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的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49604阅读:来源:国知局
路,所述六号管路与全血管压力监测器接头7连接,所述七号管路与全血泵管3’连接,所述全血泵管3’与所述离心杯8连接,所述离心杯8与第三三通管15’’其中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管15’’的另外两接口分别连接八号管路和九号管路,所述八号管路与血浆管压力监测器接头V连接,所述九号管路与血浆袋9连接,所述血浆袋9与所述冷沉淀备用袋10连接。
[0027]采用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的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工作原理:将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安装到双泵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上,其中抗凝剂泵管3安装在抗凝剂泵上,全血泵管3’安装在全血泵上,离心杯8安装在离心机内,二、三和九号管路通过相应的光学传感器,全血管压力监测器接头7和血浆管压力监测器接头7’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全血管压力监测器和血浆管压力监测器上,三、四和九号管路由阀控制,血浆袋挂在称量台定秤,加压袖带绑在献血者献血的上臂。采血器I上穿刺针穿刺献血者前臂静脉成功后,开启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全血泵转动工作,与此同时,控制系统开放三号和九号管路上的阀,关闭四号管路上的阀;献血者的全血进入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管路中,抗凝剂泵同时转动工作,抗凝剂袋5中的枸橼酸钠抗凝剂经过一号滴斗4进入二号管路,在四通14处与抽取的全血液混合后形成抗凝全血,进入三号管路中的血液过滤器6,经过血液过滤器6过滤之后的抗凝全血液进入七号管路中的离心杯8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得到新鲜血浆进入血浆袋9中;待根据全血泵的转数测定采集献血者定量全血和称量台定秤测定分离定量血浆完成之后,全血泵逆向转动工作,抗凝剂泵停止转动工作,同时关闭三号管路上的阀,开放四号管路上的阀,此时离心杯8中除血浆以外的其他血液成分,进入至悬浮红细胞袋11中,与其中的红细胞保存液混合,稍后再通过白细胞过滤器12过滤至去白悬浮红细胞袋13中,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0028]所述三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为在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基础之上替换了其中相应的二号管路,和增加十号管路;所述二号管路替换为先与抗凝剂泵管3连接,所述抗凝剂泵管3与一号滴斗4连接,所述一号滴斗4与一号细菌过滤器17连接,所述一号细菌过滤器17与一号穿刺器18连接;所述增加的十号管路为在第二三通管15’新增加的一条支路,所述十号管路先与红细胞保存液泵管3’’连接,所述红细胞保存液泵管3’ ’与二号滴斗4’连接,所述二号滴斗4’与二号细菌过滤器17’连接,所述二号细菌过滤器17’与二号穿刺器18’连接。
[0029]所述三泵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的蠕动在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蠕动泵基础之上还增加了红细胞保存液泵,所述红细胞保存液泵管3’’与红细胞保存液泵连接。
[0030]采用三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的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工作原理:将三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安装到三泵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上,在双泵安装的基础上,将红细胞保存液泵管3’’安装在红细胞保存液泵上,十号管路通过相应的光学传感器。一号穿刺器18连接另外准备的抗凝剂袋,二号穿刺器18’连接另外准备的红细胞保存液袋。工作时,在双泵工作的基础上,待完成定量血液采集和分离成定量血浆之后,全血泵逆向转动工作,抗凝剂泵停止转动工作,红细胞保存液泵同时转动工作,同时关闭三号管路上的阀,开放四号管路上的阀,此时离心杯8中除血浆以外的其他血液成分,在第四三通15’ ’ ’处与红细胞保存液混合,进入至悬浮红细胞袋11’(与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比较,其中悬浮红细胞袋11’原始不含红细胞保存液)中,稍后再通过白细胞过滤器12过滤至去白悬浮红细胞袋13中,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和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包括蠕动泵、离心机、光学传感器、管路压力监测器、阀、称量台定秤、加压袖带和控制系统,所述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安装在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上,其各部件分别与所述蠕动泵、离心机、光学传感器、管路压力监测器、阀和称量台定秤对应设置,所述光学传感器、管路压力监测器和称量台定秤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也接受外来输入信息,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蠕动泵、离心机、阀和加压袖带