄(2)的光纤与热电偶管(33)对准探头的光纤槽(不能与探头接触)。弹簧金属管(5)由弹簧金属管固定卡(6)和固定螺丝(7)紧固在弹簧金属管固定螺丝的外端面有一个对称浅沟(71),可配螺丝刀旋紧固定螺丝。
探头外缘的测温器除采用热电偶外,还可采用半导体或红外测温器。
权利要求
1.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包括探头、探头固定柄、测温器、光纤,其特征在于1)探头外缘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测温器,在探头固定端中央部有光纤槽;2)探头固定柄由探头固定螺母和探头固定螺丝组成,在探头固定螺母的一端设探头固定卡槽,探头固定螺母和探头固定螺丝螺接,在探头固定螺丝的中部设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管,在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管远离探头的一端的中央设固定槽;3)测温器传输线穿过设于探头内的测温器传输线通道从探头固定端引出;4)光纤的一端接于探头的光纤槽,另一端外接激光器;5)设有弹簧金属管及其固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测温器为热电偶,半导体,红外测温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纤槽底部呈凹弧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探头固定卡槽呈“
”状;探头与探头固定柄螺母的接触面呈“
”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探头为圆柱形,圆锥形,喇叭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探头的端面为倒角的半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金属管的固定件由弹簧金属管固定卡和弹簧金属固定螺丝组成,弹簧金属管穿过弹簧金属固定卡和弹簧金属管固定螺丝,弹簧金属固定卡的一端套接于探头固定螺丝的固定槽,弹簧金属管固定螺丝套接于弹簧金属管固定卡并螺接于探头固定螺丝的固定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探头与探头固定螺母接触部位设隔热垫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管远离探头端设圆锥形卡口,中间设开口的对称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弹簧金属管固定螺丝的外端面设对称浅沟。
全文摘要
涉及用于电手术的接触式腔内激光探头装置,包括探头、探头固定柄、测温器、光纤、弹簧金属管及固定件,其中探头外缘设一个或一个以上测温器,探头固定端中央有光纤槽;探头固定螺母设固定卡槽,探头固定螺丝中部设光纤与测温器传输线管,管端设固定槽;测温器传输线穿过探头内的测温器传输线通道从探头固定端引出;光纤接光纤槽。可作为中间光热转换器,与器官内病灶接触,给临床高温治疗提供数据,适于对某些内镜能及的腔内器官进行肿瘤高温治疗,以及凝固止血等治疗。
文档编号A61B18/22GK1162440SQ9710121
公开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6日
发明者曾亚扬 申请人:曾亚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