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6661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制造这种吸收性芯的方法,一般来说,使粉碎的纤维吸附于连续形成在纤维层积筒的外周的纤维层积凹部,形成吸收体的连续体。
[0003]在下述的专利文献I中,在纤维层积凹部以规定的间距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横穿所述凹部的凸条,在连续体上以规定的间距形成薄壁部。由此,容易在薄壁部处切断连续体。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 JP2009 — 112438A(图 6)
[0007]但是,在上述在先技术中,由于凸条设置在凹部内,因此在将吸收体的连续体从凹部取出并移送至接下来的搬运机构时,容易产生连续体与凸条钩挂而导致连续体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层积在纤维层积筒上的连续体不易变形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
[0009]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造装置具备:
[0010]供给装置,其供给粉碎的纤维;以及
[0011]纤维层积筒,其一边将从所述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纤维从外周面朝向内侧吸引,一边在规定的纤维层积凹部处将所述纤维连续层积于所述外周面,
[0012]所述纤维层积筒具备:
[0013]网状构件,其用于供空气通过,并且阻挡所述纤维;
[0014]轮廓板,其配置在所述网状构件的外周面侧,用于形成所述凹部;以及
[0015]阻挡构件,其阻挡所述纤维的吸引,以便在相互连续的吸收性芯之间减少层积的纤维的量,
[0016]所述阻挡构件配置在所述网状构件的内周面侧。
[0017]在本发明中,阻挡构件阻挡空气以及所述纤维的吸引,以便在相互连续的吸收性芯之间减少层积的纤维的量。因此,在吸收性芯的连续体中,在各产品单位的吸收性芯之间以规定的间距形成纤维层积量少的薄壁部。因此,容易在所述薄壁部处切断所述连续体。
[0018]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所述阻挡构件并非配置在网状构件的外周面侧,而是配置在内周面侧。因此,在将所述连续体从纤维层积筒卷出(移送至其它装置)时,无需担心所述阻挡构件成为阻碍或发生卡合而使吸收性芯变形。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0020]图2是表示将与一个吸收性芯相当的轮廓板、网状构件、格栅构件以及阻挡构件展开为平坦形状的立体图。
[0021]图3A以及图3B分别是表不将纤维层积筒的一部分展开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0022]图4A?图4C分别是表示格栅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4D是将图4C的变形例的格栅构件的端部放大示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优选的是,制造装置还具备从内周面侧支承所述网状构件的格栅构件,所述阻挡构件配置在所述格栅构件的内周面侧。
[002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直接利用以往的通常构造,容易进行装置的改进。
[0025]实施例
[0026]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7]通过本制造装置制造出的吸收性芯除了用作例如一次性短裤、尿布之外还用作失禁垫等的芯,例如具有沙漏形的形状。
[0028]如图1所示,本制造装置具备供给装置1、纤维层积筒2、传送带4、切割器5以及砧座6。
[0029]供给装置I具备穹顶状的壳体10与解纤机11。解纤机11将从上游供给的纸浆解纤(粉碎)为纤维状,生成短纤浆(纤维)。短纤浆充满壳体10内,并且通过将纤维层积筒2的内部设定为负压而层积在纤维层积筒2上。这样的解纤以及纤维层积是公知的技术,例如公开于所述专利文献I。
[0030]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吸收性芯的材料,也可以添加被称作树液的具有高吸收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粒状物(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
[0031]所述纤维层积筒2具备沿着周向R排列的多个乃至大量的单体3。
[0032]为了方便作图,图2表示在将所述一个单体3的构成部件分解之后展开至平坦。各单体3具备轮廓板31、网状构件32、格栅构件33以及阻挡构件34。
[0033]所述网状构件32是通过公知的蚀刻加工在薄金属板上形成有许多乃至无数个贯通孔32a而成的。所述贯通孔32a被设定为能够供空气通过并且阻挡所述纤维以及所述树液的大小。所述轮廓板31例如设置一对,配置在所述网状构件32的外周面侧,从而形成纤维层积凹部30。
[003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作图,将网状构件32的网状部放大且局部显示。
[0035]一对轮廓板31、31在宽度方向D上相互分离,它们之间的空间形成纤维层积凹部30。层积在该纤维层积凹部30内的纤维成为各个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
[0036]S卩,图1的纤维层积筒2 —边在周向R上连续旋转,一边将从所述供给装置I供给的所述纤维从外周面2f朝向内侧吸引,从而将所述纤维连续地层积在图3A的规定的纤维层积凹部30的所述外周面2f。