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为一中间有凹槽,凹槽一边发出光线,另一边接收光线,使用时,将管路通过其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分为双泵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或三泵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所述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分为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或三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泵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的蠕动泵包括抗凝剂泵和全血泵,所述三泵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的蠕动泵包括抗凝剂泵、全血泵和红细胞保存液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泵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包括采血器(I)、抗凝剂袋(5)、悬浮红细胞袋(11)、去白悬浮红细胞袋(13)、离心杯(8)、血浆袋(9)和冷沉淀备用袋(10),所述采血器(I)与四通(14) 一接口连接,所述四通(14)另外三接口分别与一号管路、二号管路和三号管路连接,其中一号管路连接有采样袋(2);所述二号管路先与抗凝剂泵管(3)连接,所述抗凝剂泵管(3)与一号滴斗(4)连接,所述一号滴斗(4)与抗凝剂袋(5)连接;所述三号管路连接有血液过滤器(6),所述血液过滤器(6)与第一三通管(15)其中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15)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四号管路和五号管路连接,所述四号管路与所述悬浮红细胞袋(11)连接,所述悬浮红细胞袋(11)与白细胞过滤器(12)连接,所述白细胞过滤器(12)与去白悬浮红细胞袋(13)连接;所述五号管路先与第二三通管(15’)其中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15’)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六号管路和七号管路,所述六号管路与全血管压力监测器接头(7 )连接,所述七号管路与全血泵管(3 ’)连接,所述全血泵管(3 ’)与所述离心杯(8)连接,所述离心杯(8)与第三三通管(15’’)其中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管(15’’)的另外两接口分别连接八号管路和九号管路,所述八号管路与血浆管压力监测器接头(7’)连接,所述九号管路与血浆袋(9)连接,所述血浆袋(9)与所述冷沉淀备用袋(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为在双泵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基础之上替换了其中相应的二号管路,和增加十号管路;所述二号管路替换为先与抗凝剂泵管(3)连接,所述抗凝剂泵管(3)与一号滴斗(4)连接,所述一号滴斗(4)与一号细菌过滤器(17)连接,所述一号细菌过滤器(17)与一号穿刺器(18)连接;所述增加的十号管路为在第二三通管(15’)新增加的一条支路,所述十号管路先与红细胞保存液泵管(3’’)连接,所述红细胞保存液泵管(3’’)与二号滴斗(4’)连接,所述二号滴斗(4’)与二号细菌过滤器(17’)连接,所述二号细菌过滤器(17’)与二号穿刺器(1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凝剂泵管(3 )与抗凝剂泵连接,所述全血泵管(3 ’)与全血泵连接,所述红细胞保存液泵管(3’ ’ )与红细胞保存液泵连接,根据全血泵的转数确定采集献血者全血的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压力监测器包括全血管压力监测器和血浆管压力监测器,所述全血管压力监测器和血浆管压力监测器分别与全血管压力监测器接头(7)和血浆管压力监测器接头(7’)连接;所述称量台定秤上悬挂血浆袋(9),监测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中的血浆袋(9)流入血浆的重量变化和最终分离出定量血浆的体积。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离心杯(8)的容积大小设定采集献血者目标全血的体积为400ml、300ml 和 200ml ο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及配套的一次性使用采集分离装置,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包括蠕动泵、离心机、光学传感器、管路压力监测器、阀、称量台定秤、加压袖带和控制系统,一次性使用全血采集分离装置安装在全自动全血采集分离机上,其各部件分别与所述蠕动泵、离心机、光学传感器、管路压力监测器、阀和称量台定秤对应设置,光学传感器、管路压力监测器和称量台定秤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也接受外来输入信息,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蠕动泵、离心机、阀和加压袖带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自动采集全血并分离制备成新鲜血浆和悬浮红细胞,操作过程一次完成,不需再分采集和分离制备两步完成。
【IPC分类】A61M1-02
【公开号】CN104667362
【申请号】CN201510129402
【发明人】傅敏
【申请人】傅敏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