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慢性乙肝的消阳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131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急慢性乙肝的消阳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配制品。
乙型肝炎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我国有1.2亿人口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他们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一直致力于乙型肝炎感染的防治研究,但对清除体内乙肝病毒HBV没有特效办法。国内外公认的几种抗HBV药物及疗法价格昂贵,负作用大,疗效差,因疗程长,需静滴,用起来不方便。如“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在HBV复制标志物阴转率为18-37%,3-6个月为一疗程,肌肉注射,所需医疗费3-6万元,且有感冒综合症,白细胞减少等负作用。“阿昔络韦”有效率为37.3%,每两个月为一疗程,需静滴,所需药费5千元,有发烧、皮疹、白细胞减少等负作用。自体LAK细胞四输法治疗乙肝有效率44%,2个月为一疗程,需肌肉注射,且有禁忌症。以上药物需配合其它保肝降酶药物方能使肝炎治愈。在治疗中,不能标本兼治,有些乙肝病人虽可获得“假愈”,终究难逃复发、恶变的厄运。有些中药服用时间长,有的需服用一年以上。同时也存在药源少,价格昂贵等问题。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制品消阳汤,其目的在于解决治疗急慢性乙肝的药物价格昂贵,用药不方便,负作用大、不能标本兼治、疗程长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治疗急慢性乙肝的消阳汤,它主要由以下组份组成(以重量比)黄芪30-40,当归10-20,葛根25-35,丹参25-35,党参20,茯苓15-20,猪苓20-25,女贞子20,板兰根20-40,大青叶15-25,蒲公英20-30,茵陈15-30。
该消阳汤除以上组份外,还包括有以下组份(以重量比)灵芝3-5,山豆根20-25,黄芩20-30,桔梗20-30,莱服子30,山楂20-30,双花15-20,连翅15-20,苦参50,红花15,赤芍80-100。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治疗急慢性乙肝的方法简单,口服即可,不用静滴,门诊及住院均可治疗。费用低,每两个月为一疗程,所需费用500元。药源广泛,标本兼治,疗效好、无任何负作用,具有抗病毒、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酶,退黄,改善肝功能,防止肝脏纤维化及防止癌变等功效。对重症肝炎采用本法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其临床治愈率100%,无一例死亡。在临床症状消失,肝功复常的同时可使HBsAg、HBeAg及抗-HBCIgG转阴,HBeAg阴转率急性肝炎为100%,慢性肝炎为62.5%,明显高于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佳抗病毒药-干扰素,所需费用比干扰素少2-4万元人民币,比最便宜的猪苓多糖注射液节省医疗费用上千元。病人可不住院,边工作边治疗,即解除病人疾苦,又能减轻经济负担,同时给国家节省了大批医疗费,非常符合我国财力有限、国民收入不高的国情,所以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临床实验对本发明加以具体描述1、将如下中草药进行配制(以重量比)黄芪35,当归20,葛根25,丹参30,党参20,茯苓20,猪苓20,女真子20,板兰根40,大青叶15,蒲公英30,茵陈30。
将上述配方进行加水、搅拌、煎熬、过虑、装瓶等常规工艺过程,每付水煎200毫升,日服两次即可。
2、将如下中草药进行配制(以重量比)黄芪40,当归10,葛根30,丹参30,党参20,茯苓15,猪苓25,女真子20,板兰根30,大青叶15,蒲公英25,茵陈30。
灵芝3,山豆根20,黄芩20,桔梗20,莱服子30,山楂20,双花15,连翅15,苦参50,红花15,赤芍80。
将上述配方进行加水、搅拌、煎熬、过虑、装瓶等常规工艺过程,每付水煎200毫升,日服两次即可。
3、将如下中草药进行配制(以重量比)黄芪30,当归15,葛根35,丹参25,党参20,茯苓17,猪苓23,女真子20,板兰根35,大青叶15,蒲公英20,茵陈15,灵芝,山豆根,黄芩,桔梗,莱服子,山楂,双花,连翅。
灵芝5,山豆根25,黄芩30,桔梗30,莱服子30,山楂30,双花20,连翅20,苦参50,红花15,赤芍90。
将上述配方进行加水、搅拌、煎熬、过虑、装瓶等常规工艺过程,每付水煎200毫升,日服两次即可。
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可改变剂型,如膏丸及冲剂等,更方便患者服用。
临床实验研究;(一)病例选择乙肝患者30例,其中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20例;男27例,女3例;最小15岁,最大72岁,15-20岁8例,31-50岁19例;51-72岁3例;HBSAg.HBeAg及抗-HBCIgG阳性者23例,HBSAg抗-HBe及抗-HBCIgG阳性者5例,抗-HBCIgG阳性者1例,仅HBV-DNA阳性者1例。重度黄疸12例,中度黄疸4例,重症肝炎4例。