[0037]图2的所述格栅构件33由宽度方向D以及周向R的厚度小的隔栅33a形成,以便不阻挡纤维的吸引。该格栅构件33与网状构件32相接,对承受外力能力弱的网状构件32的内周面进行支承。即,支承图3B的所述网状构件32的内周面侧32f,所述阻挡构件34配置在所述格栅构件33的内周面侧32f。
[0038]所述阻挡构件34配置在一个单体3的周向R的两端,其阻挡所述纤维的吸引,以便如图1所示那样在相互连续的吸收性芯C之间减少层积的纤维的量,从而形成薄壁部Co。图2的所述阻挡构件34的周向R方向的宽度比格栅构件33的各隔栅33a的宽度大。如图3B所示,阻挡构件34配置为覆盖相邻的格栅构件33、33的内周面侧的端部彼此。
[003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A所示,也可以不另外设置阻挡构件34,而是使格栅构件33的各隔栅33a中的、周向R的两端的隔栅33e的周向R方向的宽度比其他隔栅33a的宽度大,利用该两端的隔栅33e形成阻挡构件34。
[0040]另外,阻挡构件34也可以配置在相邻的格栅构件33的端部彼此之间。
[0041]S卩,例如图4B所示,也可以缩短格栅构件33的沿周向R的长度,在该格栅构件33的两端配置阻挡构件34、34。
[0042]另外,如图4C以及图4D (图4C的格栅构件33的端部的放大侧视图)所示,也可以在格栅构件33的周向R的端部形成薄壁部,在相邻的格栅构件33、33的端部的薄壁部配置阻挡构件34。
[0043]如图1所示,从传送带4供给的承载织物W重叠在纤维层积而成的所述连续芯C上。之后,所述连续芯C与承载织物W形成一体,从纤维层积筒2卷出。
[0044]另一方面,在所述连续芯C的纤维层积中,通过阻挡构件34来阻挡纤维层积的部位成为薄壁部Co。其中,薄壁部Co形成在连续芯C的外周侧,另一方面,阻挡构件34配置在网状构件32的内周面侧。换句话说,在图2的网状构件32的外周面不存在用于形成薄壁部Co的凸条。因此,在连续芯C从纤维层积筒2卷出时,该凸条不会与连续芯C卡合等,连续芯C不易变形。
[0045]进行所述卷出后,连续芯C在各薄壁部Co处借助切割器5以及砧座6而被逐个切断为各个穿着物品的单位。此时,由于在薄壁部Co处切断连续芯C,因此容易进行所述切断。
[0046]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阅读本说明书的基础上在不言自明的范围内容易地想到各种变更以及修改。
[0047]例如,纤维层积凹部30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
[0048]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格栅构件33,而是在网状构件32的内周面侧配置阻挡构件34。
[0049]因此,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改应解释为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0050]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51]本发明能够用于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
[0052]附图标记说明
[0053]1:供给装置;10:壳体;11:解纤机
[0054]2:纤维层积筒;2f:外周面
[0055]3:单体;30:纤维层积凹部;31:轮廓板;32:网状构件;32f:内周面侧;33:格栅构件;33a、33e:隔栅;34:阻挡构件
[0056]4:传送带
[0057]5:切割器
[0058]6:石占座
[0059]C:连续的芯;Co:薄壁部
[0060]R:周向
[0061]D:宽度方向
[0062]W:承载织物
【主权项】
1.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装置具备: 供给装置,其供给粉碎的纤维;以及 纤维层积筒,其一边将从所述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纤维从外周面朝向内侧吸引,一边在规定的纤维层积凹部处将所述纤维连续层积于所述外周面, 所述纤维层积筒具备: 网状构件,其用于供空气通过,并且挡住所述纤维; 轮廓板,其配置在所述网状构件的外周面侧,用于形成所述凹部;以及阻挡构件,其阻挡所述纤维的吸引,以便在相互连续的吸收性芯之间减少层积的纤维的量, 所述阻挡构件配置在所述网状构件的内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制造装置还具备从内周面侧支承所述网状构件的格栅构件,所述阻挡构件配置在所述格栅构件的内周面侧。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装置,其具备:供给装置(1),其供给粉碎的纤维;以及纤维层积筒(2),其一边将从供给装置(1)供给的纤维从外周面(2f)朝向内侧吸引,一边在规定的纤维层积凹部(30)处将纤维连续层积于外周面(2f),筒(2)具备:网状构件(32),其用于供空气通过,并且阻挡纤维;轮廓板(31),其配置在网状构件(32)的外周面侧,用于形成凹部(30);以及阻挡构件(34),其阻挡纤维的吸引,以便在相互连续的吸收性芯(C)之间减少层积的纤维的量,阻挡构件(34)配置在网状构件(32)的内周面侧(32f)。
【IPC分类】A61F13-49, A61F13-15
【公开号】CN104684523
【申请号】CN201380051316
【发明人】藤田英生
【申请人】株式会社瑞光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9月30日
【公告号】WO2014054566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