取随机对照组30例,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21例;男26例,女4例;最小12岁,最大58岁,12-30岁4例,31-50岁18例,HBSAg及抗-HBCIgG阳性者18例,HBSAg,抗-HBe及抗-HBCIgG阳性者10例,HBeAg及抗-HBCIgG1例,抗-HBCIgG阳性者1例。
(二)实验方法治疗组消阳汤随症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两个月,门诊或住院皆宜,住院患者加滴葡萄糖、维生素C、氯化钾。
随机对照组住院静滴葡萄糖、复方丹参、维生素C、氯化钾、强力宁,口服联苯双酯。肝功及转氨酶复常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续按疗程服用联苯双酯。各组病例均10-15天化验肝功全项一次,15-20天复查一次HBV-M。
实验结果(一)判定标准1、肝炎症状消失,转氨酶及总胆红质复常,为临床治愈。
2、HBV-M连续两次以上阴性为阴转。
(二)实验室检查1、两组HBV-M阴转及阴转率见表1、表2表1 两组急性乙肝HBV-M阴转率对比治疗组 随机对照组HBV-M p值例数,阴转数 100%例数 阴转数 100%HBSAg 8 6 75.0 7 4 57.1>0.05HBeAg 7 7 100 7 6 85.7>0.05抗-HBE 1 1 100 1 0 0——抗-HBCIgG 8 5 62.5 9 2 22.0>0.05表2 两组慢性乙肝HBV-M阴转率对比治疗组 随机对照组HBV-Mp值例数,阴转数 100%例数 阴转数 100%HBSAg 201 5.0 210 0>0.05HBeAg 169 62.5 122 16.7<0.05抗-HBE4 4 100.09 0 0<0.05抗-HBCIgG 201 5.0 210 0>0.052、本实验治疗组30例,重度黄疸12例,中度黄疸4例,GPT>13例,重症肝炎4例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无一例死亡。随机对照组30例,重度黄疸5例,中度黄疸5例,临床治愈25例,死亡4例,死亡率13.3%,综上所述,治疗组肝炎治愈率及HBVM阴转率均明显高于随机对照组。
(三)实验分析近年来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表明,HBV虽能在肝细胞内复制,并引起细胞病变,但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不是HBV复制的结果,而是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所以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损伤,最根本的方法是彻底清除HBV。如何清除HBV?一是抑制病毒复制,二是调节宿主免疫功能,促进自身清除感染细胞及保护未感染的细胞,使已感染的细胞融解,而达到清除HBV。本发明的理论基础是根据祖国医学及现代中药作用机理,结合现代医学指标和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消阳汤。配方中板兰根、大青叶、蒲公英有抗病毒、改善或恢复肝功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血清转氨酶的作用,当归、丹参、党参促进肝脏蛋白质代谢,纠正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并有防止肝性水肿,加强肝脏解毒功效。丹参、当归有抑制肝纤维的增生和促进肝内新生纤维吸收,这为防止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途径;茯苓有抗肿瘤、猪苓有抗癌的作用;黄芪、党参、女贞子、猪苓、当归有调整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黄芪具有双调作用,即调整细胞免疫,又调整体液免疫,其中黄芪和党参,作用较好,如能与灵芝合用,其效果更加。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急慢性乙肝的消阳汤,它主要由以下组份组成(以重量比)黄芪30-40,当归10-20,葛根25-35,丹参25-35,党参20,茯苓15-20,猪苓20-25,女贞子20,板兰根20-40,大青叶15-25,蒲公英20-30,茵陈1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速的消阳汤,其特征在于该消阳汤除以上组份外,还包括有以下组份(以重量比)灵芝3-5,山豆根20-25,黄芩20-30,桔梗20-30,莱服子30,山楂20-30,双花15-20,连翅15-20,苦参50,红花15,赤芍80-1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配制品。它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以重量比)黄芪,当归,葛根,丹参,党参,茯苓,猪苓,女贞子,板兰根,大青叶,蒲公英,茵陈。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治疗急慢性乙肝的药物价格昂贵,用药不方便,负作用大、不能标本兼治、疗程长所存在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P1/00GK1197673SQ9811387
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1日
发明者王凤贤 申请人:王凤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